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有理想,春暖花开
4184200000049

第49章 成长足迹,蜕蛹化蝶(3)

第四,有关管理。

究竟什么是管理?管理应当是什么?我想真的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更何况我这种既缺乏科班理论又不具备管理实践的黄毛小子了。但单单就我的理解而言,对于一个企业、企业家而言,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管人心——管别人的心,也管自己的心。从市井无赖刘邦到雄才大略的李世民,其言行中无不闪烁着管理的最高智慧,而他们可真的没有读过什么管理学,所以说所谓“管理学”真的应该如李书玲老师说的一样,是无限创意的管理艺术和手法,而不仅仅被工具、模型所束缚。或许真的是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吃百家饭之后才能真正领悟管理的内涵。

二、我的职业理想及规划

小时候,或许是因为家里很多人都是教书先生的缘故(爷爷爸爸叔叔都是教师),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可后来发现我实在没有教书、搞研究的天赋,觉着企业家挣钱多,还不错。可长大之后,总想改变现实中一些不好的东西,从此立志走政治家这条道路。

在这转变过程中,对我影响颇深的,就是武侠小说。初中时的我,酷爱武侠小说,并一发不可收拾。记得我当时几乎把县城所有的武侠小说都读了一遍,上课读、厕所里读、走在路上读、晚上躲在被窝里读。对金庸、古龙、梁羽生、卧龙生等总是如数家珍,总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武侠小说,就差自己动笔写了。这样的后果当然可以想象,成绩一落千丈,中考失利。高中意识到前途的重要性后(当然,也有原因是没新书能看了),才渐渐放得开了,但这份武侠情结却从来没有变过,直至现在,对各种评论性的书、论坛也都兴致盎然。

中学时的这样一段经历对我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我不喜欢传统武侠小说里“上山学艺,下山报仇,抱得美人归”的故事模式,唯独偏爱金庸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这也和我成长的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我出生成长于皖北的一个小县城砀山,处于四省交接地,县城虽小,却五脏俱全。去过皖北、苏北的人或许知道,那里的民风很彪悍,但也同样出能人,远的有刘邦,现在的有张平、汪洋,等等。但这儿却不像绍兴的模式,而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恶劣,太锻炼人,所以出去的人都很厉害,这就如同小鱼儿之于恶人谷(见《绝代双娇》)。

文化真是个奇怪的东西,爱德华说,文化是人们忘记了一切之后唯一保留下来的东西。确实如此,就如同刘邦说的一样,穷山恶水出刁民,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在这样一种环境下,尤其是长大在县委大院、楼上就是县委书记这样环境下,使我从小就有“机会”看到、亲历一些事情。那时候,年纪虽然小,但每每看到、听到集体上访,官商勾结,警匪一家,贪污受贿,绑架勒索,我总是在想,社会不应该是这样子的,将来我一定要改变一些什么。而每年回家后,去农村走走,看到很多村子都已经被掏空了,只剩了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很多农民过得一日不如一日。所谓“知识改变命运”也逐步因为高昂的学费、大范围的弄虚作假而变得那么遥不可及,有些人、有些家庭真的看不到任何希望,这真的最可怕!

每每看到这些,我心里总是隐隐作痛,一种发自内心的郁闷总是挥之不去: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而很多的境遇却每况愈下?为什么城乡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先生说,人生在世当有担当,人生是为一件大事而来。我想我一定要做点什么!我现在还没有能力改变太多,也只能从一些小事做起。现在每次回家,我总爱与一些中学生,少则三五人,多则三五十人,分享我当年的一些经历和感悟,让他们能够少走一些我走过的弯路。当然其中也包括我被窝里偷读武侠小说的经历,但我也同时会告诫他们,我这是剑走偏锋,风险太大。事实上当初和我一起看小说的战友们基本都“壮烈牺牲”了,再也没能走出来。

所以这是我想“从政”的真正原因,只有比恶势力做得更高、更强才真正有可能改变某些现实,就像朱镕基总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样。

我是很阳光、很乐观、凡事总往好处想的那种人,这是我性格中很重要的一点,所以我很少因为一些外在事情去郁闷,更不会抑郁。但每每想到这种事情心里总是有些许郁闷。先生问职业理想,我不知道这是否算职业理想,因为我也有成为投行家的一种情结,也有些大致的规划。但后来想,既然谈理想,还是谈些自己最高的目标,尽管有些空洞和不切实际。我想,或许只有那些真正能让你心灵深处产生共鸣的东西才真正是自己想要的,而这,就是目前最能让我产生共鸣的东西。

三、对商学院、先生、导师及辅导员的话

尽管先生对我不熟悉,尽管林老师、李老师总说自己做得不够,但我知道你们用心了,真的是在用心地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我们谆谆教诲、耳提面命,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因为你们,我懂得了感恩;因为你们,我学会了踏实;因为你们,我会在低落时警戒自己,不要成为蝇营狗苟、小肚鸡肠、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鼠辈;因为你们,我会在小有成就时告诫自己,不要滑落成欲望燃烧、焦虑躁动的狂人。

有师如此,夫复何求!师恩难忘亦难报,未来唯有不忘老师教诲,认真工作,才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四、对商学院的建议:提倡脚踏实地,拒绝夸夸其谈

我本科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这个学院学风极其踏实,兄弟姐妹间尤其有批评与自我批评风气,这样最终结果便是大家的共同进步。这个很重要。先生谈话时说,发现有些学生比较矫情、假积极,真的需要脚踏实地了。这个说起来、写出来都很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成功的人生确实需要激情,但更需要掌握和保持激情的技巧。人生如果是一场长跑,激情就像火种,我们需要用一把质地优良的火炬,传阅风雨,历经霜雪,把火种保护到终点。而这个火种,或许就是脚踏实地。

我们提倡修炼,但怎样才能修炼品格、历练精神呢?释迦牟尼说“精进”是到达大彻大悟境界的唯一修行方法。所谓精进,不是需要多少特别的修行,是指一心扑在工作上,专心致志地做好本职工作。所以我很欣赏我们班陈龙、王栋,他们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并且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专心致志、一心扑在日常工作上是最重要的,这才是磨炼精神、提高心性的真正“修行”。如果整天口头上言必称“三度修炼”,那恐怕也误解了先生的本意吧。

和君一定会成为一个传奇

大三开始发现自己很喜欢也很适合咨询行业,于是开始了解、准备,偶然看见和君商学院的招生贴,被书单所吸引,心想即使没有其他内容这一年把这么多书看完都很了不起、很值,于是12月19日挤着疯狂的小5路去清华科技园听先生和俞敏洪的报告《就业?职业?事业》,听后真是醍醐灌顶一般,便决心一定要加入,心想把握住这个机会,人生一定会不同。

第一次面试之前,发现商学院所有课程上课时都要求穿正装,于是在期末复习的紧张时间中,冲到华宇,买了平生第一套正装。我相信自己,这个机会,一定可以把握住的。

26日,晚上第一次面试,完全没有料到由先生亲自主持。我说我从小既喜欢国学又喜欢商业,记得先生说,那你还挺麻烦。确实,我也觉得挺麻烦,我就是喜欢自找麻烦,放弃梦想、死守一隅、纸上谈兵确实不麻烦,确实很方便,所以这才叫平庸和失败。

27日,开始做笔试答卷,几乎毫无商学知识又面临期末考试,我做得非常吃力,案例题没做,作文只有寥寥数语。我还以为短短48个小时的答题时间,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直到一年之后,因为编辑《和君学子风采录》,把商学院所有同志的答卷都看了一遍,才发现其他同志是如何珍惜这个机会的——坐火车来面试,同样不是商科学生却通宵查书认真答了一万多字。那个时候,我才知道自己所谓的认真和尽力多么不够。

31日晚,第二次面试,没有料到是这样的简单和庄重:“你能坚持吗?”望着先生的眼睛,我坚定地说:“我能!”那么,今后,至少,我们得为承诺而战。当然,还有光荣和梦想!

2006年就这样完美地画上了句号,新年到的时候,我的心中无比地平静和憧憬,我知道人生会不同了,奋斗、磨难,还有自由与梦想。

然后,收到新年礼物,准备开学典礼的组秀。开学典礼上,沉浸在一种肃穆、庄严、骄傲的气氛中,国歌、拜师礼、诵词等,都让人感动。那三天因为期末复习我一共只睡了不到十个小时,但那整整一天,毫无倦意,神采奕奕。因为梦想,所以强大,所以一切才会不同。回来之后我写了一篇《朝闻道》,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真的是这种感觉,为了一个伟大的理想,拥有一股强大的精神,虽九死而无悔。

之后的寒假过得无比紧张,一边做自己揽下来的难得要死的一本藏学书籍的翻译,一边看那两本厚厚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大家都觉得我是自讨苦吃,但是自己知道,心中有多么的骄傲、充实和欣喜。有时太累想偷懒一下,看见论坛上有同志说六点就起来看书的,更觉惭愧,于是继续努力看书。

后来看《三度修炼》,受益良多。这里一定要表扬一下,《三度修炼》是我看过的少有的数本好书之一。我后来自己的很多想法和做法都源自清华科技园那次演讲和《三度修炼》,我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鹰的重生》,寄给快要高考的几个妹妹。

开学回来摸底考试我考得不错,当然不是因为我水平很高,其实只是因为我乖乖看了书而已。从这一年开始,一向都自诩天才蔑视笨人的我开始不那么浮躁,不那么重视智商,不那么耍小聪明,开始愿意做一些最基础的傻事、小事。于是商学院每次讲座前都老老实实预习,认认真真做作业。后来看过《士兵突击》,听王丰老师讲大学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做一个傻子,听过那个1000页PPT的故事,看过那篇打太极、打乒乓的文章,决心当一个傻瓜,老老实实做好每件事情,无论多么单调,多么渺小,多么重复,多么吃亏。智而能愚,或者说大智若愚,智慧和愚蠢其实靠得很近。

8月,在论坛上看见昌震师兄发誓暑假要读100本书,深受鼓舞,努力读书,到9月初大概也读了四五十本。可惜深度不够,大学几年,没有真正将一本书炼进心里去,实在可惜,还需努力。

8月末,写《我的职业理想》,那篇文章现在来看十分生硬凝滞,因为当时思考还不成熟,没有形成体系。关于人生、理想、职业、学习等等,我一直都在思考,《三度修炼》、和君的“立功、立言、立德”说、孙通的“技术立功、理论立言、思想立德”说、《新亚学规》、“学问无界说”等等,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不过这一切一直到了9月份那次讲座,看到王丰老师PPT最后那句话——“做人好,做事对”,听浩然老师说“有方向,没目标”“选最难的做,选只能现在做的做”“金字塔顶点转身很容易”,我才终于做到全部打通自成体系。我不确定自己一定要做什么职业,因为现今分工实在太细,但是我可以确定的是我要国学为体、商学为用、技术为器,做好人,做对事,我想走立德—立功—立言—立德这样的不朽循环。至于做什么,我大概知道是金融、商业这个方向。我们学国学的人都喜欢那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后来去太湖大学堂南师勉励我们“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这就是我想做的那种事;“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这就是我想达到的规模和境界。

暑假看《亮剑》的感想就是:路见不平,要敢于亮剑,书生+土匪也许就天下无敌了。9月,响应号召看了《士兵突击》,这是一部对我人生影响很大的片子,后来我向无数人推荐,让他们一定要看,看了之后人生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人生可以很简单、充实、有意义。从第一集被许三多的蠢样气得要死,到后来慢慢明白了,体谅了,感动了,震撼了,直到最后,这一棵小草确实长成了参天大树,让我这种自以为聪明的人仰视不及。其间哭过很多次,老A选拔赛许三多没有抛弃伍六一的时候,最为痛哭流涕。许多年来,因为要上进、上进,所以我一直在抛弃、在放弃,不为身边任何人停留,不留意身边任何的风景。我以为所有人事都只是我生命中的过客,所以我不投入感情,不承担责任。许三多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卑微、冷漠和不堪。袁朗说成才那段话几乎是在说我。为了一个虚幻的目标,就足以放弃生命中所有责任、感情,放弃整个过程?不!从那天起,我将“不抛弃,不放弃”装进了心里,开始用心,用情,付出,投入。9月的时候,我们班遭遇很大一个困难,当时心中只有两个信念:一是路见不平,必然亮剑;二是不抛弃、不放弃。即使那件事跟我其实关系不大,即使这样我可能付出非常惨痛的代价,但是我要站出来,这是因为作为一个人,人的责任和感情。后来终于柳暗花明,有人跟我说:“你也看过《士兵突击》了?看见你QQ签名改成不抛弃、不放弃,嗯,这很符合你最近做事的风格。”正如我在论坛回帖里写的一样,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对有感情的人不抛弃,对有责任的事不放弃。人生只要这个原则就够了,简单而有效。

上过王丰老师的课,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思维的力量,觉得自己必须要完善知识结构、改善思维方式,不能坐井观天、坐以待毙,于是9月份在BBS、校内网上发帖征人成立了一个跨专业学习小组“海阔天空”,召集了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法学、人力资源管理、哲学、保险等不同专业的几十人,每周开展一次沙龙,每次由一人主讲一个问题。坚持到现在,一共讨论了农业问题、法学、动物保护、十七大、新劳动合同法等十余个问题,视野大开,获益匪浅。其间我讲过很多和君的理念和观点,本学期最后一讲就讲的王丰老师的“用事实说话”,并专门向大家介绍了和君商学院的宗旨、精神和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