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易经尚书
4095200000044

第44章 周书(8)

“从古时殷商先王到我们的周文王建制官府,设立事、牧夫、准人。便可以考查他们,可以扶持他们,这样才使他们治理,国事便没有失误。要是设立官员,任命贪利奸佞的人,不依循于德行,于是君王终世都会没有光彩。从今之后设立官员,可不要任命贪利奸佞的小人,要任命善良贤能的人,用来努力治理我们的国家。如今,贤明的子孙年轻的成王呀。您不要耽误各种狱讼案件,只能有主管司法的牧夫了。您要责问并管理好军队,步着大禹的足迹,遍行天下,直至海外,没有人不听从。以此显扬文王的光辉圣德。光大武王的大业。唉呀!从今之后,继位君王设立官员要可以任命常人。”

周公如此说:“太史!周武王的司寇苏公呀,规定处理狱讼案件要慎重,让我们王国长治久安。要非常谨慎地依法行事,遵从常例,使用适中的刑罚。”

周官

[原文]

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还归在丰,作《周官》。

惟周王抚万邦,巡侯甸,四征弗庭,绥厥兆民。六服群辟①,罔不承德。归于宗周,董正治官。

王曰:“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庶政惟和,万国咸宁。夏商官倍,亦克用。明王立政,不惟其官,惟其人。

“今予小子,祗勤于德,夙夜不逮。仰惟前代时若,训迪厥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讼道经邦,燮理阴阳。官不必行,惟其人。少、少傅、少保,曰三孤。贰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扰兆民。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司寇掌邦禁,诘讦慝,刑暴乱。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阜成兆民②。

“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方岳,大明黜陟。

王曰:“呜呼!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其尔典常作之师,无以利口乱厥官。蓄疑败谋,怠忽荒政,不学墙面,莅事惟烦。

“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恭俭惟德,无载尔伪。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居宠思危,罔不惟畏,弗畏入畏。推贤让能,庶官乃和,不和政宠。举能其官,惟尔之能。称匪其人,惟尔不任。”

王曰:“呜呼!三事暨大夫,敬尔有官,乱尔有政,以佑乃辟。永康兆民,万邦惟无③。”

[注释]

①六服:即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辟:君王,这里指诸侯。②阜:富,厚。成:安,定。③(yì):厌弃。

[译文]

周成王在废黜殷商的国运,又灭亡淮夷之后,回到王都丰地,发布了周国的官制诏令。史官记载下的诰词,写出《周官》。

周成王即位并拥有万邦之后,便出行巡视各个诸侯国,并四面讨伐不来朝觐的诸侯,安抚并治理天下民众。从此,六服诸侯就再没有人不奉承周天子的德政了。于是成王就回到王都丰地,督导治事官员。

君王说:“我们应当遵从昔日君王的治国之道,在国家还没出现动乱的时候,便制定政教大法;在国家还没出现危机的时候,便设法把国家安定下来。”

君王说:“唐尧与虞舜考察、借鉴古时典章制度,设立了上百个官职。朝廷之内设有百揆、四岳,朝廷之外设有州牧、侯伯。之后,国家各种政事都和谐了,万国民众都安宁了。到了夏、商二朝,官职只是增加了一倍,也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圣明的君王设官理政,不看重官员的多少,而看重任命的人能否胜任其职。

“现在,我恭谨勤勉地修养德行,即使起早晚睡,依然赶不上古人。这里,我要循沿前代设官理政的传统,说明我们周国的官制。我的责任是说明天地大理,平治国家,协调矛盾,安定万民。三公之官一时不一定配置齐备,关键的是要用人得当,还要设立少师、少傅、少保三个官职,这叫做三孤。三孤的责任是协助三公弘扬大道,化育万民,敬奉天地,辅助的君王。还要设立六卿:冢宰总理国政,统治百官平衡四海,安定天下;司徒学管国家教化,公布五典之教,安抚亿万民众;宗伯掌管国家礼仪,治理天神祭祀与人间礼俗,调和尊卑贵贱关系;司马掌管国家军事,领导王家六军,平治各国诸侯;司寇学管国家狱讼,查究奸邪,惩处强横不法的歹徒;司空掌管国家土地,安置土、农、工、商,善用地利,各尽其能。上面六卿分掌职权,各自统领他们的部属,领导九州的州牧、侯伯,使亿万民众富足安宁。

“朝觐制度是:每隔六年,五服诸侯来京师朝见天子一次。再过六年,天子出行巡察天下一次,依照春、夏、秋、冬四季的时序依次视察东岳、南岳、西岳、北岳,在四岳考察制度礼法的施行情形。此时,四方诸侯分别会聚到各自所在一方的大岳来朝觐天子,天子则依据他们的政绩,对他们庄严地实施或升职或降级的赏罚。”

君王说:“唉呀!但凡我们周国身居官位的大小官员,都要谨慎地对待各自主持的政务,发号施令应该慎重,而号令一出,则一定要执行,不得违抗。要用公心来灭私欲,果能这样,民众就会真诚地前来归附。要先学习古训,尔后再进入仕途,如此才能依据古代典章制度治理政事,让政务不致陷入迷途。你们要师法旧典常法,不要靠着利口巧言扰乱职事。积疑不决一定会败坏宏图大略,懈怠轻忽一定会荒废国事朝政;人不学习便像终日面对墙壁而无所见闻,遇到事情便会感到心烦意乱。

“告诫你们各位执政的卿士:功高在于立志,业广在于勤恳;只有擅长果敢决断,才可以免除生顾之忧。位尊不应该骄傲,禄厚不应该奢侈。恭敬勤俭才是美德。为人不能行诈作伪。作善事,便会心气和平并一天比一天显得休美;行欺诈,就算心机用尽也只会一天比一天显得愚笨。处在尊宠的位置上,要想到危险;没有一件事不应当警惧,由于不知道警戒,最终陷入可怕的境地。只有推重贤人、谦让能者,百官才会和谐;而百官不和,政事一定陷入混乱。选拔官员并且可以使之各称其职,是你们卓有才能的表现;相反,提拔的官员都不称其职,说明你们也不能胜任自己的责任。”

君王说:“唉呀!公卿大夫们,守好你们的职责,治理你们的政事,以辅助你们的君王。只有让亿万民众永远安康,天下才不会厌弃我们周国。”

君陈

[原文]

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

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①有政。命汝尹兹东郊,敬哉!昔周公师保万民,民怀其德。往慎乃司!兹率厥常,懋昭周公之训,惟民其。

“我闻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尔尚式时周公之猷训,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凡人未见圣,若不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尔其戒哉!尔惟风,下民惟草。图厥政,莫或不艰;有废有兴,出入自尔师虞②,庶言同则绎。尔有嘉谋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呜呼!臣人咸若时,惟良显哉!”

王曰:“君陈!尔惟弘周公丕训!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宽而有制,从容以和。殷民在辟,予曰辟,尔惟勿辟;予曰宥,尔惟勿宥;惟厥中。有弗若于汝政,弗化于汝训,辟以止辟,乃辟。狃于奸宄,败常乱俗,三细不宥③。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简厥修,亦简其或不修;进厥良,以率其或不良。

“惟民生厚,因物有迁;违上所命,从厥攸好。尔克敬典在德,时乃罔不变。允升于大猷④,惟予一人膺受多福,其尔之休,终有辞于永世。”

[注释]

①施:移。②出入:反复的意思。虞:度,商度。师:众人。③三细:三,指奸宄、败常、乱俗三种罪行。三细,是说三种罪行中的细罪。④允:信,真的。大猷:大顺。

[译文]

周公死后,成王命令陈依据各人德行分别安置殷商遗民,管制洛邑东郊的成周。史官依此事撰写了《君陈》。

成王如此说:“君陈!你有孝顺恭敬的美德。由于你孝顺父母,又友爱兄弟,就可以移来从政了。我命令你治理东郊成周,你要慎重呀!从前周公做万民的师保,民众怀念他的美德。你前往,要谨慎对待你的职务!如此遵从周公的常道,勉力宣扬周公的教导,人民便会安定。

“我听到:至治之世的馨香,感动神灵;黍稷的香气,不是远闻的香气,明德才是远闻的香气。你要实施这一周公的教训,日日孜孜不倦,不要安逸玩乐!凡人未见到圣道,如同不能见到一般,盼望见到;已经见到圣道,又不能遵从圣人的教导;你要戒惧呀!你是风,民众是草,草随风而动啊!谋划殷民的政事,无有不难的;有废置,有兴办,要反复同大家商讨,大家议论一样,才能施行。你有好谋好言,便要进入宫内告诉你的君主,你于是在外面顺从君主,而且说:‘如此的好谋,如此的好言,是我们君主的美德。’啊!臣下都如此,就良好啊!”

成王说:“君陈!你当宣扬周公的大训!不要倚势造作威恶,不要倚法伤害百姓。要宽大而有法制,从容而又和睦。殷民有陷入刑法的,我说处罚,你不要惩处;我说赦免,你也不要赦免;要思考刑法的适中。有人不顺从你的政事,不接受你的训导,处罚能够制止别人犯法,才处罚。惯于奸宄犯法,损坏常法,败坏风俗,这三项中的小罪,也不宽恕。你不要忿恨愚钝无知的人,不要对一人求全责备。必须要要有所忍受,那才能有成;有所宽容,德才算是大。考定善良的,也考定有不善良的;选用那些贤良的人,来鼓励那些有所不良的人。

“民性敦厚,又依外物而有改移;常常违反上级的教命,顺从上级的喜好。你可以敬重常法和省察自己的德行,这些人便不会不变。真的升到大顺的境地,我会享受大福,你的美名,最终会永远被人赞扬。”顾命

[原文]

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

惟四月,哉生魄①,王不怿。甲子,王乃洮水。相被冕服,凭玉几。乃同,召太保、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御事。

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病日臻。既弥留,恐不获誓言嗣。兹予审训命汝: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②,奠丽陈教,则肄肄不违,用克达殷集大命。

“在后之侗,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训,无敢昏逾。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尔尚明时朕言,用敬保元子钊弘济于艰难,柔远能迩,安劝小大庶邦。思夫人自乱于威仪,尔无以钊冒贡于非几兹!”

既受命,还,出缀衣于庭③。越翼日乙丑,王崩。

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丁卯,命作册度。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须材。

狄设黼、缀衣。牖间南向,敷重篾席,黼纯,华玉,仍几。西序东向,敷重席。缀纯,文贝,仍几。东序④西向,敷重丰席,画纯,雕玉,仍几。西夹南向,敷重笋席,玄纷纯,漆,仍几。

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胤之舞衣、大贝、鼓⑤,在西房;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东房。

大辂在宾阶面,缀辂在阼阶面,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在右塾之前。

二人雀弁,执惠,立于毕门之内。四人綦弁,执戈上刃,夹两阶。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立于西堂。一人冕,执,立于东垂⑥。一人冕,执瞿,立于西垂。一人冕,执锐,立于侧阶。

王麻冕黼裳,由宾阶。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太保承介圭,上宗奉同瑁,由阼阶。太史秉书,由宾阶,御王册命。曰:“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命汝嗣训,临君周邦,卒循大卞,燮和天下,用答扬文、武之光训。”王再拜,兴,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

乃受同瑁,王三宿,三祭,三咤。上宗曰:“飨!”太保受同,降,盥,以异同秉璋以酢。授宗人同⑦,拜。王答拜。太保受同,祭,哜,宅,授宗人同,拜。王答拜。太保降,收。诸侯出庙门俟。

[注释]

①哉生魄:月魄初生时。哉,初。魄,又作“霸”。②宣:显示。重光:指如日月般的互相更替照耀的光辉。③出缀衣于庭:曾运乾说:“王病不能视朝,则出衣于庭,为群臣瞻拜之资也。”缀衣,指冕服。庭,朝庭。④东序:堂东墙。⑤(fén坟):大鼓,古代的一种军鼓。⑥垂:堂的旁面,就是堂廉。⑦宗人:大宗伯的助手。授宗人同,指太保把酒杯给宗人。

[译文]

成王在将死的时节,命令召公、毕公领着诸候辅助继位之君康王。史官依此事撰写了《顾命》。

四月月初,成王生病了。甲子日,成王洗好头和脸后,左右的人为他戴好王冠,披好朝服。于是成王便靠着玉几,会见朝臣。成王召见太保、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官之长还有执事人员。

成王说:“啊!我的病情迅速加剧,重病正一天天地来临,已近危险。要是等到最后的时刻再说这些,我恐怕便不可能有机会郑重地交待关于后嗣的事了。如此我慎重地训诫你们:过去,我们的先君文王和武王放射出日月般的光辉。他们制定法规公布教令,臣民都努力遵从不敢违背。故而,他们可以讨伐殷商,完成上天赐予的治理天下的使命。

“后来,年幼无知的我,恭敬地履行上天的威命,继承并遵守着文王和武王的伟大教诲,不敢昏乱地越轨。如今上天降下病灾,我几乎不能起床不能醒过来。希望你们要努力顺从我的话,慎重保护太子钊,让他努力度过艰难时刻。但愿你们帮助他柔服远方,亲善近邻。要安抚和教诲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你们要考虑让百姓自觉地以礼法自治,而不要让太子钊冒犯以至陷于非法啊!”

群臣接受教命后,便退回来了。因为成王不能临朝,故而他的朝服便被拿出来放在朝庭上供群臣瞻拜。到了第二天即乙丑日,成王便驾崩了。

太保命令仲桓与南宫毛跟从齐侯吕,二人分别拿着一干一戈,领着一百名虎贲,在南门外恭迎太子钊。请太子钊进入侧室,太子忧伤地居住在那儿为丧主。丁卯这天,命令作册制定丧礼的准则。又过了七天,到了癸酉这天,召公和毕公便命令官员们预备发丧时用的各种器物。

狄人陈设黑白相间的斧形花纹屏风与先王的礼服。门窗间朝南的位置,铺设着双层竹席,镶饰着黑白相间的丝织花边,摆设彩玉,几案。在西墙朝东的位置,铺设双层细竹篾席,镶饰彩色花边,摆设花贝壳,几案。在东墙朝西的位置,铺设的双层莞席,镶饰着绘有云气的花边,摆设雕刻的玉器,几案。在堂的西边的夹室中,铺设双层青竹篾席,镶饰着黑丝绳连缀的花边,摆设漆器,几案。

陈列了宝器,越玉五种、赤刀、大训、大璧、琬、琰,摆设在西墙向东的席前。大玉、夷玉、天球、河图,摆设在东墙向西的席前。胤制作的舞衣、大贝壳、大军鼓、摆设在西房。兑制作的戈、和制作的弓、垂制作的竹矢,摆设在东房。

王的玉车放置在宾客们所走的台阶前,金车放置在主人走的台阶前,象车放在门左侧堂屋的前面,木车放在门右侧堂屋的前面。

二人戴着赤黑色的礼帽,执惠,站在祖庙门里面。四人戴着青黑色的礼帽,执着戈,戈刃向外,夹着台阶,对面站在台阶两旁的斜石上。一人头戴礼帽,拿大斧,站立在东堂的前面。一人头戴礼帽,拿大斧,站立在西堂的前面。一人头戴礼帽,拿三锋矛,站立在东堂外边。一人头戴礼帽,拿三锋矛,站立在西堂外边。还有一人头戴礼帽,拿矛,站立在北堂北面的台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