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054

第54章 戊戌年 (39)

光绪二十四年六月二十六日(1898年8月13日),光绪皇帝颁布上谕:"命各省督抚劝诱禁止妇女缠足。"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初三日(1898年8月19日),光绪皇帝诏停新进士朝考,并罢试诗赋,算是将废除科举制度的工作又推进了一步,虽然,这只不过是将科举考试在形式上略加调整而已。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初五日(1898年8月21日),光绪皇帝颁布上谕,诏于京师设农工商总局,以端方、徐建寅、吴懋鼎督理,并加三品卿衔。光绪皇帝正式颁布这道上谕之前,慈禧太后特意将这道上谕拿去批示了一番,她同意了之后,光绪皇帝才敢将这道上谕正式颁布。慈禧太后之所以这样重视这道上谕,是因为设农工商总局将会新造出许多肥缺,她盘算着,这些肥缺正可用来赏赐那些能铁了心、横了胆地为她效力的奴才们……

光绪皇帝此时所任命的三个担任农工商总局督理的官员,都是他觉得可以重用的人。例如:此时三十七岁的端方出身于满洲正白旗托克忒氏、时任直隶霸昌道,虽然此人不过是贪权、贪财、为了搜罗金石书画而不择手段地干尽了恶事坏事的旗人官僚,光绪皇帝却很相信此人乃是一个性格爽朗、不拘小节、热心洋务、支持维新、有真才实学的干练人才,是当今旗人中罕见的、年轻有为的英雄豪杰。徐建寅此时五十三岁,此人确实是一位资历非凡的杰出人物: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科学家徐寿的次子,他幼年时就聪明好学,跟随徐寿和著名机械工程专家、数学家华蘅芳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有时还跟随他们一起做实验。咸丰十一年(1861年),徐建寅年仅十六岁,就跟随徐寿、华蘅芳一起到湘军统帅曾国藩的军营供职,参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并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黄鹄号的创制过程中完成了许多关键、重要的技术工作。同治四年(1865年),黄鹄号试航成功,那一年,徐建寅年仅二十岁。同治六年(1867年),在曾国藩的推荐下,二十二岁的徐建寅与他的父亲徐寿一起调到设立于上海的江南制造局工作。徐建寅在江南制造局任职七年,这期间,他完成了许多重要工作。同治七年(1868年),二十三岁的徐建寅协同徐寿、华蘅芳一起,将中国第一艘木壳明轮汽机兵船恬吉号(惠吉号)制造成功;此后几年中,徐建寅又协助徐寿制成操江号、测海号、威靖号、海安号等木壳暗轮兵船。徐建寅在江南制造局工作期间,除造船工作之外,还参与了许多其他领域的工作:研制枪炮弹药;设立翻译馆,聘请英美学者伟烈亚力、傅兰雅等专门从事翻译出版西方科学技术书籍的工作;与外籍专家合作翻译《炮与铁甲论》、《汽机必以》、《水师操阵》、《轮船布阵》、《海军章程》等书籍;与徐寿一起作为"华方董事"的代表,与西人麦华陀、傅兰雅等用募款集资的办法,在上海创办了一所专门向社会青年传授科学技术知识的格致书院,格致书院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办学形式都为中国兴办近代式的科学技术教育开了先例。同治十三年(1874年),二十九岁的徐建寅应当时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邀请,到天津机器局主持硫酸(时称镪水)的研造,他经过筹划、采用铅室制酸法,不久便将硫酸(镪水)研造成功,为天津机器局解决了所用之硫酸(镪水)依赖进口的难题;这一年,徐建寅曾向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上书万言,筹论时局、详陈时势,受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重视,并获得"奉旨以出使大臣记名"的资格。光绪元年(1875年),三十岁的徐建寅应当时的山东巡抚丁宝桢的聘请,赴来山东协助其筹划创建山东机器局,并担任了山东机器局总办,在他的全面规划、统筹管理之下,不到一年,山东机器局就全部建成。光绪五年(1879年),三十四岁的徐建寅被委派以驻德使馆二等参赞的名义,赴英、法、德等国的军事基地、军工厂、学术机构考察,他是中国第一个被派往外国专门作技术考察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此期间,他在考察了英、德两国最著名的一些造船厂之后,经过对比、考证,最后选定在德国最大的一家造船厂伏尔铿造船厂订购两艘重型铁甲巨舰,这就是后来北洋海军的两艘主力舰定远号和镇远号。光绪十年(1884年),三十九岁的徐建寅被调回国;这一年,他的父亲徐寿逝世,享年六十六岁。光绪十二年(1886年),四十一岁的徐建寅应当时的两江总督曾国荃的聘请,督办金陵机器制造局,主持技术工作。徐建寅在金陵机器制造局工作了两年多,在此期间,他利用旧设备改造成可由金陵机器制造局自己铸炼钢材的新设备,炼成了优质钢材,减少了进口、节省了开支,同时,他还仿制成了新式后膛抬枪,此外,他对于金陵机器制造局的人事任用、生产调度等管理工作也作了不少改革。光绪十六年(1890年),四十五岁的徐建寅应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的邀请,会办湖北铁路局,是时,张之洞正兴办湖北铁政局(汉阳钢铁厂)和湖北枪炮厂(汉阳兵工厂),急需大量用煤,为节省成本、减少用于在外国采购的费用,徐建寅率人在湖北大冶附近勘得真煤层一处,试开之后,其所产之煤质量极佳,足堪与英国所产之上等煤相匹敌,并且也足够湖北铁政局(汉阳钢铁厂)和湖北枪炮厂(汉阳兵工厂)使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光绪皇帝特旨召见了此时已五十岁的徐建寅,并派他去天津、威海查验船械战败、失利的情形。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五十一岁的徐建寅被调到福建船政局任提调,他在公务之余,博览中外有关书籍,撰写了一部十六卷的《兵学新书》,这是一部因时而作的名著,介绍了西方最新军事技术和军事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