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瞩目的世界名流
4021200000022

第22章 进化论的忠诚卫士——赫胥黎

托马斯·赫胥黎,19世纪英国著名博物学家、生物学家。1825年,他出生于伦敦附近的伊林小镇上一个穷困家庭,从小靠卖菜,捡洋葱、水果维持生计。少年时期,他一边打工,一边自学,曾行医为穷人治病。后来他当了海军军医,乘“响尾蛇号”军舰到南海执行任务,依靠远航考察搜集的动、植物标本和实践经验,写出了《关于水母的解剖学》,获得皇家奖章。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赫胥黎成为进化论的卫士,同反对者展开论战,写出了《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一书。他一生共发表科学论文150余篇,其不朽巨著《进化论及其他》(即《天演论》)一书,使他获得了“万能的科学家”美誉。青年毛泽东对赫胥黎情有独钟,称十分喜欢读进化学说的书。

【毛泽东评点赫胥黎】

在这段自修期间,我读了很多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我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斯宾塞的《逻辑》……还有一本阐述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和进化学说的书(指赫胥黎的《天演论》,引者注)。

——摘自李锐著的《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第71页。

【赫胥黎小传】

托马斯·赫胥黎,19世纪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生物学家。特别是他对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补充和发展,为全人类的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1825年,托马斯·赫胥黎出生在英国伦敦西边的一个叫伊林的小镇。赫胥黎的父亲是伊林学校的管家,薪水很低,勉强可以使一家人糊口。因此,日子过得非常窘迫。看到家里又添了一张吃饭的嘴,他额头的皱纹又加深了一些。

小时候,懂事的赫胥黎很想帮父亲分担家庭重担。一天,小小的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就是到卖菜、卖水果的小贩那里,捡他们扔下的洋葱、包菜、苹果等,拿回家挑拣一番,常常可以为一家人赚回一顿丰盛的晚餐。

因为家里穷,赫胥黎直到八岁才得以进伊林地区的一所半公立学校念小学。可是仅仅只读了两年,就因父亲被学校解雇失去了工作而辍学了。年迈的父亲只得带着全家人离开住了几十年的伊林,搬迁到了考文垂。在这里,亲戚给他找了一份在一个储蓄银行看门的职位。这时,赫胥黎却怎么也不愿再增添父亲的负担,坚决不再上学读书了。

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的赫胥黎为自己立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做出一番出色的事业。为了铺就这条漫长的事业路,赫胥黎开始了艰难的自学生涯。他白天做工,晚上别人都睡下后,就是他学习的开始。几年时间,勤奋的赫胥黎博览群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除此,他还靠自学熟练掌握了法、德、意、拉丁和希腊文。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赫胥黎每天都看到因无钱治病而被疾病折磨得死去活来的穷人。为此,赫胥黎暗下决心,当一名医生,给穷人治病。

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赫胥黎自认已能行医济世。于是,他自我推荐当了钦德勒医生的助理医生。每天,他挎着药箱和钦德勒在伦敦贫民区走街串巷。久而久之,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上帝派来的“白衣天使”。每到这时,赫胥黎总要微笑着纠正:“不,我是跟你们一样的穷人。”

赫胥黎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钻研精神,使他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很快就超出了一般的医生。他出色的表现,获得了查理十字医院奖学金,使他有机会进入这家高级医院免费学习。不久,赫胥黎又在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这时的赫胥黎已到了服兵役的年龄,他报名参加了海军,当了一名军医,他要利用在海上从军行医的有利条件从事科学考察。

有一次,他以海军军医的身份和斯坦利船长乘“响尾蛇号”军舰到南海执行任务。赫胥黎抓住这次远航的宝贵机会收集动、植物标本。一路上,他犹如置身在天然的实验室里,对动、植物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为此,他记下了厚厚的几大本日记。回到英国后,赫胥黎整理写出了他早期著名的论文《关于水母的解剖学》,指出了腔肠动物的内、外两层体壁相当于高等动物的内、外两层胚层。论文一问世,即被科学家们冠以“动物学中一个新领域”的“铺路石”。这篇论文使他获得了皇家奖章,并使他当选为皇家学会会员。一时间,人们都在议论这位年轻、英俊且富有几分传奇色彩的科学家。在成功面前,人们看到的是鲜花和他满面的笑容,但谁也无法估计,几乎没在学校念过什么书的赫胥黎为此比别人付出了多少倍的汗水和心血。

就在这时,爱神丘比特之箭也向赫胥黎射来。投入他怀中的美丽姑娘名叫亨丽埃塔。两人一见钟情,很快便蒂结连理。婚后,为了支持丈夫的科研事业,亨利埃塔承担起所有家务和抚养孩子们的义务。乘着事业和爱情的春风,赫胥黎尽情地遨游在科学的大海之中。

1860年,英国杰出的自然科学家达尔文写作出版了伟大著作《物种起源》(全名《根据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在该书中,达尔文用大量的事实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不是不变的,而是从低级向高级逐步进化发展的。他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进化学说就像一杆坚硬的长矛,将几千年来哲学家和宗教士信奉的所谓“物种不变论”刺得千疮百孔,从而引起了上层社会反动势力的恐慌,继之而起就是对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进行围攻。于是,进化论的反对者和拥护者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科学与神学、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残酷斗争中,35岁的赫胥黎就像一位视死如归的勇士,竭力捍卫了《物种起源》的圣洁。一次,赫胥黎和牛津大学的主教威尔伯福斯就进化论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魂的大辩论。赫胥黎始终坚定地站在科学的立场,终于将反动学说的代表——大主教击得连连后退,面红耳赤,洋相百出。经过赫胥黎和其他一些进化论拥护者的大力支持和宣传,达尔文学说逐渐被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的上层社会所接受。

1863年,赫胥黎将他的论文编辑成《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一书出版。在这本书中,赫胥黎以《物种起源》为基础,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成为最早提出人类起源问题的学者之一。

赫胥黎科研成果颇丰,一生共发表150多篇科学论文。主要著作有:《关于水母的解剖学》、《灵长类比较解剖学》、《现代和古代法国人的人类学研究》、《史前考古学》、《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有脊椎动物的头盖骨理论》、《自然地理学》、《科学论文集》、《非宗教家的训诫》、《科学的进步》、《生物学和地质学论文》、《地震与火山》、《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等等。

赫胥黎的不朽巨著——《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一书,开始是以讲演稿的方式传世的。1893年,赫胥黎应朋友之邀,来到牛津大学设讲座。他的题为《进化论与伦理学》的精彩讲演,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后来,他将此讲演稿整理成书稿出版。该书主要讲述了在时间的长河里,自然与人的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根本问题。赫胥黎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于生物发生、生物进化作出了科学的解释,比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更前进了一大步。因赫胥黎的科研领域涉及广泛——动物学、古生物学、地质学、人类学和植物学,见解深刻,从而赢得了“万能的科学家”的美誉。

成名后的赫胥黎虽然头衔众多,曾先后担任过阿伯丁大学、欧文大学、伊顿大学、伦敦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多所大学的校长。除此,他还是英国科学促进协会的主席,剑桥大学的科学院院长。晚年,他被英国皇室授予爵士称号,成为贵族。但他从来不进宫去攀龙附凤。他一生都淡泊名利,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真、善、美,对宗教的虚伪深恶痛绝。他的朋友赫伯特·斯宾瑟曾说过:“赫胥黎不但热爱真理,而且,还热爱一件更为稀有的东西——光明正大。”

赫胥黎小时候由于家境贫困,使他没有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这使他多年以后仍深感遗憾。因而,他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教育问题。1870年,经赫胥黎和他一班朋友的大力倡导,促使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让贫穷的孩子享受免费教育的法案。

退休后的赫胥黎在海滩盖了一所房子,并在屋前屋后遍植他喜爱的花草,真正过起他一生所向往的宁静、恬淡的生活。到海边散步的人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在沙滩上慢慢地行走,有时候,他停下来,在夕阳余辉中对着波涛起伏不平的大海久久沉思。

1895年,一个早春的时节,赫胥黎静静地躺在床上与世长辞,永远告别了他深深热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人世,享年70岁。

【作者点评】

世界科技史上,自学成才者不乏其人,赫胥黎就是其中的一个。像法拉第、赫胥黎、爱迪生、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大师都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有些人甚至连小学、中学都没有读完,但他们都靠自身的勤奋努力成就了一番伟业,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达尔文进化论学说和哥白尼学说一样,是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他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就引起了思想界、科学界的激烈争论。以英国的赫胥黎、德国的海克尔、法国的左拉、美国的爱沙·葛雷等为代表的进步学者和正直的科学家挺身捍卫达尔文的进化论,特别是赫胥黎以他渊博的学识和在英国科学界的地位,坚持不懈地宣传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后来我国近代著名学者严复把赫胥黎的代表作《进化论和伦理学及其他》的部分章节翻译介绍给国内的读者,这就是著名的《天演论》。书一出来便风行全国,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书。这部著作反复告诉读者:《物种起源》中要数《物竟》和《天择》两篇最重要,物竟,就是生存斗争;天择,就是自然选择。生物就是通过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而进化的,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这种思想立即在国内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为当时的改良派搞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梁启超、康有为等人看了《天演论》译稿拍手叫好。“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败”、“救亡图存”成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口头语。新文化运动旗手鲁迅对《天演论》也爱不释手,总是“一有闲空,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由此可见赫胥黎的著作给中国近代文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可以这样说,通过对赫胥黎的进化论的宣传介绍,加速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达尔文学说的了解和掌握,也加速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进程。

(李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