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另眼看三国
4111600000027

第27章 怒鞭督邮的到底是谁

“怒鞭督邮”,本是刘备所为。但照实记来却有损“刘皇叔”忠厚长者的形象。于是,打督邮的鞭子就从刘备手里交到了快人张翼德手中。

在《三国演义》的众多人物之中,最受读者喜爱的可能首推张飞。这位“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的黑脸大汉,是一个见义勇为,嫉恶如仇,不谋私利,不畏强权的“快人”。

“快人”张翼德干的第一件大快人心事,就是《演义》第二回的“怒鞭督邮”。

督邮,是汉代郡太守的属官,主要职责为巡视督察郡中官吏。《演义》写道,刘备因军功当了安喜县尉。几个月之后,督邮巡行到县,对刘备傲慢无礼,又因索要贿赂不遂,逼迫众县吏诬陷刘备。张飞得知后,勃然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冲入馆驿,揪住督邮的头发,拖出门来,拴在县衙门口的马桩上用柳条痛打,一连打折柳条数十根。后来刘备得知此事,急忙赶来止住张飞。把县尉印绶挂在督邮颈项上,将其责骂一番,然后同关羽、张飞弃官而去。

“怒鞭督邮”的确是快人快事,不过,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干下这件大快人心之事的并非快人张翼德,而是他的大哥刘备。

据《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引《典略》,汉灵帝末年,刘备因参与讨伐黄巾有功,授任安喜县尉。后来朝廷下诏,凡以军功而为郡县官吏的一律淘汰,刘备知道自己也在所难免,心中大为不平。不久,督邮来到县里,准备遣散刘备。刘备前往馆驿求见,督邮称病拒绝。刘备大怒,回到县衙叫了一伙士兵来到馆驿门口,声称“太守有密令,逮捕督邮”,冲入馆驿,从床上将督邮拖下来捆上,拖到县界,将县尉印绶系在他的颈项上。然后将他绑在树上用鞭子痛打了一百余下。督邮一再哀求,刘备才没有取他的性命。但刘备也就此弃官逃亡。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刘备鞭督邮,与他的“枭雄”性格是完全符合的。但是到了“说三分”的民间讲史艺人手中,刘备已经变成了一位忠厚长者,再让他鞭打督邮,未免有损他的“仁者”形象。而这一素材又正好符合环眼虎须、性如烈火的张飞。于是便移花接本,将打督邮的鞭子从刘备手中交到了张飞那里。

从宋元时代的“说三分”到《三国演义》,怒鞭督邮的情节发生过重大的变化。

《三国志平话》写道,定州太守元峤有意刁难刘备。张飞一怒之下,潜入太守后衙将其杀死。朝廷差督邮崔廉前来调查,崔廉不分青红皂白,认定刘备是凶手,命手下逮捕他。关羽、张飞冲到厅上,将崔廉捉住,绑在厅前系马桩上。然后张飞用大棒将其打死,分尸六段。显然,《平话》中的怒鞭督邮应该叫做“怒杀督邮”,而且是关张二人一同干的。督邮只是因为主观武断,就惨遭分尸,未免死非其罪,关张二人也显得过于鲁莽,迹近惨忍。而且,刘备在旁观看,听其所为不加劝阻,也损害了他的“仁者”风度。《平话》写道,杀了督邮之后,刘、关、张便率手下人马上太行山落草,占山为王。直到朝廷把十常侍的头颅砍下,叫使臣拿去给刘、关、张亲自验看,他们才重新下山,为皇帝效劳。

有浓厚正统观念的罗贯中,自然不愿意“正统攸归”的刘先主“沦落”为占山为王的绿林豪杰,于是对“怒鞭督邮”的情节又进行了新的改造。在《演义》之中,督邮的形象变成了一个厚颜无耻、贪残卑污的小人,他敲诈刘备未能得逞,恼羞成怒,转而逼迫众县吏诬告刘备。众百姓到馆驿门口苦苦哀告,督邮一概置之不理。在这种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情况下,张飞以“步弓手”的低微身份,冲入馆驿,痛快淋漓地鞭打了督邮一顿。如果不是刘备来得及时,督邮就一命呜呼了。

这样,“怒鞭督邮”就从关、张二人共同所为变成了张飞一个人的擅自行动。这件事虽然大快人心,但其后果却是非常严重的。刘备性情温和,不到万不得已,总希望委屈求全,关羽虑事周密,深明大义,也不会如此莽撞。让性格火爆、易于冲动的张飞独自承担此事的“责任”,正好符合小说塑造的刘、关、张三种不同性格,这是十分恰当的。

可见,《演义》作者对“怒鞭督邮”一事的改编,确实十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