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的手腕
4002700000045

第45章 安上抚下以谋立威(5)

在筹备一个任务前,谦虚的问上司:“我们希望得到些什么?”“要任务顺利完成,我们应该在固有条件下做些什么?”切记圈谈彼短,靡恃己长。比较小气和好奇心重的人,聚在一起就难免说东家长西家短。成熟的你切忌加入他们的一伙,偶尔批评或调笑一些公司以外的人,倒是无伤大雅,但对同事的弱点或私事,保持缄默才是聪明的做法。记着,搞小圈子,有害无益。公私分明亦是重要的一点。同事众多,总有一两个跟你特别投机,私底下成了好朋友也说不定。但无论你职位比他高或低、都不能因为要好这原因,而做出偏袒或恃势。对于旧友成为现在工作中的搭档,相处时,大前提是公私分明,你俩必须忠诚合作,才可以制造良好的工作效果。一个公私不分的人,是做不了大事的。更何况,老板们对这类人最讨厌,认为不能信赖。所以你应该知所取舍。

备忘录:

只有和同事们保持合适距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受欢迎的人。

保持距离,做到心里有数,你的事业就会成功!

展示信任换取忠诚

信任员工是搞好工作的关键。

信任也是一种强大的激励手段。

给予信任,收获忠诚。

管理者一般都希望属下对组织有一种强烈的忠诚感。忠诚是相互的。如果管理者都能够信任自己的属下,就能够得到属下的这种忠诚。对一个企业而言,如果经理期望属下对自己忠诚,经理就必须对属下完全的信任。

如果你的领导怀疑你的能力或其他毛病时,你一定会不高兴,要找领导论理,脾气温和者从此会士气大消,如毒辣者,会暗怀在心。这些都属于“疑”字,不彻底解决会闹起矛盾,给公司带来极不好的影响。因此,作为公司领导,一定要引以为戒,要有宽宏大量的气概,切记:展示信任,换取忠诚。

信任可以增强下属的责任感。作为管理者,只有对下属充分地信任,以信任感激励下属的使命感,下属才能更加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在工作中尽职尽责。

信任可以增强下属的主动进取精神。《寻求优势》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实际上,没有什么东西比感到人们需要自己更能激发热情。”信任就意味着放权,管理者因信任下属,也就敢于放权,下属得到了工作的主动权,就能放开手脚,积极大胆地进行工作,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信任可以使人才脱颖而出。人才的成长不仅在于他内在的素质,也依赖于外在的条件,“时势造英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环境条件在人才成长中的重要性。下属一旦受到上司的信任,就会产生一种自我表现的强烈欲望,充分调动自身的潜能,把工作干得好上加好,以赢得上司更大的信任。因此,选拔与重用是加速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

信任可以留住人才。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人员流动是正常的和不可避免的,但人才的流失,对组织是有害的。信任是管理者的良好品格,会像磁石一样吸引住人才:猜忌、多疑则是一种病态心理,最容易导致人才的流失。

刘备被曹操追至当阳长阪坡,有人说赵云投奔了曹操,刘备马上说:“赵云是知交故友乃忠义之士,在患难之际,决非二意。”结果,赵云救回后主而归。

对属下信任,他才鞠躬尽瘁,因为你肯定他的奉献,衷心欣赏他的才华,把他视为朋友兄弟。作为领导,不能信听谣言或说三道四,无故怀疑属下的能力和才干,都是对工作不利。

对属下的信任,可展示领导广阔的的胸襟,能换取属下对你的信任与尊敬。领导信任属下,可刺激属下竭尽全力搞好工作,办好事情、属下认为谁也不愿在别人面前丢面子,显得自己无能,得到领导人信任,正是表现自己的极好机会,抓住机遇谁也不愿放过。所以领导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取得属下忠心的有效措施。

当然,对属下体现信任,就是用人不疑。这个“不疑”是建立在自己择用人才之前的判定、考核基础上的。不用则罢,既用之则信任之。管理者只有充分信任属下,大胆放手让其工作,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让他独立地发挥才干,即委之以事,就要有放手让权的气魄,才能使属下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发属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派大臣乐羊率军去攻打中山国。因为中山国国君的重臣乐舒恰是乐羊的儿子,所以朝廷中私论颇多,认为乐羊虽会打仗,但这次可不会全心全意为国尽忠了。乐羊在抵中山国后,决定用围而不战的战术攻城,所以一连数月,不动一兵一卒。于是私论成了朝论,弹劾他的奏章像雪片似地飞到了魏文侯的手中。魏文侯不动声色,反而派遣专使带着礼品、酒食远道去慰问乐羊,犒劳他指挥的军队。流言愈益沸腾,魏文侯索性大兴土木,给乐羊建了一座漂亮的别墅。终于,乐羊按计划攻克了中山国,得胜回朝。魏文侯特意为乐羊举行盛大的庆功酒宴,并赏给了乐羊一个密封的钱箱。乐羊回到家后打开一看,不禁感动万分。原来,箱子里装的不是魏文侯赏给他的金银绸缎,而是满满一箱在他攻中山国时大臣们弹劾他的秘密奏章。乐羊这才明白,如果不是魏文侯的全力庇护,不是魏文侯对他的这种超乎寻常的信任,不要说攻打中山国的任务不能完成,就是自己的性命,恐怕也难以保住了。

做到用人以信、用人不疑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除了能运用自己的权力给人创造发挥才干的条件外,还要能在流言如矢的情况下,持信而不移;并且在遇到困境时,能与下属同甘共苦,共患难;并不只是以消极的态度等待其发挥才干、创造佳绩,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其中,增强其信心,扶助其毅力,以其事代其成,因此,这种用人以信的品德,同时也体现为宽广的胸怀、临难不苟的气度、高瞻远瞩的眼光。这当然是为政者的一种素质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用人用到魏文侯那样的水平,那是不会发愁求不到贤才的。

所以说,一旦决定某人担任某一方面的负责人后,信任即是一种有力的激励手段,其作用是强大的,最能换来员工的忠诚。

试想一下,使用了他,又怀疑他,对其不放心,是一种什么局面?试想一下,在你的公司里,如果员工得不到你起码的信任,其精神状态、工作干劲会怎样?

身为公司领导要有信任部属,团结部属的精神。如何做到展示信任,换取忠诚?

1)将心比心为属下着想。

2)放开手脚让部下干。

3)表里如一让属下安心。

备忘录:

信任你的属下,实际上也是对属下的爱护和支持。

疑人不用,用之不疑,就是给人以充分的信任。

坚持信任的原则,让属下发挥其才能。

红脸白脸都要唱

又打又拉,宽猛相济,是一种高级统驭术。

红白脸相间也就是一文一武,一张一弛。

在京剧里,演员面部化装,以各种人物不同,在脸上涂有特定的谱式和色彩以寓褒贬。其中红色表示忠勇,白色表示奸诈。不同的脸谱显示了不同的角色特征。关系学中红白脸相间借用京剧脸谱的名称,但它要比京剧中简单化的脸谱复杂得多,它是宽猛相济,恩威并施,刚柔并用的综合,是一种高级统驭术。

高明的企业领导深谙此理,为避此弊,莫不运用红白脸相间之策。有时两人连档唱双簧,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有更高明者,可像高明的演员,根据角色需要变换脸谱。今天是温文尔雅的贤者,明天变成杀气腾腾的武将。历史上不乏此类高手善用此法之例证。

三国时期,蜀国南方诸夷发动叛乱。蜀相诸葛亮深知南中之事,不仅关系到蜀汉后方的稳定,同时也关系到北伐大业,就下决心亲自率军远征。

此次出兵,诸葛亮兵分三路,沿途平定零星叛军,主力行至益州郡。孟获为叛军头领,为少数民族首领,在南中地区很有威信和影响。当诸葛亮听说孟获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在南中各个地区的部族人民中很有威望,想到如果把他争取过来,就会更好地解决少数民族和蜀汉政权的关系,消除南中时常叛乱的根源,会使蜀国有一个安定的大后方。诸葛亮深知孟获的个性,应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不可专用武力,而应注意征服他们的心。于是,他决定唱一次红白脸,下令只许活捉孟获,不得伤害。

当蜀军和孟获的部队初次交锋时,诸葛亮授意蜀军故意退败,引孟获追赶。孟获仗着人多势众,只顾向前猛冲,结果中了蜀军的埋伏,被打得大败,自己也做了俘虏。当蜀军押着五花大绑的孟获回营时,孟获心知此次必死无疑,便刁钻使横,破口大骂。谁知一进蜀军大营,诸葛亮不但立即让人给他松了绑绳,还陪他参观蜀军营寨,好言劝他归降。孟获野性难驯,不但不服气,反而倨傲无礼,说诸葛亮使诈。诸葛亮毫不气恼,放他回去,二人相约再战。

孟获回去之后,重整旗鼓,又一次气势汹汹地进攻蜀军,结果又被活捉。诸葛亮劝降不成,又一次把孟获送出大营。孟获也是个犟脾气,回去又率人来攻并同时改变进攻策略,或坚守渡口,或退守山地,却怎么也摆脱不了诸葛亮的控制。一次又一次遭擒,一次又一次被放。

到了第七次被擒,诸葛亮还要再放他走,孟获流着泪说:“丞相对我孟获七擒七纵,可以说是仁至义尽,我打心眼里佩服,从今以后,我决不再提反叛之事。”

结果,诸葛亮唱的这次红白脸使孟获回去之后,说服各个叛乱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重新归属蜀汉控制。自此,蜀国的大后方变得稳定,南方各族人民也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需应付的事,需对付的人各式各样,所以只有一手是不行的。红白脸相间也就是一文一武,一张一弛,既有刚柔相济,又恩威并施,各尽其用。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只能解决与人相关的特定问题,都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对人太宽厚了,便约束不住,结果无法无天;对人太严格了,则万马齐喑,毫无生气,有一利必有一弊,不能两全。

会单打独唱红白脸相间术的高手要算清朝的康熙皇帝了。

清初,汉族作为一个被征服的民族,政治地位非常低下,备受满族人歧视。这种民族歧视的存在,使不少汉族官员心怀怨恨,苟且推诿,不肯尽心为朝廷效力。康熙为了安抚汉族官员,从形式上消除了明显的歧视,一再声称“满汉皆朕之臣子”,宣布“满汉一体”划一品级,满汉大小官员只要职位相同,其晶级也就相同。官员的一视同仁极大地减少了汉族官员的不满。康熙还大批任用汉宫担任封疆大吏。

唐熙对他所信任的汉族大臣,往往也能推心置腹,深信不疑。康熙曾非常信任儒臣张英,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经常在一起讨论一些军国大计以及生活琐事,时人评论说他们“朝夕谈论,无异生友”。康熙还强调“君臣一体”,时而还邀请汉族大臣到禁苑内和他一起游玩、垂钓。受邀请的大臣自然将此视为莫大的荣幸,从而对康熙更忠心耿耿了。

但是,康熙对汉族官僚士大夫、知识分子也还有防范和高压的一手。他经常用一些心腹之人监视地方官吏和当地人民。他们这些人不断用密折向康熙报告各地的民情和官场情况,督抚等大员的举动更是监视的重点。

残酷无比的的文字狱就是起始于康熙年间。明朝灭亡后,有不少的明朝遗民对清政权表示不满,他们使用种种手段发泄对清政权的不满,其中发表文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式。康熙对他们采取了极其严厉的镇压措施,从清查对清朝不满的明朝遗民开始,在全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捕活动。许多人因此而被株连,成百上千的人被投入监狱,甚至死去的人也未能逃脱处罚。一时间恐怖气氛弥漫全国,人人噤若寒蝉不敢稍微流露一点对朝廷的不满。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君主,康熙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英明果断、文武双全。对汉族士大夫知识分子实行的是恩威并施,又拉又打,以拉为主,而又加以防范的政策。这才制止了汉族士大夫们的分裂倾向,从而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基础,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在他的治理下,清朝迅速强盛起来,进入鼎盛的康乾盛世时期。

康熙就是靠着人才济济的智力优势,也靠着他本人红白脸相间的韬略雄才,做起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好皇帝。

明智的上司和明智的下属都应明白:这毕竟是策略和手段,是谁都可以使用的,究竟谁更高明那得看谁更会唱红白脸了,一切都是一出戏而已。

备忘录:

作为一个领导,要掌握红脸与白脸的良好运用

唱好红白脸,可巩固自己的地位。

一些做大生意的人,要深深地领会唱红白脸的功夫。

.擅用赏罚必有厚报

赏和罚是统治者手中的两根判笔。

赏是笼人的方法

罚是伤人的方法

英明的君主驾御臣下,靠的是两根大棒:刑和德。杀戮叫做刑,奖赏叫做德。作为臣下,无不害怕被责罚而喜欢受奖赏,所以君主只要掌握好刑和德这两根棒,那么群臣就会害怕他的威严,而去争取奖赏。

罚是伤人的方法,因此往往很难奏效。而以赏代罚则不同,它是用一种诚意给人以实惠的合作方式,既可调动积极性,又可使人不产生抗拒的逆反心理。所以,如果“罚”不奏效,你不妨用“赏”来鼓励教育的方法来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