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血火丹心
4008300000009

第9章 旗帜放异彩(2)

这位“灰姑娘”,警校毕业后,在派出所、治安队的岗位上走过了15年的风霜雨雪,练就了执著、泼辣和雷厉风行的性格。地震发生后,她一直奔波在险象环生的剑青路上,她那一米七高挑、健美的身姿挑起了负责警卫开道和特别勤务的重担。连续15天,她和男警们一样吃干脆面,喝矿泉水,晚上实在困了,她穿着被汗水浸泡了无数次的、裹满泥土的警服,同男警们挤在大货车的车厢里打个盹。开初几个晚上,男警们那短暂的鼾声、惊叫声、梦呓声,使她无法入眠。15天来,她没有洗过一次澡和热水脸,身上用手一抹,就会卷一片污垢。身为法官的丈夫虽然也在救援前线,但没有见一次面。7岁的女儿想她了,在电话里哭诉道:“妈妈,我好想你抱抱我。”她强忍着思念情愫对女儿说:“乖乖,妈妈也想你。青川还有你的许多姐姐妹妹、叔叔阿姨需要妈妈的帮助。”

这位“灰姑娘”,她驾着开道特勤车,昼夜不停地往返驰骋在剑青路上。许多救援的人们和志愿者不知道她的姓名,却知道剑青路上有位交通民警“灰姑娘”,都向她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不屈的脊梁

副指挥长周述始终坚守在酒家垭的交通指挥站,这里是剑青路的制高点,可以俯视左右山沟里车辆通行的状况,可以比较顺畅地接收通讯信号。他不停地用手持机接收请示和传达指令。连续10天,他同突击队长田文把清障车作为指挥车,哪里出现险情,他俩就立即赶赴哪里,身先士卒,带领民警抢险疏通。在烈日风沙、披星戴月的日日夜夜,他同民警们一道一天吃上两盒方便面,晚上裹着酸臭味的警服在车上打个盹。他的心始终牵挂着过往的每一辆车的安全和这条生命线的畅通。他有痛风的老毛病,由于极度疲惫,又没有吃上药,加重了他的病情,双脚的脚趾肿得透亮,钻心地疼痛,他坚持跛着脚行走。

子夜,月光照在大地,山风依然清冷,指挥长余建随着运送救援物资的车队来到酒家垭。月光下,两位指挥员第二次在此握手。

“周局,你黑瘦了许多。”余建盯着他说。

“余局,你比我晒得更黑,消瘦得更多。”周述说。

“我们确保了剑青路的畅通,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省厅和群众的高度赞扬。”余建目送着眼前过往的车辆。

“是你总指挥运筹有方。”

“是这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民警队伍,关键时刻能把饥饿、危险和苦难留给自己。他们为保证这条生命线的畅通,付出了辛劳和血汗。”余建望着两边山谷中明亮的车灯,感慨万千。

地震的能量虽然强大,在它面前,生命是如此的脆弱,钢筋水泥的建筑不堪一击,巍巍山峦经不住抖动。可是它在饱受磨难、有着坚强意志的中国人民面前显得是何等的渺小,何等的卑微!

那“隆隆”的车辆马达声,奏响了中华民族战胜一切艰难困苦,进军新的历程的战斗号角!

那各民族的志愿者队伍,闪耀着中华民族血脉相通、骨肉相连的人性光芒!

那长长的车龙,一头连着中南海,一头连着灾区人民的心,向世界昭示着不可战胜的中国精神!

会战堰塞湖

5月16日晚8时。

东河口堰塞湖告急!青竹江河水猛涨!

市局指挥部接到青川县公安局长张家和的报告。

市局指挥长余建立即向市指挥部报告了特大险情。他又带领副指挥长任德新、周述奔赴竹园前线指挥所,现场观察和指挥督导,连夜召开应急工作会议,制定了《沿江群众安全撤离应急预案》,沿江设立8个观察哨和观察点,加强堰塞湖险情的监测和预案。市局组织了140名民警为应急机动预备力量集结待命。

按照市局指挥部安排,青川县局副局长刘飞带领唐述兵火速赶赴关庄派出所,与派出所所长王俊蜀召集民警商讨对策。刘飞说:“红光乡马家山垮塌以后,堵塞了青竹江,形成河水不断上涨的堰塞湖,余震和暴雨可能导致大坝垮塌,关庄镇和沿江两岸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的人将会面临第二次灾难,生命受到严重威胁。”在场的民警立刻表示要立即疏散群众。刘飞坚定地说:“在这生死关头,我们一定要镇定,不能上群众产生惊慌。在场的大多数是党员,党员民警要带头冲锋陷阵,不是党员的民警,要时时刻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大家都要带头做好保护群众安全转移,随时牺牲自己的思想准备。”

王俊蜀说:“我先带一个党员民警进山侦察,把详细情况向上级汇报,再做群众转移工作,以免引起恐慌。”他的意见得到刘飞的赞同。全所的民警都强烈要求跟他进山。王俊蜀挥着手,打断大家的争执:“我和贾建军去!其余同志在刘飞副局长的指挥下,负责关庄镇上2000多名群众的安全和协助安置山上转移下来的灾民。”

王俊蜀和贾建军带着手电筒,拄着木棍出发了,刘飞和民警们敬着庄严的军礼目送他俩消失在沉沉黑夜里。

他俩行至东河村,山上奔来了两名跌跌撞撞的村民,拦住了去路,其中一个50岁的妇女对王俊蜀说:“警察同志,不能进山了,我们是从石坝乡逃出来的,走了一天多的山路。里面的大山都在不停地垮塌,河沟全被堵了,蓄满了水。山路断裂了,找不到以前的路。”

王俊蜀勇气十足地说:“大嫂,不要怕,这场灾难很快就会过去。你们顺着河边去关庄镇,那里是平坝,人很多,很安全。我们进山摸清情况,给上级汇报后,就会尽快排除险情。”

他俩踏着断裂的山路,找到张村长的家,张村长正在和王支书召开村干部会议,讨论怎样把村民往山外转移。王俊蜀叫大家不要紧张,不要惊慌,听候上级安排,有组织地大撤离。并要求找一名熟悉地形的人带路进山。张村长自告奋勇地要求给王俊蜀带路。

他们3人沿着青竹江边往北走,进入前进乡境内时,天色微明。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令人震惊的情景,房石乡河沟被山上滚下的泥石堵塞了,形成了一个较小的堰塞湖。前进乡向北的公路已多处断裂,部分路面已被河水淹没,山上泻下的山洪和泥石流使水位不断增高。向南进入石坝乡的河沟也被塌方堵塞,形成一个小型堰塞湖。这3个小型堰塞湖流出的水都在东河口汇集,东河口被崩垮的马家山堵成了一个大坝,水位在不停地增高,总蓄水量已达2000多万立方米,一旦溃坝,将危及5万多人的生命和冲毁10万亩粮田。

险情重大,刻不容缓。王俊蜀及时将此情况报告市局指挥部。

余建指挥长向市指挥部报告了情况。

会战堰塞湖的战斗打响了。市局指挥在全市公安机关组织了第二批党员突击队,身着戎装,携带少量方便食品,紧急奔赴东河口。

旺苍县局的党员突击队民警梁超、刘万家等5人主动请缨守护堰塞湖大坝,观察险情,报告水位和大坝变化情况。他们身背60斤的单警装备,顶着正午火辣辣的骄阳,踏着断裂坎坷的泥泞小道,徒步20里,进入了大坝中央,梁超把“党员突击队”的红旗插在大坝的最高处。

红旗迎风招展,映红盈盈湖水。

省上、市里的水利工程师赶到了,爆破技术人员赶到了。梁超他们又增加了一项任务,维护现场作业安全秩序,疏散进入警戒线内的群众。

东河口堰塞湖是一个奇怪而又让人心惊的湖,一会儿水位突然上涨,一会儿又下陷;有时静悄悄的,有时却掀起波澜;中午散发出恶心的臭味,夜晚却卷起泥腥的风浪。

深夜了,梁超带领5名战友仍在分头巡逻。实在饿了,就吃点饼干;实在困了,他们就裹着雨衣,轮流在红旗下坐着打个盹,连续7天,他们都是这样度过的。他们向指挥部传回了26条重大信息,安全疏散山上撤离的210名群众。

关庄派出所民警贾建军和李波,日夜守护在东河口堰塞湖上游的石坝乡与红光乡交界处的黄土梁,负责给石坝乡山上转移的灾民带路。晚上他俩背靠背取暖,说着话驱赶寒冷的长夜。第三天夜里,贾建军的烟抽完了,他向李波要烟,李波掏出皱巴巴的烟盒说:“我这是3元一包的天下秀,抽不抽。”

“只要是烟,抽!”贾建军抢烟盒。

“不行,只有5支了,后面的时间还长呢。”李波紧紧捏着烟盒。

“我们实行‘计划经济’,今晚只抽一支。”贾建军说。

“好,上半夜抽半支,下半夜抽半支。”李波说。

“不准贪污,不准多吃多占。”贾建军和李波拉钩。

他俩点燃一支烟,每人深深地吸了两口,慢慢将烟雾喷出,并快速掐灭,留下半支。

“贾哥,你看那水上漂的是啥?”李波看见湖水上漂着一团黑糊糊的东西。

贾建军拧亮电筒一照:“是条死猪。”

“我有8天没吃肉了,好慌哟。现在见了死猪死牛,我就想啃上两口。”李波说。

“我也一样,还得撑下去。”贾建军说。

“你是党员,要带头坚持下才对。”

“你小子难道不想入党!”

“想,我警龄短,担心不够条件!”

“只要你不怕苦,不怕死,没私心,时时刻刻为群众办事,我就介绍你入党。”

“一言为定。拉钩。”

“拉就拉!”贾建军使劲地拉着李波的手指。

“哎哟,贾哥你轻点。每天饭都没吃饱,哪还有这大的劲。”李波甩着被贾建军拉痛的手指。

他俩在黄土梁坚守了7天7夜,安全疏散转移灾民553人。

火线入党

人们不会忘记,曾在爬雪山、过草地的苦难岁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们不会忘记,曾在地道战、游击战的危险时刻,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英勇抗战8年的战士们,在战火熊熊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们不会忘记,曾在上甘岭、三八线的硝烟年代,为了新中国的昌盛,保家卫国的战士们,在炮声隆隆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们同样不会忘记,今天,在同地震恶魔的特殊战斗中,公安民警们为了灾区人民不再流血牺牲,不再受苦难折磨,他们不怕流血流汗,不怕艰难险阻,把爱心和忠诚献给灾区同胞。他们纷纷要求火线入党。在党的旗帜下,像先烈们一样,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祥和,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才华。

5月23日下午,公安民警何晓东、郑毅、刘洋、杜建、李波、刘凯、吴林7名新党员从抗震抢险的各个救援现场赶到青川县山珍市场的废墟旁,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在鲜红的党旗前,他们举起右手,高声朗诵入党誓词。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新党员何晓东始终忘不了抢险救人的日日夜夜。刚入警的何晓东被分配在沙洲派出所。5月12日,他被抽回县局参加广元市残疾人先进事迹报告团助残服务。地震突发时,他从墙体开裂的县委招待所冲到街上,刚跑到农行十字路口处,头顶传来呼救声:“警察同志,救救我。我的门打不开了!”他抬头一看县粮贸中心二楼窗口上一名满脸是血的妇女正在向他招手呼救。突然,一阵强烈余震袭来,墙体“哗哗”作响,玻璃碎片四处飞溅。窗口的女同志被摔倒在房内,又在高声呼救。何晓东冲着楼上吼道:“别着急,我来救你。”他顺手在街边无人看管的修鞋铺子上拿了根钢钻,正准备冲上楼,有人拦住他:“小伙子,房子要垮了,别去了。”何晓东只有一个念头;只要她还活着,就要去救她。他推开拦阻他的好心人,奋不顾身地往楼上冲,另一名中年男子被何晓东的精神感动,也跟着他冲上了二楼。由于墙体倾斜,防盗门被挤压变形,无论从里面,还是从外面,都无法打开门。何晓东找不到其他撬门工具,只有抄起手中的钢钻一点一点地撬。这时,楼房在开始倾斜,楼下的群众齐声惊呼。何晓东使出全身力气,继续撬门。迅速撬开门后,他冲进屋里,发现了除了受伤的妇女,床上还有一个吓呆了的老太太。何晓东背起床上的老人,手挽着妇女往外冲,随同上楼的中年男子也帮忙搀扶,身后不断有砖头和泥土砸下。一行人刚刚冲出楼梯口,身后“轰”的一声巨响,楼房倒塌了,巨大的气浪把他们冲倒在地。

连续12天,何晓东都冲刺在县城的各个救援现场。他协助他人和战友,从废墟下抢救受伤群众26人,单独搜救6人,参加集体抗震救灾行动40次。

何晓东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哭了,一个劲地喃喃自责:“我怎么就不能再多救些人呢!”

在这终身难忘的时刻,乐安派出所副所长刘洋和民警郑毅,眼前始终闪现着那惊人的一幕。地震发生后,他们全所民警冲在乐安场上紧急疏散搜救。刚把场镇的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又接到群众报警,罗家山桂花村有人被山石砸伤,情况不明,请求救援。刘洋和郑毅徒步三公里赶到滑坡地点,现场非常凄惨。有4名村民在垮塌的山石中遇难,村民赵建学的左腿被石头砸成骨折,12岁的李刚同学被山石砸中胸部,内伤严重,不能动弹。刘洋背上赵建学、郑毅背上李刚,在陡峭的山路上艰难地行走。一路上,李刚同学不断吐血,鲜血浸透了郑毅的警服。由于李刚伤势严重,在途中失去了知觉,郑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抢救。经过40分钟的营救,终于将李刚送到了乡医院。由于救治及时,李刚转危为安。

在这人生喜庆的时刻,7名新党员都会牢牢铭记入党誓词中的字字句句,都会自觉地实践他们的铮铮誓言。新党员刘凯说:“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我们加入中国共产党,点燃了人生政治生命的火炬,在今后警察岗位上,要熊熊燃烧自己,把光和热血献给人民,献给抗震救灾、重建美丽新家园的壮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