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当众讲话是门技术活
4287900000012

第12章 声音与肢体(4)

2、手语的运用

手语在当众讲话过程中的运用非常重要。通常情况下,听众关注演讲者的部位顺序,第一是头部,第二就是手。

(1)手语的重要性

听众除了看你脸上的表情之外,就在盯住你的手,看你的手在干什么。如果你的手势很少、很单调,或者不合适宜,听众一定会感到失望。

手势在不同的部位,可以传达不同的内容与情绪。肩部以上的动作手势表示理想、拼搏、张扬、向上的内容和情感;动作在肩部至腹部,多表示平静的记述事物和说明事理;腰腹部以下的动作表示憎恶、鄙夷、不屑、厌烦等内容和情感。

当众演讲时,手势动作要和演讲内容一致,和演讲者的身份、职业、年龄一致。在庄重的场合,双手尽量不要胡乱挥动,可以双手相握,放在身前,或者放松垂在两侧。

然而,更多的情况下,我们都需要手势。一般而言,手都应该在胸前活动。为什么要在胸前活动呢?除了内容上多数时候我们是在叙述与说明之外,其实,它还相当于一种自我保护,尤其在没有设置演讲台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如果没有可以遮挡身体的演讲台,一个人站在讲台上,直接面对听众,多数人都会感到较大的来自听众的压力,加上手上没有拿个讲稿或者麦克风的话,更显得手足无措。

(2)手势的运用的要求

1)不要背在身后或抱在胸前,这是紧张的表现

2)不要放入裤包,这也是紧张的表现,也不大尊重听众

3)不要太猛,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协调

4)不要有不礼貌的手势

5)不要太单调、避免一再重复同一动作

6)不要太夸张,以免分散听众听你演说的注意力

7)不要不自觉地摸脑袋、鼻子、后脑勺

8)不要不自觉地弹指或重复划动

(3)最基本与常用的手势

因为手势在演讲中的作用既特殊又很重要,所以很多成功的演讲家都非常重视手势的作用,所以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手势的动作,甚至演讲前都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手势,都是必需的。以下18种基本的手势是需要练习熟练掌握的:

接纳:手心向上,胳膊微曲,手掌稍向前伸,主要表示要挟、请求、欢迎、坦白、许诺、赞赏等意思。

拒绝:手心向下,胳膊微曲,手掌稍向前伸,主要表示神秘、压抑、否认、回绝、反对、不快等意思。

致意:举起右手,手掌向前,高度与脸部齐,左右摆动手掌。会场较大时,可单手高举摆,甚至举起双手摆动,表示对听众致意。

警示:举起双手在胸前,手掌完全张开向外,距离胸口约20厘米,像两个黄灯亮起,可适当向前推一下,表示警示大家安静、注意等。

区分:双手手心相对,胳膊微曲,左手不动,右手掌如切菜一般,往右边切边移动,表示将事物分成若干部分或类别。

组合:双手手心相对,胳膊微曲,手掌向中间合拢状,但不一定每次都合拢,表示组合、联合、团结之意。

延伸:双手手心相对,胳膊微曲,左手不动,右手往右缓慢移动,表示时间的持续、事物发展的延伸。

指明:举起右手,手指伸直,手掌与地垂直或稍往上翻,指往某处或某人。注意:指向某人时,不要指往头部,而应在头部以下。

号召:伸出右手,高过头部,张开手掌由外往内抓,表示号召之意。

否定:手心向下,胳膊微曲,手掌往右前下方,用力砍下去,表示否定、不可能之意。

鼓舞:右手握拳,高举过右肩,用力上举,表示鼓舞、振奋之意。

决断:右手握拳,手臂稍曲,拳头在胸前由上往下用力划动,突然停止,表示决心、决断、信心之意。

提示:食指直伸,其余手指内屈。这是用在涉及某个话题、对象和物件时,提醒听众注意时用的。

请求:手指向上,与耳朵约成45°角,拇指力张,食指伸直,其余手指微屈呈现自然状态,表示欢欣、请求、许诺或谦逊。

痛苦:手掌附于前额一部,与脸部表情配合,表现痛苦、慎思或自责自省的状态,是自叙性演讲常用的。

激情:双掌合抱、高举是祈祷、感激的示意;两肘举起,则是激愤、悲戚、怨恨情感的自然流露。

愤怒:紧握拳头,或高举或挥动,或直锤或斜击,一般表示演讲者的愤怒、决断、警告等强烈情感。

无奈:手心向上,胳膊弯曲,双掌摊开,同时耸肩,表示无奈、尴尬、失落。

另外,描绘物品时的一些手势,包括说明物品的大小、高低、长宽、厚薄、远近等等,以及一些常见的10种手势也需加以练习达到熟练:

竖大拇指:表示赞同、肯定

抱拳拱手:表示拜托、包涵

胸前划十字:上帝保佑

双手合十:祈祷,希望

摸心:表示自省、祝福,或者哀悼

拍掌:表示认同,肯定,开心

掰指头或伸手指:表示列举

OK:拇指和食指构成环形,其他三指伸直,表示完成、认可

T字手势:表示停止

V字手势:食指与中指组成V字,表示胜利(Victory的首字母)

3、整个身体的控制

当众讲话时,我们的身体会有不同的状态。有时候我们坐在椅子上讲,有时候我们会站立讲话,有时候我们以坐着为主,偶尔站起来讲上几句。如果是坐着讲话,身体基本上受制于座椅,就没有太多的可说,只要你保证身子坐正,不瘫在椅子上,或者不爬在桌子上,就没有大问题了。

下面所讲的,主要是在站立讲话时的一些要求。

(1)上台之前的姿势

对于较大型的演讲,演讲前演讲者由站起到走向讲坛面对听众站立的十几秒钟里,给广大听众留下的印象非常重要,应注意:

演讲前主持人常常要向听众介绍演讲者。主持人提到名字时,演讲者应主动站起来,立直身体、面向听众,并微笑致意,估计听众可以认清再转身坐下。

在主持人邀请演讲者上台后,演讲者应向主持人颔首微笑致意,然后稳健地走到讲坛前,自然地面对听众站好,向听众行举手礼、注目礼或微微鞠一躬,尔后以亲切的目光环视听众,以示招呼,并借以镇场。稍稍稳定一下之后,再开始演讲。

(2)台上的站立与移动

站位不但要考虑演讲时活动的方便,更要考虑听众观察演讲者的方便。要讲究站立的姿势,站姿得当,会显得英俊干练,生气勃勃,给人美感。

1)站在讲台的正中间,除非设有演讲台或者有固定的支架麦克风;

2)不能靠在桌子或椅子上,这样显得你不自信;

3)忌双手撑着讲坛或者插入裤兜内,这样显得松垮、懒散;

4)站立要稳,切勿前后摇摆;

5)双腿不能太开,齐肩为宜,否则不雅;女性可丁字步站立;

6)不要频繁左右移动重心,这会使人认为你心神不定。

时间相对较长的演讲,讲话人还需要在台上适当移动,不能总是站在一个地方。移动可以让你显得轻松、活泼、自然。也能够照顾到会场较宽时坐在两边的听众。通常,在开讲后10秒钟左右,你就要开始移动,否则你直直地站了几分钟,而你想移动时,可能会感到压力不敢移动。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移动不宜过多,否则不稳重;

2)更不可一步三晃,扭捏作态;

3)步幅不宜过大过急;

4)以侧步移动身体为宜,保证移动时面朝听众。

(3)与叙述或情绪相关的身体表演

身体表演是指,你在台上不能只是站着或简单地移动几步,你还得根据讲述的内容,进行某种程度的表演。比如,你讲到故事中,有人从楼上跳下去,你就配合一个跳的姿势;讲到你在地上捡到一个包裹,你就配合一个弯腰捡东西的动作;讲到某人被车撞了,你就配合一个车撞来时,人往前倾或后仰的动作;等等。这些表演一定能够让你的故事更生动,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模仿秀

为了让自己的身体控制更加到位、自如,不妨在闲暇的时候玩一玩模仿秀。

可以当着家人、朋友、同学的面,模仿一些动物与人物的姿态、动作、声音等,做出一个曾经你想做,却不敢在公众面前做出的动作,可以让你放松自己的心态。

如果你是一个拘谨、胆怯的人,你当然就会害怕模仿别人,因为在模仿中,往往是夸张的,搞笑的,滑稽的,尤其是在当着别人的面表演模仿时。

(1)模仿动物的姿态与声音

放松自己,像幼儿园小朋友一样,模仿各种动物,包括牛、狗、猪、鸡、鸭、青蛙、猩猩、猴子等,要求:逼真、滑稽、搞笑,尽量做到维妙维俏,自然放松。

通过这种练习,你会感觉到自己对身体部位的控制能力。为什么我们有些人模仿得像一些,有些人模仿得不大像,原因就在于我们缺乏对身体器官的控制感。而这种控制感,只有通过多练习才能获得。

(2)模仿特定人物的姿态

如模特走猫步、瘸子走路、酒鬼走路、瞎子走路、老太太走路、商贩街头吆喝、某些演员的经典动作或声音……也可以买几张小品DVD碟,试着像小品演员一样,表演一下其中的一些情节。还可以模仿电视节目主持人,包括新闻播音与综艺节目主持。

模仿的目的不是要你成为一个演员,仍然是为了让你获得对身体的控制感。

(3)模仿音乐指挥

把音响打开,放一些节奏感强,或者是舒缓而节奏感弱的音乐,让你自己像一家音乐指挥家一样,随着节拍挥动你的双手,仿佛音乐就是由你指挥的乐队演奏出来的一样。挥动时,要像真的在演奏一样,动作有变化,适当地夸张一些也不是问题,目的在于,让自己体会到手臂挥动时的自然。

5、检查身体语言的毛病

你自己想想,或请朋友帮助你,查查以下问题你有吗?最好有摄像机配合,将自己的练习融入到一些情景之中,并将其拍摄下来,察看有没有不文明、不得体、不自然的情况。

蹙眉 扬眉 歪嘴 咬舌或咬唇

拉耳朵 摸下巴 搔头皮 捂嘴巴

搓手 拉衣服 扯领带 背手

手插进裤包 玩手指 摇脚 偏脑袋

扯头发 按额头 摇晃身体