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未来“走俏”的人
3998300000013

第13章 知识更新的人“走俏”(2)

4要给人一杯,首先自己有一桶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教师的知识、信息是陈旧的、错误的,要是再把它教给学生,便将造成恶性循环,通俗的说法就是误人子弟。要给人一杯,首先得自己有一桶啊!

社会的发展进步,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现代社会的大学毕业生,5年后就有一半知识陈旧,10年之后基本过时。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必须不断进行自身的“继续教育”。过去那种“一本教案用半生”的做法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笔者有一个学生,5年前大学毕业后,在一所工科类中专任教,教的是文秘专业,据她说,在她去之前,每一届都只能招15个左右的人,勉强能够开班——专业优势不突出啊!但这位新教师在学校时就是以慧黠闻名的,也因此受到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老师的宠爱。她任教之后,大刀阔斧地搞课改(中专的课程也确实灵活得多),公务文书只学最基本的报告,因为现在中专生根本进不了政府,重点放在了中小企业商务上,更开发出了“点菜”、“茶道”、“采购”、“广告”、“摄像”等新课程,并挑选资质优秀的学生格外打造树为典型,一下就打出了品牌,学生就业后升迁很快,这个专业的招生量也年年看涨,现在已经可以开两个大班了。

于是我夸奖她做得好。她笑笑说,好是好,但挺累的,同样一门课,每一届上的内容都不太一样。因为一来我本身也是个新老师,不成熟的地方还很多,需要改善和提高;二来如今知识更新的也很快,比如说教材上的“通信礼仪”中,还有“CALL机礼仪”,我就改成了“手机礼仪”。原来讲茶道时重点讲绿茶,因为冲泡方便,宜于待客;现在还要重点讲普洱茶——普洱热啊,用来待客,是有身份、懂养生的象征。我每天都上网,都想着怎么样让自己教的东西使用率高些再高些,惟其如此,我的学生才会喜欢我,才会在毕业后感慨不枉读了这三年中专。

听她这样说,我还真想建议,职业学校要成立专业调查科,每年检查教师的教案是否及时更新了。但我这学生又说,有些东西太新,根本来不及写教案。我问,那你有什么办法?她抿唇一笑:我又不是MBA,也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方法,但作为老师,如果把师德看得高于一切,便会主动这样去做的。

我只好这样总结,一个专业乃至一个学校的兴衰,取决于师资,师资的强弱,取决于其是否上进,是否能够主动及时适应社会需要更新教学内容。

5没有读过MBA的CEO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去学习知识,去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事业单位工作,你都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去干。要把工作当做是培养和锻炼自己的一个很好的机会,用别人搭建的舞台去展示自己,去锤炼自己,超越自己。

她没有上过一天正规的大学,没有读过一天的MBA,却能有今天这样高强的本领和辉煌的局面——从微软辞职后4个星期内,她接到了来自19家国内外著名企业的热情邀请,并且都是请她担纲统帅,不管她做什么,人们都愿意投钱。她就是从一个涮洗针管、打扫卫生的小护士,一个跑腿打杂的勤杂工,一步步奋斗成为今天赫赫有名的“打工皇后”的吴士宏。

她靠的就是善于抓住一切机会去学习,去摔打自己,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其实,她的起点并不高,从底层,从勤杂工做起,从基层销售员到销售经理,到华南区总经理,再到IBM销售渠道总经理,再到微软(中国)总经理。一路冲杀过来,对每一项工作她都会尽心尽力地去拼,去闯,当做是一次次磨炼自己的机会。她在IBM做全国销售总经理时,接手时已经是5月底,当时销售才做到了全年指标的23%。在她的带领下,又拼了7个月的命,到年底交出来竟将近130%,7个月做了全年的指标,顺带还学会了管理渠道运营的精髓。在微软,她的工作业绩“从差到良再到优+”的同时,又“高密度地综合实践了职业经理的几重角色”。她在微软短短的15个月,比原先准备到美国读EMBA所学的本领还要多得多。她说:“十几个月在微软‘胜读十年书’,我已经拥有了我自己的‘EM-BA’。”

她把工作业绩与个人的学习高度地结合在一起,常常是业绩越做越大,越做越漂亮,自身的本领也修炼得越来越强大。在我们看来,往往只是把上学当做是学习,读书当做是学习。其实,使用同样也是一种学习,工作也是一种学习。当然,这种学习是建立在创新思考上的工作。单纯的、简单重复的工作不能叫学习,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把工作仅仅作为一件必须完成的差事来应付,不仅工作难以干好,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更是无稽之谈!

我们在对她投以羡慕的目光的同时,更要审视一下我们自己:我们有许多时间,我们的境遇要比她好得多,至少我们没有当过涮洗针管、打扫卫生的小护士!我们中间,有许多人可能是来自农村。有的时候,我们还想以种种理由和假象去欺骗自己和别人,让别人看不出我们的出身。其实,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与吴士宏比起来,我们简直有一点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要榨出我皮毛下面的‘小’字来。”我们应当勇敢地去面对眼前的一切,自觉地伏下身,把眼光放在脚下,学习吴士宏,脚踏实地地去工作,去学习,去磨炼自己。

6知识改变命运,新知识创造新财富

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这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你可以没有大学毕业证书,但你一定要有适应未来生活的知识,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知识不但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新知识更能创造让世人瞩目的新财富。

笔者有位朋友的亲戚李君,高中毕业后,考大学也没有考上。后来自己足足补习了3年,又参加了2次高考,可还是没有考上。他十几岁就没了娘,读高中这5年,全靠父亲当爹又当娘,饲养了几头猪,卖猪崽儿支撑着。也可能是他自己求学的运气太背,当时父亲对他也十分无奈。

考不上大学,他也就只能参加工作了。他最初做的是煤矿工人。他原以为当上了工人,家里便有了依靠。可他以前也没干过什么重体力活,下井才几天,就弄得浑身都是伤的。结果实在受不了,只好要求到井上工作。矿上给他安排了个新工作:清理停车场和煤路。清理停车场的工作,三下两下就搞好了;清理煤路,却是一个永远不得闲的工作,因为来往运煤的车辆,不时落下一些石块、煤块,他要做的,就是把撒落的煤块捡起来,掉了马上捡,再掉再捡。看着这又脏又累又无聊的工作,他当时就问自己:难道一辈子就做这个?

他没有向命运低头,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在煤矿当工人的差使,带着自己的铺盖卷儿,去了省会城市。他先去了一家市郊的网吧,因为他一直以来对电脑和网络倍感兴趣,网络里有太多自己不知道、需要学习的东西。网吧老板问他:懂计算机吗?他说不会。老板又问他:懂计算机网络吗?他说也不会。老板很失望,对他说:“既然你不懂计算机,也不会网络,那你来我们网吧干啥?我们可不养闲人。”老板下了逐客令。但他并不死心,对老板央求说,我可以在你这里帮忙打扫卫生,可以不要工钱都行。

老板被他的诚心打动了,他被留下来,负责每天清扫楼上楼下的卫生。他平时工作起来很敬业,每天第一个起床,把所有的电脑、桌椅、屋子里的卫生清理个遍,搞得一尘不染。其他时间,他只要看到哪个地方稍稍脏了一点儿,就马上跑过去打扫,一直忙到凌晨网吧关门。他还利用网吧得闲的时候,向同事请教电脑知识,还学会了网上冲浪。他又买来了计算机方面的书籍,一有空就拿出来学习。工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他不仅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还掌握了计算机维护及网络管理的相关知识。网吧出现的种种问题,都要找他来解决。后来,他就成了这家网吧的网管和店长。

他并没有满足。他相信“网络改变命运”这句话,因为他自己已经彻底地被网络改变了命运,从一个煤矿工人成长为一个IT界精英。他有更大的梦想:他要开自己的网吧,而且是连锁经营的超级网吧,他希望网络能够改变更多人的命运。

几年后,他通过朋友去银行贷款,在省会城市的高校密集区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网吧。因为他的网吧信誉好,服务有特色,环境特别优雅,在他的网吧里,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排队等候上网的奇景。他成功了,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新知识更是给自己创造了新财富,圆了自己的梦。目前,他的连锁网吧已有100余家,遍布全省各个县市。

7用新手段丰富知识

网络视频、可视电话、网络手机、网站、个人主页、博客、聊天室、BBS、E-Mail、MSN、QQ……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获取信息、自主开展学习的新手段。我们要学会运用新的手段,更加高效、快捷地去学习知识,让我们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加富有成效。

我的一位初中同学的邻居,刚上完中学,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他变成了一个残疾人。从医院出来的时候,他怎么也无法面对自己,无法面对父母家人,无法面对周围的同学。自己不久以前还是校篮球队的中锋,现在却变得只能是靠轮椅和双拐走路,他几次都想到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身边深爱着他的父母、姐妹让他始终割舍不下。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把自己关在一间小房子里,默默地在流泪。姐姐专门从新华书店买来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希望他能够坚强起来,鼓励他以后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看着父母亲因为自己变得一天天消瘦起来,他决心一定要好好快乐地活下去,不再让父母担心。他开始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种各样的书籍,从《史记》到《二十四史》,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戏剧,从《红楼梦》到《平凡的世界》……不但读,他还抽出时间来写作,写一些豆腐块往杂志社投稿,竟然还有几篇稿子陆续发表了。从此,他抹去了一脸的愁容,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他还央求父母给他买了一台电脑,一有空就在电脑上学习各种软件的操作,还学习了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把一张张因为年代久远而残缺不全的照片修复好了。为了更好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学习更多、更有用的东西,他还装上了宽带,成了上网一族。他变得更加如饥似渴,整天泡在网上,一则掌握更多的信息,二则学习一些上网的知识,三则还能结交一些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