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麦克阿瑟传
4192100000013

第13章 伍德之功(2)

授衔委员会3人组决定对麦克阿瑟不予授勋。其成员之一认为无可争辩的第三方证词这一要求不容忽视。另两名成员认为授予一个未经指挥官允许便私自行动的军官勋章只会鼓励其他参谋人员效仿采取类似的冒险,“甚至干预指挥官的对敌作战计划。”

遭到授衔委员会拒绝的麦克阿瑟陷入深深的痛苦。他的情绪被挑的越来越高,以至于他想把那些伤害了他的人放在火上烤。在给新任总参谋长休·L·斯科特少将的便函中他愤怒地写道,他快被这个决定折磨“疯了”。他痛骂委员会“心胸狭窄,呆板僵化,缺乏想象力。”

然而,复审小组一致认定维持授衔委员会的决定。复审小组由斯科特,副总参谋长塔斯克·H·布利斯少将及陆军部副部长亨利·布雷肯里奇3人组成。麦克阿瑟的冲动或许反而让他们省了很多事儿。

当他对自己遭遇的不公正待遇进行反思时,在他心中自己的形象逐渐清晰起来。这些年来浪漫的秉性塑造他自己的传奇。他所倾慕的19世纪的伟大人格先后在他的父亲,伦纳德·伍德的身上得到展现。他的脑海里经常浮现出自己的形象,他是一个无所畏惧的维多利亚时期的英雄,行动果断,出现在各个重大历史场合。这些都使他在军队中虽非独一无二,但也与众不同。

看一下以下的描述:“他总是扮演一个角色——一个只有英雄才能扮演的角色。同时,他又是一个为惊艳于自己的表现的旁观者。他能够看见自己穿过战场上的硝烟,——对胜利的渴望,恐惧的场景,炮火的火光照亮了他的脸庞。他的军团都在看着他,希望能从他身上看到胜利的曙光。他没有让他们失望。此刻他的脑海里浮现的是拿破仑,还有伟大的先人。他们就这样勇于担当,在威严和紧要的关头,他们展现自己的力量。这不是幻想,也不是自欺欺人;就是在这样炽热的栩栩如生的想象中,命运赋予了他阿伽门农的角色,实现不朽的功绩的梦想在正在实施中。”这说的是麦克阿瑟?不,这是1913年出版的一本书对温斯顿·丘吉尔的描述。

1915年,无论是威尔逊政府还是美国军队都没想从欧洲肆虐的战争中吸取什么教训。这年春,伦纳德·伍德的前副官,麦克阿瑟的朋友约翰逊·哈古德少校从菲律宾返回国内。他向总参谋部的一名军官询问有多少人被派往欧洲战场观摩。他得到的回答是,“半个人,我不是纯粹去观摩,还要抽一半的时间忙我的日常工作。”

当威尔逊总统得知总参谋部正在制定作战计划时,威尔逊大怒。他叫来作战规划处处长塔斯克·布利斯,喝令他停止这项工作。布利斯不温不火地告诉总统,制定作战计划是宪法赋予总参谋部的权力。

秋天到了,距大选只有一年的时间了,威尔逊对备战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如果美国被推到不得不干涉的边缘——或者出现更糟糕的情况,美国被强行卷入战争——他将面临置美国于毫无准备的境地的指控。备战的呼声已经有所升温。威尔逊一跃成为支持军备的领军人物。

虽然威尔逊总统转而支持备战,但是一直在积极备战的陆军部部长林德利·加里森却没能保住自己的位子。加里森曾极力维护伍德几年前提出的建设400,000预备役部队的提议。但当伍德被请去为加里森的建议辩护时,伍德却毫无兴趣。伍德拖着长长地声音说,太少了,太晚了,到今天本该有400万人的。加里森的400,000后备役的设想最终未被采纳。国会支持的是伍德此前提出另一个建议,即国民警卫队收归联邦政府领导,并将训练其达到正规军水平的建议。而这也是总参谋部梦寐以求的。

麦克阿瑟和其他军官同样充分认识到,如果美国卷入战争,最有效的应对方法是将正规军拆分,让正规军军官军士来训练大批即将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志愿者、应招入伍者和国民警卫队队员。正规军的规模太小,但他们的经验太宝贵,如果直接把他们送上战场,他们唯一的结局就是在战场上绝望而悲壮地死去。国民警卫队收归联邦政府将为军队提供取之不竭的兵源,陆军可将其编组为师部,同时训练志愿者和应招士兵以组建更多的师。

加里森辞职后,继任者是当过记者的克莱夫兰市长牛顿·D·贝克。几年前贝克还是各种反战组织的重要成员。加里森戴着夹鼻眼镜,个子瘦小的他站在桌子后面几乎难以够到桌面,坐到凳子上他几乎像陷进了里面。这样的人选,对陆军部来说确实罕见。但是贝克对媒体说他很清楚自己的新工作意味着什么。“我热爱和平,”他声称,“因此,我会为和平而战。”

总参谋部对国民警卫队收归联邦领导很满意,但是他们依然希望将正规军的人数扩充一倍,达到220,000人。而麦克阿瑟就从事着这项工作。麦克阿瑟于1915年11月晋升为少校,1916年贝克升任陆军部部长时,麦克阿瑟正游说共和党参议员、国会军事事务委员会尤利乌斯·卡恩通过总参的大幅增加正规军的提案。

贝克给他增加了一项新任务:改善陆军部与媒体的关系。当时陆军情报局刚刚成立,麦克阿瑟因在伍德手下时就对处理与媒体的关系很感兴趣而成为当然的人选。他很快明确了自己的立场,即美国参战后,政府和军队应该实行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他声称媒体会带来两种危险:其一,媒体会泄露军事机密,对军事行动起破坏作用;其二,不确切的倾向性的报道会动摇美国人的士气。

尽管他认为战时媒体应该接受更加严格的控制,麦克阿瑟和媒体之间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很喜欢这份工作,当年晚些时候,他向伍德汇报说,“我和我的新闻界朋友工作得很努力。”

与此同时他还要照顾自己的母亲。他和母亲搬到华盛顿最令人心驰神往的小区安大略小区。安大略小区超过半数的居民都列于该地区的名人榜单上。这种小区会打动绝大多数与麦克阿瑟约会的女士,当然那些最世故的女士除外。这一时期和他约会的女士可不少。

就在总参谋部忙于准备打大仗的时候,墨西哥却像永远无法愈合的创口,时不时地搅扰着威尔逊政府。1916年3月,贝克任陆军部部长才两天,潘乔·比亚就借着夜幕的掩护攻击了新墨西哥州的哥伦布市,打死18名美国人,其中包括6名美军士兵。

约翰·J·潘兴中将组织了一次惩罚性的对墨远征行动。为了对比亚和他手下的近1,000名士兵进行惩罚,10,000名美国士兵和8架战斗机被派往墨西哥北部。墨西哥政府要求潘兴离境,潘兴却冲击了隐藏在有壕沟防护的一处墨西哥政府军。

美军发动了进攻,却自损12人,受伤10人。美国和墨西哥之间再度处于滑向战争边缘的危险中。国民警卫队的全部兵力约有100,000人,这年夏天全被派到美墨边境地区。直到1917年1月,威尔逊总统二度当选,潘兴才接到奉召回国,结束了他的巡视。

就在潘兴在战场上对比亚紧追不放时,国会正在审议1916年国防法案,这项法案将威尔逊的备战之举推向了巅峰。但是这个法案却是个彻头彻尾的海军法案。威尔逊对平日满身是泥的陆军不怎么重视——陆军在途经他的家乡佐治亚州时留下了不怎么好的声誉——而他对军装笔挺,潇洒威武的海军则青眼相加。1916年国防法案计划打造一支横跨两大洋的海军,包括一支游弋于大西洋的巨型战舰编队和太平洋的巡洋战舰编队。陆军则得到了一些陈芝麻烂谷。正规军人数计划增至165,000人。33然而1916年末,总参谋部的估算显示,美国陆军必须达到300万人才能在战争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征兵,只有征兵,军队的数量才能达到这个水平。

1917年2月19日晚,总部位于休斯顿山姆堡的南方军区的司令芬斯顿坐在圣安东尼奥最豪华的酒店的走廊座椅上等待晚餐时突发心脏病,从椅子上摔了下来死了,享年52岁。数小时后,在总参谋部值夜班的麦克阿瑟通过电报得知了芬斯顿的死讯。事情的发展令人震惊。此前人们普遍认为,如果美军被派往法国参战,芬斯顿将担任主帅。他曾指挥了维拉克鲁斯远征行动,还在潘兴缉拿比亚的行动担任着司令。他无疑是下次行动的最佳人选。

贝克当时正在主持晚宴,威尔逊总统也出席了。麦克阿瑟想直接去部长办公楼汇报,但是列兵拦着不让他进。麦克阿瑟推开了列兵,希望能私下向贝克汇报这个消息。但总统却已经看见了他,叫道“进来,上校。有什么事?”尽管总统很严肃,脸上带着政治人物的特有表情,但他是一个十分和善爱开玩笑的人。“这里没有什么秘密,”总统说。宴会上的客人们都鼓起了掌来,好像麦克阿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令人愉快的消息似的。

“总统,”麦克阿瑟立正并敬了一个军礼,回答道,“我很遗憾地告诉您,芬斯顿将军刚刚去世!”

人群立刻炸开了锅。威尔逊转向贝克问道,“牛顿,谁可以接他的位置?”

贝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麦克阿瑟,“你认为谁能够统帅三军呢,少校·”

据麦克阿瑟回忆,他的回答是这样的:“有两个人可供选择,潘兴和佩顿·马奇。当然,我所说的不能代表军部,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而贝克则清晰地回忆麦克阿瑟只是提到了马奇而压根就没提到潘兴。贝克的回忆应该是更接近真实的。在这个问题上,麦克阿瑟必须面对的是无论是刚刚逝世的芬斯顿还是他推荐的马奇都是他父亲麦克阿瑟提携出来的。而潘兴只是麦克阿瑟家族认识并喜欢的一个人而已,他们之间的关系从来就没有特别亲近。正如我们所知,直到30年代,麦克阿瑟才和潘兴成为了好朋友。而在此之前,两个人的关系始终是有问题的。后来与潘兴之间的良好关系可能影响了麦克阿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的回忆。

当贝克和威尔逊正在考虑让谁来统帅军队时,战事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德国最高层准备无节制地重启潜艇军功。而这必然会将美国拉下水。德军这是在赌他们能在美国训练处一直军队并将其运到法国之前就能够用潜艇打赢战争。4月2日晚,威尔逊到国会寻求国会批准对的宣战。从国会回到白宫后,他趴在内阁会议室的宽大桌子上哭泣起来,他从来就不相信美国可以置身事外。

政府希望象征性地派一个师过去,军方却对此根本不抱幻想。军方准备向国会递交了一份征兵法案,但是据麦克阿瑟在西点的一位同窗,现在在总参谋部任职的休·约翰逊的话来说,这份草案“火药味太重”。38法案甚至将征兵置于比军事管理制度还要重要的位置上,而这是公众所无法接受的。修改后的征兵法案将义务征兵的权力交到地方征兵委员会手中,报名参军的要到当地征兵委员会注册。

即便如此,法案必须经过向公众宣传后才能通过。而宣传征兵法案的任务完全落在了麦克阿瑟少校的肩上。两年来精心配置的和媒体之间的良好关系终于得到了回报。全国各地的报纸纷纷发表社论高调支持征兵制。美国对德宣战6周后征兵法案在国会终获通过。法案通过不久,29名记者联名在一封致麦克阿瑟聪明地与媒体打交道的表扬信上签字。

但是招募的新兵大规模地派到海外却只能等到来年了。很过高级军官都认为战场上将只有正规军,而国民警卫队则只能呆在国内守疆御土了。麦克阿瑟认为这种想法很愚蠢,但是自己对此又无能为力。他辩称国民警卫队应该被派往法国,但是他却因此收到了警告,警告他如果一再坚持就一直在少校的位置上待着吧。呼吁将正规军派往法国而将国民警卫队留在国内的总参谋部研究报告送上他的案头。他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但是痛苦地加批说自己这样做只是因为自己认识到想改变这个决定是徒劳无功的。

文件呈给陆军部部长贝克阅览。贝克把麦克阿瑟找了来。贝克陷到椅子里,一边吐着烟圈一边抬头说他看了麦克阿瑟模棱两可的附批。不等麦克阿瑟回话,他就站了起来。“我同意你的观点,”他说。十年来,像他这样的总参谋部的参谋们花了大量时间痛苦却无济于事的解释的问题终于得到了陆军部部长的认可。

贝克拿起了帽子,和麦克阿瑟一道来到白宫向总统说明情况。部长和麦克阿瑟轮番给威尔逊陈述这样做的利弊长达一小时还多。总统认真地听着,并最终同意了他们的想法。国民警卫队也将走向战场。而正规军将被打乱分散到国民警卫队中而不是解散。这样,正规军的经验将被分享而不是浪费掉。

尽管他的想法将被实施,但是他还是想到战场上去,而不是把大好的光阴浪费在华盛顿的办公桌前。他的命运不在这里,而在那里——那纵横交错的战壕和掩体里,那肮脏的尘土飞扬或泥泞满地的战场上,在那想象中的战场上的荣光中。一天,有几个记者朋友来访。在他们穿过“战争,国家,海军大楼”时,他说,“看到那些走廊边上办公室里的将军们了吗?他们不就就会离开这里,年轻人会取代他们的位置。战争是年轻人的游戏。”

一个记者问道,“您是否还会留在这里,并在总参谋部高升到一个很重要的位子呢?”

“不,”他回答道。“只有去法国,你的晋升才会有价值。”

不久,贝克向他征求把国民警卫队送往法国的最佳办法。两个现有的国民警卫师分别隶属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州。另有12个国民警卫师在策建中。无论哪个师先被派往法国都会引起其他师的嫉妒。贝克沉思了许久说,唯一的办法是从各州抽调组建一支新的部队。麦克阿瑟认为部长的计划可行。民兵局局长威廉·A·曼恩少将和麦克阿瑟一道迅速对可以抽调的部队做了调查。调查结果认为组建这样一个师不仅可行,而且“将像一道划过美利坚的彩虹”——这是对这个聪明的设想的优雅表述。贝克对此十分高兴。42师就此诞生,并且自诞生之日起就有了“彩虹师”这个雅号。

贝克任命曼恩为师长。曼恩此时已经63岁,是一个,“矮胖子,行为迟钝,还端着官架子”,这个任命看起来十分荒谬,但是该师的参谋长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贝克晋升麦克阿瑟为上校。贝克起初认为麦克阿瑟会更愿意选择区工兵部队而不是待在参谋团里。但是,这是他实现埋藏了最久最深的远大雄心的机会,他自然不会放弃。他告诉贝克,他宁愿在步兵效力。

他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并得偿所愿。他成了陆军校官,斗士们的统帅。这正是他在给芬妮贝勒·斯图亚特的情诗中描述的想象中的自己。那首诗中的想象在历尽曲折后以不可预料的方式部分成为了现实。现在,他有了实现其他梦想的机会了:负伤,英雄,愤怒,一个不朽的战士的自我牺牲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