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魏海东越来越觉得,做家务尤其是做菜,有时候是挺幸福的事情,当然是做给自己所爱的人吃,所以他特别热衷于给天天做饭,因为晓荷刚换了新工作比较忙,他就主动接天天。
每当他做了好吃的饭菜,看着天天吃得津津有味,他就特别满足,而天天也特别喜欢他做的菜,隔三差五让他回家给他做菜吃,说是要和妈妈一起分享他做的菜,他就乐颠颠地回去,做了饭看着晓荷和天天一起吃,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魏海东现在也无法定位他和晓荷的关系。上次和林桐谈话,林桐让他想清楚以后的路,他反复想了,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媳妇还是原配的好,他是打定主意和晓荷和好的,只是不知为什么,他面对晓荷,总是无法做到像从前一样放松和坦然,而晓荷对他也是有礼有节,比朋友亲热一点,比亲人疏远一点,让魏海东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慢慢找机会。
幸亏有孩子,每到周末,天天不是让他陪着他们娘俩出去玩就是要吃他做的菜,所以总有机会和晓荷接触,可以感觉到,晓荷现在成熟了很多,她再不像从前那么忙忙碌碌又怨气冲天,她现在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还能经常去做健身、美容,整天一副朝气蓬勃的样子。
魏海东现在每次见到晓荷都感觉很开心,不像以前,每次见到她都像欠了她很多东西似的,感觉压抑,魏海东感觉女人就应该这个样子,活出自我,活出风采,这样让身边的人也能感觉到轻松。
还有让魏海东轻松的是在经过他坚决的拒绝之后,林菲终于放弃了对他的追求,回到家乡找工作了,那天他送林菲到车站,看着她登上远去的列车,心里虽然难过倒也坦然,其实人有时候就要果断一点,如果他在林菲最初找他的时候就果断一点,或者聪明点找个别的办法帮助她,也许就不会和晓荷发生那么多事情了,抱着侥幸心理,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的行为是愚蠢的,只是,人哪里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呢,特别是像他这种情商不高的人,总是在生活中摔得头破血流才能明白生活的真谛。
天气冷了以后,魏海东觉得接送孩子很不方便,就在晓荷的住处附近租了房子,他其实很想和晓荷提出搬回来住的,但是犹豫再三还是没法开口。
离得近了,魏海东就主动担任起接送孩子的任务,可是三个人,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很不方便,魏海东想起他和晓荷以前对于买车的讨论,于是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买了辆车,每天开着车接送天天上学放学,也顺便接送晓荷,周末更是开着车带他们娘俩出去玩。
这样一来,见面的机会就更多了,见面多了,两个人话题自然就多了,他们有时候会在一起探讨工作的问题,有时候也会讨论对社会上一些事情的观点,唯独关于感情的话题,魏海东始终开不了口,晓荷也不说什么,两个人一直没什么进展。
对于魏海东的这种表现,晓荷其实又急又气的。虽然对于和魏海东的关系,她安慰自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是你的终是你的,不是你的想留也留不住,可是内心里却是很期待的,这就像寓言故事里那只等着半夜落下来的靴子,不等到尘埃落定,心总是安定不下来,而且看着自己深爱的男人天天在自己眼前晃,却要装作心如止水,这实在有点强人所难。
可是急也没有办法,如果魏海东不开口,晓荷也是绝对不会开口的,这是他们性格中所无法改变的一面,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的话,他们就是注定吃亏那种人。
时间就在晓荷和魏海东这种别别扭扭中到了年底,而到了年底,魏海东和晓荷同时发了愁,愁的问题也一样,这年怎么过?
往年的时候过年,他们都是一起回老家的。在中国就是这样,每到过年,在外面工作的人,不管混得好还是混得不好,都会打扮光鲜地回家一趟,吃顿团圆饭、过个团圆年,来年再踏上拼搏的道路,所以车站里每到春节都会挤满了大包小包回家的人,汉语历史上也因此有了春运这个词。
回家过年,这个观念在魏海东和晓荷的家乡更是根深蒂固,一个人连着两年不回家过年,简直就会被家乡人称为忘族。去年的时候,因为魏海东在住院,他们都没有回去,魏海东的父母在这边过的年,今年父母都在老家,再不回去就太不像话了。而且魏海东买了车,这在农村还真是混得好的象征,真是可以回去给父母脸上增光的事情,不回去实在说不过去。
可是回去的话,又怎么回去?
魏海东的父母早就打来电话,说他们压根就没有告诉村里人魏海东离婚的事,因为他一直是魏家的骄傲,这事传出去,难免被人说三道四,丢不起那人。老两口整天向魏海东打听晓荷的情况,当知道晓荷还是单身,给魏海东下了死命令,让魏海东无论如何想办法和晓荷复婚,实在不行,就别回去过年了。
晓荷的父母也一样,自从知道晓荷和苏逸轩分手之后,每次打电话就是催着晓荷和魏海东复婚,离婚在城市里不算什么,在农村就是大事,复婚实在是一举两得、众望所归的大好事。
于是随着春节越来越近,两个人越来越惶惶不可终日,他们都知道彼此之间就是捅破那层窗户纸的事情,可这窗户纸,也不是那么容易捅破的。
然而,就在这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晓荷和天天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