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深入浅出职场心理学
4149300000025

第25章 职场攻心术——拿下客户 提升业绩(3)

一次,身在湖北的冯某接到一个来自吉林的电话,电话中对方询问一些他们所想要购买的机器的价格等情况,冯某就按照一般的情况报价给对方。他仔细听了对方的要求之后,觉得他们的配置机型并不合理。但如果价格合适成交的话,他的销售额会很高。可是,他还是给询问者提供了这么一个建议说:“我仔细看了您刚才的数据,觉得机器的数量跟机型配置得有点不太合理。当然,正常使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是机器数量可以减少一些,机型容量也可以小一些,这样您的投入也将会有所降低。”

对方很惊奇地回答道:“是吗?是厂里让我负责采购这种类型的机器的,而且好像是几个工程师严密计算出来的,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错误吧?”冯某听到这里,心里突然一震,想到一桩生意可能会砸了,因为对方可能会认为自己的专业水准不高。但他还是不甘心,挂完电话之后,又与公司的工程师一起做了一份详细的技术说明及可行性分析报告,证明了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然后他发邮件到对方的邮箱里。

一个星期过去了,冯某仍没有得到对方的任何消息。他认为这次的生意肯定是成不了了,可能对方还认为他如此热心,肯定能从中得到很大的利益。但意想不到是,周日的晚上,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是上次打电话的那个吉林人,他声称自己已经在湖北了,明天去公司谈合作的事情。这让冯某喜出望外。

周一,对方告诉冯某说:“其实,我向很多公司询问过价格情况,可是没一个人像你一样给我讲得这么详细,而且不忘为我们着想,我这次来也详细询问了一些懂行的人。我认定你们的机器了,我们现在就签合同落实吧,而且我决定你们就是我的长期供货商了!”

坚持“为客户着想”的原则,是一个员工在职场上不断进步的前提,对于一个业务员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只要和客户真诚地交往,客观地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出发,给出符合他们利益的方案,自然就会得到双赢的效果。

兴趣是生意的开始

华尔菲亚电器公司是一家生产自动化养鸡设备的厂家,设备生产出来以后,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销售。公司派出很多推销员到农村去推销,但是效果不是很好,甚至有些推销员抱怨客户过于固执和吝啬,根本不愿意购买自己的设备。

于是公司的经理威伯先生决定亲自到农民那里去看看,他被下属带到一个比较难对付的客户家门口。威伯先生开始敲那家农舍的门,不一会,一位老太太从门缝探出头来。当他看见站在威伯先生后面的推销员时,“砰”的一声,就把大门关上了。

威伯先生继续敲门,那位老太太又打开门,很生气地说:“我不会买你的电器的,不要再来烦我!”

可威伯先生并没有感到意外,而是笑着说,“对不起,打扰您了。我不是来推销电器的,我只是想买一篓鸡蛋。”

听说要买鸡蛋,老太太把门开大了一点,但还是很怀疑他。威伯先生又说:“我知道您养了很多良种鸡,我想买一篓新鲜鸡蛋。”

这让老太太有些放心了,便和他聊了起来。威伯先生在谈话中流露出对老太太的称赞,说自己养的鸡没有老太太的好,鸡蛋也没有她的营养价值高。渐渐地老太太完全消除了疑虑并和威伯先生拉起了家常。老太太告诉他自己养鸡比老伴养牛赚钱,威伯先生适时地顺着她的话说,使老人家很开心。不一会,威伯先生就成了老太太的知心人。她还邀请威伯先生参观她的鸡舍。

在参观中,威伯先生注意到,老太太在鸡舍里安装了一些各式各样的小型机械,起到了省力省时的作用。威伯先生又给予赞扬,让老太太也为自己感到自豪。

一边参观,一边谈,威伯先生“漫不经心”地介绍了几种新饲料,某个关于养鸡的新方法,又“郑重”地向老太太“请教”了几个问题。“内行话”缩短了他们之间的距离,顷刻间,老太太就高兴地和威伯先生交流起养鸡的经验来。

没过多久,老太太主动提起她的一些邻居在鸡舍里安装了自动化电器,据说效果很好,她诚恳地征求威伯先生的意见。结果不用威伯先生推销,老太太就主动购买了自动化养鸡设备。

威伯先生没有进行推销就卖出了自己的产品,其妙招在于与老太太交往中猜透了她的心思,并顺着她来,成了老太太的知心人,由陌生人变成了好朋友,从而顺利实现交易。

和客户谈生意就像交朋友一样,只有你谈到别人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客户的注意力。职场上,有一句话说:“想要做生意就要先做朋友,只有做朋友才能做好生意。”这句话有很深的奥妙,只有你像对待朋友那样对待自己客户,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找到共同语言才是做生意的前提。

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交流和沟通,不了解对方之前,生意是无法做成的。但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像朋友一样同客户谈生意。

先谈客户感兴趣的事情,和客户做朋友是打开生意之门的金钥匙,必要的时候采取一定的技巧拉近自己和对方的关系,才是谈成生意的最好办法。

接近客户最好的方法是投其所好,了解他的情趣爱好。有一次,原一平准备去拜访一家企业的老板,由于各种原因,他用尽各式各样的方法,都无法见到老板。

有一天,原一平终于找到灵感,他看到附近杂货店的伙计从老板公馆的另一道门走了出来,原一平灵机一动立刻朝那个伙计走去。“小二哥,你好!前几天,我跟你的老板聊得好开心,今天我有事请教你。请问你老板公馆的衣服都由哪一家洗衣店洗的呢?”

伙计说:“从我们杂货店门前走过去,有一个上坡路段,走过上坡路,左边那一家洗衣店就是了。”

“谢谢你,另外,你知道选衣店几天会来收一次衣服吗?”原一平接着说。

伙计回答:“这个我不太清楚,大概三四天吧。”

“非常感谢你,祝你好运。”原一平还是十分高兴,于是他顺利从洗衣店店主口中得到老板西装的布料、颜色、式样等资料。

西装店的店主对他说:“原先生,你实在太有眼光了,你知道企业名人某某老板吗?他是我们的老主顾,你所造的西装,花色与式样,与他的一模一样。”

原一平假装很惊讶地说:“有这回事吗?真是凑巧。”店主主动提到企业老板的名字,说到老板的西装、领带、皮鞋,还进一步谈到他的谈吐与嗜好。

有一天,机会终于来了,原一平穿上那一套西装并打一搭配的领带,从容地站在老板前面。

“老板,你好!”如原一平所料,他大吃一惊,一脸惊讶,接着恍然大悟,“哈哈哈哈”大笑起来。后来,这位老板成了原一平的客户。

投其所好,了解客户的兴趣,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出发,客户自然会被你的真诚感动。懂得了先做朋友后做生意的道理,生意人就不会钻进唯利是图的死胡同,而是与自己的客户朋友双赢。

由陌生人变成朋友,由朋友变成客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太急于将陌生人变成客户,只会令自己增加一些烦恼和麻烦,销售之道是慢工出细活,不能操之过急。如果你没有立足于客户的兴趣和做朋友的态度,就无法立足于商场。

谈判是一种心理博弈

谈判是一项双向的活动,也是双方心理上的一种博弈。谈判的双方都在捕捉彼此的反应,以寻求对方心理上的弱点或是缺点作为突破口,以作为赢得谈判的筹码。在谈判博弈中,有人会使用一种巧妙避开对方锋芒,以退为进的谈判方式。这种方式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抓住对方急于求成的心理,不紧不慢地回应对方,以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让对方自动地败下阵来。

日本的商人经常会用这样的方式,三位日本商人代表日本航空公司和美国一家公司谈判。会谈从早上8∶30开始,进行了3个小时。美国代表以压倒性的准备资料淹没了日方代表,他们用图表解说、电脑计算、各式的数据资料来回答日方提出的报价。整个过程一直是美方代表唱独角戏,日方代表只是默默地坐在一旁,一句话也没说。

终于,美方的谈判人员关掉了机器,重新扭亮了灯光,信心十足地问日方代表:“请问贵方意下如何?”

“很抱歉,我们看不懂。”一位日方代表彬彬有礼,面带微笑地说。

“你说你们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哪儿不懂?”美方代表的脸色忽然变得惨白。

“哪儿都不懂。”另一位日方代表也斯文有礼,面带微笑地说。

“你们从哪里开始不懂的?”美方代表带着心脏病随时将要发作的样子问道。

“当你将会议室的灯关了之后。”第三位日方代表以同样的方式答道。

“那你们希望怎么做?”美方代表松开了领带,喘着气问。

“请你再重复一遍。”日本代表同时回答。

美方代表彻底丧失了谈判的信心,试想谁有可能将顺序混乱而又长达3个小时的介绍重新再演示一遍?最后,美国公司只好牺牲部分的利益,以求达成协议。其实,日本人并不是不懂美国人的方案,因为没人会派一个不懂技术的人去做如此重要的谈判,日本人的精明之处就在于以“我不懂”来拒绝对方的条件,或者说是不同意对方的看法。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心理战术,借“不懂“来攻击、打击美国人的心理防线。是的,他们成功了。

老子曾经说过: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当对方正处于锋芒毕露的阶段时,不可能退让;如果我们以硬碰硬,事情不会得到很好的解决。以退为进,避其锋芒,从对方的弱点出发,才是最好的办法。

同时,在与客户谈判的时候,要不要把自己的身价压得太低,这样对方不仅不会同情你,反而会得寸进尺。当对方处于优势的时候,示弱不是最好的办法,谈判的关键在于让对方明白与你合作的利益与好处在那里,只有给对方带来巨大的利益,对方才会接受你的条件。在双方处在僵持阶段时期,心理战术是人们最常用也是最为有效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