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057

第57章 戊戌年 (42)

虽然怀塔布等人在仔细琢磨了他们此时所处的形势之后,终于将王照的那份上书呈递给了光绪皇帝,光绪皇帝还是在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十六日(1898年9月1日)颁布了一道上谕,以抑格言路、首违诏旨之罪,将礼部满尚书怀塔布、汉尚书许应骙、左侍郎堃岫、署左侍郎徐会沣、右侍郎宗室溥颋、署右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曾广汉这六人一并夺职,并均著交部议处。--"朝廷开言路,本期明目达聪,迩言必察,前经降旨部院司员有条陈言事者,著由各堂官代奏,毋得拘牵忌讳,稍有阻格。诚以是非得失,朕心自有权衡,无烦该堂官等鳃鳃过滤也……怀塔布等均著交部议处,此后各衙门司员等,条陈事件,呈请堂官代递,即由各该堂官,将原封呈进,毋庸拆看。王照原呈著浏览。"

光绪皇帝大着胆子颁布了这两道上谕之后,看慈禧太后没有什么动静,不禁有些高兴,觉得自己总算是为维新变法做成了两件大事,没有辜负自己那"维新皇帝"的名声。就在这来之不易的一片高兴中,他盼望着召见谭嗣同的那一天的到来--刑部侍郎李端棻、侍读学士徐致靖、湖南巡抚陈宝箴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众多维新人物都大力称赞谭嗣同是非凡的、罕见的英才栋梁,他相信谭嗣同完全当得起这样的称赞!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十九日(1898年9月4日),军机大臣徐桐纠集一些官僚向光绪皇帝呈递了奏折,将他们奉光绪皇帝之命对于礼部六堂官怀塔布、许应骙、堃岫、徐会沣、溥颋、曾广汉这六人所做出的"议处"奏报给光绪皇帝。他们对于怀塔布等六人巧加掩护,声称"查律载,应奏而不奏者杖八十,系私罪降三级调用等语",故而应将此六人"均照事应奏而不奏者,私罪降三级调用例,议以降三级调用。"光绪皇帝对于徐桐等人所做出的"议处"非常生气,决定给他们一点厉害看看,于是,他狠握御笔、痛下朱批:"礼部尚书怀塔布等,竟敢首先抗违","若不予以严惩,无以警戒将来",宣布将怀塔布等参与压制礼部主事王照上书陈事的所有官员"均著即行革职";与此同时,光绪皇帝也将王照嘉奖了一番,"至该部主事王照,不畏强御,勇猛可嘉,著赏给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堂候补外,用昭激励。"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日(1898年9月5日)--谭嗣同觐见的这一天,当光绪皇帝第一眼看到谭嗣同的时候,就不禁在心中赞叹道:"这个人,心雄万丈!"

当谭嗣同按照礼仪,向光绪皇帝行礼问安、在御案前跪定的时候,从小到大看惯了众人向他下跪、磕头的光绪皇帝忽觉心中震撼、承受不起,那像天在倾、地在翻、山岳在晃动、海洋在飞腾……

光绪皇帝镇静了一下,才非常礼貌地向谭嗣同问道:"先生就是谭嗣同么?听说,你近来有恙,不知现在可痊愈了吗?"

谭嗣同答道:"感谢皇上眷念。臣已痊愈多时了。"--谭嗣同说的是漂亮的北京话。

光绪皇帝点了点头,微笑了一下,然后说道:"你在湖南主持南学会,助陈宝箴推行新政,让湖南全省风气大开,因此,我心甚慰。我特地请你来京,襄助维新大业,希望你不吝赐教,多呈嘉谟,共抒国难,再建中兴。"

谭嗣同说道:"臣才疏力薄,实恐难负皇上之厚望。不过,当今之世,伸张民权、实施宪政、奖励工商、变法图强,是地球各国之潮流、中国万民之所望。嗣同是国民一分子,深蒙圣眷,自当竭诚以赴!"

光绪皇帝重重地点了一下头,谭嗣同的话让他觉得心中很安稳,多年以来,这是很难得的,可是,片刻之后,他不由得仍旧习惯性地、警惕地朝窗外望了一望,略发了发愣,然后,他才接着向谭嗣同问道:"自从今年四月二十三日,我亲自登上天安门、颁布《明定国是诏》以来,新政迭行、新诏累下,可是,若说到成效如何,实在功不符意。你这回从湖南进京,一路行来,应该听到了各地绅民的很多议论,你不用顾忌什么,只管如实地多告诉我一些,我现在就想多知道一些下面的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