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生在中国(上卷):沧海楼船
428600000017

第17章 鼎沸山河 (1)

……太平天国战争时期的中国……北京南城琉璃厂……古翰斋书铺……陈廷安家的赏墨大会……曾国藩奉命帮办湖南团练……以独特的新营制控制的勇营--湘勇的出现和八旗、绿营的衰糜……查谷荪感叹--其实儿女婚姻,应该在他们年长之后问一问他们的意思。不然,家里人替他们费了许多心,却不知怎么总是成就了错姻缘……

-----------------------------------

池玉裁到北京后不久,就开始在吏部右侍郎的职位上开始办事。在他们家的传统家教的熏陶和培养下,他属于最喜欢当官的那一群人中的一个。可是这回真当上了他在官场上经营了多年才弄到手的吏部右侍郎,成为了扛着国家大鼎的重要高官中的一员之后,他却觉得这大鼎中就像盛着一大锅正在烧开的沸汤,不时地飞溅于鼎外,被烫着的人,非死即废。

以洪秀全为首的"粤匪"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太平天国"。这个名字叫得太吓人了,绝不是以前的土匪起事所能比拟的规模。所以,朝廷决定派官阶很高的亲贵大臣去办理"剿匪"事宜。

咸丰元年(1851年)三月,皇帝给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赛赏阿加上了"钦差大臣"的头衔,让他到广西督办"剿匪"。赛尚阿不知道是他的运气特别的不好,还是"粤匪"特别的凶,反正在他的率领下,清军屡战屡败,"粤匪"节节进逼,弄得皇帝一怒之下,在咸丰二年(1852年)的九月把他革职查办。可是,皇帝撤了赛尚阿、再在朝堂上咆哮一顿是很容易的事,"粤匪"却并不会因为皇帝发火而停止他们北上寻找"小天堂"的脚步,皇帝咆哮完了之后,还得继续派"钦差大臣"去剿杀"粤匪"。可是这可真是两百年来没遇到过的苦差事,每一个派去的"钦差大臣"都被那些留着"长毛"的"粤匪"赶得往北拼命地撤、拼命地逃。为了"剿匪",不知查杀、裁撤了多少大大小小的官员。

"恪尽职守,保位持家"是池玉裁的父亲--状元大学士池凤藻给池玉裁的宝贵训诫,这两句金玉良言听起来多么顺耳,而且在官场上,又是最有用的行动指南,它帮助池玉裁渡过多少惊风险浪,躲过多少明沟暗壑。万事不可太争先,何况是在这个局势说翻说变、瞬息都难以预料的年代。既然已经成为了扛鼎的重臣,也算是对得起状元大学士府的家声,也算是为状元大学士府的门楣上又涂抹了一层不浓也不淡的光彩。扛鼎的人很多,落在池玉裁肩上的负担其实并不重。但是鼎中的那锅沸汤却似乎越来越烫,真是哪一天,这汤烫得人受不了了,从扛鼎的人的手中泼翻在地,还指望有收回去的那一天吗?与其那时候再被烫死,还不如趁早悄悄地逐渐把肩上的负担转移给他人,自己只跟着这鼎往前虚移着步子就是了。不过,这些心思只能存在心里,官还得照做,状元大学士府的日子还得照过。

池家在准备池复凝和查婉香的婚事时,为了表示对海盐巨族查家的敬意,他们决定,给查婉香的聘礼的规格和举行婚礼时的排场、用度绝不能低于状元大学士府前些年办喜事时的标准。虽然,这样一来,聘礼和婚礼中所动用的许多物品必须到南方采办。池家这次派到南方采购的人可真是不容易,有时在预先以为还算安全的道路上也会遇见突如其来、猝不及防的兵事,官军与太平军还有其他各股零星的会匪武装混战一气,弄得道路好几天都不能恢复畅通。这些采购的人走走停停,绕来绕去、东奔西逃,有时简直面临着丢掉性命的危险。不过,还算万幸,主人吩咐的该采购的东西都采购齐了,回去总算能向池家当家的太太--池玉裁的夫人交差了。池夫人听了这些家仆的汇报之后,觉得他们能办好这趟差事,也真是够辛苦的。于是,吩咐重赏这些家仆;至于那些在办这趟差事的时候,因遭到抢劫而在搏斗时负伤的家仆,准许他们歇假半个月,并为他们请医调养。池夫人又和池玉裁商量说,看来长毛们造反的声势可不比以前的白莲教、天地会造反时的小打小闹,清军已经跟他们混战了好几年了,战事不但没有平息,反而越打越厉害。这仗还得打多少年,谁也说不好。南方各省的局势一时半会儿的肯定平静不下来,只能越来越危险,所以,必须尽快地把查婉香从浙江迎娶回北京,让她和池复凝完婚,了却双方父母多年的心愿。他们对于局势发展的预料一点也没有错,太平天国的长毛们的势力越来越大,在南方的省份闹得越来越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