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奇缘梅娘与佛
416600000022

第22章

这一天晚上,梅失眠了。就是睡不着的梅,又想起了凯儿。

梅恍惚又看到了凯儿的身影,她正欲追寻而去,却听到一个声音斥道:“冤孽啊!回头是岸!回头是岸!阿弥陀佛。”梅如遭当头棒喝。眼前竟然如同过电影似地出现了一幅幅画面!那是很久远、很久远的过去世…

梅看到了20来岁的自己,身着唐装,正在看着一个很明显比自己小的男孩写字,两个人言谈的样子很亲热、很幸福。那个男孩看起来很像凯儿的样子。梅看不出来他们是什么关系?只是感觉很是不一般…

梅又看到身着唐装的自己和那个男孩手拉手走在集市上,两个人很是开心、快乐的样子…

梅再看到身着唐装的自己和那个男孩竟然是在被人强行分开!悲伤和痛苦写在两个人满是泪痕的脸上。梅眼见着自己披红挂彩地被一群人簇拥着扶上了花轿,盖上了红盖头,而啼哭着的男孩追赶着花轿…梅的心感到了一阵抽搐般的疼痛…

梅又看到了情窦初开的、花儿一般的自己,亭亭玉立站在荷塘边,望着荷塘里的小船上正在采荷的少年。梅看出来了,那少年的样子好似凯儿。只是又不知到了哪个朝代?梅认不出来那服装是哪朝哪代的。但梅好似听到了自己和采荷少年的悄悄情话…

梅又看到了自己和凯儿痛苦悲伤的结局:梅被一个泼皮无赖玷污后投河自尽,似凯儿的少年哀伤地在河边徘徊,最终相随而去…梅的心再一次抽搐起来…

梅看到身着白袍时的凯儿,一脸莽莽然寻找什么的神情。只见他走着走着,突然被一辆飞奔过来的马车卷入了轮下…

另一个画面上,梅看到自己竟然是身着僧服、禅定修行的僧人!…

梅看得惊悸不已,一阵又一阵的心痛从心底里发散开来。原来自己和凯儿之间竟是有着如此多的渊源,这是梅所没有想到的。曾经有过的、对自己的前世今生感到困惑的想法不能不说是有着一定的无法言语的道理。梅不得不相信冥冥之中命运的安排是如此地不可抗拒。

前世情劫已过,今生缘分已了,自己还有什么可牵念的呢?一切自有因果。

梅这么想着、想着,就醒转过来了,眼角依稀还有泪痕。这泪是为了前世再前世的自己和凯儿流的,是痛过之后的清醒。

梅有了大彻大悟的感觉。她起身下床,披衣出门来到院子里。

夜空朗朗。梅深吸了口气,中气内敛,极其清醒地对自己说道:“梅,一切都有了前因,这后果该由你自己来选择了。你心里明白吗?真的明白吗?”梅感慨地望着夜色中的这座宅院,它是凯儿送给自己的,也是凯儿引领着自己来到这个小山村,来到这一潭古泉前。凯儿,往生前世中,我们究竟是有着怎样的渊源?今生今世的缘分是不是就此了结了?

梅想到了凯儿,心里竟然还是放不下!她苦笑了,笑自己的无奈,笑自己的身不由己…

梅的病情渐渐好转,只是她整个人有些变了,变得沉默少言。

梅时常地就在空中亭台上坐着发呆、叹气。等到文回到梅宅中时带着疑问相询,梅望着他总是欲言又止。

梅觉得实在无法跟丈夫交流自己这份心底的秘密,丈夫会说自己神经病的。梅确信文会说出这样的话。梅只有自己在心里想着这件事,发愁着自己对凯儿的这种放心不下的感觉。

日子一天天过去,梅的生活继续着。

她的小说倒是越写越顺手,思绪如潮的她经常写着、写着就自个儿唏嘘不已。等到小说发表了,一家人兴高采烈地为她庆贺,可是梅却提不起一点精神来。

梅感到很累,是一种心灵上的空虚感。梅觉得没有一个自己能说得上是知己的人,能说说话的知己。

这一天上午,梅正在梅宅的后院收拾菜地,就听到了汽车的喇叭声。梅知道是有人来到梅宅的院前了。她赶紧起身来到前院,果然看到几个人朝院里走来。老远地,梅看出来了,是凯儿他们。

梅喜出望外,迎了上前。凯儿也是喜出望外地朝着梅跑过来。两个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梅哽咽了:“凯儿,梅娘好想你啊!你过得好吗?”

“我很好,梅娘。就是老想你了。”凯儿非常兴奋,说话也不结巴了。

梅感慨地望着凯儿,仔细端详着。

梅的心里转过了种种的念头,就像过电影一样出现了过去世的种种因缘。梅再看看凯儿身后跟着的父母亲,很明显地对凯儿疼爱有加。

梅心里不得不感慨: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过去世的种种孽债到了今世已经是有了最好的了结机缘。因果相报,循环往复。这种种的情劫到如今已是最好的了。自己对凯儿的感情已是如娘儿般地疼爱。话说万事皆有因果,该着自己和凯儿做个好娘儿,在今世就把这一切了了吧。

梅顿时心清神明,大彻大悟了。她热情地招呼着凯儿和他的父母到家里坐…

梅又变得开朗起来,心情格外地好。

她经常地就是在村里走走,望望山、看看水,再就是上山看看泉眼,习惯性地在山上喝一捧泉水了再回来。

梅认真地教育儿子,并支持丈夫的工作。

梅对父母极尽孝道,一家人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梅很知足。这种满足而幸福的感情体现在梅的笔下、梅的小说里,梅写作的笔触越发行云流水、酣畅淋漓。

在这同时,梅开始研究佛经,学习佛教的教义。学习佛经以后的梅,心志变得更加坚定,心神更加内敛,心态更加平和,更加安详处事待人。她还时常以自己的言行带动着身边的人们以善为念,学佛向佛。

在这古泉村周围,只要说起梅娘,没有人不竖大拇指:“好女子!善良啊!处处为别人着想。”梅确实是如此地影响着周围的人,或自觉或不自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