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之子关兴和张飞之子张苞,是蜀汉苍穹之上的一对双子星座,总是一左一右,成双捉对地出现。不过,这对雄姿英发的少年将军,只是文学的虚构。
提起关羽的后代,人们首先会想到关平。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关平并非关羽的亲生儿子,而是关羽在千里走单骑追寻刘备的途中所收的螟蛉之子——义子。
其实,历史上的关平并非关羽的义子,而是关羽的亲生儿子。《三国志·关羽传》就明确记载了关羽被孙权俘虏后,与其子关平一同被杀害的事实。
《演义》为什么要公然违背历史记裁,将关平的血统作这样的改变呢?按理说,就算让关平作关羽的亲儿子,对小说的情节似也无害。
在笔者看来,《演义》的作者不惜花费笔墨,改变关平的血统,同小说之中其他地方的虚构、移植一样,都是为了突出关羽。在千里走单骑这段重头戏之中,作者不仅大力渲染关羽的义气和神勇,还不惜笔墨大写他如何受人仰慕。在关羽的仰慕者的行列中,既有裴元绍、周仓这样的绿林豪杰,又有郭常、关定这样的普通百姓。结果,周仓一片真诚,当上了关羽的亲随,而关定也主动让次子关平跟随关羽,再由刘备金口玉言,命关羽收他作为义子。毛宗岗读到这里,不禁提笔批道:“前玄德于途中遇杀妻为食之刘安;今关公于途中遇遣子为嗣之关定,亦遥遥相对。”确实,这两处情节,都是为了表现刘备和关羽的深得人心。不过,刘安杀妻割肉为刘备充饥,读来令人毛骨悚然,不近人情,而关定遣子追随关羽,却有一种别开生面的人情味。前者可说是小说渲染刘备的又一处败笔,而后者却是小说对关羽的又一次成功的赞颂。
关平果然不负生父关定和义伯父刘备的一番苦心,自跟随关羽之后,对义父关心体贴,可谓无微不至,竟比亲生儿子还要孝顺,最后跟着义父一同走麦城,一同毕命于孙权刽子手的刀下。小说中关平的所作所为,如果出自亲生子,并不足为奇,而作为一个义子,正好成为‘义薄云天”的关羽的一个绝妙的陪衬。这大概就是《演义》为关平改变身份的原因所在吧。
关兴,是关羽的另一个儿子,《演义》对此人也作了大量的加工。对于关兴其人,《三国志·关羽传》的末尾有简短的介绍,说他少有美名,很得诸葛亮的器重,历任侍中、中监军之职,数年之后便病死了。史书并无只字记载他在蜀汉政府中有任何重大的建树。然而,《演义》的作者爱屋及乌,爱父及子,为关兴这位没有什么作为的名父之子作了不少的虚构。先是让他为刘备护驾,东征孙权,在阵前屡立战功,还借助关羽的显圣,手刃杀父仇人潘璋。其实,历史上的潘璋并没有死于战场,他是在孙权嘉禾三年(234)寿终正寝的,其时已是刘备征吴的十二年之后了。诸葛亮北伐时,《演义》又让关兴多次随军出征,也是屡立战功。后来,可能小说作者考虑到《三国志》明确记载了关兴“数岁卒”,不好继续编造下去,就让这位风华正茂的小将莫名其妙地死了。
说到关兴,人们往往会想起张苞——张飞之子。在《演义》之中,张苞和关兴是一对“双子星座”,总是一左一右,成双捉对地出现。这一对小关张的出场,是张飞的死讯传到成都时。先是“人报一队军马骤风而至,先主出营观之。良久,见一员小将,白袍银铠,滚鞍下马,伏地而哭,乃张苞也。”接着,“又报一彪军兵蜂拥而至。先主令侍臣探之。须臾,侍臣引一小将军,白袍银铠,入营伏地而哭。先主视之,乃关兴也。”这两段文字,几乎一模一样。从时间顺序上看,关羽之死在前,关兴欲为父报仇,本应立即来见刘备,可是作者却把他安排在张苞之后,就是为了表现出一种戏剧效果。从此,蜀汉的苍穹之上就出现了这一对不太耀眼的双子星座。他们先是一左一右为刘备护驾东征孙权,各自手刃了杀父仇人潘璋和范强、张达。刘备死后,又一个担任帐前左护卫使、龙骧将军,一个担任帐前右护卫使、虎冀将军,追随诸葛亮北伐。后来,张苞因追赶敌将,摔到山涧之中,伤重不治而死,同关兴一样,英年早逝。
同关兴一样,张苞的故事也是出于小说的编造,而且较之关兴更甚。关兴至少还担任过几年侍中、中监军的职务,而张苞则从未提任过蜀汉的一官半职。历史上的张苞,是张飞的长子,但在张飞被害之前就“早夭”了。他留下了一个儿子名遵,官至尚书,后来跟随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在绵竹抗拒邓艾,临阵战死,同他的祖父张飞一样,为刘氏尽了忠。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看关羽的后代。按照史书的记载,关羽只有两个儿子——关平、关兴,都是英年早逝。但在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和几种版本的《演义》中,关羽却多出了一个“老三”,那就是关索。
现在流行的毛宗岗评本《演义》在诸葛亮南征时出现过关索,他自称“荆州失陷,逃难在鲍家庄养病”,病愈之后,入川来投刘氏,在途中正好遇见南征大军,诸葛亮便命他为前部先锋。不过,他并没有什么重大的建树,不是护军守寨,就是接应他人,如此而已。
另外一种《三国》版本《全像通俗三国志传》,则对关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描述,传奇色彩十分浓厚。书中说,关羽在家乡蒲州时,妻子胡氏正有孕在身,关羽杀了恶霸逃亡在外,胡氏生下一子,依外公胡员外长成。七岁时,元宵观灯,迷失道路,被索员外拾取收养,后又送到班石洞花岳先生处学武。因此将关、索、花三姓合为自己的姓名:花关索。关羽在荆州时,花关索前来认父,复了本姓,改为关索。之后,在刘备进军东、西川时,关索屡立战功,后来又去了云南镇守,独当一面。在刘备兴兵伐吴时,关索已经病故了。
在云南和贵州,至今流传着许多关索的传说,许多地名也与关索相联系,以关家命名的山岭、水源、城廓屡见不鲜。
贵州盘江上有一座桥,相传最早为关索所建,故名“关索桥”;黔山最险峻的一座山峰,称为“关索峰”,据说是因为关索攀登过。山腰有座关壮缪(关羽)祠,又名龙泉寺,寺有马跑泉,清澈甘冽,传说是关索在南征时用枪尖挖掘出来的。像这样以关索命名的山岭,贵州境内就有三处。
在云南,以关索命名的地名就更多了。“关索岭”在云南也有好几座。明清时期所修的地方志里,可以看到不少地方都有“关索庙”、“关索城”、“关索寨”,以及“关索饮马池”等等,都与关索随诸葛亮南征有关。在民间有如此众多传说的关索,在正史上却见不到只字记载,这个奇怪的现象,至今仍是学者们研究的课题。
在宋、明时期的笔记、小说、话本之中,也有不少关索的传说。人们都知道。梁山好汉中有杨雄,绰号就叫“病关索”。另外,各种书籍记载的绿林豪杰、叛逆军官、民间艺人,多以关索为号,如赛关索、小关索、朱关索、张关索、严关索等等,不一而足。为什么宋代的人们如此偏爱关索这个名字呢?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关索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十分广泛,关索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二是故事中的关索是英雄好汉,所作所为,很得人心,为人们所钦佩。
说到《水浒》,人们大概都知道梁山好汉中有一个大刀关胜,据说是关羽的嫡传子孙。此人不仅外貌与乃祖十分相似,“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须;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而且也使一口青龙偃月刀,骑一匹火炭马,也喜欢夜读兵书,活脱脱一个关羽再世。
关胜这样一个文学人物的产生,是出于人们对关羽的仰慕。其实,历史上的关羽,应该是绝了后的。据《三国志·关羽传》裴松之注引《蜀记》,被关羽杀死的庞德,有个儿子名叫庞会,后来随钟会、邓艾伐蜀。蜀汉灭亡后,庞会为父报仇,“尽灭关氏家”。
如果这个记载属实,那么关羽不可能存在三代以外的后裔。现在那些自称关羽后代的人们,都是在攀附一个高贵的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