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精潞王唆使乌蛇精用妖术作践皇帝,遇到了神通广大的小龙女平儿的反击,大蟒精潞王不去助战,使乌蛇精作践不成反而丢了行命,引起了燕山群魔对大蟒精潞王的极大愤怒。
然而,由于大蟒精的道行和它的特殊身份,众妖魔对其是敢怒而不敢言。但是,群魔却一直在等待着时机要报复它。
报复的时机终于等到了。
这天午后,正当紫禁城里的人们一派忙碌的时候,突然,一个大火球“唰!”地一声从天而降,落在了东宫大殿上空。随即,一股黑气腾空而去。立时,东宫大殿火光四起,顷刻,大火熊熊。
不一会儿,人们大声地吆喝起来了。
“救火啊!”
“救火啊!”
“快救火啊!”
“东宫起火啦!快救火啊!”
……
紫禁城里,一片喧闹。
随着这一声声呼喊,正在忙碌着的文武大臣纷纷找来各种盛水器具,来到东宫大殿就起火来了。
原来,今天是潞王大婚的日子。
这天,艳阳高照。
紫禁城里彩灯高悬,旌旗蔽日;双喜比比,一片通红;喜气洋洋,热闹非凡。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四方宾朋,迎候午门。
午时许,绵延几里的长长一队花轿人马在欢乐的鼓乐声中,簇拥着一乘彩舆进入紫禁城。
立时,紫禁城前金鼓齐奏,鞭炮齐鸣,人声鼎沸。
不多时,那长长的一队花轿人马簇拥着那乘彩舆进入紫禁城,来到了后宫的春禧殿。
这时,只见潞王身着崭新的衮服,踏着红毡走下台阶。
一会儿,两个宫女掀开了那彩舆的帘子,新娘走出彩舆。
潞王向新娘拱手行礼后,携着新娘踏着红毡缓缓进入春禧殿。
潞王和新娘来到春禧殿,面向正堂站在香案前。
这时,司仪官拉长着声音高呼道:“王子——王妃——拜天地!”
然后,那司仪官又一声接一声,有声有色地吆喝了起来:
“一拜——天地!”
“二拜——祖宗!”
“三拜——高堂!”
“夫妻——对拜!”
“王子王妃——夫妻双方——入洞房!”
随着司仪官那抑扬顿挫的吆喝声,潞王和王妃一次次地行礼叩拜。
这位王妃却不是平儿,姓李,是李妃。这个李妃,是顺天府李府的大家闺秀。
潞王迎娶的这位李妃,是太后之命。
其实,潞王心中并不喜欢这位李妃。皇太后早知道潞王的心思,知道潞王喜欢平儿。说真话,平儿,不但潞王喜欢,太后比潞王更喜欢。然而,太后却不允许潞王与平儿成婚。
因为,慈圣皇太后虽然表面上贵为太后,但因她出身微贱,实际上在朝廷里却处处受制,甚至在用膳时她也不能和皇帝和仁圣皇太后平起平坐,只能站在他们身后,个中滋味是常人难以体会的。
太后从她自己的经历中深深懂得,一个王子若与后宫里的“都人”成婚,在王公大臣的眼里会如何看待。太后认为,潞王应该娶一个名门女子。
其实,半年前的那个中秋夜以来,平儿就是潞王多次临幸过的宫里唯一的女人了。
今天,端坐在正堂太师椅上的皇太后,嬉笑盈盈地接受了潞王和新娘李妃的叩拜。
礼毕,平儿搀扶着太后离开了春禧殿。
皇帝一见太后下殿,也尾随着离开了春禧殿。
太后在平儿的搀扶下,一步一步踏着那红毡慢慢地走下了大殿的台阶,向慈宁宫走去。
平儿给太后和皇帝沏上了茶。
“皇帝陛下!太后娘娘!请用茶!”平儿道。
“母后!您歇息歇息吧!”皇帝道。
“皇儿!你给你弟弟操办的大婚之事,比你的大婚还隆重,很好,就该这样,这才对得起你的先皇,你就这一个皇弟啊!”太后高兴地说道,头上的银须忽闪不停。
“母后,皇儿会办好皇弟的大婚之事,会让母后满意的。皇弟的大婚,孩儿给他安排了九万两白银。如果需要,可再追加。”皇帝道。
“好!这样,皇娘我就放心了。”太后道。
太后押了一口茶,正要说什么,忽然,外边传来了异常的吵闹声和大声的吆喝声,好象发生了什么事情似的。
皇帝随着太后的眼神怔了一下说:“母后!孩儿我去看一下,您歇息吧!”。
于是,皇帝很快离开了慈宁宫。
外边的吵闹声和吆喝声越来越大,越来越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