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重生之帝女谋略
4119300000201

第201章 出尔反尔的小人(1)

她要知道她在打什么主意。

李凰熙圈着手看着她,“惠嫔,若不是念在你对我母妃并没有构成实质的伤害,我才放过你,只是你给我记住了,不要再打我母妃未出世的孩子的主意,不然我绝不会袖手旁观。”

惠嫔愣了愣,随即嘲弄道:“原来这就是郡主放过我的理由?”

“当然不是那么简单。”李凰熙看着她道:“惠嫔,你还年轻,打算就这样将一生耗在宫里面吗?我皇叔的身体状况你也是知道的。”想到那一张染血的手帕,她的眼神一黯,“你不过二十来岁,好好想想怎样才是自己的出路,天色不早了,我也要出宫了。”

惠嫔的身子一僵,她这是暗示自己成为她忠王府在宫里的眼线,皇帝的身体她自然是清楚的,只怕要怀孕不容易,她使用媚药也只是能让他坚持两刻钟就泄了,然后无论她如何努力,他就再没有反应,一直以来她都担忧着自己老了只怕连个依靠都没有。

李凰熙像是突然想到什么,返身转回惠嫔的身边,这回是耳语道:“对了,惠嫔,你不能再在皇叔身上使用那玩意儿,不然你就是让他的身子更差,听到没有?”

惠嫔一听就明白她说的是什么,只是那事没拿到她的证据,而她又是怎么知道的?眼珠子一转看向她,没看到少女脸上的红晕,只看到她的脸色十分的严肃。

李凰熙一看她的样子就知道自己猜对了,冷笑道:“你别问我如何知道的?反正这事你好自为之,皇祖母的眼线现在都盯紧你,皇叔一时半会儿不会厌弃你,他还会召你侍寝的,惠嫔,放聪明点,才能活得长久。”

惠嫔不由得点点头,这时候少女才扬长而去,她定定地站在原地张望,然后咬了咬嘴唇,领着自己的心腹宫女离去。

李凰熙递了牌子出了宫门,看到阿三驾了马车过来,她正要上马车,有一双大手从马车帘子后面伸出来一把拽紧她将她拉进了马车,她一个收势不及跌进对方的怀里,正想骂一句,鼻端却传来了熟愁的味道,不再挣扎起身,而是就这样趴在他的身上,斜睨他一眼,“皇祖母不是留你陪她用晚膳吗?”

梁晏嘱阿三在前方赶车,伸手轻抚她的秀发,在她的额角上一吻,“想你,所以就找了个理由在你后脚溜出来,你倒好,却落在我后面。”能与她独处的机会不多,他自然不会放过。

李凰熙只是约略说了一下与惠嫔的谈话,他的健臂抱紧她的腰身,她也顺势两手圈着他的脖子,“你那边准备好了没有?”这场闹剧该到收场的时候。

她娇柔的身躯磨擦他健硕的身体,带来奇异的感觉,他身上的热气上升,忍不住低头在她的脖子上吻去,“你放心……一切都妥当了……”

这样的吻如搔痒般,李凰熙轻吟一声,明知道与他这样在马车里亲热不妥,只是身体的感觉被春天万物复苏一般被他唤醒,她感觉到酥麻的感觉从他嘴唇碰到的地方慢慢地漾开……

她的手指插到他束起的头发里,在他的唇爬上她的下巴时,轻吟了一声,红唇寻着他的唇印了上去,她居高临下地吻着他……

随着马车一个颠簸,他反压着她的身体在迎枕内,急切地需索着少女的红唇……

太医院再度为忠王妃的病情讨论不已,但都没能令王妃有起色,后来还是梁家三公子荐了位世外高人般的神医,几番用药,才救回了忠王妃的一条命,而她腹中的胎儿在此艰难的情况下仍顽强地活了下来,堪称奇迹。

这是建京的百姓在茶楼里传的消息,一时间,忠王妃大命逃过一劫的事情让世人啧啧称奇,纷纷打听那神医的消息,有好事者笑称,人家早已云游四方了,称见到梁家三公子送人出城的场景,京中人不禁概叹,未得见神医的真容实乃憾事。

皇宫,慈宁宫的偏殿里暗香盈绕,隆禧太后听着属下禀告梁兰鸢的病情。

“真的病了?”

“回娘娘的话,确是病得不轻,听说已经说糊话了,老是喊着娘娘。”

隆禧太后微皱眉,看来这回侄女不是装病,只是这病来得真是太巧了,她也不得不起疑,批奏折的手忽而一顿,朝容公公道:“听说凰熙种甘薯之地离这慈恩庵不远?”

容公公恭敬地一甩拂尘道:“正是,听说甘薯的苗苗都长了出来,煞是好看,娘娘是不是要去看看?”

隆禧太后眉一挑地看着自己身边的心腹老人,“那丫头用了多少银子收买你为她说话?”

容公公没有惊惶地跪下,而是一脸委屈地道:“娘娘冤枉啊,老奴只懂得侍候娘娘,哪有心思受人银两?”

隆禧太后笑出声,随着年纪渐老,她对身边的老人宽容了许多,毕竟这些人陪她走了大半辈子的路,“你也别叫屈了,哀家可没有怪错你,为德啊,自打进宫那年你愿意跟随哀家开始,这么多年风雨走来,哀家对你也是极为倚重,别让哀家对你失望。”此时她的手温情地拍了拍容公公的手。

容公公的脸上有几分细汗冒出,也有几分汗颜,隆禧太后待他真的不错,他的心里一直感念着,只是在宫里的时日久了,免不了总要未雨绸缪,此时跪下郑重地道:“娘娘的教诲,奴才晓得。”

“看把你吓得,哀家不过是说说,你心里清楚就得了。”隆禧太后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道,对于她身边这些人的品性,她一直是清楚的,小动作不断,只是还知道要顾忌到她不敢做太出格的事情,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容公公忙应“是”,这回不敢再自作主张。

隆禧太后也没有再说什么敲打的话,而是两眼看向那繁复华丽的宫灯,梁兰鸢毕竟是她极为宠爱的侄女,只是这病来得太巧合了,这侄女的聪明劲儿都用在了别的地方,颇让她失望,轻叹息一声。

正端着莲子百合羹进来的仇嬷嬷听到,上前笑着将托盘放下,将碗递给隆禧太后,“娘娘尝尝,这是梁小姐上回托人送进宫里改良的煮法,说是这样更具风味,老奴也不知道煮得对不对?老奴没梁小姐的慧根,怕是要让娘娘没口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