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101

第101章 辛亥年 (6)

待这出《麒麟阁》演到后一半的时候,陆翰林陆光熙才不紧不慢地来到了。徐至恂与陆光熙同是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的末代进士、乃是同年之友,二人自然很熟。王凌山是陆光熙的翰林前辈,二人自然也很熟。叶维松与陆光熙则是从少年时起就认识的朋友,二人自然更熟。可是,这一天却是陆崇寿第一次亲眼看到这位有着"陆翰林学陆军"之鼎鼎大名的陆光熙。

众人替陆崇寿与陆光熙相互介绍了一番之后,陆崇寿与陆光熙也相互寒暄了几句。陆崇寿说道:"早就听人无数次提起你这位学陆军的陆翰林,我今天才算是看到了。"陆光熙说道:"学了五年陆军,可是回来之后,还是陆翰林,只得凭四哥笑话了。"--陆光熙随着他留日学陆军的同学、陆崇寿的妹夫陈宗权,也敬称陆崇寿为四哥。

陆崇寿说道:"哪里,哪里!这天下就是有人故意不说你勇气可嘉,也没谁可以笑话你!"

陆崇寿与陆光熙虽然是第一次相见,很快在闲谈之中就也跟很熟的朋友似的了。陆崇寿觉得,陆光熙总带着戊戌政变之前、谭嗣同还活着的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影子……正因为如此,多年之后,这一次相见依旧是陆崇寿心底不可磨灭的记忆……

陆光熙谈到了他在少年时、也就是庚子国变之前的那段时光中随着他祖父陆春荣的学生--清朝宗室贵族出身的"清流大将"盛昱读书时的一些往事,不过,他愿意多谈谈的,也就是盛昱的那座题为"意园"的名园了。他记得,那时的意园,大门前两边各蹲着一只崆峒白石巨眼狮,大门是六扇铜绿色云梦竹丝门,门上钉着一色镔铁兽环,虬栋虹梁、夭矫入汉的门楼的正中横着盘龙金字匾额,大书"意园"二字,特别在"意"字上还顶着"御赐"两个小金字。一进大门,就是一个方方的广庭,庭中满地都是合抱粗的奇松怪柏,每逢秋色缤纷时节,他就爱顺着一条五色碎石砌成的长堤独自散步,看那明如镜的碧池水、漾绿的垂杨、绽红的芙蓉,轻嗅残荷那萦萦缕缕的余香,有时趁着波澄风定,他偏偏就淘气闹些恶作剧,悄悄地朝滩头扔去几颗小石子,将一群鸳鸯鹭鸶惊飞四方……

这出《麒麟阁》演完之后,戏台上也就暂且停锣歇场了。李家在别的厅堂里预备了数桌午饭,于是,众人纷纷起身去吃午饭。饭后,众人又纷纷回到这座大厅,等着看那部京剧经典大戏《四郎探母》。

--《四郎探母》是当年京剧初形成时期名列"三鼎甲"之一的"京派"创始人张二奎独出心裁地编出的。演绎《杨家将》故事中最富于传奇色彩的一段悲欢离合的《四郎探母》大俗大雅、气势非凡,是一部在中国深入人心、影响久远的名剧,由于此剧,了不起的京剧大师张二奎在中国戏剧历史上也拥有了一位了不起的剧作家的地位!

等着开锣之前,陆光熙与陆崇寿在闲聊时说到了刚才宴席上的一道名为"三不沾"的菜。

--所谓"三不沾",是"同和居"的招牌菜。"同和居"是北京一家有名的老饭馆,在清朝道光年间(十九世纪上半叶)就已开业了。"三不沾"这道菜很有意思,其用料虽然很普通,不过就是鸡蛋黄、绿豆淀粉、白糖、熟猪油、清水、香油而已,可是,"同和居"的厨师却能凭着特殊高妙的手艺,用这些材料做出一道又能当菜、又能当点心的特殊美味食品。其具体做法是:将鸡蛋黄、绿豆淀粉、白糖按一定比例加清水和匀,将炒锅加熟猪油烧热,倒入刚才用清水和匀的鸡蛋黄、绿豆淀粉、白糖,边炒边用铁勺翻搅,同时不断往炒锅里加熟猪油、以防沾锅,翻炒至鸡蛋黄、绿豆淀粉、白糖与熟猪油圆润地融为一体之后,再淋上少许香油,就可以出锅了;盛入盘中之后,其外形类似一坨年糕,色泽金黄可喜,入口香甜软糯、爽滑不腻;其特点是不沾筷子、不沾盘子、不沾牙,故名为"三不沾"。

"那道'三不沾'是'同和居'现赶着送过来的,吃着也还算可以了。不过,到底还是在他们店里现炒现吃更好。"陆光熙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