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代赋评注·明清卷
4113700000051

第51章 白鹦鹉赋并序

王世贞

《白鹦鹉赋》在描摹鹦鹉美貌灵慧的同时,哀叹其身陷囹圄的不幸,同时由此及彼地顾影自怜,述说自己的处境和哀怨。

鹦鹉纯绿色,以其喙红黑为雄雌[1],见《铁围山丛谈》[2]。而白者、红者、五色者最不易得。《北户录》《桂海志》皆称[3],白者稍大于他鹦鹉[4],冠有五羽,若萱华[5],作轻黄色,怒则尽张。尾截于鸽[6],外粉内蜜[7]。余从友人徐子舆所见之果尔[8],而灵慧秀俊,依人可怜。子與以余之喜之也,举笼以赠,而征一赋焉[9]。其视正平,不能仿佛[10];视延年、摩诘[11],或差有致耳[12]。

猗西域之慧羽[13],禀金方之淑润[14]。频迦授以仙音[15],孟亏锡其美胤[16]。倘瑶池之托质,何青鸟之传信[17]!冠拟萱而三秀[18],尾如鸽而偏俊。若乃孕别雄雌[19],喙分丹黑;黑则片叶破霜,丹则微苞坼白[20]。岂辨口之象人[21],实灵心之天锡[22]。忽乎穿林,闪银梭之透机[23];舒而饮泉,俨螺觞之承沥[24]。于是虞人怂恿以进罗[25],射师屏营而却弩[26];虽靡逃乎一目,幸毋损其片羽[27]。强彷徨而就食[28],中掩抑而思土[29]。块焉独处[30],悄然私语。彼越裳之遥使,何异德而并依[31]?此陇首之下俦,复质是而文非[32]。出入珠罳[33],夷犹紫微[34]。感异梦于司空[35],受真经乎贵妃[36]。尔其性含雅驯,度绝惊怒[37]。皓魄增辉[38],飞霰夺素[39]。璧人出则一市尽倾,玉奴入则六宫争妒[40]。何郎傅粉以清言[41],杞妇被缟而悲诉[42]。偶失身于罝网[43],遂长辞于林樾[44]。足何辜而见维[45],翮奚妨而遭铩[46]?嗟半菽之示恩,均辙涔以苟活[47]。顾壶冰以怜影[48],临绮飔而扪舌[49]。乃有谢豹劝归[50],仓庚和歌[51]。闻音似友,辨字则吪[52]。彼栖鹇之濯濯[53],或舞鹤之傞傞[54]。俨长狄之来鲁郊,非族类其奈何[55]!是以绝念戎荒[56],甘心谢庭[57]。藉玉树以长栖[58],顾瑶草而怡情。啜三危之澄浆[59],饭九光之秀茎[60]。愿得臣弇州之大鸟[61],相与诵圣瑞于千龄。

(《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卷一,《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社1996年)

[1]雄雌:《历代赋汇》作“雌雄”。

[2]《铁围山丛谈》:宋蔡京子蔡绦著,蔡京败被贬博北,蔡绦随父流放居于铁围山在其间著成此书。书中主要记载了北宋末的一些轶事、故实等。

[3]《北户录》:唐段公路撰,多记岭南风物。《桂海志》:当指宋范成大所撰之《桂海虞衡志》,亦记岭南风物。

[4]他:《历代赋汇》作“它”。

[5]萱华:指一种金针菜所开的花,夏秋之际盛开,呈漏斗状,橘红或桔黄色。

[6]截:整齐。

[7]蜜:蜜黄色。

[8]徐子舆:即明代文人徐中行,字子舆,“后七子”之一。果:果然。

[9]征一赋焉:《历代赋汇》无“一”字。

[10]“其视”二句:意思是说自己的这篇《白鹦鹉赋》不能与祢衡的《鹦鹉赋》相比。正平,东汉文人祢衡,字正平。仿佛,这里指不能相提并论。

[11]延年:指南朝刘宋文人颜延年,曾作《白鹦鹉赋》。摩诘:唐王维字,亦曾作《白鹦鹉赋》。

[12]差有致:差不多达到,意思是说此赋和颜延年和王维的同名作可以相比。

[13]猗(yī):叹词,常用于句首表赞叹。西域之慧羽:指鹦鹉,因为传说鹦鹉产自西域。祢衡《鹦鹉赋》:“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

[14]禀:具有。金方:西方。淑润:精华。

[15]频迦:婆利国,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或以为在今巴厘岛。

[16]孟亏锡其美胤:指传说中孟亏选中鹦鹉作为使者,前往西王母处报聘。

[17]“倘瑶”二句:意思是说倘若鹦鹉一开始就托体于西王母的瑶池,哪里还能轮到青鸟做传信的使者呢!

[18]冠拟萱:鹦鹉冠如金针菜的花朵。三秀:芝草,因芝草每年花开三度。《楚辞·九歌·山鬼》:“采三秀于山间。”

[19]雄雌:《历代赋汇》作“雌雄”。

[20]“黑则”二句:比喻鹦鹉喙黑如片叶,毛色似白霜。喙红则如细小的蓓蕾。

[21]辨口:辨,《历代赋汇》作“辩”。据文意当为“辩”。能言善辩的意思。

[22]锡:通“赐”,赐予。

[23]“忽乎”二句:比喻白鹦鹉在林中飞翔好像银梭在织机上穿行。

[24]“舒而”二句:比喻白鹦鹉仰起头喝流下的泉水,好像美酒滴落在田螺制成的酒杯一样。沥,水下滴。

[25]虞人:古时掌管山泽的官吏。进罗:搜罗,进献。

[26]却弩:撤去弓弩。

[27]“虽靡”二句:意思是鹦鹉虽然没能逃过虞人的网,但是幸好没有受伤。一目,指网眼。

[28]彷徨:《历代赋汇》作“仿佛”。据文意当为“彷徨”。

[29]中掩抑而思土:内心抑郁而思念故土。

[30]块焉独处:孤独抑郁的样子。

[31]越裳:传说中南方的一个国家。《尚书大传》:“交阯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越裳之遥使:指白雉。何异德而并依:为什么白鹦鹉和白雉不属一类,却被关在了一起?

[32]陇首之下俦:指陇地的鹦鹉。李时珍《本草纲目》载:“鹦鹉有数种,绿鹦鹉出陇、蜀。”这里王世贞将陇地的鹦鹉视为下等。质是而文非:指陇地的鹦鹉和白鹦鹉虽然形体相似而毛色不同。

[33]珠罳(sī):即罘罳,古代设在宫门外或城角的屏,上有孔,形似网,用以守望和防御。

[34]夷犹:从容之态。紫微:星官名,亦为天区名,传说为天宫所在地。这里指皇宫。

[35]司空:西晋张华曾任司空。《异苑》载:“张华有白鹦鹉,华每出行还,辄说童仆善恶。后寂无言,华问其故,鸟云:’见藏瓮中,何由得知。‘公复在外,令唤鹦鹉。鹦鹉曰:’昨夜梦恶,不宜出户。‘公犹强之,至庭为所缚。教其啄鹯脚,仅而获免。”“感异梦于司空”即指此事。

[36]受真经乎贵妃:《明皇杂录》:“开元中,岭南献白鹦鹉,养之宫中。岁久,颇聪慧,洞晓言词,上及贵妃皆呼雪衣女……忽一日,飞上贵妃镜台,语曰:’雪衣娘昨夜梦为鸷鸟所抟,将毙于此乎!‘上使贵妃授以《多心经》,记诵颇精熟,日夜不息,若惧祸难有所攮者。”

[37]度绝惊怒:没有惊恐愤怒之态。

[38]皓魄:指洁白的形体。

[39]飞霰:比喻白鹦鹉飞舞起来就像翩翩雪花一般。

[40]“璧人”二句:将白鹦鹉比作美人,出入都让众人倾倒妒忌。璧人,美人。玉奴,指唐明皇的宠妃杨玉环。

[41]何郎傅粉以清言:《世说新语·容止》:“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42]杞妇被缟而悲诉:指白鹦鹉像杞梁妻一样披缟哭丧。

[43]罝(jū)网:渔猎之网。

[44]林樾:树木茂盛的地方。

[45]何辜而见维:指鹦鹉有什么罪呢要把它束缚起来。

[46]翮(hé):羽根,引申为翅膀。奚妨:有什么妨碍?遭铩(shā):受伤。

[47]半菽:掺杂豆、菜等的粗饭。辙涔(cén):车辙中的水滴。

[48]壶冰:当为“冰壶”,光可鉴人。

[49]绮飔(sī):吹动着丝织物的凉风。扪舌:缄口不语。

[50]谢豹:指子归鸟。《嫏嬛记》:“昔有人饮于谢氏,其女悦之。其人闻子归啼,心动,谢去。女恨甚,后闻子归啼则怔忡若豹鸣,故其名子归为谢豹。”

[51]仓庚:黄鹂、黄莺。《诗·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52]吪:《历代赋汇》作“讹”。据文意当为“讹”。意为有差错。

[53]栖鹇:被人畜养的鹇鸟。濯濯:肥泽貌。

[54]傞(suō)傞:不止貌。《诗·小雅·宾之初筵》:“屡舞傞傞。”毛传:“不止也。”

[55]“俨长”二句:这里以长狄侵鲁郊,比喻白鹦鹉与栖鹇、舞鹤虽非同类,但却无可奈何地被人畜养。

[56]绝念:非常想念。

[57]谢庭:离开宫廷。

[58]藉:凭借。

[59]啜(chuò):喝。三危:指三危山。《山海经·西次山经》:“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位于今甘肃敦煌。

[60]九光:《十洲记》:“昆仑山有琼华之室,紫翠丹房,锦云烛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所治也。”指阳光。秀茎:这里指仙草。

[61]弇州之大鸟:《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弇州之山,五采之鸟仰天,名曰鸣鸟。”王世贞号弇州山人,故弇州之大鸟,当指徐中行赠给作者的白鹦鹉。

纵观赋史,以《鹦鹉赋》名篇者甚多,《艺文类聚》卷九一收录得较为完备。这些赋作的主题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同情鹦鹉之不幸,渴望冲破禁锢,重获自由,借以自况,以祢衡的《鹦鹉赋》为代表;另一类则侧重于精心刻画鹦鹉的声态体貌,歌咏鹦鹉的灵性慧质,是纯粹的咏物之什,以南朝谢庄的《赤鹦鹉赋》为代表。王世贞传世的赋作只有十六篇,其中就有两篇歌咏鹦鹉的作品,他继承了前代《鹦鹉赋》的传统主题,兼有前代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可谓集大成者,其成就正如作者本人所云:“其视正平,不能仿佛;视延年、摩诘,或差有致耳。”

这篇咏物赋由序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小序交待了作赋的缘由,是应好友徐中行的要求而作的,算是对徐中行馈赠白鹦鹉的回报。全篇首先运用种种神话传说叙写了鹦鹉的不凡来历,赞美了它所具有的美丽外表和聪慧之质。之后又用大量的篇幅表现了鹦鹉身陷囹圄后的孤独凄凉和向往自由的心境,“偶失身于罝网,遂长辞于林樾”“嗟半菽之示恩,均辙涔以苟活”“强彷徨而就食,中掩抑而思土”,在赞美之中寓含着深深的同情。同时作者由鹦鹉联想到了自身的境遇,“顾壶冰以怜影,临绮飔而扪舌”,读到这里再联系作者的生平和思想,就会体悟到作者仿佛在述说着自己的命运和处境。王世贞少有文名,才华横溢,享有盛誉,然而,十九岁登第入仕以来,先是严嵩把持朝政,后有张居正掌权,世贞均与之不和,所以仕途失意,一直有身陷囹圄的压抑感,这不正和他笔下所写的白鹦鹉相似吗?不难看出,作者在对白鹦鹉外表之华美与天性之聪慧的赞美中也隐含着对自己的称许之意,在对白鹦鹉失去自由孤独凄清的怜悯中也包蕴着对自己命运和处境的哀叹。既不离所咏事物之天性,又暗寓自己心境之凄苦,不即不离,使主体心境与客体物象融合为一,堪称咏物之佳作。

此赋全篇运用对偶句式,形式上属于骈体赋,语言凝练,句式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用典娴雅贴切,表现出很深的文学修养。不过在赋的末尾作者既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是以绝念戎荒,甘心谢庭。藉玉树以长栖,顾瑶草而怡情。啜三危之澄浆,饭九光之秀茎。”同时又说“愿得臣弇州之大鸟,相与诵圣瑞于千龄。”笔锋逆转,将自己的理想又纳入理性的现实之中,这看似画蛇添足,其实也是作者试图挣脱尘网而又无能为力的矛盾心境的表露。

(邱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