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重生之帝女谋略
4119300000466

第466章 黎明曙光(56)

皇帝也抹起了泪水。

李凰熙没吭声抽帕也抹起莫须有的泪水,这一夜的真相埋藏得越深越好,看了眼痛哭失声的父亲,也许他是真的在为那死去的母亲在哭吧,在经历了子弑母的悲剧后,她已经不确定他是否在真哭,也许在庆幸他的帝王生涯将不再经历皇叔所经历的一切。

“三哥,母后走了,只留下我们兄弟二人互相扶持,三哥可要顾好身子啊。”皇帝伸手握住李盛基的手,“大齐还要你撑下去,母后在天之灵也不会希望看到我们沉迷于悲伤当中。”

“是,臣兄受教了。”李盛基仍有几分哽咽道,“只是皇上春秋鼎盛,万勿说这些丧气话。”

皇帝点了点头,又看向诸臣道,“只可惜母后刚刚辞世,梁博森就造反逼宫,好在朕是真龙天子有上天庇佑才没有着了他的道,他已被朕诛杀,梁氏一门涉嫌造反,即使贵为外戚也不能逍遥法外,朕要诛其三族。”

众臣都面面相觑,梁博森有反意他们早就听闻,只是皇帝在太后刚刚丧去的时刻,就使出雷霆手段实是他们预料不到的,那可是太后亲族啊,太后尚未发丧,皇帝就要诛其三族,这,难说得过去啊。

熟读圣贤书的他们委实难以接受。

李凰熙朝文远征看去,文家是文坛领袖,比蓝耀宗那言官在酸儒中更有影响力。

文远征出列道:“皇上英明,虽说梁家是后族,但是窃国者当诛,这是国法所决定的,没有国哪有家,国法是凌驾在家族亲情之上的。古语有云,多行不义必自毙,太后是明事理之人,岂会怪责陛下?陛下此举全了太后的英名,此乃孝道也。”

将一切的行为与孝道相扯,即使这是狡辩,明眼人都知道皇上清算得太急,但众人要的就是一个理由,遂又大呼,“皇上圣明,是孝子也”这样的话语,将一切都********。

皇帝心下是满意的,不过为了稳住皇权更迭后的政坛,皇帝又道,“凡是涉及梁氏一案中,情节严重者只诛杀其身,其亲眷男者流放千里,女者没入辛者库,情节宽松者永不录用,可允其告老还乡,子孙三代禁止科考。”

“皇上英明。”一众大臣又道。

在这一刻他们似乎看到了皇帝英明的一面,这样的处置对于谋反这样的大罪来说已经是极其仁慈的,不然按大齐的律法是要使用重典的,凡涉及谋反案者全族诛无赦。

他们开始期待日后皇帝亲自主政,大齐只怕会赢来最美好的春天,只可惜,在下一刻他们的期待是昙花一现了。

皇帝猛烈地咳了起来,一串鲜血从他的嘴角流下,看起来危急万分,李凰熙急切地让神医进来诊脉,皇帝却摆了摆手,甚至拒绝了她递过来的参片,他此时已感觉到大限将至。

“凰熙,别再做这无用功了,朕吃了也不再顶用……咳咳……”皇帝道。

李盛基忙端起一杯水给皇帝,皇帝看了看,摇摇头,朝一旁的太监示意一眼,当即第二道圣旨又宣读出来,这是一份传位诏书,皇位传给忠王李盛基。

“三哥,弟要先行一步了,这大齐……就交给你……了,你要记住……永远不骄不躁,兢兢业业……守住这祖宗留下的江山……”

李盛基满眼含泪地看着他的亲弟弟,“皇上,兄记住了。”

皇帝这才宽心一笑,眼睛在四处搜寻,“明福呢?朕的明福呢?”他没有看到女儿,眼里有着焦急之意。

李凰熙也看了看四周,那该死的堂姐又去哪儿了?宫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她不知道吗?

“把朕的明福找来……”皇帝边咳血边急呼,试图起床去寻找女儿,李凰熙与李盛基忙拦住他。

李凰熙正要唤人去将明福公主唤来。

“父皇……”一声急切的呼喊,青丝垂在身后,披着厚厚的明黄色大氅的明福公主哭着冲进来,奔至皇帝的龙床前,“父皇,女儿来迟了,父皇……”

丧钟敲响时,她已睡得熟透,旁边的宫女太监也没有一个人来禀报给她知晓,只是她在梦中见到了母后,她在使劲地摇醒她,告诉她,她的父皇正在等她,要为她安排好后路。

她这才披上大氅匆忙赶来,哪知会看到父皇这个样子?

皇帝伸手轻轻地抚摸着女儿姣好的面容,将她的手交到李凰熙的手上,面朝自己的兄长,努力地聚起精神,他道:“皇兄,朕只有这一女,朕死后,望兄长一定要加以庇护,不使她这孤儿日子凄惨,可应朕否?”这番话他说得极其流利。

“皇上何必这样说?即使没有这嘱咐,臣兄也定当将明福当成自己的女儿看待,绝不会有半分循私。”

皇帝满意一笑,又看向李凰熙,努力道:“凰熙是能干的,你与明福年龄相当,要多包容她的任性……”

“皇叔你不用说了,臣侄必当做到,终我一生,必会让堂姐生活无虑,婚姻幸福,凰熙永不忘今日一诺。”李凰熙握紧明福公主的手郑重道,这话带着浓浓的鼻音。

可听在皇帝的耳里却又是那般的悦耳,他没看错人,“那朕就放心了。”眼睛看向女儿,“明福,答应父皇,往后不可再任性妄为,要尊三伯父如为父……”

一旁的明福公主没再像往日般一不顺心就大嚷大叫,毕竟她也知道她的父皇要走了,所以只是在一旁哽咽地点点头。

所有的精气神都在耗尽后,皇帝不再有精神,双眼的光芒急速地消散,他环顾了一眼这座住了很久的帝王寝宫,终究到了告别的这一刻,他才发现他还是留恋的,毕竟他的大半生都在此度过,除了这里,他也想不起别的地方。

一生的荣辱在死亡面前都显得不再重要,皇帝想了很久,想了很多,最后,他渐渐闭上眼睛,那是母后在召唤他了。

他的嘴角噙着一抹微笑,母后,儿臣没有食言吧?这黄泉路上,儿臣绝不让你孤单前行,我们母子终可以再相会了。

“父皇……”明福公主扑到皇帝的尸身上痛哭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