书城成功励志做未来“走俏”的人
3998300000010

第10章 不善学习的人“滞销”(2)

原来,新的《档案法》实施后,小燕没有认真去学习新《档案法》,自己的整理方法完全过时了还浑然不知。她按照大学教科书上的方法进行分类,并将同一类档案“订卷”,用棉线装订成一个大卷并重新编页。可是现在的方法却是按件装,一份文件算一件,同一类的只要装进同一案盒就可以了,也不用重编页码。而小燕精心编排的角标什么的,更是早就淘汰了。同时,上级档案部门还对领导建议说,档案应尽快实施电子化管理。小燕几个月来的工作要重新返工不说,原先买的过时材料也浪费了不少钱,怪不得领导震怒了。好在小燕诚心检讨,领导也民主,说自己没及时送小燕去接受培训,也有责任。

小燕与领导犯的同一个错误都是,没有意识到万事万物都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技术也在更新;仗着自已是“科班出身”就轻视技能培训,认为自己有“老本”可以“吃”,那随时可能会被时代所抛弃。况且,我们大学的教育模式还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就像有的毕业生,学外贸的不会填写报关单,学金融的没有见过银行汇票,学财会专业的没有真正做过账,走上工作岗位,就更应该去充充电,才能有更好适应工作的需要,自己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4读死书是死路一条

财富是靠不住的。今日的富翁,说不定是明日的乞丐。唯有本身的学问、才干,才是真实的本钱。学历也是靠不住的,今天的高学历,只能说明你目前具有了一定的学识,但并不代表明天你就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唯有自身真正的素质、能力,才是赢得未来的金钥匙。

小黄是某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的高才生,但她毕业后,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走进报社去当“无冕之王”,而是选择了自己创业。产生这种念头的原因是,她大学实习的时候,是在一家行业报纸,故而对建筑装饰行业了解比较深入。她曾在短短的三个月之内采访、写作、发表了20余篇大块头的关于建筑装饰行业的文章,受到了业界的好评和报社领导的交口称赞。报社领导有意留下小黄在报社发展,但是她的直觉告诉自己,她应该自己创业,这样会有更加广阔的天地。

在实习期间,她曾购买了许多关于创业、融资、经营管理的书籍。一有空余的时间,她就坐下来学习,并把重点内容摘抄下来。她甚至把有关MBA主干课程的书都读了一遍。当她感觉自己已经是羽翼丰满的时候,开始创办了一家建筑装饰公司。

她按照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从公司选址、公司招牌、公司室内外装饰、公司运营……都严格按照她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来执行。她把大把大把的资金花在公司的装修装饰和广告策划上;而在业务上,她又选择廉价材料,选择薪水较低的工人。巨额的广告宣传,给她带来了不菲的轰动效应。公司刚开业的几个月里,业务做得相当红火。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她照本宣科,照抄教课书的理论和一些创业书籍的技巧,没有真正深入到客户中去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而是一味地去追求经济效益,施工质量没有得到控制,发生了多起客户索赔事件,还有两

起被电视台曝了光。不到半年时间,她经营的公司几乎进入了破产倒闭的边缘。

她开始痛定思痛,认真反思自己的管理。她深深感到,自己不应该完全照本宣科,被各种条条框框约束;也不应当高高在上,不深入到客户中去发现问题。她开始转变经营思路,经常深入到工地,到客户家中了解情况。她深深地感受到:“顾客能够把活儿给我,我应当非常感激。拿到一个工程项目,不能再像以前一样选择廉价材料,选择廉价工人;而是找最好的材料,选择技术最精的工人组织施工。虽然这样做的结果,是当时可能推掉了更多的赚钱机会。”但后来有许多人仍主动帮她进行推广宣传,因为工程质量是人人都能看得见的。

她充分认识到,自己起初创业失败的原因就是在于死读书,读死书,过分强调过程管理,而忽视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命根子——工程质量。她开始狠抓施工质量,简直达到了无人不晓的地步。读死书导致了她第一次创业受挫;但正因为她的不断学习,挽救了她的企业,也帮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30出头时,她的资产已经过亿,成为行业里的“大姐大”。

5高学历≠高效益

高学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成功,高投资也并不一定就有高收益。开创一项新的事业,具备高学历会获得一些比别人多的优势。但要把这种优势发挥好,还必须进行不断的学习,不断进行实践;让知识在实践的乐土中绽放出美丽的鲜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国家某高新技术开发区新成立一家高技术公司,该公司拥有一项成熟的技术,并已经获得国家专利,该项技术在国内是填补空白的。由于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这家公司争取到了国家科技部无偿资助的创新鼓励基金,和一些风险投资者的资金。公司的管理层还专门找到了一位“从前在投资公司干过”的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做经理人。在20多个人的公司里,核心技术人员5人,全部为博士、研究生;其他管理人员,包括市场开发、人事、财务,也全部是EMBA、MBA。公司下属成立了几个项目组。至此,豪华的人才阵容形成了:领先的技术+数百万资金+20多个博士、硕士、MBA、EMBA。然而,结果是半年后,产品并没生产出来,最后大家却选择了散伙。

在外人看来,这种顶尖级的高学历人员的绝佳组合,一定会取得超出一般人想象的优异成绩。公司几乎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拥有一项成熟的技术、数百万元的风险投资、20余位高学历的人才队伍,还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各种优惠政策;然而公司最终却关了门,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思索。

因为,从理论到技术的转化,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从产品到市场的转化,这是三个十分难以逾越的过程。其艰难程度,往往不亚于知识本身的创造。越是高新、尖端的技术,这个过程可能就会越长,因为它碰到的转化所需要的条件更多。这就要求大家还必须要不断进行学习,不断在实践中探索,让知识真正在实践中生根发芽,那样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以学历为代表的知识密集,不是创业和成就事业的优势。大量的事实证明,任何的专业知识,都代替不了创业的真正本事,这也为那些准备自己创业的高学历人才敲响了警钟。创业的道路充满了泥泞和曲折,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仅凭借自己的学历、知识、机遇和良好的环境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有锲而不舍的坚韧,伏下身子勇于拼搏的干劲,和不怕失败勇于实践的毅力。在开始创业之初,可以有意到一个与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相似的公司打工,以利于为以后的创业积累经验。在创业、工作之中,还应当坚持学习,学会“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善于总结经验。联想原总裁柳传志曾说过:“别的企业都看重应聘者有没有经验,而我们看重的是会不会总结经验。”会总结经验,才会把经验转化成为智慧、素质,创业成功才会多了一份保证。

6没有激情就没有动力

对生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你的周围时刻都会充满阳光。你对别人微笑,别人也会回敬你以微笑,正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不能让安逸或者平淡的生活淹埋了你真实的自我,你应该学着让自己充满激情,那样你的生活才会更加有动力。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渔夫的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的下午,一位富翁到海边度假。他决定拍摄一些海上的景色,于是咔嚓咔嚓地拍了起来。拍摄声吵醒了一位正在睡觉的渔夫,渔夫抱怨富翁破坏了他的好觉。富翁说,今天天气这么好,正是捕鱼的好天气,你怎么在这睡大觉呢?渔夫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捕20斤鱼,平时要撒网5次,今天天气好,我只撒网2次,任务全部完成了,所以没事就睡睡午觉。”富翁说,那你为什么不趁机多撒几次网,捕更多的鱼呢?“那又有什么用呢?”渔夫不解地问。富翁得意地说,那样你可以在不久的将来买一艘大船。“那又怎样呢?”你可以雇人到深海去捕更多的鱼。“然后呢?”你可以办一个鱼加工厂。“然后呢?”你可以买更多的船,捕更多的鱼,把加工后的鱼卖到世界各地。“然后呢?”那你就可以做大老板,再也不用捕鱼了。“那我干什么呢?”你就可以在沙滩上晒晒太阳,睡睡觉了。渔夫说,“那我现在不就在睡觉晒太阳吗?”

渔夫安于现状,失去了奋斗的激情,他的生活也就仅仅是能够定位在睡觉晒太阳上,但是这种睡觉晒太阳是完全没有保障的奢侈品。因为,明天如果他没有捕到20斤的鱼,即便是有太阳,渔夫可能也不能自由地睡觉晒太阳。因为,家里还等着用他捕来的鱼来换柴、米、油、盐,来解决一家人的生计问题。如果他能像那位富翁所说的那样去做,或许他就能真正自由自在地睡觉晒太阳呢!

职场上,有的人谋到了一个不错的位置,整天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不用为生计担忧。他们对目前的工作和生活十分满足,不希望有一丁点儿的变动。正如那位渔夫一样,目标仅仅定位在满足目前的可以“躺在沙滩上睡觉晒太阳”,缺乏年轻人应有的激情和朝气。这样,他在职场上就不会取得更大的成绩,他也不会有值得让人称道的人生。这样的人很多,他们不愿再为自己的未来付出更多的心血,他们不想再接受任何的变动。当他们周围的人有的成了富翁,有的成了成功人士的时候,他们不去羡慕,而是开始妒忌别人,认为人家是交了好运,是沾了别人的光,习惯于“踹别人而不是去踹自己”,到头来自己还是在原地打转。所以,我们要学着让自己时刻充满激情,做一个永远都不满足现状的人。因为,只有那些不满足现状的人,才能成为富翁,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才能有辉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