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深入浅出职场心理学
4149300000035

第35章 看穿职场——机遇造就升迁(2)

下属的要求一旦遭到拒绝,转而用离职或不辞而别来威胁上司的做法往往会引起上司的不满。纵然上司屈服,感受到威胁了,上下级关系也将失去了信任,而信任感恢复原状,即使可能,也是十分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从长远来看,暂时的胜利会变成永久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上司有充分的理由婉言拒绝你的要求,你向他保证你会继续努力和支持他会对你有很大的好处,这么做实际上是促使他尽快地改变现状。这样,你们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就会更加坚实。

总之,你只有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有可能得到上司的认可。

让竞争对手给你提个醒

竞争对手就好比一面镜子,通过他,你可以看到自己的优势,也可以看见自己的缺陷。如果没有了对手的随时提醒,你的缺陷也不会自动消失。对手,让你时刻提醒自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竞争对手的存在是一个优秀员工积极向上的动力,也是他在前进道路上最好的助手。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叫做“马蝇效应”,意思是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也会精神抖擞,飞快奔跑。后来则表示,一个人只要有竞争对手的存在就会刺激他振奋精神不断前进。

马蝇效应的典故来源于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段有趣的经历。1860年,大选结束后几个星期,有位叫做巴恩的大银行家看见参议员萨蒙·蔡思从林肯的办公室走出来,就对林肯说:“你不要将此人选入你的内阁。”林肯问:“你为什么这样说?”巴恩答:“因为他认为他比你伟大得多。”“哦,”林肯说,“你还知道有谁认为自己比我要伟大的?”“不知道。”巴恩说,“不过,你为什么这样问?”林肯回答:“因为我要把他们全都收入我的内阁。”

事实证明,这位银行家的话是有一定的根据的,蔡思的确是个狂态十足的家伙。不过,蔡思也的确是个大能人,林肯十分器重他,任命他为财政部长,并尽力与他减少摩擦。蔡思狂热地追求最高领导权,而且嫉妒心极重。他本想入主白宫,却被林肯“挤”了出来,他不得已而求其次,想当国务卿,林肯却任命了西华德,他只好坐第三把交椅,因而怀恨在心,激愤难平。

后来,目睹过蔡思种种情况,并搜集了很多资料的《纽约时报》主编亨利·雷蒙特拜访林肯的时候,特地告诉他蔡思正在狂热地上蹿下跳谋求总统职位。林肯以他那特有的幽默神情讲道:“雷蒙特,你不是在农村长大的吗?那么你一定知道什么是马蝇了。有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肯塔老家的一个农场犁玉米地,我吆马,他扶犁。这匹马很懒,但有一段时它却在地里跑得飞快,连我这双长腿都差点跟不上。到了地头,我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它身上,于是我就把马蝇打落了。我的兄弟问我什么要打掉它,我回答说,我不忍心让这匹马那样被咬。我的兄弟说:‘哎呀,正是这家伙才使得马跑起来的嘛!’”然后,林肯意味深长地说:“如果现在有一只叫‘总统欲’的马蝇正叮着蔡思先生,那么只要它能使蔡思所管辖的那个部不停地跑,我就不想去打落它。”

正因为有了对手的强大,我们才有了要超越对方的心理,才有了要努力学习,拼搏向上的想法。对手不仅是敌人,要把竞争者的每一次争夺看成是一种提醒,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力量,让我们不断前进。要想成为赢家,就必须首先端正心态,学习用欣赏的角度来面对强人,将对手视为自我提高的外在动力,从而获得成功的资本。

对手是激励自己前进的最好武器,作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不会把竞争者当成敌人,他们会和对手心心相惜,让对手时刻激励自己、提醒自己,让他们成为自己成功道路上最有利的帮手。

在我们自己的生意场上,竞争无处不在,对手的实力一天比一天强,对手的方法一天比一天有力地控制着你,那你怎么办?答案是,平静地对待我们的对手,仔细分析一下自己与对手的差距,学习对手强大的地方。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了众多的零售商店,经过四十多年的争斗搏杀,沃尔玛从美国中部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小城崛起。到目前为止,沃尔玛商店总数达到4

000多家,年收入2 400多亿美元,居于全球500强企业的首位,创造了一个企业界的神话。

沃尔玛的竞争对手斯特林商店开始采用金属货架代替木制货架后,沃尔顿先生立刻请人制作了更漂亮的金属货架,并成为全美第一家百分之百使用金属货架的杂货店。

沃尔玛的另一竞争对手富兰克特特许经营店实施自助销售时,沃尔顿先生连夜乘长途汽车到该店所在地明尼苏达州去考察,回来后开设了自助销售店,当时是全美第三家。

对手随处都在,可能他是你晋升的障碍,但是大多时候对手是你前进的动力,是促使你不断学习的目标。所以说,要学习对手的长处,保持前进的动力,从而一直焕发着生命的活力,这样的人,往往能成就大业。

很久以前,挪威人从深海里捕捞的沙丁鱼,还没等运回海岸,便都口吐白沫,奄奄一息。渔民们想了很多的办法,但都失败了。然而,有一条渔船,却总能带回活鱼上岸,所以他卖出的价钱也要高出几倍。后来,人们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这条船是在沙丁鱼槽里放进了鲇鱼。鲇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当鱼槽里同时放有沙丁鱼和鲇鱼时,鲇鱼出于天性就会不断地追逐沙丁鱼。在鲇鱼的追逐下,沙丁鱼拼命游动,激发了内部的活力,从而才活了下来。

对手是自己的压力,也是自己的动力。往往对手给自己的压力越大,此而激发出的动力就越强。尤其在竞技场上,没有了对手,也就没有了力。

雅典奥运会跳水男子三米板冠军彭勃在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特别感谢两个人,一个是队友王克楠,一个是对手萨乌丁。如果今天没有王克楠到场给我鼓舞,我的金牌就不会拿得这么顺利。我之所以要感谢萨乌丁,是因为没想到他今天发挥得这么出色,他这么大的年龄还那样拼搏,这刺激了我更努力地去比赛。”由此可见,竞争对手在彭勃这次的夺冠之路上扮演着何等重要的角色。

好人缘是晋升的铺路石

在现代社会,一个人要获得成功,除了具备良好的自身条件外,关键还有机遇和信息,而这两者都依赖于良好的人缘。在职场上,好人缘是你顺利工作的基础,是你取得信任的保障,更是你得到老板赏识获得晋升最好的铺路石。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通过对一个为数两千多人的目标人所进行的长达十年的跟踪研究,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和他拥有的支持者、帮助者的数目成正比。根据这一结论,安东尼指出:影响人生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人的才华、家庭背景等,而是人的社会关系或好人缘。

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内维尔·艾斯戴尔是一个具有很好人缘的人,无论在什么职位他都在公司中有很好的人际关系,这包括上司、下属、员工以及客户。

艾斯戴尔在可口可乐的工作开始于1966年,之前他的身份是赞比亚一家罐装厂的员工。罐装厂的老板是他当时女朋友的父亲,和女朋友的关系并没有维持多久,和可口可乐的关系却生根发芽开花。1972年他调到南非,成为该国最大的可口可乐罐装厂的总经理。1980年,他被任命为公司澳大利亚地区的负责人。而在1981年,他作为可口可乐和菲律宾圣密戈公司合资罐装公司的总裁被派往菲律宾。

在可口可乐众多的多事之地中,菲律宾在上世纪70年代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个,百事公司在当地市场上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1981年,艾斯戴尔被派到那里,为重整员工士气,他设计了一个主题为“老虎眼睛”的计划,不遗余力狠抓销售。像那个年代可口可乐公司的其他经理一样,他日复一日地去商店看望销售人员,有时候他会穿着慢跑的衣服出现。曾经有一次,为给员工们打气,他出其不意抓起一瓶百事可乐就朝墙上砸。很快,他扭转了菲律宾市场的局势,从最初的百事占7成市场,到后来的可口可乐占了70%的市场份额。

尽管职位越来越高,艾斯戴尔仍然喜欢四处走动。他改装了一辆大货车,上面有桌子和8—10张凳子,他总是把车开到郊外开会。他带领一行人游历东欧的各个城市。不时停下来拜访一些销售人员,他们有时也爬上车直接在桌旁汇报工作。他乐于和司机们聊天,也乐于看到不同环境下的人们,观察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20世纪90年代中期,艾斯戴尔在公司的发展前景越来越被看好,但这时候,公司内部另一位明星经理人的出现盖过了他的风头。1997年,格祖塔去世,道格拉斯·艾维斯特继任掌门,两人的关系就一直是公司内部关注的焦点。艾斯戴尔想要继续推进,但艾维斯特不希望看到一个过于强大的潜在竞争对手,不准备任命其为总裁。

艾斯戴尔1998年被任命为可口可乐大大不列颠饮料公司的总裁和CE0,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几乎要淡出人们的视线。但他接受了这个工作,并推动了可口可乐希腊罐装厂与希腊罐装厂的合并,使这家名为可口可乐HBC的新公司成为世界第二大罐装厂。1999年,艾维斯特去职。艾斯戴尔也是首席执行官候选人之一,但也许因为他在欧洲太忙了,达夫特“近水楼台先得月”。

此后他一直呆在可口可乐HBC,直到2001年,在CEO和副总裁的位置上退休,回到巴巴多斯岛的家中。三年后,他在那里出人意料地获得新的任命。这也许得益于他的好人缘,他和可口可乐董事会的吉米·威廉姆斯,以及前总裁科夫等人一直保持很好的关系。

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靠他的专业知识,另外85%主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好人缘可以为你铺平职场的道路,为你的晋升提供最好的保障。据国外研究表明,受人欢迎的人一般具有如下特征:聆听重于表达,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过分谦虚,犯错误时勇于承认及坦诚道歉,不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找借口。不过分讨好别人,珍惜自己和别人的时间。

在职场上要获得好人缘就必须认真处理好与上司、同事以及客户之间的关系。一个人缘好的员工无论是和上司的友好,还是和同事的友谊,或者与客户的私交,都有一项基本原则,那就是不要想着利用这种关系而达到个人在职场的目的,也不要被这种关系所利用。

曾经见到过一个年轻职员,因为工作能力突出而非常受上司赏识,关系也比其他同事要近许多,渐渐地,他就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会成为上司的接班人。结果上司为了显示自己的公平而提拔了别的同事,而他落得连在公司都呆不下去的下场。

周文大学期间是有名的“独行侠”,喜欢独来独往,但五年的工作经历让他感受到人际关系的重要,他发现,一个人要获得成功,除了具备良的自身条件外,关键是机遇和信息,而这两者都依赖于良好的人缘。

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选择朋友的时候,他有意选择人缘好的人。这样的朋友能带来很多的好处:其一,人缘好的人朋友肯定不少,如果你与他成为关系密切的朋友,那么他的朋友自然也会成为你的朋友,这对于你迅速建立或扩大人际关系网具有巨大作用。其二,人缘好的人群众基础好,他的能量也就越大,有时你会感觉到,找这种人帮忙办一件事,要比找其他人要容易得多,也迅速得多。

过去,周文只和脾气性格相投的人交往,遇到跟自己性格不和的人,就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顺眼,甚至讨厌和嫌弃别人。但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天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不同职业的人,不同性格的人交往,他学会了容忍相互间性格上的差别。

很快他就发现了人缘好的好处,首先他和客户的关系改善了,熟稔了,建立了一定的良好沟通关系,增进了工作成效,让他得以轻松地获得客户的信任,从而不断地取得不错的工作业绩,工作的开展也越来越顺利。

找个扶摇直上的梯子

古人有一句话“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深刻地阐释了外力对个人发展的作用。一个人在事业上要想获得晋升,除了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外,有时还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扶摇直上。

香港某杂志曾经针对港岛的上班族做过一份调查,结果在所有受访者中,有70%的人表示有被贵人提拔的经历。而且,年龄越大,曾受提拔比例越高,尤其是50岁以上的受访者,几乎每个人都曾经遇到过贵人。

该杂志同时指出,一般人遇到贵人的黄金阶段,大都集中在20—30岁这段时间,主要原因是,这是一个人一生中的事业关键期。

这份报告证明,有个好梯子相助,的确对事业有益。受访者中,凡是到中、高级以上的管理者,有百分之九十都曾受过上司的栽培;至于做到总经理,有百分之八十遇过贵人;自行创业当上司的,竟然百分之百全部都曾被人提拔。

有一位在一家中型企业做销售部经理的男士,在闲暇时间喜欢上网,且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一有时间就将自己在商场打拼的体会、经验、教训等写在博客里和别人分享,也时常去关注一些精彩的博客。有一次,浏览博客网页时,他发现一篇很精彩的文章,读完之后,发表了自己的读后感以及对文章的肯定和赞美。这样一来二去,他和作者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并经常在网上来往。

4个月后,这位男士和网友相约见面,交谈甚欢,并且对方邀请他到自己的企业去工作。原来,这位网友竟然是这位男士所从事的行业中第一大企业的老板,发现了他的才华并真诚提出邀请,后来,这位男士就是这家企业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真是好事挡不住,这位男士还利用网络在全国十五六个城市结交了20多位知心的朋友,大大促进了他业务的开展,人脉资源延伸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不论是什么行业,只要是找好了适当的梯子就可以使自己的职场更畅。有的时候一个人的成功就是因为遇到了能够赏识自己的伯乐,找到了晋升的梯子。

哈维·麦凯大学毕业后开始找工作。当时他满以为可以找到最好的工作,结果却徒劳无功。然而哈维·麦凯的父亲是位记者,他认识一些政商两界的重要人物。

这些重要人物之中有一位叫查理·沃德的人。他是布朗—比格(Brown&Below)公司的董事长,他的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月历卡片制造公司。四年前,沃德因为涉及到一些税务问题而服刑了。哈维·麦凯的父亲得知沃德的逃税一案有问题,于是他就赴监采访了沃德,并且写了一篇公正的报道。沃德看了那些文章后,他几乎落泪。在公正的报导和强大的舆论下,沃德很快出狱了,出狱后,沃德问哈维·麦凯的父亲有没有儿子。

“有一个上大学。”哈维·麦凯的父亲说。

“他什么时候毕业?”沃德问。

“他刚毕业,正在找工作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