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步之遥--中国皇太子政治
4060500000015

第15章 大明宫中的过客——唐中宗李显的起伏人生 (1)

唐中宗李显一生两次被立为太子、一次被废、两次登基当皇帝,最后被妻子和女儿用枕头闷死,命运跌宕起伏,散发着浓郁的悲剧色彩。凶狠强悍的母亲,懦弱无能的个性和错综复杂的局势,决定了李显只能是唐朝大明宫中的一个匆匆过客而已。

三个苦命的哥哥

决定李显一生命运的人是他的母亲——武则天。

武则天的命运比任何一个女人都复杂,都血腥,也更具有可看性。武则天第一次出现在大明宫中,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女子。李世民赐给这个来自山西龙兴之地的漂亮女孩“武媚”的称号,所以当时人们都叫武则天“武媚娘”。武则天的外貌的确非常漂亮妩媚,其实武则天这个人一点都不温柔,也不妩媚。简单说吧,武则天从内心来看根本就不像个女人。她内心积聚着巨大的权力欲望,刚硬如铁,阴险毒辣。她进入皇宫,就是冲着那高高在上的皇位而去的——尽管她是女儿身。李世民毕竟是一代圣君,和武则天接触几次后,就很不喜欢这个女孩子。因此在李世民时期,武则天停留在才人的称号上,止步不前。

武则天开始“曲线救国”。征服李世民是没希望了,武则天就对准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子李治。李世民还在世的时候,武则天就用美貌征服了李治,和太子发生了“奸情”。

贞观二十二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李治继位成为了唐高宗。

武则天的表演开始了。她先是出家做了一段时间尼姑,没几年就回到了皇宫,成为了李治的嫔妃。武则天进宫之后,先后生下了四男二女。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和四子李旦。在地位巩固后,武则天开始朝着金灿灿的皇位一步步迈进。

事实证明,武则天这样的人,缺乏的就是政治舞台。如果获得了表演的舞台,武则天能够把内心邪恶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无人可挡。公元654年,武则天第二胎生下了一个女儿,小模样长得很讨人喜欢。宫中的女眷中都来看望小婴儿。王皇后也过来捏了几把小孩子粉嫩嫩的脸蛋。听说皇帝李治马上也要来看望孩子,王皇后就提前走开了。武则天趁王皇后刚走,连忙把亲生女儿掐死在摇篮里。等李治来看的时候,武则天假装高兴地掀开摇篮。所有人都看到了悲惨的一幕,小公主可爱的模样僵硬在摇篮里,刚死不久。武则天悲痛欲绝,哭得差点背过气去,李治龙颜大怒,严令追查凶手。结果嫌疑最大的王皇后成为了真凶。李治迅速作出了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的决定。武则天做了皇后以后,将原来的竞争对手王皇后、萧淑妃各责打了一百杖,再残忍地砍去双脚,泡在酒瓮里活活折磨死。她还下令将王皇后改姓为“蟒”,萧淑妃改姓为“枭”,颇有当年吕后的风范。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母亲在孩子小时候的言谈举止将对孩子产生终身的影响,塑造孩子成年后的性格禀性。武则天在李显小时候的所作所为,无疑对李显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此残忍的母亲让李显感到由衷的害怕,进而畏惧,最终形成了软弱、胆小、自闭的性格。

武则天虽然当了皇后,但离皇帝的位置还很远。

李治很早就立长子李忠为皇太子。武则天先缠着李治废黜了太子李忠,接着又指使党羽诬告与自己过不去的宰相上官仪和太子李忠图谋造反,将上官仪处死,赐死李忠。李忠年仅22岁。公元656年,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被立为皇太子。

李弘这个孩子忠厚老实,处事谦虚忍让,政治能力也不错,是做太子的好材料。父皇李治和群臣对李弘这个太子都很满意。李治得身体情况很差,当了皇帝后身体状况每况日下,一度想把皇位禅让给李弘。

武则天着急了。将自己的儿子扶上太子位置并不是武则天的目的。武则天是希望一个听话的太子,一个听话的皇帝,方便自己幕后掌权,最后实现登基称帝的野心。但是李弘显然不是这样的人选。李弘对母亲武则天很尊重,但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对武则天并非言听计从。一次,李弘在掖庭牢室中看到两个异母姐姐义阳公主、室城公主被幽禁多年,无人过问,就奏请父皇放出这两个姐姐嫁人。这两个公主是武则天的政敌萧淑妃的女儿,关押她们是武则天的意思。武则天认为李弘私自放人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心中起了杀心。

上元二年(675年)4月,武则天毒死了年仅24岁的太子李弘。5月,次子李贤被立为太子。

武则天立李贤为太子后,马上又后悔了。因为李贤和李弘一样,不仅能力出众,而且坚持主见,不附和武则天。更可怕的是,宫中一直流传李贤实际是武则天姐姐韩国夫人的儿子的说法,李贤听说以后对自己的身世产生了怀疑。武则天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指使党羽诬告太子李贤贪恋女色,荒废政事。680年8月,李贤被废掉太子身份,贬为庶人,迁到巴州软禁起来。

李贤被废掉的第二天,李显被立为太子。

武则天对李显这个太子很满意。因为李显懦弱、无能,事事退让,而且对母亲百依百顺,小心伺候,正是武则天需要的太子类型。

684年,唐高宗李治驾崩了,太子李显继位,成为了唐中宗。

李显当了皇帝以后,错估了形势。还是太子的时候,李显为了能顺利接班,所以刻意小心谨慎,百般讨好父皇和母后。现在,李显自认为已经是皇帝了,大权在握,生杀予夺都有我做法,立即骄横强硬起来。他不仅对升为皇太后的武则天冷淡了起来,而且在皇后韦氏的怂恿下,坚持要擢升岳父韦玄贞做侍中(宰相)。唐高宗留下的顾命大臣、宰相裴炎坚决不同意。李显任性地大喊:“我是皇帝,就是把天下都给他,又能怎样?”裴炎一听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难以继续对话下去了,干脆把难题报告给了武则天。武则天小题大做,立刻召集群臣来到大殿,斥责李显要认清楚“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李显突然明白:这天下是太后武则天的天下,武则天才在幕后掌握着实际权力。可惜,李显的认识太晚了。武则天当众废李显为庐陵王,幽禁在深宫之中。

李显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成为了阶下囚。

废黜唐中宗李显后,武则天把小儿子李旦推上了皇位。李旦就是唐睿宗。唐睿宗即位后,朝廷大小事务都听命于武则天。李旦完全成为了“橡皮图章”。武则天决心加快篡唐进程,杜绝所有权力隐患。李显被废后的第三天,她就派人赶到巴州将李贤杀死,杜绝后患。对于废帝李显,武则天也觉得不放心。没几天,李显一家人就从深宫中被拎了出来,迁往均州,不久又迁到房陵软禁。

李显从此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迁徙途中,妻子韦氏在车子上生下了一个女孩。李显一家人处于最艰难的时刻,大人都缺衣少食的,小女儿的出生,让李显的困境雪上加霜。李显只好亲自动手,扯下自己的衣服把女婴裹起来。夫妻俩给这个女孩起名叫“裹儿”(日后的安乐公主)。李旦看着虚弱的女儿和痛苦不堪的妻子,苍凉和内疚之情不觉涌上心头。

就在李显颠沛流离的时候,武则天把登基没几个月的李旦也踢下了皇位,粉墨登场,做起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女皇帝,定国号为“周”。唐朝覆亡了。登基后,武则天对唐朝的皇室成员展开了有组织、有计划的杀戮。唐高宗的儿子、萧淑妃所生的许王李素节一次看到有人出殡,旁人哭得死去活来,感叹说:“现在能够生病而死,是多难得的事情啊,有什么可以悲伤的呢?”几天后,李素节及其九个儿子就被武则天派人勒死了。史载:“自是宗室诸王相继诛死者,殆将尽矣。”李显与他们相比,命运还算比较好。他身上毕竟流淌着一半武则天的血液,武则天登基后没有马上把他“清洗”掉。

有三个哥哥的前车之鉴和叔伯兄弟们的惨痛教训,李显不能不终日生活在恐惧之中。

对比其他亲人,都是在流放地被赐死的。李显认为,如果没有意外,自己也会在流放地突然接到“死亡通知书”。可是使者倒是来了几批,但都没有赐死的命令。日日等死,死亡却又不马上到来。这样拖着的感觉,是人世间最可怕的感觉。李显多年来一直惶惶不安,常常在夜里被噩梦惊醒,睁着惊恐的眼睛看着星星落下,旭日升起。有时李显也想到了自杀。但他懦弱惯了,硬是找不到自杀的勇气。

到后期,李显一听到有长安的使者前来,就间歇性精神失常,惶恐地到处找刀子自杀。陪伴他的妻子韦氏横下一条心,总是劝丈夫说:“人生祸福无常,最后免不了一死。我们是皇室贵胄,何苦这样呢?”在韦氏的安慰下,李显才能回复正常人的思维。他感激韦氏,发誓说:“他日,我如果能够有幸重见天日,一定由着你的性子来,不干涉你的行为。”

当然了,李显和韦氏都相信自己是不会有他日的。

政变复位

世事难料,有关政治的事情更是难以预料。

武则天花费了毕生的心血,冲刺皇位。等实现高高在上,南向称君的时候,武则天已经垂垂老矣。随着武则天的病重,皇位继承人问题成为了朝野关注的焦点。

武则天是女性皇帝,但当时的社会还是男性社会。武则天必须要找一个男性继承人——大臣们不接受武则天传位给女儿太平公主的意图。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等人倒是有心思成为皇太子,可惜武则天不愿意传位给侄子们。大臣们也对武三思等并州帮很反感。最后,新王朝的皇太子还是需要在武则天的儿子李显和李旦两个人中寻找。

流传甚广的《狄公案》中有武则天晚年的男宠、佞臣张易之向狄仁杰询问自保之策的内容。狄仁杰就建议张易之去劝武则天迎立庐陵王李显为继承人,以拥戴新皇帝的功劳来为自己免祸。丞相狄仁杰是坚定的李显支持者。当时武则天很有意思立武三思为太子,询问朝臣是否可行。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敢回答。狄仁杰却说:“天下百姓依然思念唐朝。之前北方出现边警,陛下派遣梁王武三思去民间招募勇士,一个多月时间召集了不到一千人;又让庐陵王李显取招募士兵,没几天就招募到了五万人。如果要选择继承人,非庐陵王莫属。”武则天大怒,拂袖而去。后来武则天又向大臣提问:“朕常常梦见双陆不胜,做何解释?”在场的狄仁杰和王方庆同时回答说:“双陆不胜是无子的意思。这是天意在警告陛下!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动摇,天下就危险了。文皇帝身蹈锋镝,勤劳而有天下,传之子孙。先帝弥留之际,诏令陛下监国。陛下登基,君临四海已经有十多年了,现在想立武三思为太子。姑侄与母子关系,哪个更亲?陛下立庐陵王为太子,则千秋万岁之后常享宗庙;立武三思为太子,宗庙中就没有陛下这位姑母了。”武则天终于感悟了。

武则天终于在长安元年(701年)九月派遣徐彦伯迎庐陵王回长安。李显到长安后,武则天将他藏匿在帐中,再召见狄仁杰,故意商量立太子的事情。狄仁杰敷请切至,涕泪俱下,请求迎立李显。武则天这才将李显召唤出来,说:“还给你太子!”狄仁杰下拜顿首,转悲为喜,又说:“太子虽然回来了,可大家还不知道,人言纷纷,怎么取信他人呢?”武则天就安排李显公开出现,安排大礼迎还。朝野大悦。之前有许多人多次奏请武则天迎还太子,都没有成功。只有狄仁杰通过母子天性劝说,使得武则天下定了决心。

《狄公案》的这个说法有很大文学加工的痕迹。但是基本史实是正确的:武则天在朝臣的劝说下,最终决定将废帝、儿子李显迎回长安,立为太子。

真实情况是圣历元年(698)秋天,使者快马赶赴房陵,招李显来接旨。

这一次,李显夫妻俩都觉得“末日审判”终于来临了。他们反而心情坦然,手拉着手,昂然出去迎接使者,等待解脱。谁知道使者打开诏书宣读说:“立庐陵王为太子,还于东都。”

李显还是解脱不了,只得重回政治大染缸挣扎博弈。

李显的第二次太子生涯所处的环境比第一次还要险恶,李显事事都加倍小心。

太平公主长得和武则天很像,而且和武则天一样心思缜密,喜欢玩弄权术。武则天很喜欢太平公主,认为这个闺女“类已”,一度想把江山留给太平公主。要不是社会接受不了,大臣们反对,说不定太平公主就成为“皇太女”了。可这丝毫没有妨碍武则天继续宠着太平公主,哄着太平公主,大事难事都找闺女商量。母女俩有的时候密谈起国事来,通宵达旦,给甚为太子的李显造成很大压力。

李显变得聪明了许多,循规蹈矩,装傻卖乖,还决心将自己“改造”成武家人,向武家靠拢。他将一个女儿(永泰郡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又将一个女儿(安乐郡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个侄孙武崇训,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媳。李显与武家联姻,亲上加亲,得到了武则天的赞许,通过子女联姻稳固自己的地位。

一次,李显的爱子李重润与妹妹永泰郡主、妹夫武延基三人饮酒闲聊。当时李重润19岁,妹妹妹夫的年纪也很小。三个年轻人聊着聊着,就不知道聊到什么地方去了,突然涉及到张易之兄弟出入武则天卧室的事情。武则天一直蓄养男宠,搞不正常男女关系,即便七老八十了也没有停止过。李重润三人年轻,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却不知道隔墙有耳。武则天安插的耳目把谈话的内容上报给了三人的奶奶。武则天忌恨别人揭她的丑,很生气,把李显叫到跟前,劈头盖脸大骂了几个时辰。李显大为惶恐,回到东宫后,马上逼儿子、女儿自杀。当时永泰公主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孩子,也不得不含泪自尽。

李显是太子,可连爱子、女儿都保护不了。他太子地位的不稳可见一斑。

但是政治人物的命运有的时候不是自己能够把握住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政治人物的命运也随之上下起伏。

武则天晚年,宠信张昌之、张易之兄弟,长期和他们俩呆在深宫中不出来。

凤阁侍郎张柬之、崔玄瑋,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以及相王府司马袁恕已等五个人,心怀大唐,决心诛杀二张兄弟,推翻武则天的周朝回复唐朝。

如此大事,除非通过暴力政变,不然是实现不了的。但张柬之五个人都是文官,手中无兵无将,要想发动政变首先要争取实权将领的支持。造反集团的首领张柬之就把拉拢的目标瞄准了掌管京城禁卫军的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