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秋风
朱栴
翠辇曾经此地过,时移世变奈愁何。
秋风古道闻笳鼓,落日荒郊牧马驼。
远近军屯连戍垒,模糊碑刻锁烟萝。
兴亡千古只如此,何必登临感慨多。
到了明朝后,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励精图治,广纳贤能,使全国的政治出现了相对的稳定,经济得到了发展。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为了加强对边塞军事重镇的控制和治理,朱元璋的第十六子朱栴就藩于宁夏。朱在朱元璋的儿子里是比较有才干的一个。他勤奋好学,知识面很广,书法极为出色,尤工草书。他热衷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好古博雅,善于词赋的创作,特别是以律诗的写作见长。他来到宁夏后走了不少地方,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篇,如《贺兰大雪》、《汉渠春涨》、《咏韦州》、《月湖夕照》等,语言朴素畅达,寓意深刻,意境开阔,显示出他不凡的文思和才华。
他到灵武后,正值秋季,天高气爽,大雁南飞。他触景生情,不由得浮想联翩,写下了《灵武秋风》一诗。诗的前两句是写作者来到灵武后,首先想到了历史上有名的唐王朝的安史之乱。在那场动乱中,大唐王朝经历了极为严重的考验。唐玄宗无奈之下奔走四川,太子李亨在关键时刻于灵武登基。
在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等大臣的拥戴下,李亨在灵武厉兵秣马,率军南下平叛。那一阵,在灵武的这一块土地上,战鼓劲擂,号角劲吹,军旗猎猎,杀气冲天,那是何等的雄壮和威风。可如今,岁月走过数百年,灵武似乎被人遗忘了。秋风中,当年的激越风云荡然无存,只听到秋风中传来遥远而凄凉的发自游民部落的笳鼓声,显得那样单薄、苍凉。向远处看去,落日中只有稀稀零零的牛羊在吃草。
诗的最后两句是作者通过对灵武古今的对比,来抒发自己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当年唐肃宗继位后,整顿天下兵马以平叛,在灵武一带,军营相连,战马嘶鸣,那是何等雄壮的气势。而今天,随着时代的推进,唐肃宗、郭子仪他们早已化为烟云,被人们忘记了。不但人远去了,而且连当年唐肃宗中兴事迹的石碑在今日的秋风中也变得模糊不清了。看到这座石碑,作者的思绪忽然开朗了:“兴亡千古只如此,何必登临感慨多。”时移世变,人生自古谁无死,谁能逃脱自然规律而不衰不亡呢?朱栴虽为皇族中的显赫人物,能站在这样的角度看待人生,看待荣华富贵,的确达到了一种不凡的境界,耐人寻味。
据《宁夏志》记载,公元1393年,朱栴藩封宁夏后,朱元璋命其驻庆阳北古韦州城。古韦州城即唐之威州。次年,置宁夏群牧千户所于韦州,今为同心县韦州镇。韦州也是古代名镇,历史上不少名人曾描述过这里,如张舜民随军征灵武,曾写下了西征诗,其中有“青铜峡里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之句。庆王朱栴奉命迁居宁夏后,为了加强这一带的驻防和治理,他经常奔波于灵武、韦州一带,很辛苦。明成祖准许朱栴每年到韦州避暑一次,因为“宁夏低卑潮湿,水土不适”,而“韦州地土高凉,人少疾病”。朱栴才思敏捷,在韦州写下了不少优秀诗篇,如《咏韦州》:“三月东湖景始绕,水光山色远相招,鱼冲雨急牵浮藻,莺逐颠风过逝桥。”这首诗和《灵武秋风》的写作手法很接近,作者通过闲适、宁静的景物描写寄托自己内心深处的孤寞和感想。
送康元龙之灵武(二首)
徐(火勃)
一
贺兰山下战尘收,君去征途正值秋;落日故关秦上郡,断烟残垒汉灵州。
胡儿射猎经河北,壮士吹笳怨陇头;城窟莫教频饮马,水声呜咽动乡愁。
二
黄河官路黑山程,羌笛横吹汉月明;漠北烽烟三里雾,陇西鼙鼓十年兵。
燕鸿度塞寒无影,胡马行沙暗有声;后夜思君劳远梦,朔风吹过白登城。
徐(火勃),字兴云,今福建闽侯县人,是明万历年间负有盛名的一个诗人。
他多才多艺,尤书法和诗歌创作出色,有《江雨楼集》传世。
这两首诗均选自《明诗别裁集》。在第一首诗中,作者很直率地给朋友康元龙交代了灵武的历史及地理状况。灵武自古以来为军事重镇,尤其唐代以来,唐肃宗在这里继位,并一统天下兵马征讨叛军,风起云涌,刀光剑影,在灵武大地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但岁月,数百年过去,今天的古战场“断烟战事又起,残垒汉灵州”,一片荒漠、一片凄清,灵武似乎被人们忘却了。但是近年来,一些北方少数民族又开始聚集起来,不停地在黄河以北侵扰,这自然苦了征战及驻守边疆的军士。他们驻守在孤漠的边塞,远离家乡、亲人,精神生活极为单调,因而“壮士吹笳怨陇头”。诗的后四句含蓄地反映了将士对战事厌烦的情绪。
作者在第二首诗中,重点交代了灵武一带的地理及环境状况。灵武因其军事地理位置特殊,历来为兵家所重视。古时的灵武烽火台很多,这里长年驻扎着防御外侵的军队。所以走进灵武后,首先感到它的历史地位、设施的确不同一般,故在诗中出现了不少关于战争的词语,如“烽烟”、“鼙鼓”、“胡马”,等等,进一步烘托了灵武的当时背景。灵武那时交通不便,被朝廷派到此处戍边的将士回一趟家是十分艰难的事。“后夜思君劳远梦,朔风吹过白登城。”将士们来到这里,连做梦也盼望着返回故乡。整个诗篇寄托了一种很复杂的情绪,调子比较低沉。
河带晴光王永天际奔流到此平,日华摇浪色精莹;金蛇倒掣鱼龙优,素练横披水石明。
古岸青浮灵武嶂,烟墟绿暗典农城;居人荷锸分膏润,沙塞时清正洗兵。
王永柘是宁夏人,是乾隆年间的廪生。他的文学功底极为深厚,尤其工诗词,曾参加过《宁夏府志》的编写。他留下的诗文不多,但是从中却可窥见其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创作特色。
诗的前四句描写灵武一带秀美的风光,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得很有气势和特色。阳光照耀在奔流的黄河上,闪着粼粼的波光,此时的黄河既像一条金色的长蛇静卧于广漠的原野之中,又似一条白色绢条缓缓披挂在大地上。诗中呈现出的景色很美,这是古诗中描写灵武的最佳诗作之一。
后四句是说秦朝时,曾于今黄河边设灵武嶂,由于河水淹没,灵武嶂这个军事据点也就沉没于大河之中。经历年河水的冲刷,人们又在黄河边看到生着青苔的古灵武嶂遗址。这句诗用极为洗练的语言交代了灵武城的变迁,从而隐晦地道出了过去灵武的军事地位。由于康熙、乾隆皇帝的治理,宁夏自清初以来得到发展,黄河两岸出现美丽的风光。
这首诗描写景物的地方比较多,由于作者观察自然风光仔细,所以笔下的景物既生动而又含蓄,使灵武一带的风光跃然纸上,给人们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也为研究古代灵武的风土人情、自然地理提供了翔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