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铁与血
4284100000037

第37章 33师团擅自离去

日军开始上高会战的时候,共有三支作战部队,分别是33师团、34师团、独立混成第20旅团,为什么此时仅剩下34师团?那两支日军在哪里?

中国人对于33师团和它的师团长樱井省三应该很熟悉,因为这是一支和中国多支部队交战的日军。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33师团和日军另外三个师团将中国军队赶入了野人山。

而此时,第一次缅甸战役尚未开始,33师团还在江西与中国军队作战,此战过后,33师团就要在师团长樱井省三的带领下,开往华北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军队作战。

按照时任日军第11军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田中新一在日记中的记载,33师团是在34师团的请求下才参加这场中国称为“上高会战”,日本称为“锦江作战”的战役的。田中新一这个名字,我在前面写到过,他后来担任日军第18师团师团长,在缅北丛林中被孙立人的新一军打得满地找牙,从地洞里逃走了,连关防大印都丢失了。新一军老兵梁振奋曾送给我一张“十八师团关防大印”的拓片,说起过他们缴获这枚大印的情景,我奇怪田中新一的这枚关防大印居然全部是隶书汉字,也许日文中的这几个字和汉字是相同的。

田中新一的日记记载,在“锦江战役”中,34师团表现很踊跃,而33师团则表现消极。其实想来,33师团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再过几天就能够开往华北敌后战场,他们才不愿意在江西与****拼杀,消耗实力,为他人作嫁衣裳,而最后的功劳却都归于34师团。

日军第11军参谋长木下在以后的回忆中这样写33师团的作战目的:“33师团与34师团相策应,从左侧攻击第70军,将其压制在锦江。”换句话来说,33师团只是将****里战斗力不及74军的第70军赶到34师团的战线,就算完成了任务。在这场中国军队上下一心,志在必得,国共两党通力协作的战争中,而33师团并不想尽全力。

由于上高会战中日军缺乏统一部署,也由于33师团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于是,在激战正酣的时候,战场上出现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

3月19日,也就是上高会战开始后的第四天,34师团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攻占了距离上高仅有几十公里的高安,日军的汽车再有一个小时就能够开进中国军队第19集团军的驻地上高县。而同一天,33师团击退了中国军队第70军的两个师,将这两个师赶到34师团的战线上后,趁着夜色悄然从战场上撤离。而33师团撤离的凤凰圩,距离上高同样只有几十公里。

天亮后,当被33师团一路追赶的****第70军第19师和预九师站在连夜加固的阵地前瞭望,突然发现阵地前空无一人,昨夜夜半还在嘈杂喧嚣的日军突然像屁一样神秘地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第70军两个师的将士大喜过望,他们扭过头来,全力以赴对付已经陷进包围圈却不自知的日军34师团。

日军34师团在上高会战中吃了大亏,原因就在于33师团将第70军的这两个师——第19师和预九师赶到了他们侧背。这两个师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向着34师团全力出击。日军第11军参谋长木下在他的作战回忆中写道:“22日,向毕家前进的师团司令部战斗指挥所,辎重和野战医院都遭到了敌人袭击,伤亡惨重。这部分重庆军,就是上面所述的,受33师团压制向南而来的预九师和第19师。据此,第33师团达到的作战目的,势必使重庆军攻击34师团的侧后背。”

如果33师团没有将第70军两个师赶到34师团的侧背,情况也不会这样糟。在整个上高会战中,33师团是在给34师团帮倒忙,有了33师团,还不如没有33师团。

****第19集团军《上高会战战斗详报》在3月18日有日军33师团与第70军交战的详细记录,而在3月19日就没有了关于33师团的记载。

日军大本营和第11军军部也不知道33师团会从战场上突然消失,知道33师团这种神秘想法的只有师团长樱井省三独自一人,他带着手下的一万多人一路向东北行走,当大本营和第11军军部知道第33师团擅自离开战场,而34师团被优势****围困的时候,33师团已经在赣北的丛山峻岭中艰苦爬涉了上百公里。日军军官无组织无纪律的习性由此可见一斑,怪不得抗战时期日本军队中经常发生下级军官胁迫上级军官,甚至刺杀上级军官的情形。

临阵脱逃,这在哪一个国家的军队中都是重罪,甚至是死罪,而33师团师团长毫发无损,依旧担任师团长。

在古今中外的战场上,占尽赢面却临阵脱逃的,也许只有33师团和樱井省三这一例。樱井省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33师团擅离战场,第20独立混成旅团在哪里?

战斗力最弱的第20独立混成旅团被中国军队阻击在赣江东岸,早就失去了战斗力,现在,他们由进攻改成了防守,而中国军队已经由守转攻。把一支在昆仑关战役中被杜聿明打残了的武装,七拼八凑地改编成一支混成旅团,滥竽充数地投放在江西战场,而且独当一面,与强悍的中国军队作战,日本人也太拿自个当腕儿了。

3月19日对于第20独立混成旅团的记载是这样的:日军强渡赣江时,埋伏在江边的第49军26师76团第二营赶到,乘敌半渡,予以重击,歼灭半数,残敌慌乱落船,退守江心沙滩,旋敌约50人,复乘民船四艘前来增援,仍被我击沉,敌大部复落江中,该敌从此不敢再觊觎我赣江东岸矣。

第20独立混成旅团的另一支袭击陈家坊,争袭清江城,第49军26师76团另外两个营飞兵赶到,与敌激战,大胜,残敌依据房屋寺观顽抗,遗尸甚众,樟树、清江得以确保无恙。

3月19日是改变战场进程的一天,日军33师团擅自撤离,第20独立混成旅团被打得晕头转向,****当前之敌仅剩34师团。

34师团一路捷报频传,师团长大贺茂也许还在纳闷,为什么****如此不堪一击,而33师团和第20独立混成旅团却裹足不前。大贺茂不知道他是一头扎进了****的包围圈中,他就要大祸临头了,而迎头痛击他的,是装备最好的74军。

然而,此时日军34师团尽管进入了包围圈,但是依靠精良的整备,依靠坦克开道,直趋第19集团军司令部所在的上高。19集团军司令部仍然很危急。

大贺茂也明白,即使被****包了饺子,但是只要攻取了上高,摧毁了第19集团军指挥部,就是胜利,外围的****就会不战而退。****尽管将34师团包了饺子,但是没有一副好牙口,仍然难以啃动。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因为武器落后,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仍然不能消灭日军的例子很多。最近的就是八路军的关家垴战斗,八路军上万人在彭德怀、刘伯承、陈赓三位名将的指挥下,楞是啃不动山崎大队500人把守的山峁,最后衔恨离去。

如困兽一般的34师团不顾一切地冲向上高,像一条撞进房屋里的疯狗一样,****提着枪支从三面痛击日军,像手提木棍痛击疯狗一样。

上高会战从现在开始,才真正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蓝介愚当时在第19集团军司令部任少校参谋,他亲眼见证了上高会战的始末。全面抗战前,蓝介愚是广州一所中学的校长;抗战爆发后,蓝介愚毅然投笔从戎,考取了黄埔军校第12期,毕业后就一直跟随在罗卓英身边,先后参加了上高会战、缅甸战役等重大战事。抗战结束后,蓝介愚升任青年军上校团长,那时候,方先觉这样的抗日名将也才是青年师师长,蒋介石的二公子蒋纬国是青年军营长

1949年2月,蓝介愚跟随傅作义在北平和平起义。南京军事学院成立后,蓝介愚在高校担任教官,而刘伯承元帅任该校校长。

上高会战前夕,蓝介愚曾经做过一首《赣北战歌》:

天苍苍,水茫茫。

鄱阳湖畔好战场,

赣江两岸阵堂堂。

短兵时相接,长刀映日光。

战时归来饮百盅,

醉将敌血写诗章。

上!上!

南昌还有巍巍的古庐山,

滔滔扬子江。

天苍苍,

野茫茫。

上高东北好战场,

锦江夹岸阵堂堂。

挥戈除小丑,弹落阵云黄。

歼灭倭奴三百万,

黄龙痛饮返家乡。

上!上!

紫金山在望。

前头更有巍巍的长白山,

滔滔黑龙江。

时隔70年后,这首歌曲的曲谱已经失传了,但是仅仅看看这些歌词,就让人血脉卉张,豪气干云,我们仿佛看到了烽烟滚滚的战场,看到了勇士们持枪跃进的雄姿,听到了先辈们奋勇杀敌的呼喊声,嗅到了风中吹送的硝烟气味。

在上高会战前夕,司令部参谋蓝介愚得到了很多情报,这些情报今天看起来特别有意思:南昌的日军调动极为频繁,北上的火车上,每一个窗口上都露出人头和枪支;然而在南下的火车上,看不到人头和枪支。按照这种表面情况判断,日军是北上增兵,要在北面作战。可是,****的坐探得到的情报是,他们夜间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听到北上的火车车身漂浮,声音轻脆;而南下的火车车身沉重,声音沉闷。

****九江的坐探传来情报说:日军要求百姓夜晚关闭门窗,不得向外窥视,但百姓从脚步声中判断出,日军有大部队经过九江;****南昌的坐探传来的情报是:日军大部队乘军舰从鄱阳湖登陆。

这些看似无关的互不相连的情报,综合起来,就能够形成一条情报链:日军北上运兵是虚,南昌屯兵是实;九江在南昌之北,鄱阳湖在南昌之东,大批日军在这两地出现,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南昌。各路日军正在向南昌集结,准备发动战争。

1941年3月15日,日军果然兵分三路,从南昌方向出发,向19集团军进攻。

参加过上高会战的邹继衍提到了日军的炮兵,而同样参加这场会战的魏杰都没有提到日军的炮兵,按照日军的作战惯例,先是飞机轰炸,然后是大炮轰击,最后是步兵冲锋。可是在上高县城附近的战斗中,日军飞机轰炸过后,步兵就直接冲锋,日军的炮兵部队在哪里?

蓝介愚给出了答案。

上高会战前的一个月,19集团军根据情报分析出日军会进犯上高后,就果断地采取了措施。共产党员、上高县县长黄贤度带领3万民众拿着头和铁锨,将所有的道路都破坏殆尽。日军要修复这样的道路,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漫长的时间,这对于战机稍纵即逝和形势瞬息万变的战场显然是不适应的。日军迫于无奈,只能选择乡间小路,翻越丛山峻岭,排成一路纵队向上高前进。而遇到陡峭的山崖,日军的马匹都不能通过,更何况大炮。

所以,日军的炮兵部队只在开战之初,对付****外围部队的时候,才发挥了作用,而对付第三线阵地的74军时,炮兵鞭长莫及,汉口日军总部便派出了远藤少将的第三飞行团和一支海空飞行队,前者有飞机120架,后者有飞机50架。这170架飞机充当的是炮兵的角色。

上高会战开始后,各支部队遵照上级指示,渐次抵抗,梯次防守,节节退后,目的在于诱敌深入。然而,由于日军异常凶悍,中国军队的第一道防线是第70军,扼守锦江南岸的第70军107师——也就是惨烈与日军厮杀的邹继衍那个师一败涂地,第70军的另一个是预9师在经过了一天激战后,收容到的部队仅有六个营。

在第二道防线上,中国军队的第49军26师与日军的第20独立混成旅团缠斗,这支部队,就是抗战老兵朱光第所在的那支部队。

在第三道防线上,尹同道所在的74军57师和魏杰所在的74军58师与日军厮杀。《上高会战战斗详报》中说,会战之初,日军每天行进60华里。

日军开始进攻的时候,第19集团军司令罗卓英在江西吉安,吉安距离上高有将近400里,罗卓英闻听战事已开,昼夜兼程从吉安赶往上高;副司令刘膺古和74师58师师长廖龄奇都在南岳衡山接受培训,廖龄奇此时还生病。上高会战初期的指挥官其实是第19集团军参谋长罗为雄。蓝介愚说:“罗为雄一向未经战阵,前线败退后,脸色苍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常以电话壮他的胆,‘不要害怕,敌人是扫荡战,打了还会回去的。’”

罗卓英一回到上高,两小时后就召开会议,研究战局动向,有说坚守上高的,有说撤离上高的,各抒己见,各不相让,而罗卓英则说:“上高以西无险可守!”当时是夜晚八时。

南昌位于上高东面,****要撤退,只能向西撤退。如果向西,则会被日军一直赶到长沙,对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指挥部构成威胁。

夜晚十时,会议还在继续,但已决定了坚守上高,让各参谋电话通知各部队。第74军参谋长陈瑜在电话里反对固守上高,罗卓英快步上前夺过电话训斥道:“你是谁?是陈参谋长?作战期间,讲话不准牢牢骚骚。”

第二天,朱光第所在的第49军26师得到了李天霞带领的第74军51师的支援,迎头痛击第20独立混成旅团,斩获甚众。邹继衍所在的第70军107师冒着倾盆大雨向上高方向疾进。尹同道和魏杰所在的第74军57师和58师互成犄角之势,形同铁叉,要将34师团叉一个透心凉。

战争开始处于相持阶段。

3月22日晨,第20独立混成旅团分出了一个联队,突然回窜锦江南岸,袭击上高侧背,司令部特务营拼死抵抗。

在上高会战极为激烈的时候,74军参谋长陈瑜劝集团军司令罗卓英赶快撤出上高县城,罗卓英大声呵斥陈瑜,并且派中将总参议陈襄前往74军督战。王耀武看到陈襄,明白罗卓英的用意,他打电话大声对罗卓英保证说:“请总司令相信我,我是能够贯彻您的命令的。”罗卓英一面激励王耀武,一面从特务营抽出第二连去增援74军。

一个军,居然需要一个连去增援,说明当时的战斗有多艰苦。

特务营去了一个连,仅剩下两个连,两个连要与一个联队的日军交战,兵力明显不够,罗卓英又打电话让李天霞从51师抽出一个团,15分钟内跑到锦江南岸击退第20独立混成旅团这个联队。

李天霞派出一个团,击退日军这个联队。

74军一个团就击退了日军一个联队,一方面说明了74军的战斗力之强,一方面说明了独立混成旅团的战斗力之差。

锦江南岸暂保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