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管子
4057400000001

第1章 牧民①第一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②,守在仓廪③。国多财则远者来④,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⑤,四维张则君令行⑥。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⑦,上无量则民乃妄,文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祗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⑧,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右“国颂”⑨。

[注释]

①牧民:治理民众,古代将治理国家百姓称为牧民。②四时:春、夏、秋、冬四季。③仓廪:仓库。④远者:即远方的民众。⑤上:指在上位者。服度:意思是在上位的人穿戴及所用的器物等不违背规矩。⑥四维:礼、义、廉、耻,是四种维护国家存在的纲领。⑦菅:字当做“荒”,懒惰。⑧上校:冒犯、冲撞上级。⑨国颂:国家的根本法条。

[译文]

凡是占有土地治理民众的人,最重要的事情是遵从四时保证生产,最关键的职责在于使国库得到充实。如果国家财富积累得多,远方的百姓就会前来投奔;如果土地能够充分开辟,百姓就会长期居住而不会离去;一旦仓库充实,百姓就懂得礼节;衣食充裕,民众就懂得珍惜荣誉,远离耻辱;如果统治者衣着、器物等有法度,百姓的家庭就会稳定和睦;推崇礼义廉耻,君主的政令就能得到推行。所以,要减少国家的刑罚,关键在禁止新奇的技艺和作品;国家法令的推行在于强化礼义廉耻四大纲领;教化民众的主要办法,在明示鬼神之礼,供奉山川神灵,祭祀宗庙祖先,善待亲戚老朋友。不遵从天时,就不能保证生产;不尽量开发地利,国家的储备就不能得到充实。田野荒芜,百姓就会变得懒惰;居高位的人奢侈挥霍无度,百姓也就胆大妄为;新奇的技艺和作品不加禁绝,百姓就会不遵守法令;不禁绝“新奇的技艺和作品”和“无量”两个祸根,国家就会混乱,刑罚就会日渐增多;不明示对鬼神的尊重,鄙陋的民众就不觉悟;不恭敬山川神灵,国家的权威和命令就难以告之百姓;对宗庙祖先不恭敬百姓就会冒犯居上位的人;不善待亲戚老朋友,孝悌之道就会缺乏。礼义廉耻四大纲领得不到发扬,国家也因此会灭亡。

以上为“国颂”的内容。

国有四维①。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②。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右“四维”。

[注释]

①维:系物的大绳。②复错:再行改为。错,通“措”,措施。

[译文]

国家有四维即四个维系稳固的条件。一维断绝,国家就会不正;两维断绝,国家就会有危难;三维断绝,国家就会颠覆;四维断绝,国家就会衰亡。不正可以扶正,危难可以拯救,颠覆可以重建,衰亡就不可复原了。什么是四维呢?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有礼,就不会不遵守规则;有义,就不会私自图谋不合理的事情;有廉,就不会隐瞒过错;有耻,就不会追随邪恶之事。因此,不越过规则,君主的地位就稳固;不私自谋取不合理的事情,人们就不会巧妙地欺诈谋取;不隐瞒过错,行为就自然端正;不随从邪僻的事,邪恶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以上为“四维”的内容。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①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故刑罚不足以畏②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右四顺。

[注释]

①佚:通“逸”,安逸,安闲。②畏:威。

[译文]

政治法令之所以能够得到推行,在于它顺应了民心;政治法令之所以会被废弃,在于它违背了民心。百姓厌恶忧虑,君主就应该使他们得到放松;百姓讨厌贫穷低贱,君主则应该使他们能够富贵;百姓不喜欢危难,君主就应令他们繁殖后代以求息息相生。能使百姓安逸的君主,百姓将与之共同忧劳国家大事;能使百姓富裕的君主,百姓甘愿为他忍受一时的贫贱;能使百姓生活安稳的君主,百姓才会与之共同度过危难时刻;能使百姓息息相生的君主,百姓也愿为君主鞠躬尽瘁了。所以刑罚不能够让百姓觉得害怕,即使是杀戮也不能令百姓心服。因此,即使刑罚残酷但百姓不害怕,政令也是不能推行的;杀戮但百姓心中不服,只怕君主的地位保不住了。所以,要是能满足百姓这四种愿望,那么疏远的百姓自然会来亲近;要是做了使百姓厌恶的这四件事,那么,亲近的也会因此叛离。故此,懂得“要想获得必然要先给予”这道理,就是掌握了治国安民的法宝了。

以上为“四顺”的内容。

错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下令于流水之原,使民于不争之官,明必死之路,开必得之门,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错国于不倾之地者,授有德也;积于不涸之仓者,务五谷①也;藏于不竭之府者,养桑麻育六畜②也;下令于流水之原者,令顺民心也;使民于不争之官者,使各为其所长也;明必死之路者,严刑罚也;开必得之门者,信庆赏也;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强民以其所恶也;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③也;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则国安,务五谷则食足,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令顺民心则威令行,使民各为其长则用备,严刑罚则民远邪,信庆赏则民轻难,量民力则事无不成,不强民以其所恶则诈伪不生,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

右十一经④。

[注释]

①五谷:古代指稻、稷、麦、菽、黍五种谷物。②六畜:古代指马、牛、羊、鸡、狗、猪六种牲口。③偷取一世:一世,一时。贪图一时侥幸。④十一经:讲述十一种治国要略。

[译文]

把国家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把粮食囤积在永远用不完的粮仓里。把财物储藏在永远用不尽的府库里。把政令下达在统治的一开始。把人民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使用。指出只要犯罪就必定死路一条。同时敞开只要立功就必定得到奖赏的大门。不做办不到的事。不追求不能实现的利益。不占据不可能长久的地位。不做不能够重复做的事情。把国家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就是要让有德行的人掌控政权。把粮食囤积在取之不尽的粮仓里,就是要努力从事粮食生产。把财物储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库里,就是要种植桑麻,饲养六畜。在统治的一开始就下达政令,就是要顺从民心。把人民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使用,就是要使他的才能得到发挥。指出犯罪必死这条路,就是要推行严厉的刑罚。敞开立功必赏的大门,就是要建立信用的原则。不做办不到的事,就是要估量民力。不追求实现不了的利益,就是不强迫人民去做他们厌恶的事情。不占据不可能长久的地位,就是不贪图一时侥幸。不做不能重复做的事,就是不欺骗人民。这样,把政权交给有德行的人掌控,国家就能安定。努力从事粮食生产,人民的粮食就会很充裕。种植桑麻,饲养六畜,人民的生活就能富裕。法令顺应民心,就可以得到贯彻。使人民各尽所长,用品就能完备。刑罚严厉,人民就不会干坏事。奖赏有信用,人民就不怕危难。根据民力而行事,就能事无不成。不强迫人民做厌恶的事情,欺诈行为就不会发生。不贪图一时侥幸,人民就不会抱怨。不欺骗人民,人民就会拥戴君上。

以上为“十一经”的内容。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①,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御民之辔②,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③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④,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右六亲五法。

[注释]

①生:姓的通假字。②辔:马缰绳。③分:分理,管理。④政也是官长的意思。

[译文]

按照治理家的要求治理乡村,乡村不可能治好;按照治理乡村的要求治理国家,国家也不可能治好;按照治理国家的要求治理天下,天下也不可能治好。应当按照治家的要求治家,按照治乡的要求治乡,按照治国的要求治国,按照治天下的要求治天下。不要因为外姓人跟自己不同姓就听不进他们的意见,不要因为是外乡人的办法就不采用,不要因为是外国人的主张就不听从。要像天地对待万物一样没有什么偏爱的;要像日月普照一切,才算得上君主的度量。引导人们朝何方奔走,要看君主重视什么;引导人民通过什么路子,要看君主提倡什么;号召人民通过什么途径,要看君主的喜恶。君主寻求的,臣下就想得到;君主爱吃的,臣下就想尝尝;君主喜欢的,臣下就想推行;君主厌恶的,臣下就想躲避。因此,不要掩饰你的过失,不要擅自修改你的法度,否则有贤德的人将不会帮助你。在室内讲话,要使全室的人都能听到;在朝堂上讲话,要使满堂的人都能听到。如此开诚布公才称得上圣明的君主。仅靠城墙沟渠不足以固守国土,仅靠兵器的强大不足以抵御敌人,仅靠地广财多不足以获得群众的拥护,只有有贤德的君主才能够防患于未然,避免灾祸的发生。天下不怕没有有才能的臣子,怕的是没有君主使用他们;天下不怕没有财物,怕的是没有人管理它们。所以,懂得运用天时的人,可以任用为官长;没有私心的,可以安排做官吏。懂得天时,善于财物的使用,而又能任用官吏的,就可以推从为君主了。处事迟钝的人,总是落后于形势;吝啬财物的人,总是让人远离;偏信小人之言的人,则会失去贤能之人的辅佐。

以上为“六亲五法”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