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史记一日一得
4065000000010

第10章 卧薪尝胆

【原文】

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1)。允常之时,与吴王阖闾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勾践立,是为越王。

元年,吴王阖闾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2)。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3),至吴陈(4),呼而自刭。吴师观之(5),越因袭击吴师(6),吴师败于槜李,射伤吴王阖闾。阖闾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7),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8),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9),不许,而身与之市。”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10),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11)。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12)。”于是勾践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13),置胆于坐(14),坐卧即仰胆(15),饮食亦尝胆也(16)。曰:“女忘会稽之耻邪(17)?”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勾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18),欲用以报吴。太宰嚭谗子胥,王乃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于是吴任嚭政。”居三年,勾践召范蠡曰:“吴已杀子胥,导谀者众(19),可乎?”对曰:“未可。”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唯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勾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习流二千人(20),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21),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22)。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23)。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24),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注释】

(1)至于:到,到了。

(2)兴师:起兵,出兵。

(3)三行(音杭):排成三行。

(4)陈:同“阵”。

(5)观:注视。

(6)因:趁机,趁势。

(7)报:报复。

(8)持满:保守成业。持:守。与天:得到上天的保佑。

(9)卑辞:恭敬谦虚的话。厚礼:重礼。遗(音谓):赠送。

(10)行成:求和。

(11)触战:拼命决战。

(12)间(音健)行:潜行,从小路走。

(13)苦身:让自己勤劳受苦;焦思:忧心苦思。

(14)坐:通“座”,座位。

(15)仰胆:仰望挂着的苦胆。

(16)尝胆:尝胆汁。

(17)女:通“汝”,你。

(18)拊(音府)循:教养,训练,抚慰。

(19)导谀:阿谀,曲意逢迎。

(20)发:派遣,动员。

(21)盟:立誓缔约。

(22)厚礼:重礼;请成:请求讲和。

(23)平:讲和。

(24)罢弊:疲惫,困苦贫乏。罢,通“疲”。

【译文】

越王勾践的祖先是禹的远世子孙。后来传了二十多代,到了允常。在允常的时代,越王与吴王阖闾发生战争,相互间结下了怨恨,允常去世以后,允常的儿子勾践即位。

勾践即位的第一年,吴王阖闾听说允常死了,就起兵讨伐越国,越王勾践派了敢死队去挑战,排成三列,在吴国的军阵前,大声呼叫,并一齐自杀,吴国的军队看得出了神,原来严整的队伍也散乱了,越国就借着这个机会袭击吴国,吴国的军队在槜李被打败了,吴王阖闾也被箭射伤。

阖闾将死的时候,告诉他的儿子夫差说:“一定不要忘记越国!”勾践即位的第三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辛勤训练军队,将用来报复越国。越国想先发制人,攻伐吴国,范蠡就劝谏说:“不可以的!”越王说:“我已经定了!”于是兴兵去攻打吴国。吴王据报,挑选精兵来打越国,把越国在夫椒那里打败了。

越王用剩下的军队五千人,守在会稽,吴王追过去将他团团围住。越王就对范蠡说:“因为不听你的话,才弄到这个地步,现在该怎么办呢?”范蠡回答说:“想要执持盈满的人,必须效法天道的盈而不溢;想要平定倾覆的人,必须懂得人道的谦卑受益;想要节制事理的人,必须效法地道的因时制宜。现在只有用谦卑的言辞,送厚重的礼物给他,若还不获允许,就连你自己也给他做随从。”勾践说:“好的。”就命令大夫文种到吴国去求和,文种用膝盖跪着走路,低头向吴王行礼说:“君王!您逃亡的臣子勾践,派了您臣子手下的臣子文种,大胆地向您手下的执事先生报告:‘勾践请求做您的臣子,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吴王就想答应他,伍子胥却对吴王说:“上天有意将越国赐给吴国,切勿答应他!”

文种将吴国拒绝的意思回来向勾践报告,勾践就想杀掉妻子,焚毁宝器,作困兽之斗。文种就制止勾践,并对勾践说:“吴国的太宰嚭很贪心,可以用利来引诱,请派我秘密地去游说他。”于是勾践就用美女和宝器,命令文种秘密地去献给太宰嚭,嚭接受了馈赠,就引见大夫文种于吴王,文种顿首行礼说:“希望大王能赦免勾践的罪过,把越国的宝器全部收归给吴国。如果不幸不能赦免勾践,那勾践将要杀尽他的妻妾与孩子,烧光他的宝器,全部五千人作困兽之斗,一定可以杀死与五千人相当数字的人!”嚭就借机劝说吴王:“越已经降服为臣子,如果把他赦免了,这是国家的利益。”吴王将允许赦免越王,伍子胥便进谏说:“现在不消灭越国,将来一定会后悔,勾践是一位贤君,文种、范蠡都是贤良的臣子,如果从会稽回国以后,即将造成叛乱。”吴王不听他的谏言,终于赦免了越国,停止作战而回吴国去了。

吴王既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就回到越国,于是苦身焦思,挂一个动物的胆在座旁,坐着卧着即能仰起头来尝一尝胆的苦味,饮食的时候也尝尝胆的苦味,并且告诉自己说:“你忘了会稽所受的耻辱吗?”勾践亲自耕种劳作,夫人也亲自织布,食物中肉类并不多,衣着彩色并不艳,委屈自己的志节身份,去礼贤下士,对待宾客更是优厚礼遇,赈济贫苦吊慰死者,与百姓共同操劳。

勾践从会稽归国满了七年,一直抚慰越国的知识分子和一般人民,想用他们来报复吴国。

太宰嚭进谗言害伍子胥。吴王派人赐给伍子胥一把锋利的属镂剑,让他自杀。于是吴国就任命太宰嚭主持一切政事。又过了三年,勾践就召见范蠡说:“吴国已杀掉了伍子胥,阿谀奉承的人愈来愈多,这是可以进攻的时机了吧?”范蠡回答说:“还不可以。”

到了下一年的春天,吴王到北方黄池去会盟诸侯,吴国精锐的部队都随着吴王,只有老弱与太子留守在吴国,勾践问范蠡,范蠡说:“可以了。”于是派熟练水战的兵两千人,经常教练的部队四万人,受过良好教育而职位较高的人六千人,各种专门技术人员一千人,讨伐吴国,吴国的军队被打败了,就杀死了吴国太子。吴国的使者向吴王告急,吴王正在黄池与诸侯会盟,怕天下诸侯知道这变故,就严守秘密。吴王在黄池与诸侯定完了盟约,就派人送了一份厚礼,请求与越讲和,越国自己度量亦不足以吞灭吴国,就与吴国讲和。

四年以后,越国再度讨伐吴国,吴国的官员与人民都疲惫不堪,精锐部队都在齐国、晋国死光了,所以越国将吴国打得大败,并长久地围困着吴国,围了三年,吴国的军队战败了,越国就又把吴王围困在姑苏的山上,吴王派公孙雄打着赤膊,用膝盖跪着走路,到越王面前请求讲和。勾践有些不忍心,想答应了。范蠡就说:“您忘记在会稽山上的困厄了吗?”范蠡于是就击鼓进兵。吴国的使者哭泣着离去了。勾践觉得吴国可怜,就派人去对吴王说:“我想将你安置在甬的东方,做一个百户人家的君。”吴王谢说:“我已经老了,不能侍奉您的君王!”就自杀了,自杀时他遮着脸说:“我没有脸去见伍子胥啊!”越王就安葬了吴王,并且杀掉了太宰嚭。

勾践平定吴国以后,用兵向北渡过淮水,与齐国晋国的诸侯会盟于徐州,并送贡品给周朝的王室,周元王派人赏赐勾践祭祀用的肉,并册命勾践为伯。

句践离开徐州,渡过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送给楚国,把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当时,越军在长江、淮河以东畅行无阻,诸侯们都来庆贺,越王号称霸王。

【智解】

打造你的“恒商”

所谓“恒商”,就是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的韧性和毅力。蒲松龄曾有名言:“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卧薪尝胆的典故中揭示了“恒商”无坚不摧的恒久魅力。

持之以“恒”,是人生的第一竞争力,是任何所谓“人生技巧”、“制胜之道”都代替不了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所有的成功,几乎都是坚持“恒”字的结果:

人类所有的竞技,几乎都是“恒”的较量:在超越身体极限后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意志与身体共同作用下的拼搏。在心中默念着“坚持”,激发身体的潜力,一步一步向终点迈近,正是一个人成才轨迹的形象描述。

人类所有的创造,几乎都是“恒”的作用:说过成功就是1%的天才加上99%的勤奋的爱迪生,正是因为持之以恒,才能从上千种材料中最终选定了钨丝,从而发明了电灯。

人类每一步自我超越都需要按照“恒”字去修炼。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用恒心来改变世界的过程。所有的成功者,都深得坚持的要旨,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曾谆谆告诫他的后人:“坚持数年,必有好处。”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曾写过一副对联以自勉: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作为道理,“恒”绝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但作为一种行为,“恒”则是最可贵的境界,也是最要紧的学问,因为世上的事难就难在持之以恒地付诸行动。三分钟热血谁都可以持有,而一曝十寒却又是很多人的通病。为什么很多人因没有坚持而抱恨终生?原因就是不能将一个非常简单但也非常深刻的道理付诸行动。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并不乏卓越的才识,有人也许满腹经纶,能对一个道理夸夸其谈,但这一切,都不意味着成功,为什么?就是在行动时没有做到持之以恒。

曾国藩以其聪智、达观、坚毅、审慎、博识,而成为一百多年来成功者们追慕的楷模,这位近代以来中国儒学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事业与求学上,极力推崇持之以恒的精神,读《曾国藩家书》,时时得遇“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余所望于诸弟者,如是而已,然总不出乎立志有恒四字之外也”、“只要有恒,不必贪多”之教诲。有恒,亦即有恒心;恒心,乃一种坚持的心境,这被曾国藩看做是“学问之道”的根本。

曾国藩在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夜致沅弟书中阐明了自己对“恒”的深刻认识:“凡人做一事,便领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近年在军中阅书,稍觉有恒,然已晚矣。故望尔等于少壮时,即从有恒二字痛下工夫,然须有情韵趣味,养得生机盎然,乃可历久不衰,若拘苦疲困,则不能真有恒也。”

我们要打造自己的“恒商”,就要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它包括大到一生的人生规划,也包括十年、五年的长期规划,甚至还包括体现于每年、每月、每天、每时的短期规划,在人生的过程中,就要围绕自己的职业规划与生涯目标,有始有终,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塑造自己持久的毅力与恒心,而决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以致半途而废,遗憾终生。

有这样一个人,他在二十一岁时,做生意失败。二十二岁时,角逐州议员落选。二十四岁时,做生意再度失政。二十六岁时,爱侣去世。二十七岁时,一度精神崩溃。三十四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三十六岁时,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四十五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落选。四十七岁时,提名副总统落选。四十九岁时,角逐联邦参议员再度落选。五十二岁时,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这个人就是林肯。

天道酬勤。恒心可以跨越任何一座高山。在人生中要面对很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具有屡败屡战的持久恒心。能把一件小事坚持数年,就是一种精神;能将一种平静的心态坚持下去,那就是一种境界;能将一种良好的习惯坚持下去,就是一种品德;能将一种优势坚持下去,那就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