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109

第109章 辛亥年 (14)

卧病的这一阵子光景里,陆海棠常常回忆往事,想一想,中国近几十年以来的大事,什么是她没经过、没看过、没听过的?太平天国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庚申北京之难、剿灭发捻、洋务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戊戌政变、庚子国变、日俄战争、"十年新政"……她总在想她那在中法战争中战死在闽厂的废墟上的亡夫苏尔宽,她已为他守寡二十七年、也想了二十七年,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她都会在想,她至死究竟爱他、还是恨他?她从知道苏尔宽的死信那一刻开始,就发誓她要活着看到清朝的灭亡!她相信她会活着看到清朝的灭亡,这信念支持着她度过了二十七年的孤独岁月,支持着她将苏尔宽的两个儿子苏望涛、苏照汀培养成材!

陆海棠也在想象着未来,她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她将看到清朝的灭亡!

陆海棠病初起时,苏家的老管家林安、青苗夫妇就往上海给苏望涛发去了电报,请他回来看看。苏望涛接到电报之后,立刻就与他的太太叶蕴婷带着儿子苏震禾赶回了南京。此时的苏震禾已经是个九岁的小学生了。

苏望涛一家回到南京之后不久,苏照汀也赶回来了。

苏照汀恰于这一年夏天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得到了物理学硕士的学位。他毕业之后,立刻就回到了中国。他在回国之前,已得到了江南高等学堂的聘请,从这一年秋天开始,他将在江南高等学堂本部教书。苏照汀此时二十六岁。

近些年来,难得苏望涛、苏照汀这同父异母的兄弟俩能一起在南京家中待这么长的日子,陆海棠将苏家的家业诸事都详细地交代给他们俩,并宣布她从此就将这些家业都交给他们俩了,他们俩放手去管就是了。苏望涛、苏照汀兄弟都是极为聪明能干的人,处理那些庶务自然不成问题,不过他们俩此时各自还有其他的事业与理想,因此,他们俩在一个月之内一起将苏家的家业近况都料理清楚之后,就仍旧按照陆海棠这些年来立下的一整套管理规矩,请掌柜、账房先生、管家等人代为经营管理,定期向陆海棠、还有他们兄弟俩汇报。苏家的家业虽然受到时世恶劣大环境的影响,一年不如一年,倒还能勉力维持着,在这样的年代,能小心翼翼地保障家业不破产、员工不失业,简直就可被赞颂为壮举!这许多年以来,就是靠了陆海棠的智慧与努力,这壮举才得以实现、得以持续。正式接手苏家的家业之后,苏望涛、苏照汀兄弟俩更深刻地懂得了陆海棠这许多年来担负了多么沉重的责任,为了能让他们俩更自由、无忧地成长,陆海棠给予了他们俩多么伟大、周到的关怀与爱护!

对于南京苏家来说,这一年的酷暑与水灾再可怕,也都是可以战胜的。因为,有苏望涛、苏照汀这团结的兄弟俩在,南京苏家就充满了希望与勇气!

将近这一年仲秋的时候,陆海棠的病体已将养得不错了。于是,苏望涛得以较为放心地与叶蕴婷一起带着苏震禾回上海去。苏望涛启程之前,并未再特意嘱咐苏照汀什么,因为苏照汀自然会将陆海棠照顾好、将南京的家业管理好的。

"小迷糊"叶维松的叔叔叶钟略在这一年初秋特意从上海回到南京,看望他母亲、也就是叶维松的祖母叶老太太。叶钟略对于中国此时的政治形势很是忧虑,他断言不久之后肯定会闹出大事来,因此,他希望叶老太太能跟他到上海去住一阵,那样的话,他随时都能照顾叶老太太,不然一旦遇到什么突然事变,他却不能从上海赶回南京来接八旬老母,那他岂不得活活急死?!叶老太太一直不太喜欢上海这个城市的住家环境,所以,这些年来,尽管叶钟略多次劝她到上海去居住,并特别强调说上海的医疗条件比南京要好,中、西名医甚多,她却总不愿到上海去住,总是叶钟略一家回南京来看望她。于是,叶老太太这次才听叶钟略又提请她到上海去住的话题,就像以前一样断然予以否决。可是,叶钟略这次可不是像以前一样将这个话题说说就算了,他看叶老太太不同意,就将他的妹妹、妹夫--也就是叶维松的大姑姑叶钟灵、陈镇淮都找了来,请他们与叶维松的母亲赵之贤一起帮他劝说叶老太太。叶钟灵、陈镇淮、赵之贤全都同意叶钟略的意见,全都赞同叶老太太还是去上海住一阵。最后,叶老太太终于同意去上海。叶钟略、叶钟灵、陈镇淮劝赵之贤也随着叶老太太一起去上海,赵之贤考虑到南京的家不能没人照顾,就坚持留在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