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左手蜗居右手奋斗
4176200000024

第24章

赵普:从小保安到央视新闻主播

和王宝强一样,现在的央视新闻主播赵普原来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草根——体育馆的小保安。王宝强想演电影,而赵普想成为电 视节目主持人,他们都为了目标而执著地努力,为了摆脱蜗居而艰辛地奋斗。

与懵懵懂懂地只知道自己想演电影,连演电影具体是怎么回事还没搞清楚,就一头扎进群众演员堆里的王宝强相比,赵普对自己 的目标有着更清晰的认识,并为此做了精心的准备。可以说,王宝强是一个跟着感觉走的自发的追梦人,而赵普更像一个已经达到了理性层面的自觉的追梦人。

● 小保安有一个主持梦

1971年,在安徽省太平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一个叫赵普的男孩出生了。在他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赵普读初中时, 他的姐姐和哥哥都想结婚,可家里却穷得连一张新床都置办不起。懂事的赵普考虑再三,决定放弃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参军去。他振振有词地向父母说明了自己的理由:“我去参军,既可以为家里节省学费,又能在部队得到锻炼,还能为家里争得荣誉,复员后没准还能找到工作,是一举四得呢!”

在得到父母的首肯后,1987年12月,16岁的赵普离开家乡,到北京某后勤部队当了一名士兵。在新兵连的联欢晚会上,赵普表演 了诗朗诵,他饱含真情的表演打动了在场的所有官兵。所以,新兵连的训练一结束,赵普就被分配到连队广播室,当了一名广播员。为了把广播员的工作做好,赵普每天晚上7点,总会准时地守在电视机旁,为的是看《新闻联播》。他从头到尾仔细地揣摩《新闻联播》主持人的一言一行。当时,赵普已经确立了自己未来的目标:要成为一个像样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但通往目标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1990年3月,赵普退伍后,被安排到安徽省体育局下属的体育馆当了一名保安。从保安到电视 节目主持人,这之间的距离似乎太大了,大得足以让人泄气。但赵普没有气馁,仍然执著于自己的目标。每个月几百元的工资,大部分都被他用来买有关主持艺术的书籍。为此,他没少受同事们的奚落:“你就是个当保安的命!别做梦了!”

为了练好自己的普通话,咬准每一个字的发音,每天下班后,赵普都会将《新华字典》上的字连同拼音抄满整整6页纸,折成小 卡片,放在衣兜里。只要一有时间,他就拿出卡片,一个字一个字地练习发音。功夫不负有心人,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赵普的普通话就已经练得炉火纯青。当初曾笑话过他的同事们,也佩服得五体投地,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赵普的普通话说得顺溜。同时,为了练好形象和表情,赵普又专门从书店里搜集一些印有电视节目主持人形象的挂历,把它们贴在镜子旁边,方便自己对照着模仿。

● 终于迈出了第一步,但却遭受双重打击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当一个人做好充分准备的时候,机会也就真的降临了。1991年,安徽省气象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名 临时的气象播报员。虽然气象播报员只有短短3分钟的出镜时间,而且还只是一个每月只拿200元劳务费的临时工,但赵普还是决定试一试。

可是,当他把自己的简历递到气象台主管人事的领导面前时,那位领导只是草草地扫了一眼,便把材料丢还给他,面无表情地说 :“招聘对象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你不符合条件。”看到对方这种冷漠的态度,赵普心里难过极了,但是他不甘心就这样错过机会。于是,赵普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诚恳地说:“虽然我没上过大学,但我学习了很长时间的主持艺术,恳请您给我一个机会。”

说完,赵普就在那位领导面前播报了一段天气预报。那位领导一听,觉得赵普的确吐字清晰准确,就同意让他试一试。结果出乎 他的意料之外,赵普的综合素质竟远远超过其他竞争者,被录用了。

赵普当然并不满足于只当一名临时的气象播报员,而是想以此做敲门砖,最终成为正式而且出色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因此,为了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赵普报名参加了北京广播学院(现已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的自学考试,以便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播音主持的知识。从此,他一边当保安,一边播报气象,一边自学,每天都很忙碌。

转眼间,3年的时间过去了。正当赵普给自己充足了电,蓄势待发的时候,一连串的打击接二连三地落到了他的头上。1994年11 月,赵普的父亲因患膀胱癌不幸去世;3个月后,他又意外地接到了体育馆“不再续聘”的通知。接连遭受丧父和下岗的双重打击,命运似乎对24岁的赵普过于残酷了。但赵普并没有就此消沉下去,生活还要继续,希望的火种还珍藏在他的心底。

● 住地下室,摆刻章摊,当图书馆管理员

下岗后,赵普立即开始在合肥找工作。然而,整整两个月过去了,他连当搬运工的活都没找到。最终,他拿出自己仅有的2000元 积蓄,和一个同学合伙卖服装。而为了谋生,赵普不得不放弃了北京广播学院的自学考试。

为了淘到物美价廉的服装,赵普不仅每天凌晨就要赶往千里之外的武汉市汉正街,与小商小贩们讨价还价,而且在天黑前还要赶 回合肥。虽然服装小店在赵普和同学的精心打理下,生意越来越红火,但巨大的失落感却使得他的内心十分痛苦。

天无绝人之路。恰好在这个时候,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干部专修班正在全国招生。这则消息就像一支强心针,扎在了赵普那“休 克“了几个月的心间。赵普毅然决定报考,但他从招生简章中得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属艺术专业,既要考文化课,又要考专业课。

文化课需要参加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专业课则是寄送本人主持或播音的作品。

当时已经是1995年6月,距离文化课考试只剩下4个月。对于只有初中学历的赵普来说,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完整整3年的高中 课程,几乎是天方夜谭。但赵普决心放手一搏,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他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从早上5点到子夜1点,所有的时间都被充分地利用起来。即使是上厕所,他也要带上英语单词书,后来索性到一所中学的高三班插班学习。

凭着这份决绝和勇气,1996年2月,只有初中文凭的他终于接到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录取通知书。1996年9月,赵普拿着退出 服装小店得到的8000元钱,去了北京。像所有到北京打拼的年轻人一样,为了节省开支,赵普只能在离学校较远的一间小小的地下室蜗居了下来。

不同于公派来参加学习、单位给发工资的同学,赵普必须在学习之余打工,好把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挣出来。安顿下来之后,赵 普开始四处寻找打工的机会。可是,一个星期过去了,他还是没找到活。想到自己曾经学过篆刻,赵普就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地下通道里摆起了刻章摊。

后来,一位热心的老师得知赵普是在一边上学、一边挣学费后,为他争取到了一个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机会,这样一来,他每月 可以拿到450元的助学工资。

● 潜伏在北京电视台

半年的时间过去了,1996年年底,北京广播学院开始鼓励干修班的学生外出实习。赵普通过114台查询各家电视台的电话,然后 挨家询问:“我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学生,你们那儿能接收我去实习吗?”靠这种大海捞针似的查询和一次次的毛遂自荐,赵普意外地获悉北京电枧台正在招聘电视节目主持人,他立刻带上自己的资料跑去应聘。北京电视台的领导认真地浏览了他的资料和临场表现后,最终同意给他3个月的试用期。

机会来之不易,赵普希望尽快地展现出自己的主持才能。进台后的第三天,他就主动请缨出镜,但台里只让他配音。赵普在内心 盘算着:这样长期坐冷板凳下去肯定不行,怎样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留下来呢?

当时马上就要到春节了,台里上上下下一片忙碌的景象。赵普觉得越忙越可能出现缺人的情况,便打电话告诉母亲,他春节不回 家了。那些天,赵普日夜守在录播室里,遇到同事们出镜,他就一个声调、一个表情、一段串词地细细揣摩。录制节目的空闲时间,他就捧着有关主持的专业书籍苦读。

苦心人,天不负。1997年2月12日,大年初六,台里提前录制的一档迎新春的节目,需要一个外景主持人补录一些外景。可是, 这时台里正式的主持人不是正在录制其他的节目,就是回家过春节还没回来。赵普主动申请去录外景,得到制片人同意后,他扛起摄像机就冲出了门。结果,节目一经播出,便受到观众们的一致好评。台里的另一个制片人在看过这期节目后,非常欣赏赵普的表现,竟主动找到赵普,点名要他主持自己负责的《财经报道》节目。

1997年年底,赵普又被选中做《热线律师》节目的主持人。自此,不仅他的名字开始频频出现在“新闻播音排班表”上,他也逐 渐在北京电视台站稳了脚跟。于是,等到他从北京广播学院干修班毕业后,北京电视台就正式与他签订了聘用合同。

● 终于成为央视新闻主播

时光荏苒,到了2001年,赵普已经不满足于只做一个单纯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觉得,主持人只是负责一个点的工作,而制片人 则是负责一个面的工作。于是,他不仅开始有意识地从一个制片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且挤出时间到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进修制片专业的课程。

通过4年的刻苦学习,2005年7月,赵普不仅拿到了制片专业的本科学位,而且因为从制片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他的主持水平更上 一层楼,先后领衔近20档节目,成为北京电视台主持节目类型跨度最大的主持人,并获得了中国第六届金话筒奖提名。

接下来,赵普又攻读了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专业硕士,并为自己确立了新的目标:进军中央电视台,成为中国顶尖的电视节目主持 人。

2006年年初,中央电视台举办“魅力新搭档”比赛,为央视主持人王小丫寻找新搭档。35岁的赵普报名,成为年龄最大的参赛选 手。经过40多天的比赛,赵普从千余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夺得了这次比赛的第三名,果真冲进了中央电视台。

2006年6月5日,央视新闻频道推出了一档长达150分钟的早间新闻节目《朝闻天下》,赵普成为这档新闻节目的主播之一。 “5.12汶川大地震期间,赵普在新闻直播中情不自禁地潸然落泪,人们瞬间记住了这个有着真性情的主持人,有人说:“他的泪水闪 烁着人性的光辉,比钻石还珍贵。”

赵普流泪的背后是他长期在社会底层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草根情结。他用16年的时间,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小保安,成长为中 国顶级电视媒体的新闻主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缔造了一个真正的传奇。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作为“蜗居族”,你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你必须执著地努力、艰辛地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