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深入浅出职场心理学
4149300000007

第7章 职场读心术——读取同事心理玄机 爱打探别人隐私的人(3)

可以说,赢取人心、搞好人际关系对自己在事业上的发展有极大帮助,想在工作上表现良好也通常需要同事的合作与配合;业务的成功,往往是和睦的工作环境、同事间亲和融洽、上下一心直接促成的。所以,一个人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自己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个人能力十分出色,但是却得不到领导重用,反倒是那些个人能力一般、会拍马屁的人得到了领导的宠信。很显然,在现在这个关系社会里面,人际关系比能力要重要一些。你可以在一些方面没有能力去解决、去做好,但是只要有关系、有圈子,你就可以借助他人去做好。一项抽查也显示:“在现代职场中,一个人的事业成败,个人能力与人际关系中,个人能力占15%—20%,而人际关系所占比例为80%—85%。”所以,如果你没有得到你应该得到的重视,也就不要在心里有怀才不遇的想法;如果你感到别人不应该那样受到重用,也就不要感到气愤或不满了。你的工作能力强而没有显现出来,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你关系确实没有搞好;二是你不愿意搞好——或许你是以陶渊明为榜样的。

既然人际关系如此重要,那怎样才能搞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呢?最关键的是能否跟同事打成一片,和睦共处,尽得人心。

如何处理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第一,着眼于有益的事情,清楚我们的工作目标。要避免问那些“为什么”的问题,让焦点集中在工作中,学会心胸开阔,为人处世要面面俱到。

第二,让别人尊重你,首先是要尊重别人。尊重也不是表现在言听计从,工作中自己做到完善、改进和进取,如有意见或是疑问,可以在尊重的氛围当中提出,做到有理有节。记住:真正要开展好工作,不是让领导来适应你,而是我们去适应领导的做事方法、方案。

第三,多与同事沟通,相互理解。在发生误解和争执时,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换个角度考虑,为对方多想想,不能情绪化和激动化。

第四,对竞争对手,保持竞争的态度。既然能够成为对手,肯定有优势和值得借鉴的地方。而且要记住,没有永远的第一,所以,当你成功时,要保持一个大度开明的宽容风范、一个豁达的好心情,迎结新的挑战。

其实,光有人际关系,而没有个人能力也是不行的。个人能力和人际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个人能力是创业的地基,而人际关系就好比是一扇门,打开了就会茅塞顿开、平步青云。人际关系又是事业成功的无形资产,怎么挖掘就看自己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好比是一个领路人,方向标指给你了,怎么前进就要靠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去创新。

莫戴有色眼镜看同事

有个人总是不断抱怨办公室对面的同事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身上穿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来到他办公室,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女士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摘下他的眼镜,把这位朋友的眼镜擦干净,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不是别人的衣服脏了而是他自己的眼镜脏了。

在职场中,很多人做事看人带有偏见,常常抱怨别人工作做得不好,或是做事不认真,其实,问题并不是出在别人的身上,而是他自己戴着有色眼镜看别人或是以貌取人,所以才觉得别人有问题,要想使工作顺利就要改变自己的看法。

在有些时候很多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都有一些主观主义色彩,受到自己情绪和性情的影响,这种情况下理性就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缺乏理性的判断,那么就无法看到客观事实的存在,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有很多的偏见,而且在工作中也带有偏见。因为这些偏见的存在,我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也无法和同事正常的相处。

威·赫兹里特说:“偏见是无知的产物。”在职场中很多人喜欢以貌取人,这种偏见的看法很容易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局面,不仅容易破坏和同事之间的关系,还容易使自己陷入工作的误区。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写道:“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分别让一位戴金丝眼镜、手持文件夹的青年学者,一位打扮入时的漂亮女郎,一位挎着菜篮子、脸色疲惫的中年妇女,一位留着怪异头发、穿着邋遢的男青年在公路边搭车,结果显示,漂亮女郎、青年学者的搭车成功率很高,中年妇女稍微困难一些,那个男青年就很难搭到车。

这表明,很多人都是带着有色眼睛看别人的,做事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有的时候,我们做事遇到困难不是因为客观原因出了问题,也不是同事或是周边的人有毛病,关键的问题出在自己的身上。所以要改变这样的状态就要改变自己的看法,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鲍勃·胡佛是个有名的试飞驾驶员,时常表演“空中特技”。一次,他从圣地亚哥表演完后,准备飞回洛杉矾。在300英尺高空,两个引擎同时出现故障,幸亏他反应灵敏,控制得当,飞机才得以降落。虽然无人伤亡,飞机却已面目全非。

胡佛在紧急降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飞机用油。正如所料,那架螺旋桨飞机,装的是喷射机用油。

见那位负责保养的机械工。年轻的机械工早已为自己犯下的错误痛苦不堪,一见到胡佛眼泪便沿着面颊流下。他不但毁了一架昂贵的飞机,甚至差点造成三个人死亡。飞行员显然应该对不慎的修护工作大发雷霆,痛责那机械工一番。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胡佛并没有责备那个机械工人,只是伸出手臂围住工人的肩膀说:“为了证明你不会再犯错,我要你明天帮我修护我的F-51飞机。”

不戴着有色眼睛看人,面对同事的失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是一个人受到尊重受到欢迎的前提。宽容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原则,是同事之间交往的“润滑剂”。宽容并不意味着对恶人横行的迁就和退让,也非对自私自利的鼓励和纵容。所谓宽容是以善意去宽待有着各种缺点的人们。因其宽容而容纳了狭隘,因其宽容显得大度而感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功利的环境里,但倘若太吝惜自己的私利而不肯为同事让一步路,这样的人最终会无路可走;倘若一味地逞强好胜而不肯接受同事的一丝见解,这样的人最终会陷入世俗的沼泽中而无以向前;倘若一再地求全责备而不肯宽容同事的一点瑕疵,这样的人最终宛如凌空在太高的山顶,会因缺氧而窒息。

苏东坡的《河豚鱼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南方的河里有一条豚鱼,游到一座桥下,撞在桥柱上,它不怪自己不小心,也不想绕过桥柱,反而生起气来,认为是桥柱撞了自己。它气得张开嘴,竖起颚旁的鳍,胀起肚子,漂在水面上,很长时间一动也不动。飞过的老鹰看见它,一把抓起来,把它的肚子撕裂。这条豚鱼就这样成了老鹰的食物。苏东坡就此议论说:世上有的人在不应该发怒的时候发怒,结果遭到了不幸,就像这条河豚鱼,“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却“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真是可悲!

《菜根谭》中讲:“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证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在职场中,对待别人采取宽容的态度,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愿望看待别人,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同事,这样你就能够快乐地在职场中工作和生活。

和同事的说话之道

俗话说“一句话说得让人跳,一句话说得让人笑”,同样的目的,但表达方式不同,造成的后果大不一样。和同事相处需要掌握一些与同事说话的艺术,尤其是要把握说话的分寸。说话要分场合、要有分寸,最关键的是要得体。

在职场中,说话不能直言,我们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容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有些人城府较深,我们搞不清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要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环顾左右而言他”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