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未来“走俏”的人
3998300000007

第7章 善于学习的人“走俏”(7)

在她高高的书架上,摆着四本厚厚的笔记本,两本名字是《自然科学札记本》,另外两本名字是《人文社会科学札记本》,这是她专门用来摘录相关知识,做笔记用的。她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各方面的书籍,她是学校里到图书馆借书次数最多的学生。以至于图书馆里的老师对她都特别关照,别人最多只允许借10本书,而她却能借到20本书,与研究生、教师同等待遇。勤奋学习,博览群书,拓宽了她的知识面,开阔了她的视野,造就了她的才华横溢和娴静稳重;能文能武,又不失淑女形象。她成了学校里众多男生的追随偶像。可是,她以事业为重,对男女之情并不看重。刚入大学之初,她就对自己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充分利用好大学的美好时光,珍惜大学里的分分秒秒,抓住一切机会,全面提高自身各个方面的素质,像人文素质、科技素质和身心素质,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全面过硬的新时代大学生。

毕业后,她被毫无争议地留校任教,同时还直接保送她读研。时至今日,小韩依旧是那座大学的风景和骄傲。每当新生报到,老师和同学都会给新同学讲她的故事,以此来激励新同学,勉励大家要接过她的接力棒,像他们的师姐一样,重视素质学习,全面提高各个方面的能力,经过大学的培养,使自己成为一个人文素养很高,科技素质很强,身心非常健康的人,做时代的佼佼者,为祖国和人民健康工作50年,为母校争光,为院系添彩。

11具有大专学历的“博士生”

我们处于什么方向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正向什么方向移动。不要一味地把时间花费在抱怨自己的单位不好、岗位太差上;而是要看到周围人的长处,自觉从身边学起,不断充实自己的羽翼。特别是不要把眼睛长在眉头上,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脚踏实地者离成功最近。

小吴从机电专业大专毕业后,到一家车辆厂工作。这家工厂坐落在一个县级市的郊区,方圆几公里没有一家像样的商店,人也十分稀少,厂里的工人多半是附近村子里的村民,正规的技校生都少得可怜,更不要说从正规大学毕业的机电专业大学生了。他被分配到技术部负责产品研发,说是研发,也就是解决一些车间里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不存在什么创新研发工作。办公环境也十分恶劣,冬天没有暖气,夏天也就只有一个大吊扇,一个月才有机会进城洗一次澡。同事们都说小吴傻,一个大学生放着大城市的舒适生活不进,偏要进个小县城来遭这份罪。每当同事们提到这件事,他总是嘿嘿一笑了之。

没过多久,他又主动找厂长,要求调换工作岗位。可是,令厂长纳闷儿的是,他不是要求调到厂部机关舒服一点儿的科室,而是要到一线生产车间工作。原来,他感到在技术部学不到东西,白白浪费时间,还不如到一线车间去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虽说在学校学习了不少相关的理论知识,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是十分欠缺的,仅仅靠在大学里的一个月实习,是远远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

下到车间后,他从不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大学生,而是和周围的师傅们打成一片,车、铣、刨、磨、电焊,一样都不落。工作中,他主动虚心向身边的老师傅请教,老师傅们也都愿意把自己的看家绝活传授给这个谦虚的年轻人。他也非常辛勤努力,每天都要工作很晚,除了每天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车间里度过的,要么是画图纸,要么是在改良工件。勤奋的他很快就成了这家车辆厂里年纪最轻、技术最精、最能吃苦的技术骨干。半年后,厂里准备上一条新的农用车生产线,厂办公会研究来研究去,大家认为全厂只有小吴业务素质最精,便决定派他到南京一家车辆企业参观学习两个月。回来后,他整理带回了一大堆的书籍资料,并主动为厂里的职工讲课,传授技术。半年后,生产线开始建设,他被厂里一致推选为业务厂长,具体负责新开工生产线的建设、施工、调试和生产。

他的出色表现,很快使他的名字响彻了中原大地,国内许多厂家都向他伸来了橄榄枝。后来,他被河南省一家大型车辆生产企业高薪聘请为业务经理,并按照博士生的标准配了专车,分配了住房,大家都戏称他是具有大专学历的“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