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的手腕
4002700000007

第7章 内方外圆适时“变脸”(7)

因此美妙的东西引起的常常是失望多于崇拜。希望是骗子,需要合理的控制它,以便让实际上的快乐超过我们原有的期望,体面的开始主要应该是为了唤起好奇心,而不是要强化人们的期望。如果实超过我们的预期,或某种东西后来证明比我们原来预想的要好,那么我们就会感到更快乐。不过这种道理并不适用于坏的事物:当一种恶被事先夸大,而人们后来发现实情之后,就会转而对它抱赞赏的态度。于是原以为具有毁灭性的事物现在倒变得似乎可以忍受了。

压力来自期望、任务、目标,包括你自己的、你所在企业的、你周围环境的。降低对事情的期望值有助于减轻生活所带给我们的巨大压力。

随时调整你的期望值,这样你会更加地游刃有余做你能力范围的事情。这还能让你在别人的心目中慢慢的树立起一种良好的形象,他们会认为你是个稳重而不浮躁,能够量力而行并能让老板们有所重托的人。

如果你希望老板多付给你报酬,就要提高他对你的期望值,或者是对你在做的事的期望提高,或者是老板有更高的期望,认为你最适合。

在事物进行的最初阶段不要让人有太多的期望,这样有助于减少我们“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坏毛病,在你向事业的巅峰攀登的过程中,你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晋升”路径。哪座山是最容易爬上去,那座山上是否有你进退的余地?

要知道,你的期望值总是这样变来变去的。这很正常。但必须注意的是,我们必须合理的调整我们的的期望值,因为“爬”得越高,“摔”的越重。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相称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有时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职工的奖励,反而使职工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对个人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惟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备忘录:

“爬”得越高,“摔”的越重。

如果实超过我们的预期,或某种东西后来证明比我们原来预想的要好,那么我们就会感到更快乐。

适度赞美获得好感

赞美需要掌握分寸,要讲究艺术,更要讲究限度。

对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进行适当的赞美

戴高帽的做法常被人们所耻笑,原因有三:一来做高帽子的确很不费力,可以日产万项;二是人人喜欢,趋之若鹜;三则是因为品味低俗、令人生厌的伪劣“马屁”随处都是。

其实恭维分为三六九等不同质地的类别。上等品被称为“赞美”、“赞扬”、“赞许”、“称颂”等,下等品则被贬为“讨好”、“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献媚邀宠。”

赞美别人,是因为对方有值得赞美的地方,而且赞美本身也是自己对别人表示好感的方式。所以尽管赞美本身具有改善人际关系的作用,但这只是赞美产生的副产品,而不是唯一的目的。如果把赞美单纯地当作改善人际关系的手段,赞美就可能变得含有杂质。比如:有人买了一件新的衣服,你觉得衣服很好看,就该对这件衣服表示赞美。如果这件衣服实际并不好看,你的赞美就有奉承别人的含义了,也就是虚伪的表现,而如果是刻意的奉承,那就更不可取了。

可见,戴高帽看似简单,其实最难。上下之分在于品味,奥妙之处存乎于心,不一而足。要想脱开令人生厌的廉价低俗,又不能过于提高成本,没有好的生产技术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当小心谨慎、把握好“度”,否则非常容易弄巧成拙。

:如果你身边的人取得了好成绩,你就应该由衷地对他说:“做得好,你真的很不容易。”对方就会觉得很高兴,因为你肯定他的成绩是别人所达不到的。如果你说的是:“你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真的是难得!”对方也许会觉得你的话是在讽刺他,虽然也可能你根本没那个意思,可是说出的赞美却给人以言不由衷的感觉,所以真正的赞美应该是恰到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