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言情七年之痒
410600000288

第288章

其次是感情上的压力,虽然和魏海东离婚以后,她彻底明白了自己对魏海东的感情,可是经过了那么多波折,那份感情早已经千疮百孔,他们还能找到最初的感觉吗?而且有个最现实的问题,现在的社会,离婚男人就像绩优股一样炙手可热,魏海东说不定早就成了很多女人的目标,他的目光还会再次落到自己身上吗?

但是不管怎么样,晓荷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人生短短几十年,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至于她和魏海东,人的缘分是强求不得的,如果他们有缘,是她的终归是她的,不是她的,强求也强求不来。

于是,晓荷经过一番自我心理调节,积极的投入到她选择的生活中,而且根据自身情况给自己制定了一些计划。

首先是找工作,晓荷觉得,虽然她的年龄在职场上没有优势,但是在银都公司这段时间,她独立做过很多成功的广告设计,积累了经验也有了点小名气,于是她把求职的范围锁定在房地产广告方面,她决定根据自己的优势制做详细的简历,附上以前的作品,从网上发给招聘单位,如果那些公司是注重应聘者的实力的,那她就很有希望。

其次,晓荷决定趁着不上班的这段空闲时间和天天好好沟通一下,自从她决定和苏逸轩结婚以后,天天虽然在魏海东的说服教育下接受了这个现实,但心里一直是很抵触的,回到家很少说话,母子两个感觉生分了很多。她要趁着这个机会好好陪陪天天,每天接他放学,给他做好吃的,小孩子是最宽容的,而且对妈妈的依恋是孩子的天性,相信天天很快会像以前一样和她亲密无间。

想到做到,晓荷开始忙碌起来,下午回到家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买了菜,然后给魏海东打了电话,说她今天到学校去接天天,让他别去接了。

晓荷没想到魏海东此时正在和林桐谈话,话题正是她,因为魏海东和苏逸轩在咖啡厅见面以后,越想越不踏实,他知道这一次是他和晓荷难得的机会,如果他不好好把握,晓荷虽然拒绝了苏逸轩,怎么保证她明天不会改变主意?不会再遇见什么张逸轩、李逸轩?那他岂不是白白错过了大好的时机?

魏海东思来想去不知道怎么办,只好去找林桐帮忙出谋划策。

林桐本来有应酬,被魏海东叫出来老大的不高兴,见到魏海东就说:“你小子从来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主意大着呢,这次怎么想起找我出谋划策了?”

魏海东知道林桐还在为他和晓荷离婚的事情耿耿于怀,他离婚的时候因为心情不好没有告诉他,后来被他知道了一通埋怨,说他做事不经过大脑,拿婚姻当儿戏,说如果不是他和晓荷都太在乎对方,也不会走到这样的地步,即使真的过不下去,也要冷静一段时间好好想想,哪能说离婚就离婚?

总之,林桐的每句话都说在了点子上,让魏海东一时很惭愧也后悔不已,但是那时他和晓荷已经离了婚,覆水难收,后悔也没有办法,如今终于有了挽回的机会,他第一个就想到找他商量对策了。

魏海东本来以为凭着林桐的性格,听到晓荷恢复单身的消息后会立刻鼓动他去找晓荷,没想到林桐听完他的话沉默了一会,说:“都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你真的想好回头了吗?如果你没有想好,我感觉你还是不要去打扰晓荷。”

魏海东愣了一下,说:“这话怎么说的?我对晓荷的感情你不是不了解,怎么才算想好了呢?”

林桐喝口水说:“你们的感情我了解,但是你们的感情那么深,不是还是把日子过得一团糟?所以说这过日子和感情没关系,过日子就是过日子,讲究的是该说的说、该吵的吵,床头吵架床尾和,要是过日子就像你和晓荷似的,老把过日子上升到感情的高度,这日子早晚过不下去,你想啊,这个社会多复杂?每天面对来来往往的人和事,你们还整天讲究感情的高度和纯度,生活又不是真空的,怎么过得下去?所以我觉得你去找晓荷之前要想一想,你改变了吗?她改变了吗?以前那些结下的结、犯过的错是不是都能一笔勾销?什么你和林菲、她和苏逸轩,你们能把那些事情全部忘记吗?如果能忘记,我当然支持你们重新开始,毕竟两个人那么多年了,省得重新磨合,再说还有孩子,任何人都代替不了亲生父母,但是如果你们心里还有解不开的疙瘩,我劝你们还是再好好考虑考虑,再好的感情也经不起这么折腾。”

魏海东听着林桐的话感慨万千,是啊,他和晓荷经历了那么多事情,真的能在心里完全抹去吗?如果他们不能完全改变自己、把过去放下,又怎么算是重新开始呢?看来他和晓荷的事情还真需要好好考虑考虑。

魏海东想到这里若有所思地对林桐说:“你说得有道理,真没想到你小子对婚姻还有这么多见解,怪不得你平时应酬不少,难免逢场作戏,后院却一直很太平,只是这些话你怎么不早和我说呢?要是你早说了,说不定我和晓荷就不会走到今天了。”

魏海东的话让林桐一口水差点喷出来,他放下茶杯说:“我又不是先知,这些事情也是我看到你和晓荷走到今天我才总结出来的,你还怪起我来了,关于感情的事情我以前也没少说,你听过吗?不过话说回来,离婚也不是坏事,人生没有折磨哪有成长?你和晓荷虽然离了婚,但经过离婚真能悟出一些道理,也是一种收获,有句话叫置之死地而后生,也许就是形容你和晓荷的。兄弟,咱错了一次、两次,可千万不能再错第三次了,你好自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