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午,“洛带民间艺术保护发展中心”揭牌仪式在洛带古镇隆重举行。“洛带民间艺术保护发展中心”由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成都原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三方联合成立。
54.全省地震文物征集工作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10月24日至27日,依据省文物局与全省相关地震文物征集单位签订的《地震文物委托征集协议》,省文化厅地震遗址遗迹数字化及地震文物征集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和财务、纪检方面的有关同志组成专家组赶赴成都、德阳、绵阳、阿坝等地13个文物收藏单位,对其承担的地震文物征集项目进行验收。据统计,全省13个文物收藏单位共征集地震文物46万件(套、张),其中实物资料15万件(套),图片资料31万张。征集有关音视频资料4万余分钟。这些藏品为“5·12”汶川地震实物资料保护、研究和举办相关展览奠定了基础。
55.九寨沟藏羌演艺集群再创佳绩达到震前水平
截止至11月28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九寨沟藏羌演艺集群已接待中外游客74万人次,实现税收500万元、产值1.11亿元。基本恢复至“5·12”汶川特大地震前的水平。
56.成都持续深入组织开展“成都文化四季风”系列群众文化活动
成都市自2011年起,按照“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大品牌、搭建群众文化活动大平台、促进群众文化活动水平大提升”的思路,以遍布城乡的600多个文化广场为活动场地,以市、县、乡、村“两馆一站一室”为依托,以城乡群众参与为主体,以“民俗闹春、音乐消夏、欢歌庆秋、劲舞暖冬”为季节性活动主题,由下至上,在全市持续深入组织开展了“成都文化四季风”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11月30日,“成都文化四季风”四季系列主题活动共在市、县一级组织开展了100余场大型集中示范性活动、1万余场广场小型文化活动,累计吸引300余万人次直接参与。广场民俗表演、音乐鉴赏、合唱比赛、舞蹈竞技成为成都城乡群众广泛参与的经常性活动,全市形成“社区天天有活动,街道周周有集会,区县月月有赛事,城市季季有晚会”的局面。
57.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发展论坛在成都举办
12月2日,由中国烹饪协会和李锦记共同举办的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发展论坛在成都举办,一份《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告》在论坛首发。川菜非遗项目截至2011年10月已达67项,数量位居全国著名的四大地方风味流派之首,且已建立了从国家级到省市区县级较为完备的川菜非遗名录体系。当天,出席论坛的专家学者就川菜非遗保护和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并高度评价了川菜非遗报告发布的意义。论坛上,李锦记还与四川烹饪协会就《支持川菜申遗合作备忘录》进行了现场签约。
58.川博第三批“社会教育基地”挂牌
12月3日上午,四川省博物院第三批“社会教育基地”挂牌,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南区)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成都市高新区芳草小学三所小学成为四川省博物院“社会教育基地”。至此,四川省博物院在成都23所大中小学建立了“社会教育基地”。
59.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曲协文化惠民活动走进雅安
12月8日下午,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曲艺家协会来到了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地点雅安荥经县,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文艺惠民活动。以曲艺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老百姓奉献了一场笑声连连、别开生面的文艺节目。此次文化惠民活动的节目,由四川省曲协精心挑选,合理组合,调集了我省十个优秀曲艺节目。
80.2011年雅安市编委批准成立雅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11年雅安市编委批准成立了雅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为目前四川省市州一级唯一明确了机构编制、级别、人员、经费的“非遗”保护专门工作机构。2011年12月,为了加强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经雅安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雅安市决定设立茶马古道研究保护中心。茶马古道研究保护中心将和雅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管理,同时增加事业编制3名,为项目保护工作的规划、普查、研究、传承、保护、利用和队伍建设、宣传交流,以及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建设提供了必要保障。
81.以开展“非遗”项目督查为契机,全面推动四川“非遗”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12月28日,省文化厅在成都金河宾馆召开了“四川省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自查工作部署会议”。党组成员、副厅长泽波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各市州文化局分管局长、非遗科长,厅直相关单位分管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非遗处处长林彤同志主持。
会议通报了省文化厅开展四川省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自查工作的实施方案。泽波副厅长要求各市州文化局、厅直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专项自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依法保护意识。各地、各单位在自查工作中,要逐一逐条进行认真全面的检查,严禁走过场或弄虚作假。保护单位没有履行保护职责的,各地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提出警告,限期整改,并考察整改成效。同时,泽波副厅长要求各地在自查工作中及时发现典型,正面立标,积极推广、宣传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非遗专家的智囊作用。
82.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校园大型展示活动正式启动
12月28日,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校园大型展示活动启动仪式在绵阳市铁牛广场隆重举行。活动现场内容丰富多彩,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活态展演、流动图书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频展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宣传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二)申报工作
1.省文化厅命名成都市温江区等57个县、区、乡镇为第三批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根据《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办法》的有关规定,四川省文化厅组织专家对全省21个市州申报的四川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进行了评审。2月12日,省文化厅正式命名成都市温江区等57个县、区、乡镇为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川剧“申遗”工作全面启动
根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1年2月17号通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川剧”,已作为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2012年“代表作名录”的推荐项目。省文化厅成立了以泽波副厅长为组长的川剧申遗工作领导小组,责成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承担“代表作名录”的申报具体事宜。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有关规定,川剧项目需由四川省和重庆市共同申报。2月19日,重庆市相关单位负责人等专程来蓉,就川、渝联合申报事宜进行磋商讨论,决定以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申报材料的制作。2月25日,省川剧艺术研究院邀请四川省川剧院、成都市川剧院和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领导共同研究,对申报文本、图像及音像制作所涉及的相关事宜进行了分工落实。四川文艺音像出版社承担音像材料制作工作。
3.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专家复审会在蓉召开
为切实做好省级“非遗”申报项目的评定,严格把握标准,谨慎处理有关争议项目,2011年2月23日,四川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专家复审会在四川省博物院举行。
4.四川省文化厅向社会公示进入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
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文化部部长令第39号)及《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我省开展了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按照申报条件和相关标准,组织专家对各市(州)相关部门推荐申报的248个项目进行认真评审和科学认定,初步确定128项(其中38项为第一、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扩展项目)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荐名单。3月15日,省文化厅正式向社会公示这一名单,公示期为20天。
5.川剧“申遗”工作通过文化部验收已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申报名单
川剧此次申遗工作,由省川剧研究院牵头,联合重庆市相关部门,承担了“申遗”全过程大量的文本、视频、图片等申报材料的制作编写任务,其间多次向文化部指定的相关部门征询意见,接受指导。3月21日,正式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提交了川剧的申报材料,经文化部专家组的验收,已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申报项目名单,川剧“申遗”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6.多位顶级专家指点阆中古城“申遗”
4月24日至25日,阆中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座谈会在阆中举行。两天来,北京大学考古博学院副院长孙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项目专员杜晓帆、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马家郁、国际古迹遗迹保护理事会中国委员会秘书处处长郑军等多位顶级专家,对阆中古城及周边的2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景区景点、古院落进行了实地察看,积极为阆中古城“申遗”把脉支招。阆中将寻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同济大学的智力支持,做好“申遗”实施规划。
7.彝族火把节申报世界“非遗”
凉山州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2011年重点抓好“彝族火把节”申报2012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的资料完善补充工作。彝族火把节于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3月被遴选为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2012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推荐项目。
8.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我省羌戈大战、苗族蜡染等十三个项目入选
5月23日,国务院发布〔2011〕14号文,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64项)。迄今,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已达1219项。
在此次公布的国家级非遗名录中,四川省共有13个项目榜上有名。它们是:汶川县、北川县的禹的传说;汶川县的羌戈大战;平武县的跳曹盖;成都市新都区的棕编;阿坝州的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凉山州的彝族年;美姑县的彝族传统婚俗;冕宁县的藏族民歌及北川的口弦音乐;壤塘县的佛教音乐(觉囊梵音);珙县的蜡染技艺(苗族蜡染);汶川、茂县的碉楼营造技艺(羌族碉楼营造技艺);四川盆景技艺(川派盆景技艺)。其中,7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名录,6个项目入选国家级扩展项目名录。四川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的有27个项目,第二批有78个项目,加上第三批13个项目,至此四川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18个。
9.成都、攀枝花、泸州获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项目创建资格
6月1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座谈会在青岛召开,文化部、财政部在会上公布了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评审结果,我省成都市成功入选示范区创建资格,攀枝花大地书香新农村家园工程、泸州市泸县农民演艺网成功入选示范项目创建资格。
10.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和第一、二批省级“非遗”扩展项目名录
2011年6月13日,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11〕119号文公布了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9项)和第一、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38项),共计127项,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及民俗共计九大类。迄今,加上省级前两批“非遗”名录333个项目,我省已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计460项。
11.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向社会公示第六届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申报情况
6月28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向社会公示了第六届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申报情况,共有134名申报人员及作品通过资格审查。公示日期从6月28日至7月13日。
12.我省5个文化科研项目进入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名单
8月9日,文化部公布了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名单,四川省共有5个文化科研项目进入立项。分别是:《四川地震灾区“三基地一窗口”建设的独特实践与精神价值》《藏羌文化产业走廊项目集聚研究》《跷碛藏族多声部音乐文化研究》《网络文化发展对藏族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研究》《清代绘画与金石学关系研究:以“道咸画学中兴”说为中心》。
13.我省申报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工作结束
四川省申报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工作已于8月29日结束。我省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于2011年5月下旬启动,为此专门成立了省评审命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四川省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专家组,制定了《四川省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命名工作方案》。在评审命名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专家组对申报对象进行了认真指导,精心评审,最终选拔推荐出36个市(州)县(市、区)乡(镇)进入我省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申报名单。
14.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率团考察四川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和“申遗”工作
9月7日至1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张梅颖率全国政协专题调研组,在四川就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和“申遗”问题进行考察。张梅颖一行先后到广元、绵阳、德阳、成都等地,实地考察蜀道沿线的遗存遗迹,9月8日,调研组在广元举行了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和“申遗”研讨会,与会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绕蜀道保护与“申遗”等问题达成了《广元共识》。9月11日上午,调研组在成都金牛宾馆举行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座谈会。
15.四川10人申报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