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血火丹心
4008300000020

第20章 警徽在洪峰中闪烁

1990年7月6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洪水袭击了川北重镇——广元市。嘉陵江洪水位比1981年特大洪水高出18米。疯狂的洪水扫荡了广元城、朝天镇、剑阁县城和沿途区、乡场镇的四十八条街道和上百万亩农田……

在国家、集体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广元市公安干警、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奋力抗洪抢险,展开了人与水的搏斗,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表达了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深厚情感,谱写了一曲可歌可赞的壮丽诗篇!

洪灾前夕

7月6日下午2时,嘉陵江上游陕西宁强、略阳和川北广元一带,暴雨携着雷电、狂风倾泻如注。霎时,天昏地暗,山洪暴发。嘉陵江江水滚滚,广元城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这天中午,市中区公安分局干警谭月文,遵照市公安局局长冯泽文的安排,在广元城下河街观察水情。狂风撕烂了雨伞,暴雨湿透了警服,他仍然全神贯注地记录着水速、水位……

嘉陵派出所管段女民警王致秀,冒雨到广元城上河街向居民预报:立即做好防洪准备。不少人半信半疑。

下午3时,市公安局原定召开党委会。会议刚开始,副局长胡仕华从江边赶回:嘉陵江洪水已越过警戒线。局领导果断决定:公安、武警全力以赴,抗洪抢险,组织“蓝盾行动”。当即成立了“广元市公安、武警抗洪抢险指挥部”,由局长冯泽文、副局长胡仕华,市武警支队政委陈永智任正副指挥长,下设抢险队、交通队、巡逻队、内卫队和指挥部办公室,制定了分片负责、确保重点、杜绝事故、协同作战的行动方案。指挥部办公室及时将“蓝盾行动”部署传达到各县(区)公安局、公安分局。

“蓝盾行动”的电波穿过雷雨,在秦巴山麓上空频频传递……

特急警报

下午4时,雨住日出,热气蒸腾。嘉陵江洪水咆哮着、奔腾着,迅速上涨。洪水位离1981年特大洪水还有3米,市局指挥部发出了抗洪抢险的特急警报。

全市1872名公安干警、武警官兵迅速奔赴各自岗位。干警们用喇叭、用口喊向群众报告特大洪水来临的信息。

市中区分局嘉陵派出所所长和指导员带领干警到上、下河街,挨家逐户地报警,动员群众搬家、疏散、转移。

警灯闪烁,警笛长鸣。满载着公安干警、武警官兵的96辆警车驰骋在街道、郊区、桥梁、公路、重点工程、物资仓库等要害部位。

一场人与水的搏斗拉开了战幕!

抗洪抢险

下午5时。洪水像发狂的猛兽,越过1981年特大洪水线,继续上涨。洪魔吞噬了街道、商店、房舍、农田……

城区部分通讯中断,交通阻塞,人群骚乱,各方告急。

人们始料不及,一万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

呼救声、诅咒声、房屋倒塌声、洪水嘶叫声交织一团,构成了一幅悲壮激烈的洪灾图景。

市局指挥部利用公安无线电台,及时报告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指挥全市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奋力抗洪抢险!

“警察来了,我们有救了”

位于广元上游45公里的朝天镇,洪水位比1981年高出3米多,街道、平房全被淹没,区委、区政府和区公安分局的办公、宿舍楼被淹到3楼。数百名职工、群众被洪水逼上了房顶,在滔天的洪峰中发出绝望的呼喊。分局局长刘德怀带领干警维持秩序,抢救群众。他们急中生智,抓起漂浮的木料,扎起木筏,拴上牵绳,冒着生命危险划向房顶的灾民。群众看到浪涛中漂来的木筏和闪光的警徽激动地呼喊着:“警察来了,我们有救了!”

木筏快靠岸时,兰云明、罗阳海等7名干譬,站在齐颈的激流中,抬着木筏,让群众从上面撤退。1小时内,他们救出了即将被洪水卷走的70名群众。

广元城蜀门北路二宿舍和周围居民住宅,10分钟内被洪水淹没1米深。有的在搬迁途中被洪水阻隔,有的财物被洪水卷走,有的被洪水封在屋内。市局和武警支队抢险队的50名干警,迅速冲进洪水中,叫醒了因上夜班正在午睡的职工,背出了10多个老人和小孩;抬出了10多台彩电、冰箱。市局干警余华忠、张天武打开一个居民的房门,屋里已进水一尺多深,床上还躺着一个瘫痪的中年妇女。她见警察来了,摇头摆手说:“快去救他们,不要管我了。”他俩说:“这是我们的职责。”连床将她抬出来。

嘉陵江水倒灌南河,广元城位置较高的东干道也进水1米深,南河坝一片汪洋。南河村四百多名群众被困在房顶上、树尖上,市局副局长胡仕华立刻带领30多名公安,武警战士。调去4只木船,救出了200多名群众。东坝派出所民警何通信带领3名治安队员,泅水300多米过南河,安慰群众、维护秩序。他们用铁驳船救出了围在房顶上的105人,抢出了价值10多万元的群众财产。

“那是警察筑起的水中长城”

广元城大西街口,处于上、下河街交界处,地势低洼,两街口13米深的洪水聚集这里,形成回水沱,奔入嘉洪江。

这里是两街居民转移的重要路线,随时有被洪水卷走的危险。市中区分局刑警队与嘉陵派出所干警邓功华、马宏,警校实习生女干警蒲荣波、赵丽等30余名干警,手挽着手,排在齐胸的激流中,组成人墙,让群众搬运财物,安全疏散。

嘉陵中学一位戴眼镜的老教师看着那整齐、坚实的阵容,激动地说:“那不是人墙,那是警察筑起的水中长城!”

就是这道长城,她使个体户王老板价值万元的服装和巨额现金从洪水的魔掌中夺回来;她使个体户“女老板”走出险区;她使市中区公安分局的重要档案和警具安全转移;她使200多名居民顺利疏散……

“武警真勇敢”

下午6时。洪水即将封锁广元城内嘉陵江大桥(铁路桥、公路桥)桥孔,桥身被冲击得颤动晃荡,可怕的涛声撕扯着人们的耳膜。上游冲下来的木料、树枝等各种杂物撞击着桥墩。一旦堵塞桥孔,大桥将被毁灭。在这万分危急之时,指挥部领导当机立断,作出了禁止通行的决定,抽调了20名武警、公安干警组成抢险队,他们手持长杆,腰系保险绳和救生圈,不停地排除上游冲下来的漂浮物。

武警战士杨承相、杨鹏悬掉在中心桥墩上,洪峰从脚上袭过,涛声震耳欲聋。他俩用尽全力,将一根根堆积在桥上的木料搬出来。

群众望着依然屹立的大桥,无不称赞武警战士的赤胆忠心,称赞说:“武警真勇敢。”

“辛苦了公安、武警”

市丝绸厂告急:洪水封锁厂大门,车间淹没两米深。价值千万的产品将毁于一旦。市局指挥部立即抽调100名武警战士和公安干警前往抢救,市武警支队参谋长郭生斌带领70名武警战士,游向急流中,抢回了被洪水掠走的价值45万元的丝织产品。

市棉纺厂告急:原料仓库被淹。抢救队的干警涉过洪水爬上房顶,抢出了价值20万元的财产。

市百货批发公司仓库告急:洪水涌进库房,价值2000万元的货物将被洪水吞没。抢险队的干警冲进齐腰的洪水中,扛着200斤重的货物包不停地奔跑,个个浑身都湿透了,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洪水。

群众送来了馒头,他们顾不上吃;女职工送来了开水,他们没时间喝。从下午8时一直干到翌日凌晨4时,职工们望着那安全转移的货物,激动得热泪盈眶,有的哽咽地说:“辛苦你们了,公安、武警。”

“当警察就是这样”

无情的洪水贪婪地掠夺一切,毁灭一切。在这生死攸关、个人财产也遭到洗劫的时刻,公安干警、武警官兵们想到的是人民利益。

原嘉陵派出所指导员向春阳,群众习惯叫他“阳指导”。当他在河街组织群众转移时洪水涌进他家院子,他帮助邻居抬出了彩电、冰箱,而自己的财产全部被淹没,损失2000多元。群众见此情景感慨地说:“阳指导真是我们的父母官。”

洪水涌进市公安局消防器材维修站,价值500万元的消防器材即将淹没,只有消防战士王永德同一位临时工在家,完全处于孤立无援的地境。但是,小王首先想到的是国家财产,他俩拼命将机器设备、消防器材转移到了安全地方。而作为一名战士,他仅有的价值200多元的私人财产却被洪水掠走。

市局干警马敏、嘉陵派出所民警翟东生,家被洪水淹没,他们忙于抢救国家和群众财产,几过家门而不入。

洪灾中,全市有45名公安干警家遭到洪水袭击,损失达10万元。很多干警受到家属和亲人的埋怨:“难道你们就完全不顾家了吗?”然而,家属和亲人又理解:“当警察就是这样,谁叫他干这一行呢。”

历史的记录

洪水洗劫了14小时。公安干警、武警官兵没喝一口水,没吃一口饭,穿着被洪水、汗水泡湿的橄榄服,与洪魔搏斗了14小时。当记者在抢险现场采访他们时,有名公安干警说:“这是警察的职业责任,让历史记录吧。”

是的,历史将铭记这14小时,也将记录公安、武警抗洪抢险的业绩。

14小时抢救出价值3400万元的国家和集体财产。

14小时抢救出616名被洪水围困的群众。

14小时有57名公安干警、武警官兵负伤,他们忍着剧痛和饥饿,没有一个下“火线”。

他们为警徽增添了光辉,为广元人民立下了功劳,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