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出土的谜团
3999500000044

第44章 消失的古城之谜(3)

吴哥城占地面积东西长1040米,南北长820米,堪称一座雄伟庄严的城市,几百座大胆设计的宝塔林立,周围更有宽200米的灌溉沟渠,好像一条“护城河”,守卫着吴哥城。建筑物上刻有许多仙女、大象及其他浮雕,尤以172个人的“首级像”显得庄严雄伟。在这座古城中有寺庙、宫殿、图书馆、浴场、纪念塔及回廊,表示当年在此兴建都市的民族必定是个文化颇为发达、并有高超建筑技术的民族,因为这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

墨奥特虽然想揭开古城的秘密,但却因染患热带疾病过世,以后由法国方面继续探索,原来在公元12世纪,吉蔑人在丛林中兴建吴哥城,并于13世纪达到盛世。其兴盛的状况可由一位中国商务使节兼旅行家周达观在1296年抵达吉蔑首都,把这个隐藏在丛林中的帝国做了些微的介绍。

在吴哥城门口,除了狗和罪犯之外,任何人都可自由出入由兵士驻守的城门。那些王宫贵人们,居住在用瓦覆盖的圆形屋顶的房子里,且都是面向旭日初升的东方,而奴仆则在楼下忙于工作。

巴容神殿,有二十多座小塔和几百间石屋围绕着一座黄金宝塔,神殿的东边则由两头金色狮子守卫着金桥,处处都显出吉蔑帝国丰盛的财力。

国王更是尊贵,他穿着富丽堂皇的绸缎华服,头上时而戴着金冠,时而戴着以茉莉花及其他花朵编成的花冠。身上的佩戴更是举世名珍,珍珠、手镯、踝环、宝石、金戒指……当其他大使或百姓想见国王时,便于国王每日两次坐朝时,席地而坐着等待。在乐声中一辆金色车子载来国王,此时有螺号声大响,巨僚官属须合掌叩头,等到国王在传国之宝--“一头狮子皮”--坐定,螺号声停止,众人才敢抬头瞻望国君之威仪,并将诸事奉告……以上之细节可由周达观所着《真腊风土记》里窥视全貌,得知吉蔑帝国不但有富庶的国力,而且是个有秩序、有法律的民族,人口达到二百万。

然而1431年,暹罗人以七个月的时间,攻陷吴哥城,搜刮大批战利品而去。第二年他们再度光临吴哥城,却发现这里变成一座空旷的“无人城”,不但没有半个人影,连牲畜也不见踪影,究竟这些人到哪里去了?

传说纷起,有人认为可能有一场可怕的传染病侵袭吴哥城,大部分居民都相继死亡,侥幸生存者将死者焚毁以避免流行,然后怀着哀伤的心情,远走他乡;又有人认为国内发生过一场大规模内乱,国民互相残杀,所有的人都被杀戮一空,然而却没有一具尸体被发现!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还有一说是暹罗大军攻占吴哥城之后,将所有的居民强行带到某地去做奴隶,然而难道稚子、病弱者、老迈的人也能充当奴隶?

5埋葬地下的大都市:特奥帝瓦坎

被埋葬在地下的古代墨西哥最具轰动效应的大都市特奥帝瓦坎早在阿兹特克人时期就已是一座废墟。他们以为这是古代诸神的墓地。诸神飞向宇宙,却留下这座大都市的规划和建筑。不知负责修建特奥蒂瓦坎城的祭司建筑师到底是谁。有一点没有争议,那就是特奥蒂瓦坎城为墨西哥高原最古老的文明,始建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特奥蒂瓦坎城非一日建成。

考古学家现已确定了它的5个建城时期。在公元600年左右的繁荣时期,特奥蒂瓦坎拥有约20万人口。

本世纪的城建经验告诉我们,城市的发展是多么杂乱无章,缺乏系统。特奥蒂瓦坎却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在这里,从一期建造开始就有完备的计划,并在以后的扩建中得到严格遵守。1000年不算太短,对于今天的城市管理部门来说,让他们现在的设计规划经受住这么长时间的考验只不过是一个梦想。

女考古学家劳瑞特·泽约涅曾多年领导特奥蒂瓦坎的发掘工作。她认为,在这高度文明的发祥地,存在着一个尚未完全揭开的秘密:这样非凡的智慧从何而来,竟然可以成就如此伟大的规划?

人们不知道那些神秘的设计建造者是谁,于是以这座城市的名字称呼他们--特奥蒂瓦坎人。

一条纵贯南北的豪华大道,长3公里,宽40米,人们叫它“冥街”。这确实是一条豪华的街道,左右两侧点缀着金字塔和神庙平台。朝北望去,林荫道的坡度足有30度;站在南端,会有一种错觉:街道仿佛直通云天。于是就成了这样:站在低处一端,就会看到高度相等的台阶组成的楼梯无边无际,最后与3公里外的月亮神金字塔融为一体。

反之,站在月亮神金字塔上,看到的不过是一条笔直的街道,所有的台阶像是让神一笔抹去了。正式的说法是:那些特奥蒂瓦坎的神秘设计者应是石器时代人类。测量一条长3公里的街道--方法是每隔几米建六级台阶一处平台,所有这些台阶和平台需在不断升高的街道尽头分毫不差地与一座巨型金字塔相融--该是多么困难。因为不能有一级台阶、一处平台和一块间隔与标准发生偏差。这真是石器时代的作品吗?

冥街尽头的月亮神金字塔是一座梯形塔式建筑,塔基为150×200平方米,比两个足球场还要大。此塔建在44米的高度上,有5个中心走廊,中部的宽台阶延伸至最高的平台,平台上面该是有一座闪闪发光的金色神像。

从月亮神金字塔望去,左面是中美洲最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太阳神金字塔,占地222×265平方米,比月亮神金字塔高20米。从最高平台望去,给人的感觉是太阳月亮两塔等高。这种错觉是街道的坡度造成的。

另外,特奥蒂瓦坎太阳神金字塔的体积要大过吉萨的胡夫金字塔,据估算,它用了100万吨的粘土砖和石料。两座金字塔外沿原本都抹上了硬灰浆,色彩一定是饱满而鲜明的(从残留的痕迹还可以看出)。太阳神金字塔塔顶曾有一座金银铸成的神像。

冥街上有许多不同的金字塔遗址、平台和装饰繁复的浮雕,图案多是羽蛇,还有猴子、美洲豹和手里拿着不知何物或是背上长着翅膀的祭司。

特奥蒂瓦坎的带魁扎尔科亚特尔神神庙的城堡是一个比较大的建筑。说是“城堡”又不免有些荒唐,因为人们会理解成“要塞”的意思。其实,特奥蒂瓦坎的城堡和要塞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就像印度神庙和法兰克福中心火车站一样不相干。当然了,这名字并不是建造者起的。太阳神金字塔、月亮神金字塔、城堡、魁扎尔科亚特尔神神庙--我们就这么叫,但是从来没有在意过建造者给他们的得意之作起了什么名字。

城堡的边长通常为400米,北、南、西三边各有4座金字塔,如今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了。魁扎尔科亚特尔神庙有石雕花纹装饰:羽蛇蜿蜒在曲状花纹中;楼梯墙壁和浮雕上狰狞的魔鬼面具死死地盯着你;神庙墙角趴着巨型羽蛇,头上发光,脸像喷火龙。古代中国也有这样的图案,诸神骑着火龙从天而降,并且也是在墙角。

今天,在刺眼的阳光下,呈现出白-灰-褐三色,从前的色彩一定像彩虹般绚丽。每个神都拥有自己的颜色,浮雕不仅仅是装饰,还有着特别的宗教意义的。

魁扎尔科亚特尔神神庙的装饰花纹表明,在阿兹特克时期和玛雅时期之前就有这种飞翔的蛇神形象了。

在街道旁边的神庙平台和金字塔后还有一些建筑群,今天我们认为那里是住宅区。出土的30多间房屋构成完整的住宅区,还包括小型神庙、礼拜堂和完备的下水管道。整个城市被划为若干个手工业区:这角是制陶作坊,那角是石雕作坊,第三角是纺织作坊。笔直的马路贯穿全城,垂直交叉。特奥蒂瓦坎就是中美洲的纽约城!

几年前,考古学家在山城和山顶周围发现了一些岩石划痕,舒展的线条在特奥蒂瓦坎上空织成一张网络。有人曾于3月21日春分时从太阳金字塔塔顶向西眺望,太阳毫厘不差地在一块标有记号的石头下坠入地平线。在以西14公里处的塞罗奇科瑙特拉,也见到过类似的划痕记号;35公里以外也有。

一座门很有名,它通向大金字塔下面,那里面有4间房子,人们叫它“神洞”。考古学家猜测,整个建筑就是建在神洞之上的,神洞代表地狱的入口和中美洲的中心。朝圣者、商人和殖民地开拓者络绎不绝来此朝拜。

另外在太阳神金字塔不远处有一处地窖,游人禁止入内。这是一个真正的谜,专业人士也无法解释。一层厚厚的云母层将许多房间隔开,奥妙到底在什么地方?

看一看地窖的窖顶:先是一层石头,然后是15厘米厚的云母层,最后又是一层石头,很像一个大三明治--面包、火腿、面包。

看门人打开地面的铁盖,一瞬间,阳光射进洞口,强烈的光束为云母所反射。目前已发现了30米厚的云母层。

可是,特奥蒂瓦坎房顶上的云母是从哪儿来的呢?用途又是什么?一个考古学家认为,云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因此当作太阳反射器用。

这不对。屋顶上的云母像三明治,根本接触不到阳光。就算要把整个屋顶铺满云母,用以大量反射阳光,薄薄的一层就够了,15厘米未免太厚了。

没有什么巧妙的解释方法,只能动用一下我们可怜的理解和想象,以期找到贴近的答案。神洞的屋顶与外隔绝,是不是因为其中装有敏感的设备?是防电(闪电),还是抗酸、抗高温?如果开始靠题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那就是石器时代的建造者是从哪里知道云母的多种性能的?特奥蒂瓦坎人在干活的时候既不使用危险的酸和电,也不会经历高温。地质学家确认特奥蒂瓦坎地下的人工云母层为莫斯科云母,我们的祖先把它称作“来自莫斯科的玻璃”。

肯定有人知道从哪里可以进口这些云母,对其质量也了如指掌。石器时代的建造者能担此重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