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传奇姜伯约
42626600000032

第32章 赵广奇谋

曹真很欣慰,满朝文武反对,只有杨阜愿意跟随自己出征,“少府为什么要跟我出征呢?”

“大司马应该很清楚我这个人,不喜欢当报喜的喜鹊,而喜欢当报忧的乌鸦。大司马身边应该要有这样的一个人。”杨阜解释道。

曹真何尝不知道此时伐蜀为时过早,但自己别无选择,而这时候杨阜竟然还愿意跟自己一起去冒险,曹真惭愧的对杨阜道:“只是此战凶险,我怕不能保护少府。”

“哈哈哈…大司马忘记我的关内侯是怎么来的?当年我和贼首马超血战,身负十余处创伤收复天水,因而受到武帝赞赏才受封的。大司马实在无须为杨阜担心。”杨阜对曹真做了一揖,以示决心。

“那么到时还得多多仰仗少府之力。”曹真回礼以示谢意。

“此战我军极度凶险,大将军虽然对粮草运输有所准备,但必然会因为派出部队防守粮草而使大军战斗力减弱。到时候劳师动众无所得,如此不就和诸葛贼酋做法没什么两样吗?”陈群还是极力反对,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既然大将军有此雄心,司空就不需再多言,这次出征也是朕的主意,如果能够平定蜀地,也是建立万世的功劳。”曹睿既然主动说出了是自己要伐蜀,这次文武百官虽有不满和言论,但都不好继续出言反对。

司马懿则是有点失落,自己本想成为大将军之后可以领兵和诸葛亮周旋,却不想还是被曹真抢了先机,看来自己这个大将军始终要比曹真的大司马矮一截了。想归想,司马懿更渴望此战自己能够打败诸葛亮,证明自己的能力。

众人各怀其心,只有刘晔心里清楚曹睿的目的其实是想在有生之年做出一些对大魏能够载入史册的贡献,而能够帮助他的只有曹真,所以无论曹真做什么,曹睿都会支持,所以虽然刘晔不希望出兵,却一直没有说明反对。

倒是曹绫儿此时最为担忧,他理解自己的皇兄,但毕竟此时出征胜算实在太小了。现在整个曹氏家族唯一的仰仗就是大司马曹真了,如果曹真倒下了,司马懿将无人再可以压制,恐怕曹休死前的担忧会成真。但是让曹绫儿想不通的是,为什么一直稳重的曹子丹叔叔这次会这么坚决打这场几乎不可能取胜的仗。

公元二三零年六月,曹真率军由子午谷进发,司马懿率军从汉水而上,与曹真会师夹击,郭淮与张郃从斜谷、街亭方向进兵,直指汉中。

诸葛亮收到曹真进兵的消息后先是一惊,随后立即召集众将在汉中议事厅内商议退敌策略。

“根据前方探子来报,曹贼大军开始从子午谷等地出发准备三路夹击汉中,现在汉中局势非常危急。亮目前已经调动全部可以用的军队在汉中各地布防,但仍然感到有些不足。所以日前已经盘算,准备派伯苗前往江州求援军。”诸葛亮分析了目前汉中的局势。

杨仪听完立即禀报道:“江州的前将军虽有才干,然而心术不正。之前屡屡想要挑战丞相的权威,让这样的人来汉中支援好吗?”

“正方和亮皆为受先主托孤之大臣,正方所作所为都是为国,威公你多虑了。”诸葛亮不以为然,毕竟两人同为托孤大臣,自己却处处压他一筹,李严自然不服自己,但他一心为国却也是真心实意的。自己之所以一直压着对方,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时李严的权力欲望太重了,对自己的尊崇也只是表面文章而已。

“是…”杨仪见诸葛亮心意已决,只好退了下去。

“丞相,过去我防守汉中之时,特别注重将敌人挡在外面,这就是符合周易所谓‘重门’之义。”魏延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希望能够防守为主。

王平听完也站了出来,表示认同道:“丞相,我也认为文长之言非常有道理,我们以新修筑的汉、乐两城为据点,向前再固城构筑防线,绝不能让敌人进汉中。”

“嗯…文长、子均之言,亮非常赞同。至于斜谷方面防线,亮有个不错的人选。”诸葛亮赞赏的点了点头,表示接受魏延和王平的意见,接着对姜维道:“伯约,你和元雄对抗来自斜谷道的部队。”

姜维:“是!”

吴班:“是!”

对于姜维来说,诸葛亮愿意将一个战线的防卫交给自己,是诸葛亮已经完全认可了常败军的实力。但对于不了解诸葛亮的人来说,此举可能是将姜维当成弃子,任由自生自灭。尤其是和姜维一起防守的吴班,曾经的夷陵之战,自己不也放弃了句扶的部队…

“既然如此,就命伯约和元雄前往斜谷道乐城防守郭淮。伯苗前往江州求援,必要时将这封书信交给李严,到时候你就明白了,其余众将随我一起出子午谷驻守汉城,挡住曹真大军。”诸葛亮安排后下令,众人皆应诺。

诸葛亮安排妥当,姜维引常败军前往乐城,半途中,姜维叫来赵广和赵统商议此次防守的细节,并说出了自己防守的策略,这既是考验,其实也是求教。毕竟汉中之地最熟悉的莫过于赵氏兄弟了。

“关于这场仗,我有计策必须要靠两位的帮忙。”姜维开门见山的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将军尽管吩咐,我们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赵统立刻回应。

赵广却思索了一阵,继而回答道:“我和兄长的想法一样…不过…”赵广欲言又止,没有继续说下去。

“不过什么?”姜维本不是守旧的人,任何人的意见都能听得进去,本来这次自己就是要请教他们两位的。

“没事…”赵广还是没有继续说下去。

赵统看了十分不满,一手拍了拍赵广的肩膀道:“弟弟…有话就说嘛,干嘛这样畏畏缩缩的。”

“大哥。真的没什么。”赵广看了看自己的哥哥,还是把话咽了下去。

姜维细细说明了自己的计划,赵统满口答应下来,表示定不辱使命,儿赵广纵使带点迟疑。

“那么,就请两位到时候奋力杀敌吧。”姜维一直都注意赵广的举止,安排完毕,示意赵统先下去,却独自留下了赵广。“从接触到你的一瞬间,我就感觉你充满着困惑。带着困惑上战场是很危险的,你是不是一直有话说?”

赵广知道对方好意,回答道:“这也不是很重要的事…”

“那可不行,是不是感觉自己完全比不过自己的兄长?”姜维打断了赵广继续问道。

赵广沉默了半天,没有回答,姜维继续说道:“你和你大哥不同,你并不需要像子龙将军那样在沙场拼搏。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或许更适合往参谋方面发展,刚才你不就是想要对我的计谋提出建议?”

赵广露出了迷茫的表情,回应道:“我在武艺方面完全比不过大哥,眼看大哥越来越接近父亲,相对之下我真是一无是处。”

姜维心想,果然如自己所想,赵广不适合为战将,毕竟没有自信很容易丢命,“哪有这种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质,你也没有必要一定要像子龙将军那样。”姜维说完盯着赵广,示意赵广有什么就说出来。

许久,赵广似乎找到了自信,对姜维做了一揖,询问道:“那么…愿意听听我的作战计划?”

“嗯!”姜维点头。

赵广于是将自己的作战想法一一向姜维叙述,姜维连连点头,暗想赵广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谋臣。“不错的计划,就这样做吧。”姜维二话不说,立刻决定执行。姜维之所谓回答的这么干脆,不仅仅赵广的计谋比自己的安排更容易成功,更主要的是自己此时需要鼓励一下对方,要让对方拾起信心。

进入乐城,姜维部署好兵力,吴班也来到了姜维营帐。姜维虽为主帅,但吴班的身份却是大汉后将军,姜维自然不敢怠慢。

吴班倒也放得下架子,看姜维竟然亲自迎接自己,立即行了一礼恭敬的说道:“这次为了打败曹贼,吴班尽管供伯约驱使。”

姜维很满意吴班放得下自己的身份,也行了一礼,答道:“有吴将军这样勇猛的大将相助,我军的胜算可以说大为提高。”

“客套话就到此为止吧,这场战争光靠我们是无法获胜的。”苏常打断了二人的寒暄,示意进帐说话,常败军众将和吴班一起回到姜维主营内,各自就位。

吴班一直盯着苏常,等到就位后,吴班试探的问道:“幼长?”

“吴将军您看错了,在下苏常,是常败军的帐下参谋。”苏常既然选择放下,自然不愿意再提起任何和马谡有关的事情。

“我了解了,认错了人还真是抱歉。”吴班将信将疑。

苏常对姜维分析了目前局势,建议道:“丞相要我们这么少的部队去对抗郭淮那路,只是要拖慢他们行军的速度。幸好,汉中附近地势崎岖,我们可以倚靠地利作战。”

“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和敌人硬碰硬可能会造成庞大的伤亡,就算赢了也会充满遗憾。所以我已经让两位赵将军去进行该有的准备工作,只希望计策能够顺利。”姜维回应苏常,示意自己已经有所了解。

不等姜维继续安排,一边的句扶看着吴班哼了一声:“哼,本来我还有信心的。看到这个东州人我就没什么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