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代言情剩女时代2008
413500000028

第28章

生活有时远比小说家的笔更不可思议,巧得令人觉得不真实。说书的人喜欢说: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如果现实中也有个说书的人,整天把发生的事情当个故事讲出来,那么这段大概讲的就是孟家的事吧。

还没等孟爸爸回来,孟妈妈就因为“三高”住院了。和崔新新口中天天叫嚷着要找的“三高”男人不同的是,崔新新的“三高”是择偶条件,即:高品位高学历高收入;而孟妈妈的“三高”则是医学用语,即:高血压、高血脂、高甘油三酯。“三高”在没发病的时候,普通的心电图是观察不到的。在闷热的天气或是气压低的时候,“三高”病人会比常人感到更加憋闷、呼吸不畅,严重的可能引发心脏猝死,孟妈妈就有趋于严重的迹象,所以医院要求家属24小时陪护。

人在遭遇一连串的打击后,有可能变得对伤痛麻木起来,心里对伤痛有了免疫力。孟菲不再像前几天那样哭泣了,哭是最最没有用的,在精神崩溃的时候大哭一场,可以,但是哭完,你仍然要面对所有的一切,灾难不会因为哭泣而改变。孟爸爸没回来时,孟菲就住在医院里,照看母亲,孟爸爸回来后,整天窝在自己的房间不出来,孟菲就医院和家两头跑,帮父亲准备完饭,就到医院照顾母亲。

“我现在只想一家人,能够平平淡淡地在一起吃上一顿饭。”听到孟菲伤感的话,几个姐妹都忍不住掉泪了。有些事情,因为平常习惯了,你不会觉得怎样,可是突然有一天,当你意识到,如此平常的事情,也许再难如愿,你会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人和事其实都是我们最最珍贵的。孟菲每晚睡觉都会紧紧地拉着母亲的手,她很怕,怕自己会失去她,现在,她比从前更懂得了珍惜拥有的可贵。

几个姐妹开始排班,小余和老毕负责孟爸爸,孟菲和崔新新负责孟妈妈。不是只有老毕做饭超一流,崔新新的厨艺也是证书级的。崔新新生长在单亲家庭里,从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搬出了家,小时候,父亲还很疼爱她,每半个月就会来看她,父亲并不富裕,但他每次来都会给她带礼物,走时还不忘塞点零用钱给她。

后来,父亲不来了,母亲对崔新新说:“爸爸有另一个家了,不能来看你了。”那时崔新新还不懂另一个家的意义,只是觉得自己好像刚刚才失去父亲似的,她很怕母亲也有另一个家。有天晚上,年幼的她从梦中哭醒,在梦里,她梦到母亲对别的小朋友好,她一直大声地叫母亲,母亲都像没看到她一样。睁开眼看到母亲后,她一把抱住母亲,泣不成声地说着:“妈妈,你不要有另一个家,就我们两个人一起过,好吗?你别像爸爸一样不要我。”

崔新新的母亲真的没有再婚,她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崔新新抚养长大,从崔新新上学起,母亲就没买过一件衣服,但她却给崔新新穿最漂亮的衣服,跟了母亲很久的老旧自行车被人偷了,母亲伤心了很多天,以后,她总是走二站地去上班,她说那样锻炼身体。崔新新搬进大学宿舍的第一天,就有了一个笔记本,那是她妈妈送给她的入学礼物。

崔新新曾经偷偷去看过父亲的家,那个家很富有,有一个漂亮的女儿,和一个贤惠的太太,太太在家收拾屋子准备饭菜,女儿在边上练钢琴,然后她看到她的父亲下班回来,抱着那个女儿亲昵的样子,崔新新悄悄擦了把眼里的泪,就转身离开了。以后她再也没去看过他。

崔新新知道自己是母亲最大的骄傲和希望,每次母亲在跟别人谈到她时,都是一脸的骄傲,她总说:我女儿长得又高又漂亮,名牌大学的学生,功课特别棒。

为了母亲,崔新新努力地学习,进了公司,她也拼命工作,她曾在公司创下了连续四天五夜工作没合眼的记录。入职半个月就转正了,没出三个月就被提升为主管领导。她上班第一个月的工资就给母亲买了一件波司登的羽绒服,因为那时,她母亲冬天上班还穿着几十年前的一件老旧的黄绿色军大衣呢。

为了工作,崔新新搬到离单位比较近的地方,但她每到周末都会回家陪母亲。崔新新从小就会给母亲做好饭,等她下班,现在每次去,她还是不让母亲忙活,自己一人下厨,用不了多久,就做出一桌子丰盛的美食。

崔新新像照顾自己的母亲一样照顾孟菲的妈,端屎端尿的,她从来没皱过眉,连孟菲都看着不落忍了,她却说:“客气什么,你妈就是我妈。”

有天晚上,站在医院的阳台上,孟菲问崔新新:“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崔新新想了想说:“以前,我的愿望是找个有钱、有本事、对我和我妈都好的男人,有个大房子,我们每天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过——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妈身体健健康康的,我每天都可以陪在她身边。”

孟菲的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她微笑地看着崔新新,对她说:“我决定了,我要去找工作。”崔新新看着孟菲,也对她微笑起来,她想:有时候年龄的增长并不代表成熟,含着泪水去微笑才是真正开始成熟了。

小余和老毕也没闲着。两人天天轮流去照看孟爸爸。孟爸爸的事情已经有了定论,上边念在孟爸爸已经到了快要退休的年龄,就不再追究他的责任了,只是让他退还收到的回扣,自动提出辞职申请就算了。

孟爸爸是个要面子的人,以前总是意气风发的样子,走到哪都是昂头挺胸,爽朗大笑的,比单位的那些小科员看着都有精气神儿,大有再干二十年,我们还年轻的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