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就这样hold住幸福
4287000000023

第23章 保持理性,幸福更长久(2)

犹太商人摇摇头。美国商人更好奇了:“那今天怎么看不到几辆车呢?”犹太商人说:“我们犹太人从每周的星期五晚上开始,一直到星期六的傍晚为止,是禁烟、禁酒、禁欲的时间,一切杂念皆暂时摒除至九霄云外,一心一意地休息和向神祈祷。人们大都待在家里,所以街上来往的汽车比平日起码减少一半。从周六的晚上起,才是我们真正的周末,是我们尽情享受的时候。因为我们知道唯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快乐的人生,健康是犹太商人最大的本钱。要想有健康的身体必须吃好、睡好、玩好。我们犹太人虽然长久浪迹天涯,遭人歧视和迫害,但并没有因此而绝种,这与我们注重养生是分不开的。”

在犹太人心目中,会放松才会生活。在他们眼里休息、吃、喝、睡、玩,都是很好的放松方式。犹太人用餐时,绝对不谈不愉快的事情,因为不愉快的事情会影响用餐时愉快的气氛,而不能充分享用美味的佳肴。犹太人大多博学,家常话题众多,娱乐、艺术、各地名胜古迹、动物、植物、天下大小趣闻等都可列入谈论之列。但是,有关政治及战争、宗教迫害的话题是绝口不谈的,因为这些话题往往会引起争论而破坏了欢乐融洽的用餐气氛。还有,猥亵的话题也是避而不谈的。犹太人在吃饭时,一定尽量放松心情,慢慢地吃,以便在吃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把人生的一切烦恼都暂时置于脑后。

犹太人除了注重吃,也注重在休息的过程中放松。但是,犹太人大多经商,商人同普通人相比有一个特点,就是忙,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固定的工作时间,随时都有事,只要他愿意,干一辈子也干不完。工作耽搁了,钱就减少了,因此犹太人绝不浪费一分钟时间。但是,对于犹太人来说,身体健康是根本。当休息和工作冲突时,犹太人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工作,选择休息。

在古代,只有犹太人每周都拿出一天时间来休息,这在当时的其他国家看来是非常奇特的事情。犹太人觉得休息日要达到休息的目的,松弛紧张的神经和肌肉,净化浮躁的心灵,以便更好地恢复良好的工作状态。

在休息日里,他们甚至停止一切商业活动:早上八点就出去做礼拜,一直到中午,他们用希伯来语诵读祈祷文,倾听《圣经》的教诲;拉比们会讲述那些平时接触不到的深邃思想,让人们的心智一片光明;回到家后,犹太人一家其乐融融地吃过午饭,很快就午睡了;四点左右,他们会在自家或犹太教会堂和朋友、拉比们一起交流,研究《塔木德经》和《圣经》。午睡和研究的顺序颠倒过来也没有关系,但一定要研究,因为这是犹太律法规定的义务。

他们认为,如果休息日里没有将自己的状态调整好,那恐怕就很难实现心灵与身体真正意义上的改善。人的意识都是连续性的,没有休息好就会在潜意识里面依然充斥着以前的“电波”。这就好比是收音机和电视的音量调至静音后,它们的频道还是没有改变。所以,重要的是“切换”频道。因此,一定要在休息日里将自己从世俗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完全沉浸在另一种世界里面。在这种世界里,犹太人得到了他们思想和灵感的源泉。

创造性与灵感都是智慧尖端的产物,而它们的产生恰恰是在大脑放松的状态下形成的。不管大脑多么聪慧,长时间地紧张、过度疲劳地思考,都会开始麻木。看来“智慧是需要充足休息的”,还真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简单道理。犹太人不只懂得通过不断的努力获取知识,更注重通过适当的放松,调节身心、修养大脑。难怪他们总能保持那么旺盛的精力和聪明的头脑。

忠告5 痛苦孕育的力量

有一位烟瘾很大的中年男人,经常咳嗽,家人多次要求他戒烟,他都不当回事。有一天,体检的时候检查出肺部有阴影。在等待进一步确诊的日子里,男人害怕了,担心是绝症,一整晚地睡不着觉。他想到了自己年迈的父母,和自己同甘共苦的妻子,还有尚未成人的儿子,觉得对不住他们。想着想着,泪水就出来了。他恨自己,为什么不听家人的劝告,早点戒烟呢?他发誓,如果有来生,一定不抽烟。检查结果出来了,问题不大。庆幸之余,男人坚决地把烟给戒了。

男人因为被误诊而体验了一次即将失去生命的痛苦,了解了吸烟的危险,才有了战胜烟瘾的力量和戒掉烟的决心。

《塔木德》认为:“痛苦之中蕴含着一种力,而且痛苦是一笔财富。”

很多经历过苦难的人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这得益于经历痛苦的时候心灵获得了成长,使得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强大、更宽广、更高深。可以说,痛苦是生命赐予的一份厚礼。

司马迁在备受曲解,遭到宫刑后,忍受着非人的痛苦,发愤著书,写下史家绝唱《史记》;李时珍三次落榜后开始从医,留下伟大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小仲马在忍受着屡屡被退稿的痛苦后,撰写出世界名著《茶花女》;大音乐家贝多芬二十八岁时听力开始减弱,在失聪以后还写出了著名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古今中外,在事业上有建树的成功人士,他们成名之前大多数都经历过痛苦的生活。

痛苦是心灵成长的阶梯还是壁垒,取决于一个人处理痛苦的能力。如果一遇到痛苦的事情就控制不住地愤怒、发火、抱怨,这个时候消极情绪就占领了一个人的心智,痛苦就成为了心灵成长的壁垒,带给人的除了痛苦的感受外,还有生活、事业上的低迷、消沉,甚至是罪过。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位三十多岁的男人,工作不错,在属于很“肥”的机关,老婆很漂亮,是个美人,还有一个非常乖巧可爱的女儿,日子过得非常顺心。有一天,他发现了自己的老婆有婚外情,内心痛苦不已。他爱老婆,不想失去她,可是他也不能容忍自己的女人去跟别的男人幽会。终于有一天,醉酒之后,他情绪激愤杀害了妻子。

酒醒后,这个男人后悔不迭。当他受到法律严惩的时候才明白,即使妻子不爱自己了,分手了,那又有什么呢?自己还有工作、有事业、有女儿,还可以寻找新的恋情,进入另一段美好的姻缘啊!

虽然这个男人最终醒悟了,但是他的醒悟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未免太不值得了。如果一个人处理痛苦的能力比较强,面对痛苦的时候,对着痛苦粲然一笑,那么他就能冲破这层情绪的壁垒,痛苦也就化作了心灵成长的阶梯。

在一本书上读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有一天,禅师派这个弟子到集市买了一袋盐。当弟子回来后,禅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味道如何?”禅师问道。“咸得发苦。”弟子唾弃着。禅师呵呵地笑了,随后,禅师领着弟子来到一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入湖里,然后说道:“现在尝尝湖里的水。”弟子弯腰掬起一捧水尝了尝。“什么味道?”禅师问道。“甘甜可口。”弟子回答。“你尝到咸味了吗?”禅师又问。“没有。”弟子答道。禅师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弟子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

由此看来,痛苦力量的大小,是起了正面的作用还是反面的作用,全在于一个人的内心感受力——看他是如何看待痛苦的。如果一个人的痛苦指数较高,那么一点点痛苦的感受都会令他心碎、大怒,生命也会因为这些负面情绪而变得千疮百孔;而一个人的痛苦指数较低的时候,痛苦就仿佛风中的沙粒,即使迷住了眼睛,也会很快没事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把这小小的痛苦当回事,他们知道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寻找把痛苦转化为甘甜的方法,不但能够减轻痛苦,还能提升自己的境界,收获更大的幸福和快乐。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或者读到这样的文字:“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自古圣贤多磨难。”

虽然痛苦的生活是苦涩的,可怕的,但是,痛苦又能促使一个人变得成熟、坚强、再接再厉、百折不挠。痛苦的感受来自一个人的内心,谁能战胜自我的这种感觉,谁就能超越自我,谁就充分利用了痛苦的价值,谁就获得了心灵上更好的成长,积极的性格成分,比如乐观、开朗等就占了主导力量。

所以,犹太智者才会深情地告诉后人,痛苦是有力量的,利用好了痛苦的力量,它就是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