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这个小山村时,山子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这里有许许多多在县城里没见过的东西。
这里是山区,山虽不怎么高,但有山就有石头,所以村里的房子全是用石头砌起来的。石头是石匠从石窝里开出来运到村子里的。石头是浅黄色的,叫阳干石。同学小朋告诉他,这石头刚采出来时比较湿,也比较软;但太阳一晒,风一吹,就越来越结实,越来越硬。盖房子时,那些石头也不打成四四方方的石块,而是依据石头原有的形状和厚度,打出五个平面,让平的一面朝外,一块一块砌起来的。石匠的手非常巧,他们能把那些老沉老沉的不规则的石块砌成老高老高的屋墙,再在上边搭上梁、檩条,再把顶盖上。这里的房顶都是平顶,不像别处的那种三角形的顶。
房子的平顶分为两种。一种比较简单,在梁和檩条上铺上秫秸,也就是高粱秆,铺得密密的,再往上倒泥。那泥是用麦秸和的,麦秸能把泥拉住不散。屋顶铺上一层大约五公分厚的泥,上边再铺上一层七八公分厚的用石灰和石子和成的灰浆,泥瓦匠用泥板来回抹平,但屋顶中间略高一点儿,四周有个圆边,为的是下雨下雪好往下淌水。最后,上边再抹上一层和了麦秸的石灰膏,使屋顶不至于渗水。
建得好一些的房子用的石块大,石料的质量好,房子垒得高一些,房顶也就讲究多了。房顶四边都用石块砌起来,像围栏似的,只留几个孔流水。好房子的房顶是拍打出来的。即在梁、檩条上铺上好几层又粗又密的秫秸或苇子后,先用石灰膏抹上一层,再倒上石灰、石子和细土混合成的灰土,七八个人用木板噼里啪啦地拍打,将灰土拍打得结结实实。倒一层,拍打一阵子;再倒一层,再拍打一阵子。直到将屋顶拍打得有二十公分厚,再用上好的石灰膏抹平。这样,房顶干了之后,可以在上边堆放玉米、晒地瓜干。夏天的晚上还可以在上面乘凉或者过夜。
山村的房子,一座挨着一座,有的小胡同里能住七八户人家。这些依山势、地势而建的房子,看上去就像一座座城堡。胡同中间的路又窄又长,弯弯曲曲的,那墙也不是直上直下的,墙上的石头看上去摇摇欲坠,但却掉不下来,所以当地有个顺口溜,叫“刮风多,下雨少,房子盖得像碉堡。”房子是石头砌的,好多东西都是石头做的,石磨、石碾、轱辘架子、喂猪的石槽、茅房里踩的石板……山区石匠的巧手,把石头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山子还发现,不少农户的院墙下方或影壁墙一侧的石墙里,都砌有一块长石条,上面竖刻着五个大字——“泰山石敢当”。开始,山子不知这五个字是什么意思,也不知该怎么念。是“泰山/石敢当”呢,还是“泰山石/敢当”呢?为什么叫“敢当”呢?问了几个大孩子,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山子总想弄个明白。后来,他问了一个大人,那个大人说,这是从泰山上运来的一块石头,这行字是保佑一家人平安的意思。山子知道泰山是五岳之首,还知道村里每年都有不少人上泰山去烧香还愿。山子有些担心,每家每户都去泰山搬一块石头,泰山上的石头会不会给搬完了呢?
后来听杨七大爷讲了“泰山石敢当”的故事,山子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七大爷说,“石敢当”是个人名。“泰山石敢当”,应该念“泰山/石敢当”。关于这块石头的传说有七八种。最老的传说是:石敢当是泰山下边一个村里的小伙子,力大无比,一身正气。一个妖怪老是化作一股黄风去欺侮一户农家的姑娘,姑娘的爹请石敢当去降妖除怪,妖怪被赶跑了。后来,农家盖屋时,乡亲们就请当地石匠在一块石头上刻上“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砌在墙里,用来镇宅、驱魔。这些石头,大多都是当地的,也有从泰山买来的,但不多。
山子在村子里,还常见一群小孩在“摔哇呜”。这些小孩多数是男孩,大的有七八岁,小的有四五岁,大多光着腚。孩子们每人拿一块泥巴在石板上捏泥盆。那泥也得先像揉面一样揉得挺黏糊。孩子们一边捏,还一边唱:
摔、摔哇呜,
一摔摔到锅后头。
锅后头冒烟,
一摔摔到天边。
……
泥盆的底越捏越薄。捏好了,孩子们双手将它捧起来,泥盆口朝下,用力朝石板上摔去。嘭的一声,泥盆底裂了,碎泥片绷得到处都是,有不少还绷到了孩子们的脸上、身上,甚至嘴里,孩子们却乐得哈哈大笑。
有的孩子把哇呜摔下去,摔歪了,不只没响,还成了一堆烂泥。其他孩子就笑着拍起手来:“哈哈!牛屎派!牛屎派!”摔坏了的男孩也不恼,跟着“嘿嘿”傻笑。山子四五岁时也摔过哇呜,这时看他们玩得很开心,也想去试试,但又想自己长大了,都上二年级了,便不好意思再参加这种游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