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言灯火阑珊中找到你
40760700000001

第1章

在西南地区,因地震引起的强降雨,爆发泥石流。某军区某部队正在抢险救灾,把一个在山区里的百姓在泥石流救出来。

每一个被救出来的人都会问:“白老师救出来了吗?”他们好像并不关心自己或自己的孩子,首先关心的是一个小学老师,这引起了很多官兵的注意,也好奇这么一个女子怎么会让如此多的人记挂呢?

目前查到的资料显示:白百果,女,27岁,汉族,一名全科的小学老师。是一个负责任的教师。因为她在泥石流来到前把所有的学生一个不少地带出来了,因为村子离得远来不及去通知,泥石流就已经来临了。

官兵们是在一个树林子里找到他们的,师生们虽然有点狼狈,但是大的护着小的,除了个别发热的没有什么大问题。学生在老师的安慰下,显得很安静,看来学生们都很信服她。

“白老师,可以出来一下吗?”顾队长看着这个淡然的女老师

她在安稳村民的情绪,家园没了就没了,这是天灾,由不得人。只要人还在就什么都会有。

她看到村长、镇长和顾队长在一起,似乎想到什么,有在思考什么。

“顾队长、镇长、村长,有什么事吗?”她对他们淡淡的笑了笑。

“村子里总共有四百八十七人,现在受伤七十三人,失踪一百人。我们打算把所有的人迁移到镇上去,而且时间紧急,不久后会有大暴雨来临。”镇长严肃地对她说。村长听到镇长的话,不停地擦眼泪,不管受伤的还是失踪的都是有过欢笑,有过争吵的人。就这样没了!

“现在是怕他们故土难离,尤其是那些老人和失去亲人的人,就是希望你劝一下他们……”哀痛的神色不仅爬上了镇长的脸,也爬上了所有人的脸上。他们希望她配合一下说服工作。

村长集合了存活的各家各户的话事人,开短暂的会议,从国家政策到小孩子上学各方面阐述了迁移的好处,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老人舍不得。

“我舍不得啊,白老师,我家就我一个老太婆了,我丈夫没了,儿子儿媳都没有了,我不要走,不走,啊啊啊……”贾老太太的哭诉,让周围的人内心凄凄。谁家没有折一两个人,只是没有老太太那么多而已。

老太太的儿子为了保护怀孕的媳妇,没了。媳妇动了胎气难产,没了。老太太是被侄子背出来的。

“您怎么没指望呢?你忘了你城里还有个孙子,我教出来的,那做文章可是顶级的好,说不定以后还有大造化。”她坐在草席上拉着老太太的手,不停的拍。

“贾小子可是您贾家的根,如果没有了您就没有家了。您养活物的手艺好,到时候安定下来了,您就继续养点家禽,过年过节的时候拿出去卖,赚点学费,供小子上大学。”因为怕发生什么事,顾队长一直跟在她的后面,看她安抚了一户又一户人家。没想到当年的小姑娘现在变化得那么大,不过这也是正常的,不然就不是她了。

只要老一辈的人答应了,就什么都简单了。部队马上安排转移,因为不知道大暴雨什么时候下,时间就是生命。

还没有到安置区,大雨就倒了下来,但是大家都在大卡车上了,但也更加危险了。

凌晨的时候才到安置区,贾家村是最远的一个村庄,因此就是最后到达的村子。安置区里的人听到消息就跑出来帮忙安置。等大家都歇下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两点了。

“我这两天都会在这边,你有什么需要就和我说,如果我不在你就和我的副将说。”他盯着她说,不给她一点回绝的余地。

他喝完手中的姜汤把碗反扣在桌面上,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她望着这个昔日的故人,壮硕的身子走在倾盆大雨中不知如何是好,拼命逃出大院子,难道还要回去吗?

大雨下了三天三夜,到处都是一片汪洋泽国。今年的粮食是没有了,沮丧的表情一直挂在老百姓的粮食。

顾大队长送了一次粮食和日用品过来给大家,给她留下一笔钱就走了。据说他的队伍是到别的地方救灾去了。

一个星期后,洪水退去了。从各个村子出来的大部分都回去了,就只有贾家村的和另外的一个村的人六下来,因为他们没有村了。安置区又拥挤变得宽坦,一家一户能够住在一个大房间了,用床帘隔开,过了今年就会好了。

她和一个姓许的老爷子住在一起,许老爷子是一位赤脚医生,擅长中医。老爷子年轻的时候分配到贾家村,后来娶贾家的姑娘就在那里落户了,无儿女。

政府在距离镇子三十分钟车程的地方,圈了一片地方给贾家村的村民,每户人家大约有180平方米的地基,但是没有水田没有坡地。贾家村挂在另一个村子上,形成一个队,改名为平安组。

白百果因为当初来的时候已经办户口到村,所以她也有一块基地。她再出点钱凑成了两百平方米,雇佣贾家空闲在家的劳动力挖地基建房子。

夜里,来了两个中年人,她以为是来找许老爷子的,没想到是来找自己的。一番寒暄之后他们道出了原因。原来他们想洪水影响的时间里到市里面去批发一些日用品回来,到各村子里面去转转,给孩子赚点学费。

但是本金不够想借点钱,可是现在家家户户都困难,没有办法所以才找她借点钱。也不是很多就两千块,她就借出去了。

“借钱容易,做人难。现在很多地区受灾,有困难的你就让别人赊账先,等以后有钱了再还。准备一些本子,写下他们的名字。如果以后你们还想走这条路子。”许老爷子在一句句的叮嘱小辈。

现在能够建得起房子只要十来户人家,大多数人都住在安置区。安置区也不是无偿的,每个月二十块钱的房租,最多只能住到明年的三月份,在明年的雨季来临之前要搬出去。

小学生被安排到和睦村的小学上学,因为村里的小学的编制已经满了,所有她现在暂时的空闲在家。暂时是因为初中的校长知道她空缺了,就马上去说说,请她去教初中。一个没有学历,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人,能够教出有学识,懂礼貌的学生就不简单了。每年从贾家小学出来的学生不仅数英双百,语文也非常的出彩。就算有个别没能满分,也接近满分。

最最让校长注重的是学生们都很懂礼、懂理。这次是因为其他小学不知情,才让他捡到宝,反正到下学期就有位老教师退休了。

她空闲的时候,就坐在门口看书或听老爷子讲解中草药的功效。有时候会有个别的学生拿题目过来问问题。一到放假时间,就有一群孩子聚在空地上玩耍,总有几个初中高中生不和她说几句话就不看书的。她也给他们传授了很多学习的技巧。

四个月过去了。期间,村长不现在是组长了,挑个好日子,带了大三牲四果,与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回到老村,告慰祖宗他们已经迁移到别的地方,请祖宗保佑。

三牲,亦称太牢,是古代祭祀用的供品。三牲有大小之分,大三牲指羊头、猪头和牛头;小三牲指鸡头、鸭头和免头(一说大三牲指猪、牛、羊,小三牲指鸡、鸭、鱼)。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一指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四果无固定(如柑橘、苹果、香瓜、葡萄等)但必须一定要是开花结果。

他们回到旧址看到一片的狼藉,根本没有住人的可能。他们又是眼泪满腮,那天他们回来了以后就有几个老人挺不住了。幸好许老爷子医术了得,要不然又有白事。

顾大队长来看了几次,早上来晚上回去,从不过夜。有时候到房子上看看,有时候到镇上去走走,不知道是干什么,但她也不管。

八月的夜晚还是很炎热,安置区的孩子们没有地方可以捉鱼摸蛙,都聚在堂前玩游戏。突然有个大一点的小孩,跑过来喊:“老师,老师,他来了。”

听了小孩的话,聚在一起的妇人们都转移阵地去了。安置区的房子是连在一起的大房子,一点隐秘性都没有,妇人们没有什么话题,就常常拿他来调戏她,探听她的身份。她也不答话,就是笑笑就避过去或转移话题去了。

她站起来看着他走过来,英俊魁梧的男子,谁都喜欢。有不少的小女子或小娘子在偷偷的看,大妇人和老太太就大方的看,看完还调笑几句。在树下躺凉的汉子们则妒忌的咒骂几句,或是带着自己的娘们会家。

“怎么这时候过来?吃了吗?”军区离这里也不是很近将近有两个半的车程,要经过市郊转道。他一前一般都是早上过来,八点多的时候到,晚上四五点回去。

“还有点鸡汤,给您下点面吧。”说着就拿着鸡汤和面条往大厨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