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到达延安后不久,毛泽东主席在简陋的窑洞里会见了他。他俩相对坐在桌子的两边,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毛泽东询问了白求恩一路上旅行的情况,又问到他在西班牙战地医疗的事,白求恩一一作了回答,并兴奋地说:“根据我在西班牙的经验,如果能在战场上立即给伤员们治疗,我敢说,百分之七十五的伤员,一定可以得到抢救。这就是说,医疗队必须到前线去,到战壕附近去。”毛泽东与白求恩的话题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谈到我国抗日战争的情况、抗日纲领,谈到人民的抗日情绪越来越高长,日本侵略者将要完全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谈话持续到深夜两点,白求恩深深地被毛泽东的精辟分析所感动,以至会见回来,很久不能平静,连夜向国内写报告,并在日记中写道:“我在那间没有陈设的房间里和毛泽东面对面坐着,倾听他的从容不迫的言谈的时候,我回想到长征,想到毛泽东和朱德在那伟大的行军中怎样领导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途跋涉,从南方到了西北丛山里的黄土地带。由于他们当年的战略经验,使得他们今天能够以游击战来困扰日军,使侵略者的优越武器失去效力,从而挽救中国。我现在明白为什么毛泽东那样感动着每一个和他见面的人。这是一个巨人!他是我们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1938年6月,白求恩来到晋察冀军区。那时的晋察冀各方面条件都缺乏,尤其是医务方面,整个根据地只有包括十五名看护在内的二十五名医务人员,却要面对690多名伤员。药品只够用两个月,没有一点施行手术所必需的麻醉药,纱布、绷带是洗了又洗反复使用,断肢和锯树用的是同一把锯子,伤员的病床上没有洁白床单而是厚厚的铺草。面对如此艰难的条件,作为已驰名欧美的皇家医院外科主任,白求恩不但没有嫌弃,反而还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X光机和一整套手术器械,更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以及对中国革命事业令人欣佩的热忱。他一到山西五台县耿镇河北村、河西村松岩口医院,便不顾旅途的疲劳立即投入工作。
考虑到他从延安出发一路翻山越岭,大家请他休息一段时间,但白求恩却说:“我是来工作的,你们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而不是摆在客厅里供人欣赏的明代磁瓶。”开始的一周内,他一共检查了520多个伤员。第二个星期就开始做手术,在连续工作的一个月里,他使147个伤病员在手术短时期后恢复健康重上前线。这段时间里,他白天安排手术,晚上召集各科医生、看护汇报情况,安排第二天的工作,研究手术方案,一一检查常用的器械、药品。这不仅表现出一个外科大夫良好的职业习惯,更显示出一个革命者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
白求恩为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工作上,胡子长长的经常没有空去修理,睡眠时间很少,对自己的健康无暇顾及,但对周围的同志却给予了极细致的关怀、体贴。在一次给军区首长的工作报告中,他提到:“这个同志并没有什么病,只是神经衰弱。他的工作过重了。他因工作繁重而缺乏休息,少睡眠,疲劳……我劝告暂时把他调到其他岗位,如果可能的话,同时,我将给他些药让他安眠。要知道,照他现在的工作情况,世界上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治疗他的神经衰弱症。他是太宝贵了,不该使他受累太重。而这个问题的基本一面不在医生去医治。”见1938年8月23日白求恩于泉龙关给聂荣臻的信。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白求恩认为,为使伤病员能得到良好的治疗,在这样大的根据地应建立一个比较正规的医院,这对于根据地的医务工作也能起到示范作用。当时的军区领导考虑,虽然在游击战争的环境,战事流动性大,但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战争行动,表示支持白求恩的方案,并向党中央请示。毛泽东亲自回复一份电报:“请每月付白求恩一百元。白求恩报告称松岩口医院建设需款。请令该院照其计划执行。同意任白求恩为军区卫生顾问。对其意见、能力完全信任。一切请视伤员需要斟酌办理。”接到电报,白求恩欣喜无比,他说:“我感到无上的光荣。我现在的职务是:诺尔曼·白求恩大夫,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然而,每月百元的津贴他却坚决地谢绝了。
白求恩亲自拟订用五个星期的时间,在松岩口创建根据地第一个“模范医院”,这使他更忙了。除了平时的手术、查房,他还动手绘制各种图样,指导木工组做病床,指导锡工组做镊子、钳子,指导铁工组做“托马氏”夹板。1938年9月15日模范医院落成,白求恩在落成典礼上作了热情洋溢的演讲:“……我们以后的人将有一天聚集在这里,像我们今天一样,不只是来庆祝一个模范医院的成立,而是来庆祝解放了的中国人民的伟大共和国的成立。”令人遗憾的是,不久敌人便开始“扫荡”,医院不得不转移。
为粉碎敌人的“扫荡”,战斗忽东忽西,流动性更大了。根据这个特殊情况,白求恩就建议组织“流动医疗队”,提出“到伤员那里去!哪里有伤员,我们就应该到哪里去!”军区领导支持白求恩的倡议。1938年秋开始,白求恩便率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在山西雁北地区三五九旅部署的一场伏击战中,当时任旅长的王震本只同意白求恩在离火线12里的地方设手术站。战斗打响后,在白求恩的坚持下手术室却设在火线附近,因而敌机就在手术站上空盘旋投弹,炸弹落在手术室的小庙边,室内的白布罩单被震得猎猎波动,但白求恩做的手术却一个接一个,就这样紧张地度过两个昼夜,连续做了71次手术。由于治疗及时,百分之七十五的伤员伤口没有化脓,百分之八十五的伤员基本上良好,71名伤员中死亡的只有一个。白求恩十分高兴地说:“百分之八十五,比我在西班牙的疗效高得多。可见,时间就是生命!”白求恩率领的东征医疗队于1939年2月又到了冀中前线。冀中平原不能大批集中伤员到医院治伤,白求恩就坚决要求去敌人常常活动的游击区给伤员治疗。在距敌据点不远的四公村,他连夜工作到第二天夜半,黎明时分,白求恩一行从东面离开村子时,我担任掩护的部队已经和敌人接上了火。
在战火纷飞的涞源摩天岭战斗中,手术室设在孙家庄村外的一个小庙里。尽管猛烈的炮火震荡山谷,但手术室的手术已持续了一个昼夜。指挥部通知,敌人离孙家庄七里,命令医疗队立即转移。白求恩仍在继续进行手术,“糟糕……我把手指划破了。”说着,他把没戴手套的左手中指浸在碘酒溶液里,尔后继续进行手术。在给从摩天岭下来的伤员检查伤口时,白求恩发现一个颈部患丹毒、细菌已蔓延到头部的病人,若不及时治疗,病人就有生命危险。他决定立即做手术,由于手指肿胀又碰了一下伤员的伤口,被感染脓毒形成败血症,于1939年11月12日抢救无效,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作者点评】
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毛泽东一生写下的文章、著作的确不能说少,但毛泽东专门为了一个人物写一篇文章却也并不多见。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毛泽东在抗日战争烽火里,写下了《纪念白求恩》?是白求恩身上所体现的国际主义精神,是白求恩对工作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是白求恩对中国的革命事业,对中国人民深深的爱,所有这些使得毛泽东给予了白求恩高度的评价并写下这一篇章。
白求恩来自一个远远先进于当时中国的加拿大,将已享有的皇家医院顾问、金钱等置于不顾。这已充分表明,他当时既不缺地位(名),又不缺金钱(利)。换言之,白求恩来到当时的中国既不是为利,也不是为了名,他只是为着支持贫穷落后的中国人民争取自己国家主权的正义事业,这是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为此,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并把这个国家的每一个普通战士、老百姓的生命看成胜于自己的生命,因而,他无愧于一个高尚的人。
然而,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可能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却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人。所谓“纯粹”的人,就是没有任何缺点,没有任何不是的“完人”,实际上那就是神,不是人。毛泽东也曾在他的哲学思想中表述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同样的道理,白求恩也不可能是没有缺点、不足的人。白求恩的不足就在于,在对待自己生命的问题上缺乏科学态度,倘若他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命,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科学地对待在工作中的意外感染这一常见疾病,他便很可能为中国革命事业,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