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有理想,春暖花开
4184200000043

第43章 心有理想,春暖花开(20)

前面所说,都是在说我对人和自己关系的理解,也是我二十几年人生中主要处理的问题。以我二十年的阅历和识见,很难说对人和人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有什么太深的理解。说实话,我说不清楚为什么要与人为善,为什么要有所担当,但我知道我内心有朴素的冲动,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我爱一个个具体而非抽象的人,我希望能以我的力量使他们的生活更加快乐、幸福。我知道这需要我更为强大,才能有能力去帮助需要我帮助的人,才能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一点贡献。

二、和君——今日见汝,得吾心矣

啰唆这么多,无非是想告诉我自己,我最终想要什么,在人生将尽的时候什么能让我觉得无悔。苏轼小时候看庄子,感叹说:“吾昔有见于中,口不能,今见庄子,得吾心矣”。第一次看到《三度修炼》《心有理想,春暖花开》的时候,心中就涌动着这样的惊喜。那种理想主义、使命感、历史感,那种对生命美好而纯真的感觉,那种沉潜内修、蓄深养厚的精神,让我深深的赞同。

为什么要入和君商学院?因为今日我遇到和君,确实有得吾心之感;因为我理解和君不只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我想要的生活方式。遇到和君就像一个童话,感觉心灵找到了家。

于是我想在这里安放我的精神世界,寻找生命的大智慧、大格局。我想在这里沉潜内修、汲取养料、端正态度、升华气度、夯实厚度,经受时光的煎熬和磨砺,践行理想主义的伟大长征。同时,我想在这里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和他们一起肝胆相照、互相砥砺,为着理想,为着生命,“趁青春,结伴向前行”!

三、上路——正心诚意,立志远行

1.立志远行的态度

冯仑说:“成功是时间的函数,伟大是熬出来的。”人们总容易忽略“想要”和“得到”之间的那段距离。很多励志的故事、电影也是一样,都只会描述成功之前的落寞,然后突然彻悟,开始努力,之后就是成功的荣耀,而往往一笔带过努力过程中的重重煎熬。每每到这样的地方,电视画面总是串联起一大堆发奋镜头的片段,再配上煽情的音乐,几十秒至多几分钟就过去了。镜头再摇回来,主人公就已经是一个浴火重生的新人了。这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发奋努力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事实上,这中间的过程远没有那么简单,从一开始就要作好远行的准备。不是说有了理想,想到了要努力,就能够努力,能够持之以恒、不懈奋斗,这期间充满了焦虑、煎熬和长久的寂寞、等待。如果启蒙之前已有的基础、习惯不是很好的话,要改变更是充满痛苦。身体上的劳累还是其次,更痛苦的是心灵的挣扎、怀疑、彷徨、恐惧。我总想,如果我有一天能够实现我的生活理想,一定要写一个故事,里面不把长久的寂寞、煎熬几笔省去。我要花大笔墨,写主人公在过往的自己和想要的生活之间来回地拉扯。伟大是熬出来的,熬的就是这颗心啊。

在上路之前就作好远行的准备,十年一剑,沉潜内修。“立身不求无患”“处世不求无难”“究心不求无障”“行道不求无魔”“谋事不求易成”。把困难与痛苦当作生命的养料,在理想光芒的照耀下,以宗教般的意志经受长久的寂寞等待。

2.今后一年的学习与成长计划

(1)专注与专业。

本科时候,书读得很杂,什么都翻一些,似乎什么都懂点,但实际上什么都不懂。时间久了,感觉自己很空。读研以后,慢慢理解专业与专注的重要性。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总量和深度都在加大,一个人很难再成为那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要获得成功,除了知识能力的积累以外,实践经验、人脉资源也都非常重要。如果东看看,西试试,结果肯定是哪方面都做不好。人的精力总是有限,要想有所成就,必须专心、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内埋下头,坚持不懈,每天精进一点,十年二十年过后,专业竞争力就肯定无人可及。

因此,和君这一年,我希望自己一方面能系统地梳理经济、管理类知识、思想,另一方面能专注一些,在某一个领域有比较深入地积累和理解,开始训练自己的专业能力。我是学新闻的,想做一名记者。都说记者是万金油,什么都知道一点,又什么都不懂。我觉得未来需要的记者不应该是这样。好记者应该是专家型记者。应该找到自己主攻的领域,深入下去,练就一招鲜,这样才能对所报道的对象有客观、深入地认识。新华社的记者王军,十年埋头城市建设领域,终于完成《城记》,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问题作了深刻的解读。之后,他依然在这个领域不懈努力,更多地介入当代城市问题,放宽到世界城市发展的视角,不仅着眼于城市的物质形态,而是更多地挖掘隐身其后的土地制度、税收制度、法律制度等等。多年过去了,当年一起跑城市建设口的同行可能早就淹没在各种各样繁杂的新闻事件中了。而王军始终没有离开,今天,他成为了比城市规划科班出身的专家更为权威的专家。

(2)把激情落到实处,把价值观变为习惯。

《三度修炼》中说,真正的事业远行者,必须回到生活常态和朴实无华中,把对理想的追求、志向的落地、底蕴的积蓄、胸襟气度的养成等等,转变成一种天长日久、平淡如水的生活常态。然后,成功就会在不远处或很远处等你。就像许三多那样,在七连解散的那天依然做清洁、依然打开水,在一个人的日子里不改每天跑步、训练的习惯。他每天做着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实际上已经抱着的是让我们仰望的参天大树。

自在状态的生命会养成一些未经反省的习惯,生命一旦过渡到自觉状态和自由状态,就得有意识地修整自己的习惯。去除不好的习惯,慢慢培养好的习惯。想着梦想,使今天的行动拥有未来意义,一步一步,向梦想进发。

(3)具体学习计划。

具体来说,我在今后的一年中,有如下学习计划:

项目时间

完成经济管理类基本知识的梳理暑假两个月

每个月完成1~2本书的深度阅读整年

每个月至少写一篇学习与成长总结整年

每周至少跑步两次整年

…………

四、同行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行

入学以来,已真切感受到这个集体和以往所经历过的集体不同。无私无我,真心拥抱,真的不是说说就完了的,这帮兄弟姐妹就真的就这么干了。

一位同志说:“和大家一起干活觉得很幸福。”一群同志说:“执子之手,可以相伴远方。”和君商学院看似一个松散的组织,但实际上它的凝聚力远非很多看似组织严密的机构可以比拟。因为大多数组织要么是随机形成,要么是利益共同体,而和君是一个精神共同体,信仰共同体。我觉得和君商学院在构建人与人关系的问题上是一次勇敢的伦理实践,这里的规则要人付出第一份信任,要真心拥抱身边伙伴。这种伦理实践建立在价值观的契合之上。精神上的契合,让我们之间从一开始就有信任的感觉。在别的地方,很多时候是不敢交出第一份信任的,但是在这里可以。在这里可以相信身边的这个人,因为他和你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生命追求。于是愿意为这个集体做点什么,愿意为身边的这个人做点什么。

我个人专业功底很浅,在学习方面很难给大家提供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但我希望在今后的一年中,能在两个方面为同志们做些事情:一方面我希望能带给同志们更多温暖的感觉,另一方面我想建立一些平台,让彼此更多地沟通交流,使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商学院成为一个精诚团结、共同奋斗的集体。

附文:

我的理想

我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一名不只报道过去和现在,还要报道未来的记者。

人往往是感性地作出决定,然后理性地捍卫他的决定。我承认,遇到这个职业可能有很多偶然,有很多非理性的东西存在。但我觉得有些东西是讲缘分的,遇到了就是一份约定。或许有我的偏爱,但那又怎么样呢?我真切地感受到记者的职业存在和职业力量。

中国的政治传统和社会传统习惯于把记者定位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监督者。优秀的记者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与社会黑暗势力作斗争的英雄形象。但我总觉得,在一个健全的社会中,除恶扬善、维护正义主要应该是司法机关的事情,记者应该另有其价值。于是我不断追问,社会为什么需要记者,记者是一种怎样的存在。随着认识程度的加深,我对记者这个职业的理解也更多了。我认为,记者的本质存在和职业使命是成为社会的观察者和沟通者。

1.观察者

我觉得记者应该是一个社会的观察者。他是剧院里最前排的观众,接近现场,看到更多真相;他是外星人,跳出地球看世界,获得更多真实。从雏形时期的记者开始,他就是为观察社会而出现的。到今天,社会信息不断膨胀,社会联系日益紧密,记者更是社会的职业观察者。

15世纪的威尼斯,一种手抄的新闻纸开始在城市街头不定期出售。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有时候也有一些政局变化、战争、灾祸的消息。后来这种小报流传到欧洲各国,被称为威尼斯小报。威尼斯小报虽然还不能成为近代意义上的报纸,但已经具有了新闻的属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些最初的抄写者就是记者的原初形态。他们徘徊在码头上,从船员商贩那里获得信息,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出售给需要信息的人。他们的出现不是为了揭露社会的黑暗,而是单纯地为了信息,为了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他们是那个时代的观察者,只不过观察的内容还很浅显。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信息总量急剧膨胀,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专门化程度不断加深,而同时,社会各领域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这样的环境中,个人已经无法自己承担庞大的信息采集、处理工作。于是职业记者出现,他们负责代替人们观察社会,找出会对人们生活构成影响的事件,将事实尽量客观、公正地提供给受众,为人们的行为决策提供依据。一个好记者能够拥抱大地,深入社会原生态,从现场获取第一手的材料,同时能够独上云端,把七零八落的消息变成有意义的信息,为社会提供敏锐而深刻的观察,最终成为思维深邃、胸襟博大的观察家、思想家。

2.沟通者

记者还应该是社会各领域、各群体之间的沟通者。使我们这个社会成为一个可沟通的社会,应该是记者的职业归宿。

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走向多元化和专业化。一个多元的社会,权利更加分散,社会意识越来越多样。人与人之间的意见会越来越不统一,甚至住在一幢楼房里的两个人完全不了解对方在说些什么。记者的存在,就是构筑起沟通的桥梁,搭建起沟通的机制。他把各个社会群落人们的生活展现给社会,告诉受众不同的人都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同时不断打破禁区,提高社会的宽容度,从而消解隔阂,找寻共识。

一个专业化的社会,更多的人是把精力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对自己领域之外的东西知之甚少。前一阵张维迎说大学应该提高收费标准,他是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问题,但专业以外的人乍一听就很不容易接受,于是招来阵阵骂声。不称职的媒体喜欢抓住专家的某个局部观点,断章取义,故作惊人之语,挑起公众的兴趣和情绪。而优秀的记者要做的是把专业言论、专业事实解释成容易理解的故事讲述给公众听,从而使不同专业的人们可以沟通,使专家和大众可以沟通。

有沟通才能有共识,有了共识才会有真正的建设。使社会成为可沟通的社会,是记者的职业使命。

人生为一大事来。我理解的记者是一份使命,是一份事业。它以忠实报道事实为天职,以守望社会、增进社会沟通为使命。它符合我对他人有所助益,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价值观。同时,记者的精神气质也符合我的人生理想。我敬佩的一位老记者说:“新闻工作,是活泼的人从事的严谨事业,炽热的人肩负的冷静使命,浪漫的人从事的艰辛劳作。”一个好记者要是个有理想的人,他守护着心中的目标与准则,哪怕在事实与道德的双重模糊下,依然不改赤子之心;一个好记者要是笨拙的人,他对个人的利益不敏锐甚至迟钝,甘愿把自己融化在事业当中;一个好记者要是快乐的人,他能从投身的事业中获得人生实现和幸福愉悦;一个好记者,要有诗人的激情、作家的叙事能力、史学家的客观理性、法学家的公正正义和哲人的思考思辨。脚踏实地,亦不乏浪漫情怀,历尽沧桑,终不失赤子之心。没有停歇,没有胜利,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端,与社会一起不断前行。

说到这,您可能会问,一个想当记者的人,干吗要参合商学培训计划。这是因为我知道现代社会是一个商业社会,它的核心逻辑是商业逻辑。要对世界有所观察和把握,要对促进社会沟通有所助益,必然要理解社会的核心逻辑。因此,我希望能够加入和君商学培训计划,夯实知识基础,感受商业原生态,以助于我观察、理解社会。

【崇文而且尚武】

(和君商学院第三届学员,某咨询公司咨询师)

一、我为什么要入学和君商学院

参加工作12年了,做过再多的工作在今天看来都有些微不足道,而那时却绞尽脑汁、日日奔忙。先后在6家企业工作过,每一家在一定区域或一定的行业都有相当的影响力。工作期间受领导、同事的指点与帮助,都有很多收获。然而,也经历了两位董事长入狱、两位领导潜逃、两位财务经理判刑、一位审计经理自杀的悲伤,还经历了两家企业重组、两家企业清算的乱局。想想那些如今天各一方,或者升迁或者平凡,或者富裕或者贫穷的前同事、朋友、领导,看看曾经叱咤一时,如今已不知所终的企业家,曾经路人皆知,而今只是过眼云烟的企业和品牌,总觉得弄清企业运作的内在机理,使得企业的生命能长久些,让管理工作能够安全些是自己的责任。在和君的学习可能会使这样的目标进一步实现,这是加入和君的最初动因。

而要弄清楚企业管理的真谛,就需要学习,为此我已经上过一回商学院了,也在很多知名学府的商学院里听过一些课程。而同学间仿佛只是为了一场聚会,学到什么无关紧要。老师照本宣科式的教学,言必哈佛、斯坦福、微软、通用的盲从,对中国现实企业管理几乎没有认知,也不关心的事实,对劳动者、对人的漠视让我感到:中国的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和艺术、哲学教育一样,只是摆设。不会有管理大师、管理学的大师从这里出现。和君商学院具备尊重人并使人相互尊重的价值观,尊重管理的科学性并强调管理者的创造性,这就使得和君成为在中国管理学界开风气之先的领导者成为可能。这是申请和君商学院的第二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