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世界名流
4021200000013

第13章 第二个伟大的哲学家——赫拉克里特

赫拉克里特,古希腊伟大唯物主义哲学家,辩证法的奠基人。他是出生在小亚细亚希腊移民城邦爱菲斯的王室后裔。公元前499年,希波战争爆发,身为学者的赫拉克里特隐居山林,长期从事研究哲学。据传,他的哲学著作《论自然》论述了火是世界起源的基本原素,世间一切皆是流动的,无物常住,从而开创了辩证法的先河。毛泽东称其是“第二个伟大哲学家”。

【毛泽东评点赫拉克里特】

第二个伟大哲学家是赫拉克里特。他的大功,在发现了辩证法大纲。他是唯物论者,和他以前的哲学家同样,主张宇宙是水、火、气、土四种原素构成的。而他则谓火是基本的原素,这是他的唯物一元论。然而他的主要功绩,是在发现万物不断变化与变化由于内在的对立斗争这两个辩证法的根本思想。首先,他由宇宙是物质构成的这种见解,到达于万物普通变化的主张。他说:“土灭生火,火灭生气,气灭生水,水灭生土。”又说:“宇宙是永久之火”用以比喻万物的不断变化。又说:“人不能再渡过同一河流”,也是比喻自然与社会的变动不居。据他看,宇宙在时间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不断变化着。不但如此,他还指出了变化的原因,他认为,万物由于内在对立物的斗争,而由一种形态转为另一种形态。一切都是在矛盾中进行的。他说:“斗争是万物之父”,“斗争随处都有,真性就是不和。”这样,他用一般的方法表示辩证法的思想,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第一次,所以他有辩证法父亲之称。

——引自《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220—224页。

伯达同志:

《墨于哲学思想》看了,这是你的一大功劳,在中国找出赫拉克里特来了。有几点个别的意见,写在另纸,用供参考,不过是望文生义的感想,没有研究的根据的。

敬礼!

毛泽东

2月1日夜

——引自《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156页。

【赫拉克里特小传】

赫拉克里特,古希腊早期的伟大唯物主义哲学家,辩证法的奠基人。赫拉克里特出生于小亚细亚濒临爱琴海岸的希腊移民城邦爱菲斯。爱菲斯,根据传统的说法,是由雅典的最后一位国王利德鲁斯的儿子安德诺克鲁斯创建的。爱菲斯的王族显然以有这种传说中的雅典古代有名望的王族的联系而自豪,而且这个王族的后裔还拥有继承这个城邦的王位的特权。根据记载,赫拉克里特就出身于这个王族家庭,而且他本人就有王位继承权。

爱菲斯是以工商业发达闻名的,它不但拥有精美的手工产品,而且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处于卡伊斯特河的入海口,使它成了通向安那托里高原内地的交通枢纽,成了内地产品的集散地和转口处。而且随着远航与贸易而来的与外界的广泛的接触和富裕的生活条件的形成,促成了它有利于吸收东方两河流域、腓尼基以及埃及等地的先进文化成果,有助于爱菲斯城邦在文化上获得迅速的发展。良好的社会条件和文化薰陶,使赫拉克里特获得了极其宝贵的文化素养、广阔的精神世界和深邃的洞察能力。这一切对于他的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无疑具有决定性作用。

希腊哲学最早在伊奥尼亚地区诞生,创始者是米利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米尼。爱菲斯和米利都都在伊奥尼亚地区,是近邻,彼此在商业、政治和文化上的交流十分活跃。赫拉克里特充分了解和吸收米利都学派的哲学成果,而且将米利都学派原始的唯物主义加以继承发展和光大。赫拉克里特不但熟悉米利都的文化成就,而且熟悉代表希腊传统思想的荷马、赫西俄德、阿尔其罗,以及比他略早的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克塞塔芬尼和赫克泰等人的作品和思想,他是一位视野广阔、博览百家的学者。

公元前499年,希腊与波斯间的“希波”战争爆发。在这场战争中,伊奥尼亚诸城邦丧失了独立,富庶的米利都毁于战火,焚为焦土。爱菲斯城邦也只能在波斯人的铁蹄下屈辱和呻吟。赫拉克里特自盛年起就生活在这种战乱之中,一直到他辞世之日,饱经风霜,历尽忧患。作为呼吸时代精神的哲人和与政治生活有紧密联系的赫拉克里特,不能不倍加深切地感受到这种异族统治者淫威下生活的痛苦,有记载说他将继承王位的特权,让给了他的兄弟。在赫拉克里特看来,如果决心维护自己的尊严和独立的人格的话,也许惟一可能的选择就是消极退避,拒绝参与在波斯人刺刀指挥下的爱菲斯的政治生活,所以他用放弃王位继承权的方式来表示他内心的反抗。

赫拉克里特后来实际上比这要走得更远,他隐退到了阿尔特弥斯神庙附近的山林,过着隐士般的生活,并潜心研究哲学。据说,有一次他在神庙附近与小孩子们玩骰子,一些爱菲斯人挤着围观时,他说:“你们这些无赖,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这难道不比参加你们的政治活动更好吗?”有人问他为什么保持沉默,他回答说:“为什么?好让你们去唠叨!”表面看起来,他是那样的玩世不恭,愤世嫉俗,实则是他将对自己的城邦遭受凌辱而感到的痛苦埋藏在心底,让仇恨的种子在内心扎根。

据说,赫拉克里特的哲学著作叫做《论自然》,第一部分是论宇宙;第二部分是论政治;第三部分是论神学。在这本著作中,赫拉克里特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

(一)火产生一切,一切归于火

赫拉克里特继承了来利都学派的唯物主义传统,从一种具体的物质寻找万物的本源。但他认为万物本源不是水,也不是气,而是更富有变化性的“火”。他说:“火产生一切,一切都复归于火。”“一切事物都换成火,火也换成一切事物。”赫拉克里特用火的变动解释事物的生灭过程,指出世界上的一切东西,或者是由于火的稀薄化形成,或者是由于火的浓厚化形成。由火成气,由气成水,由水成土,这是下降运动;反过来,由土而水,由水而气,由气而火,这叫做上升运动。赫拉克里特明确指出:“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列宁指出:赫拉克里特这段话“是对辨论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的说明”。见《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5页。

赫拉克里特还猜测了事物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性,他称为“逻各斯”。他相信,人的思想虽然不见得永远一致,理性也不一定同样发达,但世上一定有一种“普遍的理性”指导大自然所发生的每一件事。这种“普遍一致性”就是“逻各斯”。有时候,赫拉克里特还用“逻各斯”替代“神”一词,他说:“神是白天也是黑夜,是冬天也是夏天,是战争也是和平,是饥饿也是饱足。”这里的“神”显然不是神话中的神,而是说“逻各斯”是天地间万物辨证转化的规律。

(二)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赫拉克里特以“一切皆流,无物常住”这句话来表达事物变动的辨证法思想。他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当我第二次涉水时,无论是我还是河流都已经与从前不同了,所以他说:“不能在同一状况下两次接触到一件变化的东西,因为变化得迅速和剧然。”“我们既存在又不存在。”

赫拉克里特对辩证法最大的贡献是猜测到了对立统一规律、赫拉克里特看到了事物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两个方面。赫拉克里特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从未生病,就不会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我们从未尝过饥饿的痛苦,我们在饱足时就不会感到愉悦。如果世上从未有过战争,我们就不会珍惜和平,如果没有冬天,春天也不会来临。

赫拉克利特十分强调对立面斗争的作用。他指出: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所产生的。赫拉克里特相信,在事物的秩序中,好与坏,善与恶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好、坏和善、恶两极之间没有不停的交互作用,则世界将不再存在。赫拉克里特猜测到了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变化源泉的根本道理。

赫拉克里特的晚年生活很凄楚,物质生活的匮乏和精神上的痛苦,无情地摧折了他的身体健康,最后因贫病交加于60岁时死在荒林。在他死后30年,希腊人获得了希波战争的胜利,赫拉克里特如果有灵,当含笑于九泉之下。尽管赫拉克里特在世时饱受磨难,但他的辩证法思想,犹如一块璞玉历经种种磨炼,其美玉之质历时愈长而日益晶莹光辉,赫拉克里特对人类思想宝库的贡献,将长留人间永不泯灭。

【作者点评】

毛泽东对赫拉克里特在哲学上的地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他为辨证法之父。这个评价并没有过誉。在2500年前,能把深奥的辩证法思想这样清楚地表示出来,确实是人类认识史上的第一次。毛泽东对赫拉克里特的“斗争是万物之父”的思想特别赞赏。万物是由于内在对立物的斗争,才能由一种形态转为另一种形态。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中,毛泽东更强调斗争性的根本作用,这是因为毛泽东正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如果没有斗争,这三座大山能够被推翻吗?

中国的墨子认为,宇宙的事物是变化不居的,墨经里发现了“部分和整体的联系。”陈伯达写了《墨子哲学思想》一书,毛泽东给他写信,认为陈伯达在中国找出赫拉克里特来了,毛泽东把墨子看成是“中国的赫拉克里特”。毛泽东称道墨子是劳动者,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称赫拉克里特是“辩证法之父”。可见这两个人在他心目中的份量。问题是墨子的思想毛泽东从小就非常熟悉,这次陈伯达把墨子和赫拉克里特联系起来了,这使得毛泽东异常兴奋。这样一来,他喜爱的墨子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就更高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快心之事。

有人说:“我们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又不存在。”如果仅仅把这句赫拉克里特的名言理解为辩证法的一般表述,未免太学究气。赫拉克里特历经了人生的沧桑,从幸运到磨难,对比是那样的强烈,他明明是在谈人的存在问题,表达了生命无常的感觉,对于人来说:变易之所以触目惊心,乃是因为它给我们的存在打上了句号。岁月流逝,我们永远不知身在何处,只能站在岸上,发出“逝者如斯夫”的咏叹。

(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