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再一次和诸葛亮来到渭水南岸,只是这一次只有他和诸葛亮两人。
诸葛亮道:“亮平生所学,已著有兵书二十四篇…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只有伯约你才能将这兵法发扬光大。”
说着诸葛亮从怀中摸索出一本厚厚的羊皮书卷,封面赫然写着《兵法二十四篇》六个大字。
诸葛亮单手将书卷举到胸前,说道:“亮这就把这本兵书传给你,如果对伯约有帮助的话,是再好不过了。”
姜维立刻移步诸葛亮身前,单膝跪下,双手举过头顶接下诸葛亮的兵书。“是……”
这本书不仅仅是诸葛亮毕生的心血,也可能是这个亦师亦父的老人留给自己最后的念想,姜维岂敢不慎重。
诸葛亮示意姜维起身,才继续说道:“在亮死后,请你代为照顾亮的夫人和孩子们,亮亏欠他们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果儿,亮从来就没有和她好好谈过一次话,甚至连她在做什么都不知道。”
“姜维一定会遵照丞相的意思去做。”姜维默默记下诸葛亮跟自己交代的每一件事,如果可以,他一定会完成。
良久之后,诸葛亮总算觉得蜀汉和家中再没有什么需要自己去牵挂的了。
沉默半晌,诸葛亮谈到了姜维。“呵呵呵…似乎人死前回光返照这一说,还真是不假。当初亮说要解答你心中的疑惑,现在疑惑解开了吗?”
“解开了,我在这里找到了归处,也找到了要奋斗的目标。”姜维看着诸葛亮,仔细回答着他的每一个问题。
诸葛亮对姜维的回答也十分满意。“很好,就如同亮以前说过的,亮也是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就算到现在亮都不后悔。复兴汉室或许是不切实际的梦,但是因为先帝,所以值得去追逐。其实早在荆州失陷时,亮的原始战略就被破坏的一干二净,要北伐成功的可能就已经不高了。但是亮就是要赌这微小的可能性,尽自己所能去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除此以外,其实没有别的办法。亮并非神机妙算,也并非无所不知,其实亮只是一个知不能为而为之的愚人而已。”
“丞相,您在姜维心中绝对不是这样。就算是不可能实现,但是丞相您也试过了,至少是问心无愧的。”姜维心中,诸葛亮是个伟人,给了自己梦想,同时又能指引自己向梦想进发,怎么会是个愚人。
诸葛亮:“或许是吧,只是到最后亮还是没有办法完成光复中原的梦想。”
姜维:“丞相请不要自责,您做得一点错也没有。如果没有北伐,强大的曹贼就会攻击我们弱小的汉室。就是因为丞相的进攻,让敌人无法放手一搏,上次汉中才得以击退曹真,这是以进攻为防守的完美战略。”
诸葛亮着实欣慰,也不枉自己这么器重姜维,脸上露出笑容。“亮真的没有考虑到这点,这些都只是附带的效果而已。至少有人以为亮的北伐是用来安定内部,但那些人却不知道如果内部不安定就贸然出兵只是自取灭亡而已。袁绍的例子就在眼前,亮岂是这样的愚人。为了北伐,亮不知道花了多少力气才安定内部。”
诸葛亮想起了荆州争夺、想起了入川之战、想起了雍闿之乱、想起了七擒孟获。
“咳咳…”诸葛亮思绪回到身边,对姜维郑重的问道:“亮且问你,你是不是也想要指挥全军北伐?”
姜维再次单膝跪下,也十分郑重的回答诸葛亮。“在下愿意率军北伐,以求复兴汉室,报答丞相知遇之恩。”
诸葛亮想要扶起姜维,却发现此时自己无法站起来,遂启唇道:“亮很欣慰伯约有这样的雄心,不过你也该知道,这条路有多难走?”
姜维对于现在蜀汉的局势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内部并不团结,甚至诸葛亮死后会更糟,但即便如此,他也决定效仿诸葛亮。否则按照目前魏国和蜀汉的差距,用不了几年,蜀国就会完全落后于魏国,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姜维深吸一口气,看着诸葛亮。“在下知道。”
“亮光靠着先帝的遗命,就足以让底下反对的声浪降低大半,子龙和叔至等人也毫无条件的愿意协助亮。然而亮却无法为伯约做这些,因为亮还是想要谨守人臣的分际,否则就和董、曹二人无异了。所以,万一将来伯约真的统兵,在后方想要将伯约扯下来的人一定成千上万,甚至连陛下都不一定会信任你。”诸葛亮说出了自己死后,对北伐大业的担忧。
姜维依旧坚定不移,“就算面对万重险阻,在下还是愿意为大汉贡献自己的一生。哪怕是误解也好,被怨恨也好,姜维都已经有所觉悟了。”
“哈哈哈……”诸葛亮突然放声大笑起来,“二十多年前先帝将这个傻劲传给了亮,没想到现在亮又传给了伯约……哈哈哈……”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大笑后的诸葛亮重重的咳嗽起来,姜维立刻起身轻抚诸葛亮胸口。诸葛亮稍稍缓和后抬起了头,目光看向姜维身后,看向远方,看向天际。
“咦?这是什么感觉?”诸葛亮沐浴着晚风,眼神有些迷离。
姜维:“丞相怎么了?”
“为什么?!这里应该是雍州,为什么会有荆州的风?”诸葛亮说着姜维有些听不懂的话。
姜维顺着诸葛亮的目光看去,除了蓝天白云,却什么也没有。
“为什么?!为什么亮现在会在南阳草庐?”诸葛亮继续说着姜维听不懂的话,姜维的眼眶逐渐湿润了。
在诸葛亮的内心深处,刘备的声音突然响起:“孔明呀,刚才的一席话实在太精彩了。”
诸葛亮随即精神一振,自言自语起来:“先帝?!为什么会在这?”
刘备的声音继续出现在诸葛亮脑海:“哈哈哈,孔明你玩笑开大了,虽说备小时候是喜欢玩当天子的游戏,但可没说真的要当皇帝呀。”
诸葛亮摇了摇头,似乎是在跟姜维说话,但似乎又不是。“真抱歉…亮可能一时失神了。”
但刘备的声音在诸葛亮心底并没有停止,而是此起彼伏着:“据荆、益,联孙抗曹,等待时机北伐而成就高祖之业,这时何等远大的目标。”
诸葛亮又开始了自言自语,这是他当年跟随刘备时和刘备说过的话,也正是因为刘备相信了自己,自己才会那么的死心塌地。“陛下…不,将军您真的愿意接受这样的意见?其实亮应该知道将军您的处境,不该说这些空泛的理论。”
刘备:“为什么不?备喜欢这个梦。哪里规定寄人篱下的客将不可以作梦?天下之所以纷扰,就是没有人愿意作梦,只看着眼前的事物而迷失了自己。备要成为一个爱作梦的人,而且要拉着大家一起作梦。你当然也不例外。”
诸葛亮:“您的意思是说…”
刘备:“要不要到我这边和云长、益德、子龙等一群兄弟们一起作梦?”
诸葛亮的眼神越来越空洞,逐渐失去了光彩,他的内心深处在告诉自己:“正是因为南阳草庐的一番际遇,让自己跟着刘备一梦二十多年…虽然过程有苦,但总归是幸福的。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荣幸继续和刘备一起梦下去。”
诸葛亮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但却永远定格。
姜维看诸葛亮不再动作,轻声喊了喊:“丞相?!”
诸葛亮已经听不到姜维的声音,姜维也双膝跪了下去,伏在诸葛亮身上大哭起来。一个拥有远大抱负的人,心何其坚毅,现在他却因为另一个人的离去,伤心至此,可见离去之人对于生者是何其重要。
姜维伤心欲绝之时,一个紫衣少女出现,她缓缓走到两人跟前沉默着看着一切。
姜维发现了紫衣女子,正是汉中时对自己说着那些听不懂的话语之人。紫衣少女面无表情,看不出是喜是悲。
“你怎么会在这个地方?”姜维看了眼女子,轻声问了一句。
神秘女子回答:“主公要我在的地方,我就会出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样的话能从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口中说出,姜维也是一愣,再次看向紫衣女子。
“其实已经是想哭到眼泪都流不下来,但这时候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去做。为了发誓要效忠的对象,就像您一样。您说是吧,父亲……”紫衣女子也缓缓跪在诸葛亮身旁,说着一些姜维似懂非懂的话,当最后一句父亲脱口而出,姜维才恍然大悟。
“父亲?!莫非你就是……”
为了不引起蜀军恐慌和遭到魏军的袭击,北伐将官们封锁了诸葛亮死亡的消息。费祎亲自前往魏延军营,告知其殿后的任务。
“丞相…他…真的已经去世了?”魏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费祎肯定的继续道:“丞相已经安排威公负责大军撤退的事宜,我来通知文长负责殿后的工作。”
魏延一抖战袍,背对费祎道:“丞相虽亡,但魏延仍在,应该让我继续率领大军北伐。怎么能因为一个人的死亡就废弃天下大事?再说杨仪是什么东西?我怎么能做他的部下,听从他的指挥?”
费祎心痛,果然如诸葛亮所料,魏延不听指挥。
没等费祎回答,魏延转过身来。“文伟,我想问你站在哪边?我或是威公?”
“文长,现在这种时候还需要选边站?大家应该齐心协力来面对这个难关才是。”费祎避开了魏延的问题说道。
魏延似乎不满意,威胁道:“我是念你平常老是负责调解我和杨仪的恩怨才会问你一声,不然我根本不会给你机会选择。”
费祎知道魏延不会善罢甘休,只想赶紧脱身,遂转移话题道:“唉…文长不如这样,你我先来拟定个应变计划,决定何人应该护送灵柩南下,何人继续留在北方应敌。”
魏延一听,这个合自己心意。“好,就由你和威公护送灵柩南下,我则和伯约等人继续在北方应敌。”
“如此甚好,那么…”费祎想要借故离开,魏延却不知道从哪里拿出一张签过字的军令。
“既然文伟参加这个计划,也该在这上面签字不是吗?”魏延将军令递了过来。
文伟心想魏延已经走上了绝路,自己再不离开恐怕也凶多吉少了,遂继续解释道:“我现在应该马上回去向威公解释,威公再怎么样也是文官,不懂军事,一定不会反对你的意见。”
魏延一听有理,杨仪除了颐指气使,没什么能耐,遂答应道:“好,文伟你就快去吧。”
费祎一听魏延让自己离开,哪敢半刻停留,立即朝汉军主营急驰而去。不久魏延就反应过来那只是对方的脱身之计,于是立即下令拦截费祎,可是费祎早已没了影子。魏延也顾不得断后任务,立即安排拔营南下,希望能够早一步赶回汉中拦下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