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有理想,春暖花开
4184200000026

第26章 心有理想,春暖花开(3)

二、职业理想的具体阐述以及我为我的理想作了哪些准备

读到这里,读者可能会奇怪,成为教育工作者和中国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我想这个关系是十分深刻的,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乐感文化,而西方文明则伴有恐惧与死亡的基因。这个问题北大辜正坤教授开设的中西文化比较课上曾专门作过论述,对此我不想再作过多的论证,只想说我上了众多的文化类课程,阅读了众多文化经典后,愈加证实了这种比较。

但是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在五四以后直到今天,出现了一个时空上的断层,具体说来就是随着清末、民国西学传播的深入,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传统哲学的弊病,所以他们完成了一种文明跨越发展的第一步,即在掌握了另一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批判传统哲学。但是随着一系列重大的政治社会事件,发展的第二步——在批判之后,吸收新的文明因子,扬弃儒家哲学之精华与糟粕,从而推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过程(在儒学界被称之为第三期儒学发展)——戛然而止。这个问题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非二时三刻可以解决。可叹的是在这个问题上当代中国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人:一是不怎么懂儒学,却利用商业化运作和迎合大众审美趣味大赚一笔,塑造政绩的,他们是今天国学热的有力推动者;二是真正了解传统儒学,却蜷缩在象牙塔里自娱自乐的,他们支撑着学脉的传承,却不为社会大众所了解。所以概括说来,我的职业理想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是推动儒家哲学的现代化进程,即必须将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实践相结合。今日之中国已远非清末民国之中国,今日之世界也远非马克思时代的世界,所以儒家哲学发展的第一要务必须是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实情,必须让大家学习哲学后能切实解决自己的问题。第二是将中国哲学的影响力扩大,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没有拿定主意。我一开始觉得成为一名著名的学者能够有力推广中国哲学,可是今日之中国仍然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社会现实告诉我,一百名专家学者的长篇大论可能抵不上重量级官员的一句话。其实这也符合经济学原理的斗鸡博弈,所以我又想成为教育部部长是否更有利于这个工作。

但是我非常确定的是,要想推动儒家哲学的现代化进程必须做好两个基础性工作:一是拥有全面的知识储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二是在一切学习中,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我个人认为自己基本按照这个要求在准备。政治方面,我辅修了北大国际政治双学位,并修习了一些政府管理学院的课程,基本建立起了一个完整政治理论框架。同时我也积极地参加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比如我参加了一次又一次学生会竞选,深刻领悟了校园政治的含义。我组织和参加的社会实践团也多与政府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去年组织去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实践团,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副部长、我们院党委书记和系主任,此团也受到新疆方面的高度重视。在这次实践过程中,因为自己是团长,要处理实践团的各种问题,双方的级别也都较高,所以在来来往往中学到了很多今日中国官僚体系运作的方式,深深感叹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之间的鸿沟。经济方面,因为自己是经济学院的本科生,可以说四年学习打下了比较扎实的经济学基础。我和老师合写的论文在中国最顶级的经济学类期刊上发表,应该算是对自己学术造诣的一个肯定。准确地讲,我从来没有深深地热爱过经济,但我从来没有后悔学了经济,因为它教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一个常常是撕破一切温情脉脉的面纱,直指本质的视角。我参加和君商学院则是出于实践的角度,因为今天中国经济学体系是西方经济学的天下,但中国经济的实践却绝非如此,在和君商学院接触到的大量中国本土商业企业的运作,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文化方面,我阅读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和近现代文化大家的著作,并修习了诸多北大开设的文化类课程。世界知名的一位文化大家将在北大开设四书阅读小组,我也有幸担任组长,我想这是对经典之经典一次系统梳理的好机会。实践方面,一来我会广泛了解中国通俗文化的走势,比如音乐、电影、流行书籍,二来我一直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幼儿园到现在,我几乎走遍了中国的各个省份,实地考察了中国多姿多彩的亚文化圈。下一步当然就是周游世界了,现在我最想去的就是肯尼察沃自然保护区。艺术上,我学习了十余年的中国民族舞,并在北大修习了不少艺术理论的课程。我会经常去看各种艺术表演,当然这不完全因为自己的理想,也因为这种欣赏能让我平静、快乐。

三、下一步的职业规划

下一步,我的计划是去美国攻读硕士学位,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的高等教育仍然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美国的经济实力也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所以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必须拥有世界级的视野。我想在中国学得再多、了解得再多,也不如亲身去美国体验一下。至于是否在美国工作,我想去那之后再作决定。我记得一些名人谈到职业规划时,常常鼓励我们用反推法完成,比如说你50岁时想当教育部部长,那么你40岁时要做到局长,30岁时要做到处长,25岁要考入教育部当公务员。但是我觉得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巨大的转型期,我们不能过于执着,要有灵活机变的能力。学生工作的经验告诉我,很多事情不是靠个人努力就能完成,它还需要很多因素、一些机遇和一点运气,所以我目前的打算是:目标是坚定的,道路是灵活的。

【投资理想三步曲】

(和君商学院第三届学员,清华大学电子专业博士生)

我的职业理想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成为一名好的投资者;第二,建立一家好的投资公司;第三,传递一种好的投资理念。

一、好的投资者

什么是好的投资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有人重基本面,有人重技术面;有人重价值,有人重价格;有人重宏观策略,有人重行业公司;有人重风险管理,有人重机会把握;有人擅长选股,有人擅长选时;有人自上而下,有人自下而上;有人做阿尔法,有人做贝塔;有人做定性的,有人做定量的;有人做主动的,有人做被动的;有人追求超额收益,有人追求绝对回报;有人偏好风险,有人厌恶风险;有人投资周期三年,有人投资周期三天;有人跟随市场,有人逆向市场;有人追求热点,有人回避热点;有人追涨杀跌,有人追跌杀涨;有人放弃自我观点,跟随市场波动,有人坚持自我观点,忽略市场波动。

总体来说,除去少部分纯粹追求刺激的交易者,大部分投资者参与到市场中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所以好的投资者就是赚钱能力强的投资者。而赚钱能力更准确地说就是具有获得持续超额正收益的能力。

1.持续

持续复利是投资的本质,也是投资的最大魅力。爱因斯坦说“宇宙间最大的能量是复利,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是复利”。一个不大的雪球,如果有办法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假以时日,就能滚成很大很大的雪球。但实际上,很不幸,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正是这个游戏最难的地方。对很多人来说,这个雪球真的没办法持续地滚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持续复利难以获得,源于投资需要面对的两个本质不确定性:第一个不确定性是未来,第二不确定性是人心。

未来的不确定性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标的的不确定性,判断一家公司好坏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竞争优势、盈利能力、成长性、经营能力、运营风险、行业发展、管理团队,等等;其次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包括市场对标的的预期、估值水平、流动性、市场风格变化,等等;再次是外部的不确定性,包括国内外经济环境、重要行业宏观数据、政策变化、信用风险、催化事件、自然环境、关联市场波动,等等。

人心的不确定性同样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人性的不确定性,如追涨杀跌背后是趋利避害的人之天性,对理论和消息的依赖是面对不确定时内心的软弱,一买就套、一卖就涨、一捂就死是在得到后的厌倦和得不到的焦虑之间摇摆的围城心理,投资惯性和路径依赖体现的知识的有限性,等等;其次是群体行为的不确定性,包括市场的羊群效应,预期的自我强化和自我崩塌,现实预期之间的反身性,不同资金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等等;最后是自我认知的不确定性,市场的波动和面对不确定时对自我的依赖,会无限放大性格中的弱点,如果不深刻全面地认识自己,一味跟随别人看来所谓正确的东西,会很快被市场淘汰。

虽然有两个本质困难,但我认为从理论上来说,获得持续复利又是可能的。其关键在于把握属于自己的机会。这有三层意思:第一,市场永远有机会,永远不要放弃;第二,要做事、要修炼、要等待、要有耐心,机会来了要把握住;第三,市场机会很多,多到任何时候、任何类型的投资者都可以找到充足的自己可以理解、可以把握的机会,这意味着要放弃很多不属于自己的机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从实务角度来说,获得持续收益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己和”四方面条件,“天地”对应未来,“人己”对应人心,简单地说,就是要更深刻地理解市场、理解公司、理解人性、理解自己。其中对自己的认识是最核心的。面对茫茫不确定性,唯一可以依赖的东西就是客观的结果和主观的自我。此外,任何一个人想要在一个领域里做成一件事情,没有五到十年的学习、专注、坚持,几乎是不可能的,专注能够让你在这个领域里非常专业、深入、平和、从容,能够让你看到更长远、更宏观、更本质的东西。

2.超额收益

超额收益就是超过正常(预期)收益,如果用作长周期的评价指标是没有问题的。比如巴菲特1965—2009年收益率20.3%,彼得林奇1977—1990年收益率29.2%,索罗斯1969—1988年收益率32.9%,詹姆斯西蒙斯的大奖章基金1988—2007年收益率35%。他们都大幅跑赢同期业绩比较基准,获得了超额收益。但是另一方面,超额收益又常常作为短期评价标准,与容错机制和市场认识相联系。比如有投资者2008年市值大跌,没有获得超额收益,但坚持认为这是价值投资,应该忽略市场波动,价格没有意义;有投资者2009年市值增长较慢,没有获得超额收益,但认为这是重视绝对收益,减小风险的代价。这些说法的暗含假设是我牺牲了眼前的小利,获得了长远的大利,但在未来的利益真正兑现之前,类似的争论永远是双方各执一词、莫衷一是。

到底谁对谁错呢?我认为所有关于超额收益的判断都与时间视野(time horizon)有关。任何类型的投资者,都有自己所关注的时间视野,可能是三天,也可能是三个月,还可能是三年。我觉得,如果在自己选择的时间视野内,没有获得超额收益,就是错了,未来涨回来算未来的,现在错了就要找原因,争取不要再犯,这样才可能积累,才可能进步。

3.正收益

这几年关于超额收益和绝对回报的争论不亦乐乎,似乎二者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站在基金经理的角度,这个确实很难调和,为了跟上业绩标准,有时候必须操作。但对于没有短期排名和业绩基准压力的投资者,是有可能将二者统一的。其核心就是追求正收益。绝对回报实际上是风险调整后的超额收益,如果有良好的风险管理,是可能获得超额正收益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最大的风险来自两条,第一有把握,第二有诱惑。利佛摩尔说有把握的时候才下大注,但毕竟是未来的东西,无论多大的把握总有预料不到的情况存在,对有把握的情况也要格外小心。很多人在生活中精打细算、谨小慎微,但在市场中就仿佛换了个人一样,常常火中取栗、刀口舔血,就是因为遇到了巨大的诱惑。所以只有好的风险管理,才可能获得正收益。

总之,成为好的投资者最为关键的是有一套能够长期坚持,并且不断完善的投资体系。这套体系应该符合自己的性格特质、知识背景、市场经历、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以所关注时间周期的结果来衡量,以自我认知为核心,不断探索风险管理、容错机制、市场认识、标的选择、知行合一、机会把握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反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不断超越,以止于至善。

二、好的投资公司

投资者,特别是一个中国投资者,几乎都有一个巴菲特梦。在为格雷厄姆的公司工作了18个月之后,26岁的巴菲特就成立了自己的合伙企业,一直“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造就了一段投资界传奇。优秀的投资者与优秀投资公司的出现,都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从各个角度衡量,中国都处在优秀投资公司出现的最好时候。

二级市场方面,这两年中国私募基金发展迅猛,目前市场上348个非结构化产品中,47.13%的成立于2009年,成立于2003—2005年间的还不到1%。仅2009年上半年成立的信托产品就超过历史成立的产品总量。就目前来说,成立一个私募基金已经比较容易,无论是服务机构,还是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已经比较成熟,契约制、公司制以及最新的合伙制公司都会有好的发展。江山自有新人出,2006年之前的赵丹阳,2007年的但斌、李驰,2008年的金中和、星石、从容,到2009年的新价值、尚雅、新重阳。大的私募基金规模超过20亿,已经接近小的公募基金。随着中国金融创新的深化和金融产品的丰富,真正意义上的Hedge Fund(对冲基金)会兴起,10年内会有规模超过千亿的私募基金出现。公募基金方面,目前规模超过2.5万亿,流通市值占比20%左右,GDP占比不到10%。未来20年,随着市场逐渐成熟,基金购买率会逐渐提高,规模会与中国GDP等量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