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血火丹心
4008300000005

第5章 生死大营救(3)

傍晚7时,广元城的上空还弥漫着地震的尘雾,如血的残阳洒在烟尘中,映衬出一片灰暗凄凉的景象,夜幕也早早地降临。市局指挥长余建从袁家坝救援现场回到指挥部,在帐篷里,他坐在砖头上,在蜡烛前仔细看着县区公安机关指挥部传来的抢险快报:

除青川外,各县区公安民警、消防、武警官兵在第一时间的抢险救援行动,进展顺利,成效明显。短短四个半小时,紧急疏散10万多人,救出被困群众1560人,抢救出生还者25人,挖出遇难遗体28具。各救灾现场的民警们没吃没喝,连续作战,正在转入大搜救,向纵深推进。

青川,仍然没有音讯。

余建走出帐篷,遥望青川,夜色苍茫,鸦旋悲啼。他紧锁浓眉,忧伤沉痛。他转回帐篷,举着蜡烛,认真察看地图:汶川、北川、青川都地处龙门山系的地震断裂带。他已从车载台的广播里知道汶川、北川发生了毁灭性的大地震。温总理在地震两小时后就赶到了地震重灾区的都江堰,现场指挥抢险救人。他预感到青川也遭受了惨重的地震灾难,青川战友们正面临着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他深深感到这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需要指挥员运筹帷幄,率先垂范;需要全体民警的奋不顾身和顽强拼搏。下一步的战略方案在他胸中已经形成。

余建召集指挥部全体成员在帐篷里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级领导身先士卒,连续作战,靠前指挥,灵活应变。全市公安民警要把救援的主攻战场转入青川,他宣布了三道命令:“一是立即组织两支先遣队,从竹园和白龙湖两个方向,突进青川县城,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快速突入,报告情况;二是成立青川前线指挥所,由市局副指挥长任德新、周述轮流负责,组织交警与有关部门配合,立即疏通剑青路;三是由副局长彭广林牵头组织机关民警和集训的新警上街巡逻,维持医院救护、救灾物资中转站和加油站的治安秩序。

青川,你没有孤立,你牵动着无数颗悬挂的心!

先遣突击队

17时30分,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徐成军、民警唐洪斌等四人组成的突击队整装出发,驶向广元通往金子山的高速公路。徐成军紧握方向盘,全神贯注地高速行驶。当行至金子出口、进入剑青路、踏入青川辖区时,没有灯火,夜色浓郁,山雾缭绕。公路上有许多断裂的口子,有的地方凸出20多公分高,有的地方凹下一道坎,路面上到处是山上滚落下的石头。徐成军对战友们说:“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前面的道路险恶,还有70公里的崎岖道路。大家要有勇于牺牲的精神,不管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要进入青川县城。”唐洪斌拍着胸部说:“只要还剩一口气,我爬也爬到县城去!”

越野车在毁坏的公路上猛烈颠簸前行,余震不停地把山上的石沙往山下掀滚。徐成军施展他精湛的驾驶技术,遇上小石头就绕过去,碰上大石头,他们就下车掀走,经过两小时的艰难行驶才走了30公里,到了凉水镇。

徐成军和唐洪斌在凉水村找到了正在抢险救人的派出所战友们,得到了准确情报:从凉水通往县城的公路已被滑坡和山上滚落的巨石封堵了,全县的通讯、水、电都断了。徐成军对唐洪斌说:“青川很危急,前面就是阎王殿,我们也要闯过去!”

他俩返回镇上时,遇上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振会带领的市委先遣队,徐成军主动要求给他们带队开路。王部长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我们的先遣队壮大了力量,一定会成功突入青川。”

在王振会的带领下,12人在4把手电筒的光亮中,踏着断裂和堆满石头的公路,你追我赶地前行。他们走到马鹿乡境内时,大面积的滑坡越来越多,几十吨重的石头横在公路上,路边的钢梁护栏全被砸入河沟中。徐成军和唐洪斌走在前面,遇上巨石他俩就绕道另辟路径;遇上滑坡,他俩手脚并用,爬着前行。

每隔二、三十分钟,山谷里就发出“轰轰”的巨响,地面抖动,山上滚下石头,这支勇敢的队伍,没有一个人停下,没有一个人惧怕。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搀扶,冒着飞沙走石,把生死置之度外,艰难稳健地前行。当行至酒家垭半腰的一个山弯处时,余震袭来,山顶上传来“沙沙”的响声。走在前面的徐成军大吼一声:“同志们,快往前冲!”最后一个同志刚跑过山弯,山上滚下的沙石掩埋了公路,死神与大家擦肩而过。

翻过海拔1600米的酒家垭,又越过一道山梁,大家看到前面的山谷里有零星的灯火,传来几声雄鸡的鸣叫。大家望着隐约可见的一片废墟的县城和村庄,胸中涌动无限的酸楚。经过8个小时的艰辛跋涉,他们闯过一道又一道的鬼门关,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青川,我们来了!

时间是5月13日凌晨5时。

前线指挥所

副指挥长任德新在指挥部会议结束后,立刻驾车到交警支队,召集支队领导和各大队长作了动员部署。他表情凝重,句句掷地有声:“剑青路是通往青川的生命线,急需疏通。交警要集中精兵强将,带上照明设备和现有工具,连夜抢疏。多一分钟通车,青川被掩埋的同胞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

副指挥长任德新带领30人的开路突击队,急赴竹园镇,及时与镇党委和政府领导取得联系,并在小学操场找到一块空地,搭起简易帐篷作为前线指挥所。他叫拢交警副支队长田文、大队长罗航兵、副大队长蒲云波,把交通地图摊在地上,照上手电,讨论制定抢修疏通方案。

突击队带着清障车沿着断裂下陷的狭窄路面,冒着余震和飞石,艰难地向前推进。

罗航兵和陈兆龙等组成侦查分队,将剑青路上险情路段绘制成图,计算出土石方和工程量。

15日凌晨6时,全面掌握了剑青路的险情。70公里长的路面有15处塌方,掩埋了路面,车辆无法通行,有28处路面断裂下沉,最深处形成2米的沟坎;有10处路面横卧着三、四吨的巨石,阻挡了通行。急需挖掘机和爆破施工。任德新副指挥长派人火速将情报送到市局指挥部。

与此同时,副指挥长周述按照指挥长余建的安排,组织刑警支队民警和宝珠寺分局民警组织突击队,沿着213国道向青川沙州和木鱼方向挺进。

宝珠寺分局民警行至213国道宝珠电站大坝前方2公里时,公路已被山上滚落的沙石阻挡了。他们按照指挥部的命令选择水路前行。可是昔日船帆穿梭的白龙湖,今夜黑灯瞎火,不见渔船和游艇,只有湖水的咆哮和余震的轰鸣。彭广林命令大家分头去寻找经营船只的业主,想尽一切办法,打通水上通道。

13日零时,市局刑警支队民警贾承、左大江、张涛组成的水路突击队,随副市长何顺洪带领的80人的救援队伍到达白龙湖。彭广林命令宝珠寺分局5名民警,为这支先遣队伍领航,从白龙湖乘船奔向沙洲和木鱼镇。

市局指挥部还得到情报,从平武县和甘肃文县通往青川的道路也隔断了,青川与外界彻底失去了联系。

燃烧的篝火

青川没有沉默。青川没有屈服。在漫长黑夜里,青川人民奋起自救。青川的公安民警擦干眼泪,众志同心,挺起坚强的胸膛,昂起不屈的头颅,舍生忘死地奋战在救援抢险的各个重灾现场。

县消防大队的官兵,在瓦砾堆里抢出照明设备,星夜奔赴木鱼中学。张家和指挥民警们用木杠麻绳艰难地卸去废墟上的水泥板,不断地救出生还的学生。

青川县城的山珍市场,抢救进入攻坚阶段,何文龙副局长带领20名民警掀起沉重的断梁残柱,借着手电光,寻找生还者,并组织民警轮番地向呼救的群众对话,给他们打气、鼓劲。

乔庄河两岸的河堤边,县城的居民穿着单衣,在气温陡降的深夜,任凭余震袭击和寒冷山风吹拂。他们强忍失去亲人和家园的悲痛,相互问候,相互安慰。派出所10名民警通夜步行巡逻,守卫他们的安宁。

沙洲和木鱼镇派出所的民警们,踏着夜色,进入村小学和农户搜救。

乐安派出所的民警们,把从山上逃命到镇上的村民,集中到河沟的安全地带。所长刘文军组织15名治安员联防员,找来柴火,点燃5堆篝火。熊熊火焰,驱赶寒夜,传送温暖,燃起新生的希望。

指挥者的胆识

市局指挥长余建驾着指挥车,进一步察看广元城区灾情,城里的居民全部撤离到沿江、沿河的河堤公园空旷区域,有的搭起了简易帐篷,有的坐在车内,有的蹲在树下和草地上。全城停电、商店关门、萧条凄凉。他的心更加酸楚、更加伤痛。

余建回到指挥部,立即向各抢险队、各巡逻组下达命令,加大搜救力度,只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百倍努力,不言放弃,不言辛劳,不言危险。加大巡逻力度,守卫灾民安宁,要让群众看到警车、看到警灯、看到警察,增加安全感。

凌晨2点,余建又驱车奔往袁家坝、元坝区的重灾现场,指挥民警救援抢险。

这一夜,余建没有眨一下眼,没有喝一口水。

这一夜,余建感到很漫长,自己好像在历史的长河中遨游,走不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