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你在,世界就在——林徽因诗传
4137700000022

第22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转眼夏。转眼秋。季节变换,一环套着一环,从无差错。

林徽因宁静的世界,却突然被一袭风吹乱,吹起涟漪朵朵,——徐志摩回来了,他带着相思的热烈,赶到她身边。

她内心纠结而苦恼,理智和情感剧烈争斗,欲说还休。

在这个节骨眼上,梁思成出了一场车祸,让她游离的心,迅速归了位。她无比清晰地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她开始以未婚妻的角色,出入医院,不避人言,细心照顾着梁思成。两个年轻人有说有笑,亲亲热热,让一直提着心的梁任公,彻底放下心——这个媳妇,再也跑不掉了。

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还很落后,贻误了手术最佳时机,导致梁思成的左腿比右腿短了1厘米,加上脊椎挫伤,后来不得不装设背部支架支撑,给他的一生带来难以言说的痛。

这个时候,他乐观幸福得很,暗地庆幸自己出了这场车祸,日日可以望见心爱姑娘的笑脸,那简直是灵丹妙药,他以为不久就将痊愈,他又将生龙活虎,健步如飞。

却有一个人对这事不依不饶,那是他的母亲李蕙仙。这位夫人出身名门,是清朝礼部尚书李端棻的堂妹,自幼熟读诗书,也是一代才女。她初闻宝贝儿子被陆军次长金永炎的汽车撞了,金官员竟扬长而去,她在震惊之余,大闹总统府,要求时任总统的黎元洪处罚这个官员。结果,金永炎亲往医院探视,并承担了全部医药费,黎元洪亲自对此事表示了道歉。

俗世里,少有爱情是风调雨顺的,总要经历一番波折,直到双方彻底融合。

梁思成在医院一住就是三个月,林徽因只要一有空闲,就跑来医院陪他,两人竟有患难与共的感觉。然贤良传统的李蕙仙,对林徽因这种全然抛却女儿家的羞涩,公然在医院出出进进,与她的宝贝儿子卿卿我我的洋派行为,很是看不惯,她不接受这样的儿媳妇。

她在心里挽了一个死结,至死也没能解开。

隔年四月,泰戈尔访华,林徽因帮忙接待,抛头露面,翩然一小仙子,光彩照人,一下子名扬北方。她和徐志摩一左一右,站在老诗人身旁的大幅照片,登上了各家报纸,引起轰动。坊间不免有些闲言碎语,传说着两人的关系,当这些话传到李蕙仙耳里,她对林徽因的不满达到极点。在她看来,林徽因的言行举止太不知检点,这样的儿媳妇,断断要不得。她联合大女儿思顺,不断给儿子施加压力,阻止他跟林徽因继续交往。

六月,林徽因和梁思成结伴去了美国,如一对燕儿远飞,以为从此天蓝云白,岁月悠悠。可考验却紧随其后,风也来,雨也来。李蕙仙被查出患乳腺癌晚期,弥留之际,对林徽因还耿耿于怀,托女儿思顺,给儿子写信,表明自己的态度,她是坚决不同意林徽因进梁家门的。女儿和母亲最贴心,思顺自然旗帜鲜明地拥护母亲。

“婆婆”和“大姑子”的一再阻挠,让高傲的林徽因,负气疏远了梁思成。家庭的阴影,一直伴随着她,一点点的不和谐,都会刺伤她。她不是个依附于人的旧式女性,她有她的独立人格,用不着委屈自己,涎着一张脸,要去做什么梁家儿媳妇。

梁思成左右为难,他爱母亲,也爱徽因,舍弃哪个,都是他心头痛。母亲于1924年9月13日溘然去世,临走前,最放不下的是他。他悲痛欲绝,恨不得立即飞回家。大姐思顺的信至,在信中指责他的不孝,对林徽因颇有微词。

这样一场恋爱,伤筋伤骨,让林徽因疲惫。徐志摩以往的种种好,浮现出来,那时她不明白,这时,成了慰藉她心灵的温暖。她给徐志摩写信,和梁思成的矛盾,日益加深。

相爱的人,一旦发生矛盾,伤害的,定是两个。几个月的时间,林徽因消瘦了一圈,只把自己埋首在学业里,也不给家里人写信,弄得林长民疑窦重重,给女儿写信询问:

我自接汝一月十日来函后,至今未得只字,所有寄来及我自己各信,转去各信,均不得复。徽其病耶?其置我不理耶?我悬念不可名状。如何望即复。

梁思成也是备受煎熬,他沮丧地给大姐复信:

感觉着做错多少事,便受多少惩罚,非受完了不会转过来。

梁思顺接到弟弟的信,读懂了弟弟的无奈,她爱这个弟弟,不忍弟弟这般痛苦,加之父亲梁启超的劝慰,她思虑再三,主动向林徽因伸出了橄榄枝。

林徽因和梁思成和好如初。

最开心的莫过于梁启超,他一直致力于促成这桩儿女姻缘,他在给孩子们的信中这样写道:

思顺对于徽音感情完全恢复,我听见真高兴极了,这是思成一生幸福关键所在,我几个月前很怕思成因此生出精神异动,毁掉了这孩子,现在我完全放心了……

我们一生中不知要经历多少天堂地狱,即如思成与徽音,去年便有几个月在刀上剑树上过活!这种地狱比城隍庙十王殿里画出来还可怕,因为一时造错了一点业,便受如此惨报,非受完了不会转头……

且作了一首词寄思成,表达一个父亲的殷殷之情:

也还安睡,也还健饭,忙处此心闲暇。朝来点检镜中颜,好像比去年胖些?天涯游子,一年梦,多少痛愁惊怕!开缄还汝温存小,爹爹里好寻妈妈。

风雨过后方见彩虹。这样的小波澜,对于相爱中的林徽因和梁思成来说,并非坏事,使他们的感情得到考验,变得更加坚固。

林长民的突然出事,让幸福中的林徽因,一下子掉进了黑漆漆的深渊里。那些日子,她以泪洗面,既为父亲的枉死悲伤,又牵挂着娘和弟妹,她甚至一度产生了退学的念头。

这个时候,守护在她身边的是梁思成,悉心照顾着悲痛中的她。梁启超远在国内,也是竭尽关心,对梁思成千叮万嘱,要他给徽因最大的支撑:

……徽音遭此惨痛,唯一的伴侣,唯一的安慰,就只靠你。你要自己镇静着,才能安慰她……

……我也无法用别的话来解劝她,但你可以将我的话告诉她,我和林叔叔的关系,她是知道的,林叔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何况更加以你们两个的关系。我从今以后,把她和思庄一样看待,在无可慰藉之中,我愿意她领受我这十二分的同情,渡过她目前的苦境。她要鼓起勇气,发挥她的天才,完成她的学问,将来和你共同努力,替中国艺术界有点贡献,才不愧为林叔叔的好孩子。这些话你要用尽你的力量来开解她。

大凡有才华的人,仿佛都要经历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苦难。林徽因经此劫难锤炼,变得坚强起来,从前被娇惯着的林家大小姐,成了一个勇于担当的人。她拼命用功,力争在学业上建树。她省吃俭用,尝试着过清苦的日子。在1927年给胡适的信中,她说出这样一段话:

现在一时国内要不能开始我的工作,我便留在国外继续用一年工夫再说。有便请你再告诉志摩,他怕美国把我宠坏了,事实上倒不尽然,我在北平那一年的“spoilt”(娇惯坏了)生活用了三年的工夫才一点一点改过来,要说“spoilt”世界上没有比中国更容易spoilt人了,他自己也该留心点。

渥汰华最好的季节,当数三四月。成片的郁金香,铺成色彩艳丽的织锦。白色的建筑物,掩映在绿树中。渥太华河由西向东流经全城,河两岸,散落着草坪,和尖顶的房屋。远处,山色空濛,水雾氤氲。

这是1928年3月21日。按中国的老黄历,这天算是黄道吉日,宜嫁娶。这天也是宋代为土木建筑家李诫立碑刻石的日期。李诫为人博学多闻,主持营建过龙德宫、棣华宅、朱雀门、景龙门、九成殿、开封府廨,及太庙等大型建筑。奉旨编纂了《营造法式》一书,该书反映了当时中国土木建筑工程技术所达到的水平,上承隋唐,下启明清,对研究中国古代土木建筑工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林徽因和梁思成对这位古代的建筑师仰慕至极,他们选定在这天成婚,一表敬仰,二表纪念。后来他们的儿子取名从诫,也缘于此。

从他们初相识算起,他们之间已整整走了十年,也算是历尽沧海了。当年的两个少年,都已长大成人,一个经历丧母之悲,一个经历丧父之痛,天涯一角,同病相怜,相知相惜,终于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结婚前夕,梁思成被巨大的幸福击晕了,仿若做梦。他小心翼翼地问林徽因,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回答得俏皮而深情,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她果真用一生做了答案,他则一路倾听着,不离不弃,相看两不厌。

他曾不无得意地对朋友说,中国有句俗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可是对我来说是,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婚礼是在渥太华举行的。梁思成的姐夫周希哲在加拿大任总领事,梁启超便托女儿思顺操办弟弟的婚事。之前,家人已替他们在国内举行了隆重的订婚仪式,按祖上的老规矩行了行文定礼,“晨起谒祖告聘,男女两家皆用全帖遍拜长辈,午间宴大宾,晚间家族欢宴……”聘礼梁家用的是玉佩两方,林家用的是玉印两块。

梁启超连续几封信给思成、徽因,告之他们订婚之事,又跟他们商量结婚事宜,面面俱到,用尽心思:我主张你们在坎京行礼,你们意思如何?我想没有比这样更好的了。你们在美国两个小孩子自己实张罗不来,且总觉得太草率,有姐姐代你们请些客,还在中国官署内行谒祖礼(礼还是在教堂内好),才庄严像个体统。

婚礼只在庄严不要侈靡,衣服首饰之类,只要相当过得去便够,一切都等回家再行补办,宁可节省点钱作旅行费。

父亲的拳拳之爱,在字里行间涌动。其时,梁启超身体状况极差,先一年三月,他因便血入住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结果是,一只肾患结核已坏死,要做手术切除。然在手术之中,由于医生的判断失误,竟切去他健康的那只肾,导致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不过撑了两三年的光阴,就壮年早逝。

这样的医疗事故,当时是秘而不宣的。梁家人一直到1970年才得知真相,那个时候,梁启超已在地下长眠41年。

两个年轻人,谨遵父亲的教诲,婚礼一切从简。林徽因没添置任何首饰,除了婚戒。

他们的婚礼,吸引了大批的摄影记者,他们多是冲着林徽因身上的结婚礼服而去的。那套礼服,既不是西式的婚纱,也不是纯中式礼服,而是独一无二的林徽因式的服装。那是林徽因自己亲自设计的,里面掺和了舞台服装的元素,又糅进更多的东方元素,头上饰有头饰,正中的璎珞美丽而别致,两边垂着长长的披纱。随人的走动轻拂,飘飘欲仙。

当林徽因穿着这套别出心裁的结婚礼服,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大家只觉得眼前飞花漫过,仿若天使降临,纯洁轻盈。走在一旁的梁思成,一套笔挺的黑色西服,更衬出他的气宇轩昂,眉目间都是抑制不住的喜悦。这一对新人,紧紧抓牢了众人的目光,镁光灯不停对准他们闪烁。第二天,加拿大的多家报纸,都刊登了他们结婚时的大幅照片。

宾客渐散,这对新人手牵手,对着家乡所在的方向,恭恭敬敬鞠了几个躬。礼毕,他们贪恋地看着对方,眼睛里有幸福的泪花闪现,他们一起吟出《诗经》中的诗句: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从此,无论风雨疾苦,他们将一起担当。而在遥远的北平,彼时,香山上的桃花已开,在三月的薄唇边,吐着馨香,一树一树的嫣红,一瓣一瓣的光致,像是春天要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