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下卷):复生时代
428500000061

第61章 戊戌年 (46)

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时号为军机四卿,他们具有了"在军机章京上行走"的资格之后,可以随时接受光绪皇帝的召见,参与军政事宜。光绪皇帝接受了谭嗣同的建议,决定以他自己为核心,在他自己身边选用一支强有力的辅佐力量,形成坚强的新政中枢,确实掌握清朝廷的决策和号令大权,军机四卿就是他据此意向而任命的。拜命之日,光绪皇帝亲自将一道用黄匣缄封的朱谕授给谭嗣同等四人,命他们四人竭力赞襄新政,无得瞻顾。

光绪皇帝经过仔细考虑之后,才确定了军机四卿的人选,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都是湖南巡抚陈宝箴所保荐的英才人物,可是,他们四人,并不是每个人都坚决支持维新变法。光绪皇帝因为希望将他们四人各自的背景中有利于他自己成为一个"真皇帝"的因素综合利用起来,才选用他们四人成为军机四卿。

光绪皇帝选择尽力于维新变法事业的谭嗣同,不仅是因为他赏识谭嗣同的学识和才干、重视谭嗣同的社会声望,也是因为谭嗣同的父亲谭继洵曾担任过湖北巡抚等一系列高级官职,他的家庭与诸如湖广总督张之洞、湖南巡抚陈宝箴等具有强大军政势力和社会影响的汉族官僚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四十一岁的杨锐是湖广总督张之洞的授业弟子,曾担任过张之洞的幕僚,是张之洞的亲信之一,他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以举人授内阁中书、在北京当官之后,张之洞资助他在北京进行活动,张之洞通过他的报告随时了解北京的政治情况,张之洞需在北京办理的很多事情也都托付给他;杨锐曾参加强学会、保国会,并是蜀学会的领袖,颇有忧国救亡之声名,可是,他并不坚决支持维新变法,由于他那圆滑的官僚习气与那"今日一袍料,明日一马褂料,今日一狐桶,明日一草上霜桶"的广收贿赂的行为,很多人都说他"假维新";陈宝箴向光绪皇帝保荐杨锐,是出于张之洞的授意,而光绪皇帝为了显示他对于张之洞的重视和信任、通过杨锐与张之洞保持紧密的联系,决定将杨锐也置于军机四卿之列。

林旭此时才二十三岁,是一位激烈地支持维新变法的青年,他虽然还很年轻,却已经在政治活动中显示出了他那难得的实干之才;林旭是闽学会的领袖人物,闽学会就是他创办的,他于一天之内遍访福建在京的名流人物,说服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然后就择定日期在福建会馆召开了闽学会的成立大会、将福建在京的志士贤才荟萃其中;在保国会的创办过程中,林旭作为倡始董事也起了重要作用;林旭是虎门销烟的英雄、洋务先驱林则徐的族孙,也是著名洋务官员沈葆桢的孙女婿,林氏家族与沈氏家族是福建的两大著名家族,这样的家世出身也让光绪皇帝很重视,因为光绪皇帝想通过林旭与福建的名门巨族建立紧密的政治联系;林旭说话带着非常浓重的福建乡音,因此,当光绪皇帝召见他时,对于他所说的话时有难解之处,于是就命令他在退朝之后用奏折将奏对之语誊写出来、呈递给自己看,待光绪皇帝看到林旭的这道奏折之后,觉得真是奥雅奇伟、波澜老成的好文章,遂将不能完全听懂林旭说话的苦恼搁置一旁,只觉林旭是个拟订上谕的最好人才、也是个位于军机四卿之列的合适人物。

三十九岁的刘光第是一个自称"并无新旧之见"、在维新与守旧之间采取调和态度的人物,在保国会成立的时候,他列名为会员;不管是张之洞,还是光绪皇帝的翁师傅、那个与张之洞这老猢狲死斗了几十年的翁大状元翁同龢都很赏识刘光第。张之洞曾授意陈宝箴向光绪皇帝保荐刘光第。翁同龢也曾在光绪皇帝面前多次称赞刘光第,说他是一个坚决的拥帝官员、难得的忠臣良才,他对于慈禧太后掌握朝廷大权、"时势难为"的现状特别忧愤,他对于慈禧太后所重用的那些仗势弄权的亲信官员特别仇恨,不通往来,可是,他在政治上是个头脑灵活的人物,以"党祸"为虑,想通过潜移默化,使"维新、守旧,咸得其宜"。仅仅因为翁同龢的称赞,就足以促使光绪皇帝决心选用刘光第这个难得的忠臣成为军机四卿之一,更何况刘光第还具备其他许多可为光绪皇帝所重视的政治背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